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张毅  余永胜  汤正好  陈小华  王鹏  江红  奚敏  臧国庆 《金属学报》2016,21(10):1168-1172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Th1/Th2失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216例HBe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2例给予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对照组104例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疗程48周。治疗48周后,应用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Th1型细胞因子(IFN-γ、IL-2)和Th2型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患者外周血Th1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T-bet)和Th2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GATA3)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48周后,治疗组IFN-γ、IL-2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8.32±9.67) pg/mL vs (35.24±7.49) pg/mL,(216.81±31.55) pg/mL vs (115.63±29.13) pg/mL; t1=27.96, t 2=24.43; P1、P2均<0.01];而治疗组IL-4、IL-10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8.79±5.83) pg/mL vs (22.58±5.32) pg/mL,(133.75±29.21) pg/mL vs (143.17±32.96) pg/mL; t 3=4.98, t 4 =2.23; P3<0.01, P4 <0.05]。治疗组IFN-γ与IL-4比值IFN-γ/ IL-4较对照组明显增大(3.59±0.76 vs 1.61±0.53, t =22.05, P<0.01)。治疗48周后,治疗组T-bet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52±0.41 vs 0.83±0.29, t =14.18, P <0.01);而治疗组GATA3 mRNA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0.96±0.24 vs 1.05±0.37, t =2.14, P <0.05)。治疗组T-bet mRNA与GATA3 mRNA比值T-bet/GATA3较对照组明显增大(1.60±0.39 vs 0.81±0.32, t =16.20, P <0.01)。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可以促进HBeAg阳性CHB患者Th1型细胞因子的分泌,抑制Th2型细胞因子的分泌,促使HBeAg阳性CHB患者外周血Th细胞向Th1细胞分化,使其Th1/Th2失平衡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吴可人  叶志鹏  金法  方蓉  徐涛  李宁 《金属学报》2017,22(6):633-639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thyroiditis,EAT)小鼠甲状腺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 通过过量碘剂诱导非肥胖型糖尿病(non-obese diabetic,NOD)小鼠建立EAT动物模型,造模4周后各实验组摄入不同剂量的大黄素。造模8 周后检测小鼠血浆甲状腺球蛋白(TgAb)及甲状腺炎症程度以观察大黄素对EAT小鼠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脾脏T细胞亚群,分析大黄素对EAT小鼠外周血、脾脏 Th1、Th2 细胞流式检测频率的影响。ELISA法检测血浆IL-4、IFN-γ水平。结果:(1)甲状腺病理学观察,各大黄素实验组较模型组甲状腺淋巴细胞浸润程度减轻,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造模后的各组小鼠血浆TgAb水平明显升高,各实验组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1);(3)造模后的各组小鼠血浆IL-4、IFN-γ、外周血单核细胞以及脾脏淋巴细胞中CD+3 CD+ 4IL-4+ 、CD+ 3CD+4IFN-γ+ 、CD+3CD+8IL-4+和CD+ 3CD+8IFN-γ+T细胞频率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各实验组升高幅度低于模型组小鼠。结论: 过量碘剂诱导NOD小鼠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造模是可行的;大黄素对造模小鼠甲状腺炎自身免疫反应有一定抑制作用。大黄素通过抑制CD+4CD+8T淋巴细胞分泌IL-4和IFN-γ,从而抑制造模小鼠的自身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3.
