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康定鑫  李军 《金属学报》2016,21(9):1033-1037
目的: 观察吸入1.3MAC七氟烷和地氟烷40 min麻醉下对老年患者术中罗库溴铵药效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行择期手术的老年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15例。 七氟烷组(S1组和S2组)和地氟烷组(D1组和D2组)分别吸入1.3MAC七氟烷和地氟烷并维持40 min,对照组(P1组和P2组) 血浆靶控输注丙泊酚3.5~4 μg/mL维持同样时间。采用TOF-Watch SX肌松监测仪行拇内收肌肌松监测。S1组、D1组和P1组中心静注罗库溴铵75 μg•kg-1•次-1,总量0.3 mg/kg,并记录每次用药后T1的最大阻滞效应,最终使T1抑制超过95%。采用四次累积剂量的方法计算量效关系曲线和ED50、ED90、ED95。S2组、D2组和P2组患者则分别中心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记录罗库溴铵给药完毕至T1消失时间(起效时间),T1从0%恢复至5%所需时间(高峰时间)、T1恢复至25%所需时间(临床肌松时间)、T1从25%恢复至75%所需时间(恢复指数)、T1恢复至70%所需时间(体内作用时间)以及TOFr恢复至70%和90%的时间。结果: D1组ED50、ED90和ED95分别为74.23 μg/kg、114.58 μg/kg和130.12 μg/kg,S1组ED50、ED90和ED95分别为80.57 μg/kg、125.04 μg/kg和141.89 μg/kg,P1组ED50、ED90和ED95分别为110.61 μg/kg、170.83 μg/kg和194.16 μg/kg。D1组和S1组的ED50、ED90和ED95均显著低于P1组(P<0.05),而D1组和S1组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D2组和S2组各作用时效指标均显著长于P2组(P<0.05);而D2组和S2组间比较,除D2组的高峰时间明显增加外,其他作用时效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3MAC地氟烷和七氟烷40 min麻醉下老年患者罗库溴铵的ED50、ED95显著降低,作用时间则明显延长,而对此改变,两种吸入麻醉药之间则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秦雪梅  鲁卫华  金孝岠  姚卫东  唐宁 《金属学报》2012,17(11):1263-1267
目的: 探讨罗库溴铵在重症肌无力(MG)患者胸腺切除术中的肌松效应。方法: 选择本院择期拟行胸腺切除术Ⅰ~Ⅱa型MG患者23例为试验组,20例正常非MG患者为对照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给予罗库溴铵 0.6 mg/kg 诱导,术中使用肌松监测仪记录罗库溴铵神经肌肉阻滞效应,及应用多功能监测仪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麻醉平稳,手术顺利,未见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患者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HR、心率变异性(HRV)、低频/高频比(LF/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肌松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肌松T1 25%恢复时间、T1 50%恢复时间、恢复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Ⅰ~Ⅱa型MG患者使用 0.6 mg/kg 罗库溴铵进行快速诱导行气管插管,肌松起效时间短,维持时间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可为气管插管提供良好的肌松条件,安全有效地用于MG患者。  相似文献   

3.
袁晓红  方军  郭建荣  连燕虹  金孝岠 《金属学报》2013,18(12):1396-1400
目的: 观察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对不同剂量罗库溴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 择期骨科手术患者80例,ASAⅠ~Ⅱ级,35~60岁。随机分为2组(n=40):A组行急性高容血液稀释(AHH);B组为对照组,常规输血输液。每组患者再随机分为2个亚组(n=20),罗库溴铵剂量分别为 0.6、0.9 mg/kg,咪达唑仑-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静注相应剂量罗库溴铵后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患者的肌松起效时间、肌松维持时间、肌松恢复指数、体内作用时间及肌松残留相关时间。结果: 同一剂量与对照组相比较,起效时间延长,四个成串刺激(TOF)无反应期,肌松阻滞维持时间、体内作用时间明显缩短 (P<0.05),且高剂量组缩短更为明显(P<0.01);恢复指数和肌松残留相关时间未见明显改变(P>0.05)。结论: 两种剂量的罗库溴铵在肌松监测指导下均能顺利插管,插管评级无统计学差异,其剂量与插管时间成反比;AHH使罗库溴铵药效减弱。  相似文献   

4.
