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王小健  陈眉舞 《华中建筑》2007,25(8):35-38,43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大事件营销已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工具,大事件建筑也由此应运而生.该文提出了大事件建筑的概念,分析了大事件建筑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意义,指出大事件建筑无论在规划选址、建筑设计、后续运营等环节中,都必须坚持"建筑-城市"协同观,并对南京奥体中心案例进行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2.
“大事件地区”的城市设计手段与空间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峰  王苑 《城市建筑》2009,(12):84-85
在日趋激烈的全球竞争环境下,大事件营销已成为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战略工具,"大事件地区"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文章通过阐释大事件地区的明确概念、城市设计手段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优化的意义,指出大事件建筑在规划选址、建筑设计、后续运营等环节必须坚持"建筑—城市"协同观,并以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等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3.
<正>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各种资源和要素的全球流动增长,打破了国家界限,形成了全球城市网络。那些具有广泛的经济、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联系,在全球城市网络中扮演超越国家界限的关键角色的城市即成为所谓的世界城市。随着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我国急  相似文献   

4.
从大事件营销的角度对南通市新城区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出南通市通过省运会这一大事件,激活周边地块的价值提升并产生连锁反应,从而对地区发展形成显著的触媒作用。这一过程为南通新市级中心周边地区带来发展机遇,同时也通过促进地区功能完善和城市结构整合,为城市长期发展提供持续强大的推动力。实证研究表明,不仅仅是大城市,二、三线城市也可以通过大事件的机遇实现地区腾飞,大事件营销正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推动城市发展的政府手段。  相似文献   

5.
宏观经济环境是影响大事件的重要外部因素,大事件也可成为有效缓解经济危机的政策工具。宏观经济环境变迁与大事件之间存在着一个双向互动的作用过程,即宏观经济环境变迁通过影响大事件筹备期的资金筹集、发生期的运行效率以及结束期的后续效应直接作用于大事件;而大事件则通过大规模城市建设以及全面的宣传与营销有效地正面作用于宏观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也可能产生由大事件的巨额投资引起的经济风险等负面影响。文中运用实例,将昆明世博会、北京奥运会还有深受经济危机影响的大事件——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进行不同运行阶段的对比,深刻剖析宏观经济环境变迁影响下的大事件效应变化,并对处于经济恢复发展期的大事件运行提出了诸如加强大事件增长联盟的合作及信任、储备一定政府公共资金、加大宣传营销力度以及增加大事件风险评估与防范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奥运会大事件”是用于城市空 间生产的策略工具。从20世纪20年代里约 的第一个国际化体育赛事——南美足球竞 标赛促使里约城市发生转型开始,里约一 直走在事件促发城市空间更新的路途上。 2016年,里约奥运会大事件推进了里约城市 空间的演变,给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 联动效应。里约政府与地方资本结成“增长 联盟”,驱动了里约城市空间的再构。本文 分析了奥运会大事件影响下里约城市区域的 空间复兴和城市空间布局、贫民窟的城市— 社会空间变革等3个方面的空间再构,并指 出体育设施布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影 响里约城市空间结构的物质要素  相似文献   

7.
<正>"城市"的原始含义为人类的一种定居状态,现代的城市是从早先具有防御和交易功能的场所演化而来。城市是一个巨大的系统整体,其要素、结构、层次和功能都显现出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而"世界城市"(World City)作为国际大都市的高端形态、全球的经济和政治中心、多元文化的汇聚地、各种要素的流动枢纽和控制中心,对所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具有示范、辐射、推动和带动作用,"世界城市"这一概念近年来受到了各方的高度关注,成为城市学研究的又一领域。  相似文献   

8.
北京奥运会项目选址及规划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对城市产生深刻影响的城市大事件.城市大事件对于规划部门来说,最核心的工作就是项目选址及实施管理工作.大型项目的选址直接影响到城市空间结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城市环境的提升等,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成为城市大事件成功的重要保证.奥运会是典型的城市大事件,它在向世界展示一个国家精神风貌的同时,也对举办城市产生广泛的影响力,深远的社会反响和后续效应,有助于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因而北京奥运会项目选址规划和管理的成功经验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城市休闲:后工业社会发展的新趋势 生产要素全球流动,城市竞争加剧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兴起,信息、通讯和交通技术的革命,以及贸易壁垒的消除,资本、技术、劳动力在世界地域范围内的流动成本日益降低,全球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联系日益紧密.城市的地位和发展日益取决于能否融入全球产业经济联系,能否在争夺全球的资金、人才和技术流动中占据优势.城市魅力与城市营销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经济快速发展、特大城市密集的东亚地区,这种趋势尤其明显.继东京之后,新加坡、北京、上海、首尔等新兴城市都力争进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的核心位置.为此,各大城市对金融、管理、研发等高端职能的争夺日益激烈,纷纷出台各种城市营销和提升竞争力的举措.  相似文献   

10.
倪敏东 《新建筑》2011,(1):46-50
彼得·霍尔爵士是世界知名的规划学者。针对城市大事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作者在伦敦对其进行了专访。彼得·霍尔爵士对大型城市活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国际经验进行了深刻解读,并就中国城市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The land use model recasts an unsuccessful urban form of the past. Concentric rings of declining land value begin at the intense, historic center and grade down through concentric rings to become the city plan. Little planning remains after such a model is accepted. The new freedom of the auto-age city is lost to the principle of a falling body. Further, the land use model plan restricts mobility of resident and employer by type, each to his ring Urban land value patterns are sustained by public action or inaction. A true city plan musters this power to form the best possible city.  相似文献   

14.
15.
Graduate studies at America's larges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here described and discussed by Mr Williams, who heads graduate architectural design at Urbana, are based upon a faith in the liberal view, finding expression in a free but disciplined approach and acknowledging competition as a fact of life. Previous articles in the series appeared in September 1963 (by Joseph Esherick, Sami Hassid and Charles Moore of th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nd in September 1964 (by G. Holmes Perkins of Pennsyvania).  相似文献   

16.
17.
18.
The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of the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IED) arose out of the Institute's involvement in Habitat,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Human Settlements in Vancouver in 1976. Before the conference, the Canadian government had invited the Institute's President, Barbara Ward,1 to write a popular book on the issues the conference should be tackling and this was published just before the conference as The Home of Man.2While various IIED members took part both in the official conference and in the non-government ‘Habitat Forum’, it was through Canadian government support after the conference that a Human Settlements Programme was started.3 This article i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reports from settlements- and urban-related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