黄好  贾虹  王晓霜  张鹭  蒋华 《金属学报》2023,28(1):42-50
目的:探究负载黑色素瘤相关抗原基因A3(MAGE-A3)的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对子宫内膜癌肿瘤干细胞及恶性进展的影响。方法:采集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利用细胞因子分别诱导生成DC和CIK;MAGE-A3孵育DC后与CIK共培养,流式细胞仪检测DC-CIK、MAGE-A3-DC-CIK的表型;流式细胞仪分选子宫内膜癌细胞系Ishikawa的CD133+干细胞,以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作为靶细胞,分别以CIK、DC-CIK及MAGE-A3-DC-CIK作为效应细胞,MTT法检测效靶比为10∶1、20∶1、40∶1的细胞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联合培养细胞上清液中IFN-γ、IL-2、IL-12、IL-17水平,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建立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移植瘤裸鼠模型,尾静脉注射DC-CIK或MAGE-A3-DC-CIK,观察裸鼠肿瘤生长情况,每隔2 d测量瘤体大小,21 d后取肿瘤组织,电子天平称重,HE染色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内Ki-67表达。结果:分离获得细胞表面CD80、CD86、HLA-DR表达分别达到88%、86%和90%的DC;MAGE-A3-DC-CIK组细胞表面CD8+CD3+、CD56+CD3+比例均高于DC-CIK组(P<0.01);经磁珠分选后获得CD133+细胞比例高达90.23%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与CIK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在不同效靶比下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能力升高,细胞上清中IFN-γ、IL-2、IL-12及IL-17的分泌水平升高,培养液上清处理的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与对照组和DC-CIK组比较,MAGE-A3-DC-CIK组移植瘤裸鼠的肿瘤体积小,肿瘤重量轻,肿瘤组织内细胞稀疏,Ki-67阳性细胞率减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负载MAGE-A3的DC与CIK联合培养能促进CIK成熟,提高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杀伤性,并抑制移植瘤裸鼠的恶性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实验性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中的表达和作用。方法: 32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组)和3组SAP(3 h、6 h、12 h),每组8只。以4%牛磺胆酸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导SAP模型。动态测定各组血清淀粉酶(AMY)水平;光镜下观察胰腺大体及组织学表现;ELISA方法测定大鼠血清中IL-1β、IL-6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胰腺组织中TLR4的定位和表达。 结果: 与NC组相比,SAP各组AMY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光镜下胰腺组织损伤随病情进展而逐渐加重;各组血清中均有IL-1β、IL-6表达,与NC组比较,SAP各组IL-1β、IL-6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NC组有极少量的TLR4表达,SAP各组TLR4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C组,且随造模时间延长逐渐增高(P<0.05);TLR4表达变化与胰腺组织的严重程度和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均一致。 结论: TLR4在SAP的发病和病情变化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s)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明确其与Th1/Th2比值、Th17/CD4+CD25+Foxp3+Treg比值的相关性。方法: 以27例宫颈癌患者和5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22例、CINⅢ3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前抽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1/Th2、Th17/CD4+CD25+Foxp3+Treg比值,采用ELISA试剂盒测定血清IFN-γ、IL-4、IL-17A、IL-17F、TGF-β1、IL-10水平;术中留取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化实验测定TAMs CD68表达。结果: 宫颈癌患者外周血Th1/Th2与Th17/CD4+CD25+Foxp3+Treg比值低于CINⅢ,CINⅢ低于CINⅡ,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血清IL-4、TGF-β1、IL-10水平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血清INF-γ、IL-17A、IL-17F水平低于CINⅢ,CINⅢ低于CINⅡ,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病灶组织TAMs CD68表达水平高于CINⅢ,CINⅢ高于CINⅡ,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AMs CD68表达水平与Th1/Th2比值、Th17/CD4+CD25+Foxp3+Treg比值及IL-17A水平呈负相关性,与IL-10、IL-4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宫颈癌TAMs与Th1/Th2、Th17/CD4+CD25+Foxp3+Treg密切相关,可能通过影响这两大体系的平衡介导宫颈癌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青霞  毛怡清  张燕芳  薄旭芳 《金属学报》2019,24(11):1227-1233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人结膜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探讨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 reuptake inhibitor,SSRI)引起干眼症的潜在机制。方法:将结膜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药物组,药物组采用氟西汀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明确氟西汀对人结膜上皮细胞半数抑制率作为后续实验浓度。采用RT-PCR法检测TLR2、NF-κB、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mRNA水平;免疫荧光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TLR2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IL-1β、IL-2、IL-6和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9~10-5mol/L范围内氟西汀对结膜上皮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具有浓度依赖性。