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信息通信技术》2017,(5):35-40
传统工控网络过渡到工业互联网后,带来体系架构及协作方式的改变。现有防护方案主要采用分层次防护方法,很难满足新的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要求;因此,文章从终端与云协作动态的角度分析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问题,针对终端与云协作过程中信息交互、数据通信、数据共享等方面的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的发展逐步进入夯实基础阶段,各地方政府通过政策引领工业互联网发展脱虚向实,推动应用体系加速融合和产业规模稳步增长.分析总结了工业互联网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面临政策体系有待完善、融合创新应用需深化、网络安全风险增加3个方面的问题,并对工业互联网的发展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工业互联网多接入边缘计算(Multi-access Edge Computing,MEC)的应用场景分析为基础,对工业互联网的MEC组网解决方案进行了研究,提出了5G+MEC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部署思路.  相似文献   

4.
美国2011年提出"工业互联网"的概念,与德国的工业4.0、中国的两化深度融合战略同为世界上重要的工业产业信息化战略。美国GE公司的工业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完整地实现了这一概念。文章分析了这一工业互联网云平台的架构特征,以及技术架构对其商业模式构成的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兴通讯技术》2019,(3):50-57
介绍了边缘计算的基本概念以及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边缘计算的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边缘计算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边缘计算行业典型案例,总结了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边缘计算的核心问题,并提出了其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6.
王泓霖 《移动信息》2023,45(6):184-185,189
从互联网时代到万物互联的数字智能时代,网络安全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网络安全防护技术也不断升级迭代。近年来,可信计算正逐步成为网络安全领域的主流技术之一,可信计算3.0技术在工业控制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能够提升我国工业互联网的安全防护能力。文中从工业互联网安全的背景出发,分析了可信计算技术对于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提供了可推广的技术案例,并对可信计算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5G网络时代的到来将引领各行业的数字化改革,促进了万物互联。在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5G网络发展在智能工业中成为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工业互联网与5G网络融合发展已成为当前智能化,机械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5G+工业互联网”对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工业经济发展,做大做强智能工业数字经济,在5G网络技术基础上促进智能工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工业互联网是链接工业全系统、全产业链、全价值链,支撑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根据2017年11月2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工业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互联网的核心。工业互联网平台是指面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和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连接、弹性供给、高效配置的工业云平台。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制造业和生产业的颓势显露,而工业互联网的出现,推动了制造业和生产业的改革。尤其是工业智能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缺陷,使制造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改善,同时也对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边缘智能作为一种由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共同组成的产物,在近数据源计算机的智能作用下,大大提高了业务的操作和响应效率。为进一步完善工业智能的发展,本文将对边缘智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核心进行分析,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旨在营造良好的产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面向工业互联网的电信运营商5G专网解决方案,重点阐述5G专网技术实现方案和商务模式,并通过5G工业互联网专网标杆案例介绍5G专网如何满足不同企业需求。  相似文献   

11.
张建雄  吴晓丽  杨震  李洁 《电信科学》2018,34(10):124-129
关注物联网在工业数据采集领域的应用场景和技术方案,包括工业数据采集现状及问题分析、工业数据采集典型应用场景、工业数据采集技术特征、与电信运营商云网融合技术研究等,提出电信运营商基于工业物联网的工业数据采集技术架构和应用方案,可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设备或智能产品的远程监控与智能维护应用场景,实现设备远程监测、预防性维护和性能优化分析等功能。  相似文献   

12.
陈哲  蒋胜  王闯 《电信科学》2020,36(7):26-33
IP网络在过去50年里取得了瞩目成绩,已经成为人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IP协议体系的一些原始设计缺陷也日益暴露,难以满足未来网络的发展需求。讨论了面向2030年的互联网业务场景和关键技术挑战,提出了面向智能工业物联的灵活地址可信协议架构。新协议架构在传统IP协议全球可达、高生存性的基础之上,构建万物万网互联、确定性服务、内生安全可信、高通量传输和用户可定义等新能力,并基于这些新能力使能更多新型网络业务。  相似文献   

