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SE-SBM模型测算2011—2018年河南省生态福利绩效情况,运用极差系数、变异系数和相对发展率考察河南省生态福利绩效时空失衡情况,再用灰色综合关联度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1—2018年,开封、许昌、商丘和周口的生态福利绩效全部达到DEA有效,生态福利绩效平均值最高的是周口,最低的是安阳;河南省生态...  相似文献   

2.
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前提,碳市场的建立则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研究碳市场对减污降碳的影响极具现实意义。故以碳排放权交易制度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2005—2021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实施能有效促进减污降碳协同治理;该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降低能源消费规模、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在行政干预力度和市场化程度越高的地区,该政策对减污降碳协同治理促进作用越强。基于此,建议结合实际需要,完善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和治污投入,正确处理政府和碳市场的关系,最大化政府干预在碳市场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碳达峰目标及碳中和愿景的根本路径。将智慧城市试点项目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2006—2018年全国28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方法和改良的中介效应模型评估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智慧城市试点政策能够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从动态效应上看,智慧城市的碳减排效应出现在试点设立后的第3年,说明该政策效应存在一定的时滞性。(3)影响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结构转型效应和规模经济效应等路径抑制碳排放。(4)城市特质会影响智慧城市试点政策的效果,智慧城市试点政策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呈现由东到西递增的地理空间差序格局、由高到低递减的城市等级差序格局,超大、特大型城市的抑制效果弱于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并且资源型城市的抑制效果强于非资源型城市。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从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客观分析了生态文明教育现状,从加强顶层设计、发挥思想政治课引领作用、培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创新教学模式、开展体验式实景教学等方面提出解决办法,以期为高职院校生态文明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选取长三角地区2010—2019年市际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目前环境规制能够显著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二者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环境规制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本地环境规制的实施能够促进经济联系密切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升级是环境规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条重要路径。因此,应加大环境规制实施力度,充分发挥环境规制的空间外溢正向效应,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提升长三角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文章选取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展开实证研究,深入探讨环境规制、产业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产业升级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具有区域异质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创新绩效的影响,收集中国65个大中城市2011—2019年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人才引进政策对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效果明显;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人才引进政策通过优化城市人才存量和人才结构影响城市的创新绩效;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人才引进政策对一、二线城市的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要强于三、四线城市;对东部城市的创新绩效提升作用强于中部和西部城市;对高校资源较好的城市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强于高校资源一般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市均衡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导读:生态文明既是一种发展理念,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新时代。建设城市生态文明,不能仅仅局限于生态环境建设,必须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发展理念优化、城市功能提升的高度,建设生态和谐、以人为本、功能多元、独具特色的新型城市,推动城市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9.
结合自然实验法和双重差分模型,选取 2010 ~ 2020 年全国各省市相关统计数据,分别从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环境治理、建筑业效能四个维度来测算节能政策对我国建筑业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能源消耗方面,不同地区节能政策的实施对建筑业能耗的影响存在差异,夏热冬冷地区的能耗显著高于局部夏热冬冷地区;关于污染物排放,节能政策对我国建筑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有着抑制作用,夏热冬冷地区抑制作用略低;在环境治理方面,节能政策实施前后的环境治理工作变化并不明显;在建筑业效能上,节能政策的影响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夏热冬冷地区的建筑业效能略低于局部夏热冬冷地区。  相似文献   

10.
作为城市触媒元素,高铁枢纽站的建设开通不仅为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通过深入解读城市触媒理论,并总结国内外高铁枢纽站发展经验,指出高铁枢纽站作为城市触媒的典型代表,对中观城市层面的产业结构与布局、企业竞争力;城市门户形象、文化、社会阶层分化;以及城市基础设施和空间结构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的触媒效应.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重庆市在可持续发展进程中所面临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问题,并剖析了其成因。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调控对策,为重庆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碳交易,是以总量控制和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减排机制。建立碳交易计划是我国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掌握国际气候谈判主动权的当务之急。为了突破单一省级区域的行政界限,使试行更有参考价值和全国推广的意义,我国碳交易体系建设应该走"先区域性试点,后全国统一推行"的道路,这也是省级区域试点的进一步拓展与全国碳交易试行的进一步推进。可在必要性与可行性论证的基础上,借鉴美国区域温室气体减排体系的经验,形成具有中国区域特色的区域碳交易计划思路、体系设计、运行体制机制和配套政策体系,在长三角区域试行碳交易计划。  相似文献   

13.
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密不可分,对公共政策绩效进行评估,理应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众作为受政策影响的最重要主体,应在政策绩效评估中扮演重要角色。由于公共政策本身的复杂性,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绩效评估必须遵循渐进、科学、多元评估的原则,并在相关机制的支持下进行,才能促使有关方面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过程中关注各相关方的利益均衡,注重政策的公平性和回应性,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林业发展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徐州城市林业现状不能满足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徐州城市林业要在总量与结构上有新的跨越,一方面不但要有科学规划,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在荒山废岭、采煤塌陷地及河滩荒地上进行林业生态建设,达到增量林业及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基于2002~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相关数据,对我国环境政策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环境创新为中介变量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环境管制措施和环境经济措施对GDP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环境创新经济产出能力与间接产出能力变量在环境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株洲市低碳发展的基础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运用历年的统计数据,对株洲市2005年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株洲市正处于工业化中期水平,重化工业比重较大,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量上升趋势明显,低碳技术不足,但企业节能潜力较大,可以利用国内外各种有利条件,调整产业结构,促进重化工业尽快向技术集约化的结构升级转型。  相似文献   

17.
从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入手,通过对兰州城市开放空间的特点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当前兰州城市开放空间建设中主要存在的建设标准低,尚未形成富有地域特色的生态网络系统,城市规划中对城市开放空间的生态功能考虑不足等问题.结合当前兰州市的实际情况,在生态视角下,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提出了兰州城市开放空间系统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安庆市规划区空间管制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对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用地开发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研究选择地质灾害、农田保护、水资源安全、生物保护4类要素作为生态保护的"源",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获得安庆市规划区不安全区、较不安全区、临界安全区及安全区4个级别的综合生态安全格局。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空间发展动力因子,进行可建设用地经济敏感性评价,最终确定安庆市规划区禁止建设区、严格限建区、限制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和优先建设区及其空间分布情况,基于分区结果叠加城镇已建区,对研究区禁建边界、挖潜边界、扩展边界、整理边界及限制边界等进行界定并提出相应管控策略,从而为安庆市建设用地合理布局与区别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大,而建筑用地是影响土地利用碳排放的重要因素,为进一步探索建筑用地变化与碳排放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STIRPAT模型结合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了上海市1999—2014年建筑用地变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并对上海市未来碳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1999—2014年上海市建筑用地面积与碳排放量均呈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8.04%和5.24%,建筑用地面积与碳排放量之间呈现正的显著相关性,弹性系数为0.013。预测2020年上海市碳排放量将达到6 289.67万t,2015—2020年碳排放量年均增长率仅为0.93%,说明上海市控制建筑用地利用的措施对碳减排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0.
全面推进哈长城市群的发展,需要依靠创新驱动,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哈长城市群建立“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可以有效推进城市群创新创业发展,改善城市群知识产权软环境。发挥知识产权助推剂效用,强化区域竞争实力,培育适合东北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升级传统产业,实现产业和城市转型发展。本文从探讨哈长城市群知识产权发展现状入手,结合哈长城市群产业实际,就“知识产权战略联盟”的实施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