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氟西汀组TLR2、NF-κB、IL-1β、IL-2、IL-6和TNF-α mRNA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药物组TLR2和NF-κB的累积光密度(IOD)值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提示药物组TLR2和NF-κB蛋白表达量高于空白对照组。Western blot法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TLR2和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ELISA检测结果显示药物组IL-1β、IL-2、IL-6和TNF-α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本研究发现氟西汀可能通过激活结膜上皮细胞TLR2/NF-κB信号通路,促进炎症因子水平,这可能是氟西汀所致干眼症潜在的生物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外周血中调节性B细胞(Bregs)的表达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择16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CD19+IL-10+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10的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19+IL-10+调节性B细胞、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的表达分别为(1.27±0.39)%、(9.85±2.18)%,健康志愿者组分别为(2.92±0.71)%、(26.47±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的水平低于健康志愿者组(P<0.05)。结论: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CD19+IL-10+调节性B细胞及CD19+CD24hiCD27+调节性B细胞比例降低,提示调节性B细胞可能参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siRNA对脂多糖刺激的肺泡上皮细胞Toll样受体(TLR)及其下游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方法: 用LPS刺激A549细胞,脂质体法分别将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 siRNA和非特异性siRNA加入A549细胞进行干预。RT-PCR法检测MIF和TLR2、TLR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分析TLR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元件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和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蛋白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NF-κB核迁移,ELI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免疫介质IFN-β分泌水平。结果: MIF siRNA对LPS刺激诱导的MIF和TLR2、TLR4 mRNA高表达有显著的下调作用和部分阻断NF-κB(p65)核迁移。LPS刺激诱导后,MIF siRNA显著降低MyD88蛋白表达和炎症介质TNF-α、IL-1β和IL-6的分泌水平,但MIF siRNA对IRF3蛋白表达和免疫介质IFN-β分泌水平无影响。结论: MIF siRNA能抑制A549细胞的炎症介质TNF-α、IL-1β、IL-6过度分泌,其机制可能是MIF siRNA降低了LPS刺激A549细胞诱导的MIF和TLR2、TLR4高表达,及阻断TLR下游信号转导通路元件MyD88和NF-κB核迁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甜菜碱对复合致病因素诱导肝硬化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机制。 方法: 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甜菜碱干预的对照组,肝硬化模型组和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各组动物分别于造模第4周末、6周末和8周末处死取材。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ALT、内毒素和肝组织匀浆中TNF-α、IL-6水平;肝组织切片行HE染色,NF-κB p65免疫组化染色;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mRNA、NF-κB mRNA和TLR4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相应的空白对照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组:血浆中ALT、内毒素水平均随病程进展逐渐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TLR4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NF-κB p65核转位也显著增多(P<0.05),它们的变化趋势为6周水平最高,4周次之,8周最低。与相应的肝硬化模型组相比,肝硬化模型甜菜碱干预组:血浆中ALT、内毒素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4周和6周组肝组织中TNF-α、IL-6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中TLR4 mRNA和蛋白均显著降低(P<0.05),NF-κB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NF-κB p65核转位显著降低(P<0.05)。结论:甜菜碱可能通过抑制TLR4/NF-κB信号途径,有效减轻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发挥保护肝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HFD)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小鼠局部及系统性免疫细胞髓源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的异常,并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MDSCs及相关促炎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三组雄性C57B/L6小鼠,每组10只:对照组(Lean)、模型组(HFD)、HFD+NAC给药组(NAC)。16周后,HE与油红O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流式细胞术结合免疫组化检测小鼠外周血与肝脏中MDSCs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与蛋白免疫印迹检测肝脏中MDSCs分泌的促炎细胞因子S100钙结合蛋白A8(S100A8)与S100钙结合蛋白A9(S100A9)的改变。结果:与Lean组相比,HFD组小鼠肝发生脂肪变与炎性细胞浸润,外周血CD11b+Gr-1+MDSCs细胞百分比升高(P<0.01),浸润至肝脏的Gr-1+细胞也增加,且肝脏中S100A8与S100A9的mRNA与蛋白水平均升高(P<0.05)。与HFD组对比,NAC改善小鼠肝脂肪变,减少炎性细胞浸润,降低MDSCs细胞百分比(P<0.05),并抑制S100A8与S100A9的表达(P<0.05)。NAC有效抑制肝脏中纤维化相关蛋白α-SMA的水平,缓解肝纤维化。结论:NAC可能通过调控NAFLD小鼠体内MDSCs的异常聚积,抑制炎症反应与纤维化,缓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1.