王婷  韩明明  李娟 《金属学报》2022,27(10):1113-1118
目的:明确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选择需行择期神经外科手术的癫痫患者60例,年龄18~59岁,拟于全身麻醉下进行,ASA分级Ⅰ-Ⅱ级,按照右美托咪定最大起效时间分为三组(n=20):右美托咪定输注后即刻诱导组(A组)、右美托咪定输注后15 min诱导组(B组)和输注生理盐水组(C组)。采用肌松监测仪监测神经肌肉传导功能,于TOF模式(波宽0.2 ms、频率2 Hz、串间间隔12 s、刺激电流70 mA)刺激尺神经。A组患者入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泵注结束后即刻开始麻醉诱导;B组患者入室后给予右美托咪定1 μg/kg,10 min泵注结束,15 min后开始麻醉诱导;C组患者10 min内泵注同等毫升生理盐水后即刻开始诱导,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当T1达最大抑制时行气管内插管,采用改良法评价气管插管条件。术中当T1恢复至25%时,静脉注射顺式阿曲库铵0.05 mg/kg。记录顺式阿曲库铵起效时间(Tonset)、高峰时间(Tpeak)、25%恢复时间(T25%)、25%~50%恢复时间(T25-50%)、50%~75%恢复时间(T50-75%)、75%~100%恢复时间(T75-100%)。记录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补液量,记录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总用量并计算单位体质量用量。结果:3组患者Tonset、Tpeak、T25%、T25-50%、T50-75%、T75-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Tpeak、T25-50%、T50-75% C组大于A组大于B组;3组患者气管插管条件,各时点单位时间体质量顺式阿曲库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丙泊酚用量较A、B两组显著增多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对癫痫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闭环肌松注射系统(Closed-loop Muscle Relaxant Injection System,CLMRIS)在上腹部开放手术中使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择期90例ASAⅠ~Ⅱ级全凭静脉全身麻醉上腹部开放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输注组(E组)、经验给药组(C组)和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联合经验给药组(EC组),分别记录不同时点的TOF值,以及各组肌松药诱导起效时间、开始插管时间、诱导剂量、插管条件评分、肌松药使用总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恢复时间、恢复指数、术中体动反应发生次数、拔管躁动评分、PACU停留时间以及手术医生和麻醉医生满意度等。结果: 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恢复指数、肌松药起效时间与增药次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能满足术中肌肉松弛的要求。在麻醉诱导阶段,E组和EC组的开始插管时间比C组长,但是插管评分较高,插管过程更加顺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维持阶段,与EC组和C组两组比较,E组维库溴铵使用总剂量多,平均输注速度快,但是术中的体动反应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麻醉苏醒阶段,与EC组和C组两组比较,E组恢复时间短,拔管即刻的TOF值高,而且拔管后20 min的肌松残余率也明显低于另外两组,患者在PACU的停留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闭环肌松注射系统在麻醉诱导期间能准确地判断插管时机,提供良好的插管条件;麻醉维持时可以提供良好的肌肉松弛条件,体动反应少;术后麻醉苏醒时可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因此,闭环肌松注射系统能安全有效地应用于上腹部开放手术麻醉患者,肌松监测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PLC-MS/MS)测定人血浆中罗库溴铵浓度,并观察三组不同年龄手术患儿罗库溴铵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选择ASAⅠ或Ⅱ级全凭静脉下行择期手术患儿30例,根据年龄随机分为婴儿组(2月<年龄≤12月)、幼儿组(1岁<年龄≤3岁)及儿童组(3岁<年龄≤10岁),每组10例。罗库溴铵0.6 mg/kg静注2、4、6、8、10、15、20、25、30、40、60、90、120、180、240 min后取0.5 mL动脉血。UPLC-MS/MS法测定血浆中罗库溴铵浓度,DAS 3.1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罗库溴铵在4~10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2=0.998,n=8),定量下限为4 ng/mL,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5%,提取回收率为84.1%~90.3%。应用本法测定小儿静脉注射0.6 mg/kg罗库溴铵的药代动力学,主要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三组患儿t1/2分别为(58.3±18.1)、(56.7±14.1)、(61.5±12.7) min,Vd分别为(550.2±172.8) 、(422.2±11.3) 、(473.1±149.0) mL/kg,CL分别为(4.2±1.0)、(6.2±1.1)、(5.1±1.0) mL·kg-1·min-1。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血浆罗库溴铵UPLC-MS/MS分析方法快速、简单、准确,能够满足血浆样品中罗库溴铵的定量检测。小儿罗库溴铵体内药代动力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实际用药剂量按体重计算在婴儿应减小,儿童相应增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芬太尼诱导对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气管插管条件、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给予阿芬太尼20 μg/kg(A20组)、40 μg/kg(A40组)和60 μg/kg(A60组)进行麻醉诱导,余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案一致。评估3组患儿的Helbo-Hansen评分,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入恢复室后的躁动评分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A20组比较,A40、A60组患儿Helbo-Hansen整体评分和咳嗽得分较低(P<0.05)。与T0比较,A40和A60组患儿在T1~T3时点MAP降低,A20组患儿T2、T3时点HR增快,A40组患儿T1时点HR减慢,A60组患儿T1~T3时点HR减慢(P<0.05);与A20组比较,A40组患儿T1~T3时点MAP较低,T2、T3时点HR较慢,A60组患儿T1~T3时点MAP较低、HR较慢(P<0.05)。A60组患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结论: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麻醉诱导期给予阿芬太尼40 μg/kg或60 μg/kg联合丙泊酚3 mg/kg、罗库溴铵0.3 mg/kg均可使患儿获得满意的气管插管条件,而前者麻醉诱导期间生命体征更平稳,可实现术后快速拔管。  相似文献   

8.
