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5G蜂窝网络架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满足未来移动业务快速发展的需求,除了更宽的频谱带宽、更先进的无线接入技术外,5G网络还需要新型的无线网络架构.根据5G网络主要性能要求,详细分析并总结了未来5G蜂窝网络架构的主要技术特征.基于上述讨论,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的新型5G蜂窝网络架构,并针对5G蜂窝网络架构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进行讨论,为后续研究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了给后续B5G核心网技术研究和标准化提供思路,首先介绍了5G核心网的服务化架构,描述了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关键技术;然后介绍了3GPP R15核心网标准化成果,提出了5G核心网系统架构,并介绍了R16在固移融合、5G LAN、TSN等方向的核心网标准化进展;其次介绍了ITU IMT-2020核心网标准化进展,包括IMT-2020核心网架构,给出了B5G核心网演进思路分析,提出网络极简化、行业专网增强、网络智能化、uRLLC、mMTC、天地一体化等5G核心网演进方向,并提供了3GPP、ITU的B5G核心网标准化最新进展;最后提出B5G核心网技术方案研究和标准化应覆盖全部的主流技术方向,面向未来做好技术能力储备。  相似文献   

3.
首先介绍了5G非地面网络(Non-Terrestrial Networks,NTN)的几种典型应用场景,包括多重连接、固定平台网络连接、移动平台连接和低密度地区补充服务;其次分析了5G NTN系统的透明架构和星上处理架构的系统组成、部署方式、协议栈情况;再次剖析了5G非地面网络分别在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面临的安全威胁以及相应的防护技术;最后对系统所面临的网络入侵及通信干扰、通信监听及伪装欺骗、大量物联网设备通过卫星接入等突出安全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可行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4.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5G网络的出现已经成为必然,而5G网络对于当前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在网络架构上倾向于采用软件定义网络进行架构,实现5G网络技术的应用.本文主要对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5G网络架构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能够为5G网络架构的实现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首先介绍了5G网络能力开放架构,分析了基于网络切片、多接入边缘计算(MEC)技术实现能力开放的原理,提出了5G安全能力开放的需求及架构,然后给出了5G网络及安全能力开放的接口安全实现方案,最后展望了5G安全增强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多接入边缘计算(MEC)是5G演进的关键技术之一.作为运营商面向2B市场发展的关键抓手,5G MEC可以在靠近行业用户的移动网络边缘提供网络能力.主要介绍了5G MEC的网络特点与行业应用,分析5G MEC的网络能力、网络分流方案与安全方案.  相似文献   

7.
张超  李平  张宗迟  吕博 《通讯世界》2017,(16):91-92
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下,带动来移动设备产业的发展,为移动通讯系统的改革提供了良好发展契机.对于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架构,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技术的进步在不断优化,5G移动通信技术的出现,对网络架构就有着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就5G移动通信主要技术和SDN网络架构加以阐述,结合就SDN下5G移动通信网络架构的设计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朱艳 《通信电源技术》2021,(4):114-115,119
为了能够提高网络资源的转换率,降低网络运行成本,提出了一种云无线接入网络方案,并研究基于C-RAN的5G通信系统接入网络架构.介绍云无限接入网络,分析这种接入网络的特点及相对于其他接入网络的优势所在,然后通过RRU部署、本地云平台以及后台云服务器等几个应用层面,分别论述基于C-RAN的5G通信系统接入网架构的特点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5G是在4G基础上通过增强性能而产生的,能够应对当前更多新的应用场景,特别是IOT。为此基于5G的应用场景及无线网络的接入要求,针对5G无线接入网络架构进行了分析讨论,指出设计中应根据当前技术实际,选择合适的无线接入网络架构,并预留充足的升级扩展空间,以便在技术进步后可随时进行升级扩展。  相似文献   

