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总结了不同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性能及改性机理。从力学性能、耐久性和黏结强度等方面阑述了聚合物改性水泥基材料的性能,从聚合物在水泥基材料内部成膜、聚合物影响水泥砂浆的水化过程和聚合物作为混凝土内养剂三方面分别讨论了聚合物改性砂浆和混凝土的改性机理。  相似文献   

2.
一、概念聚合物的改性是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途径之一。同加聚与缩聚方法一样,聚合物的改性很早以来就已经用来制备聚合物。如果加聚和缩聚反应是由单体变成聚合物的过程,那么,第三条途径——聚合物的改性——就是由一些聚合物变为另一些聚合物的过程。(如图1) 因而,聚合物的化学改性是由一种聚合物经过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变为另一种化学结构的新型聚合物的过程。首先,实现聚合物改性反应的是法国学者H. Braconnot,他于1833年通过硝酸与纤维素的作用得到了硝化纤维素。然后,在一系列的天然聚合物中实现了类似的反  相似文献   

3.
本发明涉及阻燃短纤纱、含有这些纱线的织物和衣服、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所述纱线具有25%-80%质量分数的聚合物短纤维和20%~75%质量分数的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所述聚合物短纤维包含得自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所述单体选自4,4’-二氨基二苯砜、3,3’-二氨基二苯砜、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所述质量分数是按所述纱线中的聚合物纤维和改性聚丙烯腈纤维共100质量分数计的。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类为了得到更多的化学物质,将聚合物进行改性,重新整合形成新的物质。而在改性的过程中,无论是物理反应还是化学反应,都会发生能量转换,而研究其中能量转换的过程,可为以后的化工生产工艺提供更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聚合物改性不仅仅是为了提升物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更多的是为了今后的化工研究提供实验与理论基础。主要研究了聚合物改性过程中物质能量转换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反应注射、反应挤出和反应性共混三种反应性加工方法,介绍了它们在合成新型高分子制品、聚合物改性以及废旧橡胶、塑料回收利用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双马来酰亚胺的高反应能力决定了它们在高分子化学中,尤其是在饱和和不饱和聚合物、功能聚合物的交联和改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样,也在聚合和缩合反应中作单体和共聚单体用。双马来酰亚胺是通用橡胶和不饱和度较小的橡胶有效的交联剂。而且它们的活性在基团反应和离子反应引发剂(其中包括噻唑类和亚磺酰胺类促进剂)存在下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7.
本发明涉及阻燃短纤纱、含有这些纱线的织物和衣服、以及它们的制备方法。所述纱线具有25%-80%质量分数的聚合物短纤维和20%~75%质量分数的改性聚丙烯腈纤维,所述聚合物短纤维包含得自单体的聚合物或共聚物,所述单体选自4,4’-二氨基二苯砜、3,3’-二氨基二苯砜、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所述质量分数是按所述纱线中的聚合物纤...  相似文献   

8.
耿孝正 《塑料工业》2005,33(Z1):109-112
1 塑料改性中的混合聚合物改性有物理改性、化学改性。物理改性又分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共混改性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熔混在一起 ;填充改性是把非聚合物与聚合物熔混在一起 ;增强改性是把长径比大的填料加入聚合物熔混在一起。以上改性都要经历混合过程 ,混合是聚合物改性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混合是一种过程 :在整个被混合系统的全部体积内 ,各组分在其基本单元没有本质变化的情况下的细化和分布。按照混合理论 ,聚合物改性中的混合可分为非分散混合、分散混合。也可以按物料的状态分为固 /固混合 ;固 /液混合 ;液 /…  相似文献   

9.
含有双键的聚合物一般是用离子与离子化合物使之硫化进行交联;含有同胺类或金属氧化物进行反应基团的聚合物是用这些化合物进行交联;不含有同离子与胺类反应基团的聚合物是用过氧化物进行交联。  相似文献   