李佳佳  盛毅  黄梦朦  韩园  朱纯纯  刘华程  李军 《金属学报》2019,24(11):1287-129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羟考酮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四组患者接受统一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方案,手术结束前20~40 min分别静推0.05 mg/kg羟考酮(Q1)、0.1 mg/kg羟考酮(Q2)、0.15 mg/kg羟考酮(Q3)和等容积生理盐水(C)。记录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呛咳反应与程度,以及入恢复室后5 min、15 min、30 min警觉/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C、Q1组患者在T1、T2时点MAP升高、HR加快(P<0.05),而Q2、Q3组T1~T3时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Q1组患者MA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2、Q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Q2、Q3组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呛咳反应明显缓解(P<0.05),Q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三羟考酮组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40 min应用羟考酮可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气管拔管反应,且0.1 mg/kg羟考酮为最适剂量,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自体血回输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脑电双谱指数与肌松效应的影响,探究含有麻醉药成分的自体血回输对术后麻醉苏醒质量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择期骨科手术患者40例,年龄65~75岁,体质量55~80 kg,ASA Ⅰ~Ⅱ级,预计术中出血量≥600 mL。患者随机分为2组(n=20):A组为进行ANH组,在麻醉诱导平稳后实施ANH,血细胞比容(Hct)目标值28%~30%;B组为对照组,即术中常规补液,不进行ANH。于术毕回输自体血时(T1)、回输10 min(T2)、20 min(T3)、30 min(T4)、40 min(T5)、50 min(T6)、60 min(T7)各时点观测两组患者脑电双频指数(BIS)、四个成串刺激(TOF值)及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浆药物浓度变化;观察并记录术前(T0)及T7时点血气变化,观察患者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以及苏醒质量。结果:A组BIS值在术后T6、T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TOF值在T5、T6、T7时点明显低于B组(P<0.05);A组与B组术后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的血药浓度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在术后T7时点乳酸(Lac)值明显高于B组(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明显长于B组(P<0.05);A组Aldrete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NH后术毕自体血回输可增加血浆中麻醉药物浓度,加深患者的麻醉深度,增强肌松效应,使老年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和拔管时间延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复合小剂量瑞芬太尼能否减少全麻气管拔管反应。方法: 选择常规全麻并七氟烷吸入维持的甲状腺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Dex负荷量0.4 μg/kg后0.01 μg•kg-1•min-1持续泵注)、小剂量瑞芬太尼组(R组, 持续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L效应室浓度)、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组(DR组,Dex负荷量0.4 μg/kg后0.01 μg•kg-1•min-1持续泵注复合静脉靶控输注瑞芬太尼1.5 ng/mL效应室浓度),每组20例。记录拔管前(T1)、拔管后1 (T2)、5 (T3)、10 min (T4) 患者心率、血压及SpO2,观察苏醒期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拔管时呛咳情况;在PACU 5、10及20 min时行镇静评分。结果: 三组各记录时点生命体征平稳。三组患者睁眼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R组严重呛咳反应发生率较D组、R组显著减少(15% vs 55% vs 40%,P<0.05)。三组患者在PACU 5、10、20 min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ex联合小剂量瑞芬太尼可有效减轻拔管期呛咳反应,且不影响患者清醒及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11.
