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一、概述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国务院确定的治淮19项骨干工程之一。工程2001年12月正式开工,2007年6月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运行,位于淮河干流中游。主体工程处于淮河王家坝和正阳关之间,跨霍邱、颍上、阜南三县,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现有水库、河道堤防和行蓄洪区,调蓄洪水,削减洪峰,使淮河中游正阳关以下主要防洪保护区的防洪标准由不足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重要工矿、城市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正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位于江苏省淮安、盐城市境内苏北灌溉总渠北侧,是承泄淮河洪泽湖洪水的重要防洪工程,配合现有的入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等工程,可使淮河下游和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近期达到100年一遇,远景达300年一遇。洪泽湖是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km2洪水的大型湖泊型水库,总库容176亿m3,其下游洪水出路历来不畅。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整治,其下游排洪能力已由8000m3/s提高到13000~16000m3/s,但防洪标准仍不足100年一遇。若遇淮沂并涨,则只能防御约50年一遇洪水。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工程的实施,茨淮新河工程竣工,特别是怀洪新  相似文献   

3.
林怡然 《治淮》1996,(11):10-12
1996年6、7月淮河洪水,是1991年洪水以来出现的一次较大洪水。在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治理淮河和太湖的决定”后,经过5年治理,淮河正阳关以上河道部分堤距已展宽,一些重要堤防也进行了加固处理。1996年洪水虽然量级不大,但淮河干流临淮岗以上河段水位较高。淮河干流除东风湖行洪区外,其它行蓄洪区却没有启用。因此,分析1996年淮河干流洪水特性,对于了解河道泄洪能力,合理确定整治措施,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惺 《治淮》1991,(10)
今年淮河上中游局部地区发生特大水灾,在治淮水利工程发挥了巨大作用,抗洪斗争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題。现根据有关资料,对当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和解决矛盾的途径,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山区洪水来量大和平原河道泄水能力小的矛盾淮河上中游干流承泄西部和南部山区的来水,由于山区河道坡度陡,洪水来量大,而进入淮河干流后,坡度突然减缓,泄水能力骤然降低,如处理不当,就会酿成洪水灾害。特别是发源于大别山北麓的史、淠河,直冲淮北平原,威胁最大。解决的途径是全面贯彻“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在今年的抗洪斗争中,山区的大、中型水库发挥了巨大的拦洪错峰作用。共拦蓄洪水32亿立  相似文献   

5.
陈平  王荣喜 《治淮》1999,(3):10-11
一、基本情况 临淮岗工程是提高淮河中游防洪标准的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正阳关以上25km处。它的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百年一遇洪水时,关闸调蓄洪峰,控制洪水,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从防御1954年洪水(合五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确保淮北大堤和沿淮工矿城市圈堤的安全。在中小洪水时,开闸敞泄,保证上中游河道排水通畅。该工程坝前设计洪水位28.41m,相应滞洪库容86  相似文献   

6.
淮河入江水道是淮河下游行洪的干流,全长157.2km,设计行洪流量为12000 m~3/s,承泄淮河上中游约80%的洪水。沿线河、湖、滩串联,湖滩长度约占50%;地形、地貌、植被复杂实际河道糙率增大,致使水位抬高,行洪能力降低。该文分析了入江水道行洪能力降低的原因及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蔡敬荀 《治淮》2004,(3):22-23
在淮委钱敏主任2004年度工作任务的报告中,提到开展"淮河干流防御中等洪水对策研究"这个问题因为治淮到"十五"计划完成之后,淮河"小雨小灾,大雨大灾"(100年一遇)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中等洪水(10~20年)所带来的灾害仍然比较严重,这是由淮河干流不同与一般河道的特点所造成的,即淮河干流特别是中游河道比降过小,且流入干流的支流众多,因洪治涝就成为治理中等洪水的难点.  相似文献   

8.
韩国民 《治淮》2007,(3):13-14
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承接上中游15.8万km^2面积的来水,最大入湖流量24600m^3/s,多年平均入湖水量330.4亿m^3,其中80%以上来自淮河干流。主要出湖河道有淮河人江水道、苏北灌溉总渠、淮沭新河、淮河人海水道,多年平均出湖水量342.0亿m^3。入洪泽湖洪水经洪泽湖调蓄后,  相似文献   

9.
淮河中游洪涝灾害严重,主要原因之一是洪泽湖水位顶托和入湖河段河床倒比降制约了淮河干流中小洪水下泄。为了缓解洪泽湖对淮河中游洪水下泄的顶托影响,在浮山以下约14.5 km的地方开辟一条冯铁营引河直接分流淮河中游洪水入洪泽湖是一条可行的治理措施。然而,冯铁营引河实施以后,对淮河干流河道的冲淤演变带来什么影响,引河对降低淮河干流洪水位的效果如何,能否长期维持,维持到什么程度等问题亟需研究。为此,采用基于非均匀不平衡输沙理论建立的水沙运动数学模型,就冯铁营引河实施以后的建闸控制运用和无闸敞泄运用方式,对淮河干流河道和冯铁营引河未来30年的冲淤演变趋势,及其对河道过流能力和洪水位的影响进行了多情景方案研究,回答冯铁营引河对降低淮河干流洪水位效果能否长期维持及维持到什么程度等关切问题。  相似文献   