10.
韩阳阳  朱光明  李奔 《中国塑料》2019,33(6):132-138
介绍了共聚型光降解聚合物和添加型光降解聚合物两大类光降解聚合物以Norrish反应为主的光降解反应机理,以及综述了光降解聚合物的国内外发展状况,并对各类光降解聚合物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次,提出了光降解聚合物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最后,展望了光降解聚合物的未来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利用哈克转矩流变仪及采用反应挤出法制备接枝聚合物的特点及接枝体系的选择。另外,以马来酸酐为例,阐述了接枝反应的机理,同时总结了几类可通过反应挤出进行接枝改性的聚合物,并对接枝聚合物的应用进行概括。关于接枝物的表征,主要从纯化方法、接枝的确定、接枝率的测定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2.
α,ω-双(2,6-二甲基羟苯基)聚苯醚树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α,ω-双(2,6-二甲基羟苯基)-聚(2,6-二甲基-1,4-酚氧)(PPO-2OH)型聚苯醚的通用及新型合成方法。这些方法是以2,6-二甲基苯酚通过铜铵络合催化的氧化聚合为基础。通过合成方法的改性可以得到低分子质量双端羟基聚苯醚(PPO-2OH)。概述了各种合成PPO-2OH的方法,例如2,6-二甲基苯酚(DMP)同四甲基双酚A(TMBPA)氧化共聚;单官能团PPO和3,3,5,5-四甲基联苯二醌(TMDPQ)反应;单官能团PPO同甲醛缩合反应,论述了PPO-2OH的改性方法,如引入烯丙基基团,同其他热固性树脂共混改性和互穿聚合物网络如环氧树脂等。还介绍了此种分子质量端羟基聚苯醚的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13.
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的制备及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制备了聚氨酯改性环氧树脂体系,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异氰酸酯端基的聚氨酯预聚体、扩链剂、环氧树脂及其固化剂之间相互反应的规律。结果表明,聚氨酯、环氧树脂二者之间形成IPN结构过程中,环氧树脂与其固化剂之间发生固化反应;扩链剂1,4-丁二醇对PU预聚体进行扩链;同时TDE-85同PU预聚体之间还发生两相间的化学反应,这可有效地提高2种聚合物之间的相容性和稳定性,从而可以提高环氧树脂性能,达到改性目的。  相似文献   

14.
胶粉的表面改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刘玉强  殷晓玲 《弹性体》2002,12(3):56-60
介绍了胶粉表面改性的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有机械力化学法、聚合物涂层法、再生脱硫法、接枝或互穿聚合物网络法、气体改性法、核/壳改性法、物理辐射和磺化法等。  相似文献   

15.
采用单体燃烧试验法研究了8种不同聚合物保温材料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热释放量、烟气生成速率指数、产烟量等燃烧性能,并根据它们进行级别判定,同时对它们的燃烧反应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聚苯乙烯和聚氨酯保温材料均属于E级材料,而橡塑保温材料属于可燃的D级材料,但其烟气中含有较多的低分子聚合物。阻燃改性处理后,它们的燃烧增长速率指数大幅降低,阻燃效果显著。酚醛树脂属于B级材料,烟气产量相对较小,表面包覆钢材后可以更好地达到阻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气-固相氯化原位接枝来实现对聚乙烯粉末的改性,将氯化和接枝过程合为一体,大大简化了接枝共聚物的合成过程,为含氯聚合物的改性提供了一个新的手段。以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原料.采用氯化原位接枝法合成了以氯化聚乙烯(CPE)为骨架聚合物,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为支链的接枝聚合物,反应中不需要加入任何引发剂。探讨了影响接枝聚合物力学性能的因素及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接枝聚合物的力学性能较CPE有显著的提高。氯化接枝温度、聚合物氯含量以及HEA单体的加入量对CPE—g—HEA的力学性能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高以氯乙烯为基础的聚合物的热稳定性,是一项迫切的任务。目前,对聚氯乙烯的有针对性的进行改性,尤其是采用环氧化物进行的改性,给予了很大的重视。文献中已有关于氯乙烯同。乙烯醚10和11—环氧 —酸共聚的资料,有氯乙烯同缩水甘油醚和缩水甘油酯共聚,以及氯乙烯在氯甲代氧丙环聚合物上的接枝,甲基丙烯酸缩水  相似文献   

18.
详细阐述了硅烷改性预聚体的合成方法和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剂的制备及固化机理,总结了国内外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剂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最后分析了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剂在我国工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的观点研究了聚合物合成化学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已经探讨了高分子化合物化学的现状及其远景。研究了用于聚合和缩聚的各单体的类型和特性。已经表明在聚合物合成的各种不同过程中所出现的目前已知的聚合大分子的一切多样性。提请注意原则上重要的情况,即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所有反应可生成杂链聚合物,并且指出在研究聚合物性质与其结构的关系问题时,必须考虑到聚合物的杂链性。已经列出了现代技术在以合成方法解决课题质量以及在研究特种聚合物的合成问题的一系列范例方面所提出的某些问题。已经指明用聚合和缩聚方法以及通过对聚合物进行改性的聚合物合成过程的现代发展水平。已经研究了已制取的聚合物之聚合和缩聚,以及改性的各种过程(例如,主要是新的反应,首先是用以制备新型聚合物的这类反应)。强调了目前出现的特种聚合物所有更加广泛合成的趋向。图书目录——援引122条。  相似文献   

20.
多聚磷酸是一种常用的沥青化学改性剂,通过对多聚磷酸改性机理的研究,发现改性过程中会发生两种化学反应:中和反应和酯化反应。添加多聚磷酸会在减少聚合物用量的情况下达到与聚合物改性沥青同样的效果。除此之外,多聚磷酸还会提高沥青混合料抗车辙、抗水损害的能力,并改善沥青的高温性能和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