宋美情 《金属学报》2017,22(6):694-698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伴高血压患者骨密度及胰岛素抵抗(IR)、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125例T2DM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2例,对照组63例,两组均口服达美康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BMI、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联素(APN)、瘦素(LE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测定腰椎2-4(L2-4)骨密度(BMD)、左股骨颈BM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及组间各检测指标变化。结果: (1)治疗12周后,两组的FPG、HbAl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APN、IGF-1、L2-4及左股骨颈BMD均升高,FINS、HOMA-IR、TNF-α、IL-6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EP与治疗前比较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相关分析显示,L2-4及左股骨颈BMD均与APN、IGF-1呈正相关,与HOMA-IR、LEP、TNF-α和IL-6呈负相关。结论:二甲双胍可以改善T2DM伴高血压患者的BMD,降低IR,纠正细胞因子紊乱,可能减少T2DM伴高血压患者骨质疏松和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柴胡解毒汤治疗尖锐湿疣(CA)的临床疗效和探讨其部分起效机制。方法:将2015年6月至2017年9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120例CA病例(年龄16~65岁)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A组采用柴胡解毒汤治疗(n=40),100 mL口服,2次/日,连续治疗30 d为1个疗程;B组采用α-2b重组人干扰素治疗(n=39,其中1位病例用药2周后因不良反应退出研究),300万IU肌肉注射,隔天1次,注射15次为1个疗程;C组不采用任何全身系统治疗方案(n=40)。比较3组病例临床疗效,统计复发率和复发次数,以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检测A组病例口服柴胡解毒汤治疗前后外周静脉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百分率,血清中细胞因子IL-2、IL-4、IL-10、IL-12、IFN-γ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除B组1位退出研究病例,随访12周复发率和复发次数,总病例中复发率为51.26%(61/119),平均复发次数为1.6次。其中A组病例和B组病例的复发率和复发次数均低于C组病例(P<0.01);A组病例和B组病例之间的复发率和复发次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口服柴胡解毒汤治疗前相比,治疗一个月后的CA病例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CD4+/CD8+比值升高,NK细胞百分率升高(P均<0.01);而CD3+T淋巴细胞百分率和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口服柴胡解毒汤治疗前相比,治疗后的CA病例外周血清IL-2、IL-12、IFN-γ增多(P<0.01),IL-10下降(P<0.05),而IL-4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解毒汤治疗CA的临床疗效确切,与肌注α-2b重组人干扰素相当,其起效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CD4+T淋巴细胞数量和功能改善细胞免疫功能,并通过促进CD4+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2、IFN-γ增加而实现NK细胞数量增多和功能活化。  相似文献   

13.