罗勇  李崎  华特波 《金属学报》2018,23(1):104-109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基质金属蛋白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2月于本院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88例,依据术前化疗方案分为TE组46例和FEC组42例,两组患者均以21 d为1个周期,共化疗4个周期。观察两组患者化疗前、后免疫功能变化,基质金属蛋白酶(MMP)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变化,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 TE组患者化疗后淋巴细胞总数、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均与化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EC组T淋巴细胞、杀伤性T淋巴细胞与化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总数、辅助性T淋巴细胞均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FEC组患者化疗后T淋巴细胞、辅助性T淋巴细胞明显低于TE组(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MMP-2、MMP-9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但TE组MMP-2、MMP-9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患者化疗后VEGF-A、VEGF-B水平均较化疗前显著降低,但TE组VEGF-A、VEGF-B水平降低更显著(P<0.05);TE组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FE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后,TE组生存率为84.78%,FEC组生存率为64.29%。TE组2年生存率明显高于FEC组(P<0.05)。结论: TE新辅助化疗联合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影响小,不良反应少,可抑制MMP、VEGF,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张洋  陈志康  郭雄  王雯 《金属学报》2018,23(3):313-318
目的:观察及评估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对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术后恢复、系统毒性等的影响。方法:分析8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术中雷替曲塞腹腔灌注组(A组)41例;常规手术对照组(B组)4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前及术后3 d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结果:两组患者间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手术时间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间术前、术后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PLT)、AST、ALT、Cr、BUN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替曲塞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腹腔灌注化疗具有良好的患者耐受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苏洋  周峰  丁金磊 《金属学报》2023,28(1):59-65
目的:观察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及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10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S组)、低剂量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LC组)和高剂量舒芬太尼自控镇痛组(HC组)。术毕行经静脉自控镇痛(PCIA),S组镇痛泵配方:艾司氯胺酮1.2 mg/kg、舒芬太尼1 μg/kg;LC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 μg/kg;HC组镇痛泵配方:舒芬太尼1.5 μg/kg;三组镇痛泵均加入托烷司琼10 mg,生理盐水稀释至 100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6 h(T1)、12 h(T2)、24 h(T3)和48 h(T4)静息及运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评估并记录术前24 h(T0)、术后24 h(T3)、48 h(T4)、72 h(T5)和7 d(T6)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记录患者补救镇痛次数、术后48 h内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无效按压次数,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焦虑方面,T0三组SAS评分无差异,S组和HC组T3、T4的SAS评分低于LC组(均P<0.05),T5、T6的三组S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抑郁方面,T0三组抑郁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S组T3、T4、T5抑郁人数少于LC组和HC组(均P<0.05),T6三组抑郁人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镇痛方面,T1三组静息及运动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S组和HC组T2、T3、T4静息及运动VAS评分均低于LC组(均P<0.05),术后48 h内的PCIA自控次数和无效按压次数LC组高于S组和HC组(P<0.05),三组在术后疼痛补救次数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方面,S组和LC组在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优于HC组(均P<0.05),三组在嗜睡、呼吸抑制、分离症状和噩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艾司氯胺酮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后镇痛可有效降低术后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评分,镇痛效果良好,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前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氟比洛芬酯在小儿扁桃体摘除术苏醒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60例ASAⅠ级4~12岁行扁桃体摘除术的患儿,随机分为3组(n=20):对照组(Ⅰ组)、氟比洛芬酯组 (Ⅱ组)、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组(Ⅲ组),麻醉诱导前分别静注生理盐水 2 mL、1 mg/kg 氟比洛芬酯、1 mg/kg 氟比洛芬酯及 0.5 μg/kg 右美托咪定。所有患儿均采用咪达唑仑-芬太尼-罗库溴铵-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七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3组患儿拔管后各时点血压、心率、麻醉后躁动评分(PAED)和疼痛评分(CHIPPS)、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结果: Ⅲ组患儿术中和复苏期间芬太尼追加量较Ⅰ组显著减少(P<0.05);3组复苏室低氧血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5%、20%和5%,Ⅲ组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与Ⅰ和Ⅱ组比较,Ⅲ组恶心呕吐发生率(30%)减少(P<0.01)。与Ⅰ组比较,Ⅲ组心率在拔管后5、10 min 均下降(P<0.05)。Ⅲ组PAED评分在拔管即刻、拔管后5、10 min 较Ⅰ组低(P<0.01),III组CHIPPS评分在拔管即刻、拔管后 5 min 较Ⅰ组低(P<0.05)。3组患儿麻醉后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小儿扁桃体摘除术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减轻术后疼痛,减少术后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且不影响患儿的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