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末以降,客家民系不断向广府民系聚居区的广州府迁徙,在广州府东路形成了广府民系和客家民系共居的聚居形态。经过长期的交融共生,客家传统村落形态演化为多种类型。通过实地调研,从类型学角度分析了广州府东路客家传统村落杠屋、堂横屋、围龙屋、方形围屋式布局的变异形态以及变异原因,总结该区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类型变异的民系交汇特征,彰显广州府东路客家传统村落空间的地域特色,为该区域正在进行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  相似文献   

2.
基于汉族民系文化分区的概念,广州从化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于广府文化主导区、客家文化主导区、广客文化交融区三大片区。广府文化主导区的传统建筑类型主要以“三间两廊”建筑为基本居住单元,独立式祠堂统率居住建筑群,庙宇、更楼、炮楼等于村落外围守护村落;在客家文化主导区内,集祠祭、居住、防卫功能于一体的方形围屋是主要的建筑类型,堂横式方围主从有序,排屋式方围空间均齐;在广客文化交融区内,往往多种建筑类型及形制共存一村,相互融合,如客家祠祭空间受广府文化影响,出现了堂屋从堂横屋形制中独立出来作为祠祭空间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广府民系与客家民系是岭南地区非常重要的两大汉系分支,粤中地区作为广府文化和客家文化交汇的地带,其民居建筑类型受到了来自两种文化的双重影响,产生了不同于典型广府民居或客家民居的民居建筑变异体。选定广客交汇的粤中惠阳、龙岗及坪山等地区的20余座客家民居为研究对象,探求了客家与广府文化的交融之中该地区客家民居建筑所产生的适应性衍化及变异。归纳总结出民系文化交汇地区的民居建筑的适应性规律,以丰富民系文化范畴的民居建筑研究。由于研究对象仅局限于惠阳和深圳,在结论的普适性上还亟待研究地域范围的扩充。  相似文献   

4.
邸锐  李柳青 《广东建材》2012,(10):50-53
岭南民居作为区域文化的综合体,特色鲜明、博大精深,在中华民族大建筑圈中独放异彩。广东省的民居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其形态按语系不同基本可分为广府、潮州和客家三大民居建筑。在广府民居体系中,位于广州西关地区的民居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关大屋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是广州古老传统民居的代表,是岭南建筑宝库中的一件瑰宝。西关大屋的装饰设计,对当今设计推陈出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赣州客家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通过大规模的村落调查,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赣州客家传统民居基础信息数据库"。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归纳总结出赣州客家传统民居主要类型,并深入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出形态各异的客家传统民居的同质性及其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6.
卓晓岚  肖大威 《城市规划》2023,(11):110-122+132
通过对赣闽粤边客家地区传统村落及民居景观进行全域调查、记录、统计和归纳,采用文化地理学主导因子区划方法,以客家传统村落布局形态及民居平面型制为因子进行聚类统计,综合其他相关地理文化因子对赣闽粤边客家地区进行传统村落景观区划,划分出赣闽粤边区西北部堂厢天井式民居文化区、东北部堂横屋文化区、南部围屋文化区及西部排屋文化区共四大文化区(含10个亚区),对各文化区的传统村落及民居景观特征进行概括分析,结合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发展历史背景的剖析,提出赣闽粤边客家传统村落景观区域格局是在自然地理格局提供的空间框架下,由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时序差异引起的居住文化差异的映射。  相似文献   