娄朝胜  吴贤  王海波  张寅  叶乐驰 《金属学报》2018,23(10):1088-1096
目的: 观察益脾养胃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的疗效,及其对TLR4/MAPK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80只BALB/c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脾养胃汤高、低剂量组,每组各20只。采用AOM/DSS法进行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癌变小鼠模型的制备。造模后同时给予相应剂量的益脾养胃汤治疗。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结肠隐窝变化、结肠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IFN-γ,IL-4和IL-12的水平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IFN-γ,IL-4、IL-12及NF-κBp65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LR4、p-JNK1/2、p-p38、p-ERK1/2、NF-κB(p65)、p-NF-κB(p65)、PCNA、COX-2、Bcl-xl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体质量和结肠长度明显增长,结肠重量、结肠重量长度比值和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评分明显降低;血清IFN-γ、IL-12水平和结肠组织中IFN-γ,IL-12 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IL-4水平明显升高;结肠组织中TLR4、p-JNK1/2、p-p38、p-ERK1/2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和p-NF-κBp65、PCNA、COX-2、Bcl-xl蛋白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均<0.05)。与益脾养胃汤低剂量组比较,益脾养胃汤高剂量组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评分显著降低,各项因子水平显著优于低剂量组(P均<0.05)。 各组之间NF-κB(p65)的蛋白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脾养胃汤可显著改善结肠黏膜的炎性损伤,减少癌瘤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TLR4/MAPKS信号通路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吕平  彭万胜  董淮富 《金属学报》2018,23(2):230-234
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它是遗传与环境等多因素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迄今为止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经典理论认为辅助T细胞Th1/Th2失衡,以产生γ干扰素(IFN-γ)为标志的Th1反应低下,免疫反应向Th2型反应偏斜,进而导致变应原特异的IgE增加和气道嗜酸粒细胞(EOS)浸润,以及气道慢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AHR)。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调节性T细胞(Tregs)、辅助T细胞-17(Th17)的发现拓宽了人们对哮喘炎症机制的理解,哮喘炎症的发病机制不再局限于Th1/Th2模式。既往研究发现白介素12(IL-12),能有效增强调节性T细胞(Tregs)亚群的功能,而白介素35(IL-35)作为IL-12家族新的一员,同样可以增强Treg的免疫抑制功能,且有效抑制Th17细胞的增殖分化,抑制机体过度的免疫反应,阻止炎症对机体的免疫损伤,从而参与到哮喘的发病和调节,进而可能起保护性作用,本文主要综述IL-35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哮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布拉氏酵母菌对儿童哮喘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84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90例,观察组(布拉氏酵母菌)94例。两组均按GINA方案治疗。观察组联合布拉氏酵母菌1.0/次,每日2次口服,连用4周。采用ELISA法检测治疗前3组(另设健康组80例)及治疗后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外周血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白介素-5(IL-5)、干扰素-γ(IFN-γ)水平。观察其临床疗效、血清细胞因子及肺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两组血清中IL-17、IL-5水平均高于健康组及IL-10、IFN-γ水平低于健康组;治疗后两组IL-17、IL-5均下降(P<0.01,P<0.05 ),IFN-γ、IL-10上升(P<0.01,P<0.05 ),但观察组上升或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哮喘患儿外周血IL-10、IFN-γ与IL-17、IL-5浓度成负相关。布拉氏酵母菌能有效治疗儿童哮喘,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hl/Th2细胞因子的偏移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Th17细胞在痤疮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机理及与痤疮严重度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Pillsbury法将136例对象分成对照组、轻度痤疮组、中度痤疮组和重度痤疮组。然后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在各组间的表达量;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IL-6、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水平,最后通过RT PCR方法分别测定孤独核受体γt(RORγt) mRNA和IL-17 mRNA表达水平。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中重度痤疮患者血清中IL-17、IL-23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痤疮患者(P<0.05),中重度痤疮组的IL-6、TGF-β1的表达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痤疮组IL-6、TGF-β1的表达量与轻度痤疮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IL-17 mRNA和RORγt mRNA的表达在各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Th17细胞在轻度痤疮、中度痤疮和重度痤疮中有级联放大作用,这可为今后重度痤疮探索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血压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时海马神经元损伤及血清皮质酮、海马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诱导激酶1(serum-and glucocorticoid-inducible kinases1,SGK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病(SH)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W-Sham、S-Sham)、缺血再灌注组(W-IR、S-IR)和姜黄素组(S-Cur)。各组按再灌注时间分为3 h、12 h、1 d、3 d和7 d 5个时间点。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0 min后恢复灌注),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形态,Nissl染色计数海马CA1区平均锥体细胞密度,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及海马SGK1,于再灌注后7 d观察行为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血清皮质酮水平增加,海马SGK1表达上调(P<0.05);与W-IR组比较,S-IR组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加重,血清皮质酮水平增加(P<0.05),海马SGK1蛋白表达下调(P<0.05);姜黄素组学习和记忆能力明显改善,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减轻,血清皮质酮水平下降(P<0.05),海马SGK1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姜黄素减轻高血压病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可能与抑制皮质酮、上调SGK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