13.
物联网发展对通信网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联网是通信网络的延伸,是将信息交换和通信的终端延伸和扩展到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物联网应用对现有通信系统也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通信网络发展物联网业务,如何降低物联网通信对现有通信网络运营维护的影响,如何增强通信网络未来的竞争力,这些是各网络运营商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黄韬  刘江  汪硕  张晨  刘韵洁 《通信学报》2021,(1):130-150
对面向2030的未来网络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首先,介绍了网络体系架构和试验设施领域的研究进展;其次,从网络控制与编排、网络深度可编程、网络确定性服务、网络计算存储一体化、网络与人工智能、网络与区块链、智能安全网络、网络空天地海一体化8个方面阐述了当前热点网络技术的背景、进展和主要成果;最后,分析了面向2030的未来网络发展趋势,预计到2030年未来网络将支撑万亿级、人机物、全时空、安全、智能的连接与服务。希望能为未来网络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并综合运用边缘计算、软件定义等技术的监控平台设计思路,阐述了关于系统网络架构、功能模块、创新技术应用的具体实践方案。基于工业互联网架构的省域广播覆盖网监控平台的成功实施,有效提升了浙江省广播覆盖的安全管控能力和管理效能,为兄弟省份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6.
常洁  王艺  李洁  陈正文 《电信科学》2017,33(11):123-133
工业通信网络向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已经不能被视为简单的通信网络,而是组成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关键子系统。从现有的工业通信网络系统架构出发,对工业模型进行了系统梳理,将其划分为企业外部和企业内部,现有的架构主要集中于制造企业内部工厂内,主要参考ISA-95模型,包含现场级、控制机、车间级和工厂级 4 层,每层之间的网络配置和管理策略相互独立。然后详细分析了现有的工业网络技术体系和面向制造业未来发展的网络升级需求,最后提出通信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高增亮  王霞  杨鹏 《信息技术》2021,(3):21-25,31
在工业物联网中,k近邻分类(kNN)被广泛应用于缺陷产品识别和异常检测.但kNN自身存在计算复杂度高、不适用于分布式环境等缺点.因此,文中提出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布式kNN分类算法,以防止信息泄漏和控制流泄漏,同时支持分布式服务器上的大规模数据分类.首先设计了一个安全有效的向量同态加密方案.在该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DkN...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物联网的特征、技术思想及其与新兴产业的关系,重点研究了实现物联网产业化应用的关键——泛在无线技术,主要包括末梢感知层、网络融合层、无线资源管理以及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的信息处理等关键技术。文章指出物联网的本质是利用"泛在网络"实现"泛在服务",是一种更加广泛深远的未来网络应用形态。物联网正催生一场战略性新兴产业革命,将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全面推动社会的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针对工业物联网中边缘计算网络与其余子网的相互依赖特性所导致的网络大规模级联故障问题,考虑到网络修复初期的资源有限性,提出了一种联合考量计算需求与修复开销的网络修复机制.考虑到受损网络结构(拓扑关系与链路容量)和动态特征(边缘计算节点计算需求),基于节点计算量守恒定理构建了链路修复策略集与网络计算迁移的联合分析框架.基于...  相似文献   

20.
刘伟  张雁丽  刘洁  邢丽娟 《电信科学》2020,36(9):94-101
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全业务泛在电力物联网”是能源网和物联网的融合演进,是服务于广大用户的关键能源基础设施。随着电力物联网的战略兴起,输电线路在线监测采集节点和监测规模将骤增,采用何种技术体制建设现场通信网络,兼顾考虑长距离、低功耗、高可靠等多重因素至关重要。对无线LoRa技术特点及优势进行了研究,结合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的应用场景及需求,提出基于无线LoRa的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组网方案并对其进行了适应性分析,研究成果在该领域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