10.
徐迎春  夏广义  海燕  辜兵 《治淮》2014,(4):24-25
一、问题的提出 淮河中游沿淮洼地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为20~15m,而淮河干流王家坝至浮山河道设计洪水位为29.3~18.5m,高于洼地地面高程3.5~6.5m。汛期淮河干流洪水一旦漫滩,开始顶托支流和沿淮洼地的排水,当干流水位高于支流和沿淮洼地内水位时,上游来水无法排入干流河道,涝水滞留低洼地,造成大量农田被淹。本文通过顶托敏感系数法分析淮河干流洪水对上游沿岸洼地的顶托效应。  相似文献   

11.
王文龙  李玉强 《治淮》2007,(1):11-12
淮河是新中国第一条进行全面治理的大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流域四省人民的不懈努力,目前淮河流域的防洪减灾体系已基本形成。在几十年的治淮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淮河治理的症结所在,即行蓄洪区问题。这些地方原本是淮河行蓄洪场所,因开发利用水土资源,成为群众赖以生存的基地,造成淮河干流排洪不畅,高水位顶托时间长,大小支流河口(湖口)地区和洼地积水难排,甚至洪水倒灌,形成“关门淹”现象。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几代治淮人通过不断地探索和艰苦奋斗,淮河的面貌现已大为改观,随着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扩大行洪通道、淮北大堤加固、怀…  相似文献   

12.
陈建华  陈学礼 《治淮》2002,(3):28-29
蚌埠闸扩建工程地处安徽省蚌埠市西郊,是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的重要工程,其主要作用是扩大蚌埠闸枢纽的泄洪能力,增加老闸抵御洪水能力,提高淮北大堤及蚌埠市防洪标准。扩建工程为12孔新闸,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为3.87万m~3。本文介绍蚌埠闸扩建工程施工建设中混凝土施工所采取的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3.
刘建 《治淮》2004,(3):50-50
一、工程概况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位于淮河干流中游的安徽省霍邱、颍上两县交界处.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当淮河上、中游发生50年一遇以上洪水时,配合现有水库、河道堤防和行蓄洪区,调蓄洪峰、控泄洪水,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提高到100年一遇.  相似文献   

14.
天然河道糙率的研究,对于水文预报、洪水调查,以及河道治理规划、设计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河道糙率选择得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河道的防洪安全和工程措施的安排。为了淮河干流防洪规划的需要,我们对淮河干流中游河道糙率进行了一些分析与验证。  相似文献   

15.
西汝泽  高月霞 《治淮》2004,(9):15-17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是治淮骨干工程,淮河干流上的大型水利枢纽,总投资22.67亿元.它与淮河上游的山区水库、中游的行蓄洪区、淮北大堤以及茨淮新河、淮洪新河构成淮河中游多层次的综合防洪体系.当淮河上中游发生大洪水时,启用临淮岗工程可有效控制洪水泄量,以保证正阳关水位26.4m,流量不超过10000m3/s,从而使淮河中游防洪标准从4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其防洪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相似文献   

16.
茨淮新河及怀洪新河是1970年后在淮北平原开挖的两条大型人工河道,工程主要目的是分泄中游洪水,减轻淮河干流的防洪压力。本文借助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了淮河中游干支流河网的洪水演进情况,研究了茨淮新河以及怀洪新河2003年运用对淮河干流洪水传播的影响,从水力学的角度评估了典型洪水条件下两条人工新河的实际分洪效益,并与水文学方法计算的成果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7.
纪冰 《治淮》2006,(11):4-6
安徽人民多年来翘首企盼的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终于建成发挥效益了,这是几代治淮人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治淮事业的充分体现,标志着淮河干流上中游无控制性枢纽的历史从此结束,标志着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8.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 水动力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段河道呈倒比降,入湖河段河道分汉,湖区支流入汇众多,流态复 杂。本文针对该河段的特点,建立了淮河干流浮山至洪泽湖出口段一、二维藕合洪水演进数学模型, 模拟了2003, 2007年本段洪水演进的过程。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模型计算精度较高, 可为浮山以下河道不同治理方案的研究提供分析计算平台。  相似文献   

19.
治淮重点工程前期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年 《治淮》1998,(4):10-12
根据国务院第四次治淮治太会议精神要求,2000年基本完成在建的治淮重点骨干工程,2005年基本完成国务院确定的18项治淮工程。使淮河中下游干流防洪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东调南下工程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 具体目标为:淮河干流蚌埠以上河道2000年达到设计泄洪能力,200O年以后实施蚌埠以下的河道整治,怀洪新河工程在1999年全部完成;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一期工程在1999年基本完成,淮河入海水道工程、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沂沭泗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争取在1999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21日,淮河干流洛河洼、石姚段行洪堤退建与加固工程正式开工,拉开了我省淮河干流上中游河道整治及堤防加固补充工程建设的大幕。洛河洼、石姚段两行洪区自建成以来,已分别行洪8次和9次,有效地减轻了淮河干流中下游的防洪压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两行洪区原设计防洪标准低。现有行洪堤堤身单薄,且超高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