7.
熊伟  谢小英  赵冶 《华中建筑》2011,29(12):179-185
从秦始皇与公元前214年征服岭南地区开始,广西就成为历代汉族移民南下的目的地之一.目前广西汉族人口约占全区人口的60%左右,主要分布在广西东部、东南部和东北部与湖南、广东接壤地区.该文通过广西汉族民系的不同类别,将广西传统汉族民居分为湘赣式、广府式、客家式三种类型.最后根据这三种类型进行广西传统汉族民居的区域划分,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福建西部(简称闽西)因客家的聚居而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区,福建客家传统村落是在客家文化和闽西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所形成的物质空间,对其进行研究可填补福建传统村落区域群体类型的研究空白,并促进福建客家传统村落的区域保护与利用。【方法】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空间分维值和边界形状指数2种空间形态分析方法,通过民居类型、地形坡度、海拔高度、河流特征、村落空间、村落形态等村落特征信息,对闽西138个客家传统村落进行群体性研究。【结果】发现闽西客家传统村落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呈现地理空间分异状态。并从3个方面进一步揭示客家文化与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关联性:村落对自然环境空间的被动适应体现了迁徙属性;村落空间的高致密化体现了移垦属性;村落形态的强凝聚性体现了宗族属性。【结论】揭示了客家文化影响下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和形成逻辑,为福建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推动福建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从单一保护向区域群体保护的发展,并构建一个均衡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9.
邸锐 《住宅科技》2012,(10):40-43
广东省的民居具有鲜明的岭南建筑风格,其形态按语系不同基本可分为广府、潮州和客家三大民居建筑.在广府民居体系中,位于广州西关地区的民居建筑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关大屋住宅高大明亮、厅园结合、装饰精美,是广州古老传统民居的代表,是岭南建筑宝库中的一件瑰宝.西关大屋的装饰设计,对当今设计推陈出新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粤北古道传统村落形态特色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古道为线,探讨粤北地区历史文化演变过程对传统村落文化持久而重要的影响,并选取祠宅关系、民居类型和镬耳山墙样式等若干特征元素跟踪比照,呈现出粤北古道沿线传统村落形态多元的特性,以及不同时期中原文化、湘赣闽文化和广府文化在粤北地区村落中的传播交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岭南文化的核心区——广州市为例,以建筑学的基本要素着手文化区的划分,从文化区划的角度总结广州市的传统村落与民居的分布特征和文化景观。本文的目的在于扩展文化地理学的学科领域,并利用其方法为广州逐渐消失的传统村落与民居提供一个新的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12.
张成龙  卞翔宇 《建筑知识》2014,(2):36-36,44
宝安区西乡街道地处珠江东岸,临近广州,从地域文化角度来讲属广府和客家文化交汇的区域(注:广府、客家、潮汕为广东三大民系),西乡境内黄麻布、九围古村硬片区内的王大中丞祠等历史古迹也印证这一特点。本文从适应地域环境、建筑材料、建筑色彩、装饰手法等方面研究西乡老街地域人文性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坳头村与小楼镇竹坑村两大客家传统村落为例,深入研究了两者宏观层面的空间形态,将两大村落的整体环境、历史脉络、总体布局及古建筑群布局、风水格局等进行对比研究,以期为增城乃至整个广府地区的客家传统村落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以广九铁路为界,深圳西部是以 广府民系为主的地区,东部则是以客 家方言为主的地区。客家方言民系主 要分布在龙岗区的布吉、横岗、龙岗、 坪山、坪地、坑梓、葵涌等镇,宝安 区的龙华、石岩、观澜等镇及盐田区 的部分地方。深圳的客家民居光客家 就有200座之多,雄伟壮观,颇具 特色。去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委 员会曾考察深圳的客家围,拟将深圳 的客家围申报世界历史文化遗产。现 对深圳的客家民居建筑特色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在地域文化视野下保护与利用广府民居的重要性,结合广州市花都区花东镇高溪村的现状和地域文化特色,从采光、通风、功能整合、公共空间等方面,阐述了该村落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利用策略,使地域文化在城市化进程中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6.
中国湘赣边界山区有大量以客家聚落为代表的乡土建筑存留,其建构特征与现实应用具有可以充分挖掘的潜质。文章以湘赣边界山区多处村落中的山地客家民居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在地测绘、建模分析、实体模型复原等方法,对当地民居建筑特征性构造光檐和天门进行分析。探究其在构造做法、物理性能、文化象征三个方面对湘赣地区乡土建筑的意义和影响。为保护湘赣地区传统民居乡土建造智慧,继承并应用于当代乡土建筑的转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黄上君 《居业》2022,(2):77-79
亚洲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本文主要讨论大中华文化圈内地理区域下的民居特点.东北亚和华南地区气候差异较大,以这两个区域的民居形式和特点为例分别展开叙述,希望探讨该文化圈下的民居共性和居住文化特点,为建筑原真性设计提供可行思路.  相似文献   

18.
广府水乡村落梳式布局形态衍化及当下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村落与山水的关系,广府水乡村落形成"以水为中心""以岗为中心""沿涌而居的带状"空间布局。由于农商经济的发展,部分村落发展为"超级村落"。广府水乡村落空间布局在传统广府梳式布局的基础上,受自然、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发生不同程度的衍化,形成各自的衍化路径。然而广府水乡村落空间的衍化路径在当下面临被打断的境遇,因此文章认为新时代进行村落空间文化意义的再建构,探索空间文化延承路径,有助于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延续乡愁。  相似文献   

19.
闽西客家土楼民居中风水因素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民居主要集中在闽西、赣南、粤东和粤北等山区。赣南客家民居以围屋最具代表性,粤东和粤北则分别以围龙屋和围楼最为有名。闽西客家民居大体上可分为群体住宅和土楼两大类,而土楼住宅是闽西最具特色的民居。客家土楼的成因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不光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客家地区现存有大量传统民居,作为传统文化和民俗活动的载体起着重要的场所延续作用。多数传统民居处于使用状态,一些民居由于建筑结构受损正逐步失去它的历史作用。随机选择广东省客家地区3个市县的4个村落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客家传统民居建筑受损类型、程度与数量,并对民居结构受损原因和能够经受近百年甚至更长时间自然磨损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