10.
《无线电工程》2018,(3):167-172
5G移动通信旨在适应更多的应用场景,与2G/3G/4G网络相比,用更多维度的指标去描述,全新的生态系统,成为通信领域的研究热点,随着国家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重大项目的推进,低轨移动通信星座备受关注。主要从体系架构融合和地面5G技术适应性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低轨移动通信星座系统的网络架构、协议设计以及空口传输体制,对我国未来要建设的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陈凯 《电信科学》2022,38(7):166-174
面对垂直行业多样化的业务需求,5G网络切片能够提供灵活、隔离、按需的服务,结合OTN、IPRAN/STN资源、云资源以及云网融合、固移融合系统能力,使客户终端、无线基站、承载、核心到内网业务平台之间通过专网隔离通道方式互通。介绍了5G端到端切片专网的架构方案和关键技术,分析新一代运营体系下切片专网自动化开通所遇到的难点并提出解决方案,助力运营商从流量经营迈向资源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12.
用户需求数据业务及智能终端的普及,致使4G网络在容量、速率、承载及频谱等方面不能满足人们对网络的需求,因此,5G网络伴随历史的潮流迎面而来。首先回顾移动通信近年来的发展历史,总结出符合应用的5G网络结构,包括无线接入云、智能开放的控制云、高效低成本的转发云3个域,该架构具有容量大、速率高、低延时的优势;其次在该构架基础上论述5G的四大潜在技术:覆盖增强技术、频效提升技术、频谱扩展技术及能效提升技术;最后总结5G技术的优势特点,同时叙述了未来研究存在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张艳 《电信科学》2021,37(10):143-151
随着5G技术在2B用户组网应用的逐步推进,固移协同组网、DICT技术相融合是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了从5G网络无线接入到2B用户站点或云内系统的固网段专线,应用固网STN专线、OTN专线,并应用3GPP定义的5G网络切片,比较了5G切片专线组网5G-STN、5G-STN入云、5G-OTN 3种实现方式的组网特点,以及提供的端到端特定网络能力。将固移协同组网方案应用于运营商网络测试,验证了5G切片专线组网技术,驱动5G切片专线组网技术的落地实施,加速推动“5G+”与实体经济融合。  相似文献   

14.
多接入边缘计算(MEC)为5G网络必不可少的网元,实现本地化泄流与云服务提供,解决现有网络垂直封闭烟囱式架构不能满足低时延、高带宽等业务需求问题,降低网络传输投资.基于ETSI与3GPP的5G网络进展,提出MEC网络架构与传统无线接入、传输、承载等网络架构融合,使业务面下沉本地化不同场景部署.结合广州实际情况,对本地化...  相似文献   

15.
何国锋 《电信科学》2020,36(12):123-132
通过对5G云网融合时代的安全需求分析,研究零信任的基本原则,包括不依赖位置、不信任流量、动态访问控制等;研究零信任的基本架构,结合5G云网架构,提出了3种可行的应用防护方案,包括客户自建的OTT模式、利用现有VPDN改造模式、公共零信任架构模式,并进行了比较。分析了客户在5G云网中的应用场景,包括远程访问、安全上云、移动办公等,以及在这些场景中零信任架构可以给客户带来的价值,如实现应用隐藏、动态控制,确保应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随着5G商用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云化架构在5G网络中的应用已逐渐从核心网扩散到网络边缘和网络接入侧。介绍了5G网络可部署的三朵云:核心云、边缘云和接入云,并从部署模式和应用场景出发,分析了三朵云的优势和特点,以及云化带来的安全风险。结合安全风险,提出可能的应对建议和风险缓解措施,同时梳理了云安全相关标准化进展。  相似文献   

17.
5G 致力于“信息随手至,万物触手及”的愿景。5G 网络采用场景化设计,以更加灵活的方式满足多样化的业务需求。基于面向5G的核心网目标架构,从网络设备形态、组网架构、网络和业务能力及网络管理编排等方面分析了网络演进中的问题。遵循“网络架构布局一步到位、网元功能平滑升级演进、容量流量逐步迁移调整”的原则,给出了不同时期5G演进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8.
宁岩  张蕾  陆肖元 《电信科学》2022,38(11):123-135
5G边缘云具有分布式、灵活组网、快速部署和本地流量分流等优势,在港口等垂直工业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对实现港口统一通信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在研究基于5G边缘云的港口统一通信架构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港口现场全域各类要素实现全面感知、支撑自动化业务改造的5G边缘云功能框架。此功能框架能很好地适用于港口场景的有线无线网络融合的统一承载,可作为目前复杂环境下的港口网络统一通信的网络基础设施。最后在某港口码头上对该方案进行了实际验证。  相似文献   

19.
6G将是5G无线移动通信体系结构变革的延续与深化。以增强宽带与万物互联为应用驱动的网络,必然会从陆地蜂窝移动通信网向全域接入的无线通信网发展。5G开始了移动通信体系结构的变革,但还无法满足未来需求,因此它仅是变革的开端,需要不断改进。在全域接入的无线通信网中,有诸多全域接入架构技术需要6G去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