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8 毫秒
1.
针对山区河流港口工程斜坡嵌岩桩双向承载工况,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数值模拟,考虑材料与 桩岩接触非线性影响,通过单元生死功能,建模过程考虑斜坡嵌岩桩施工与承载等流程,构建斜坡-嵌 岩桩三维模型,在斜坡坡度参数变化的情况下,对于不同双向荷载工况,逐级施加竖向与水平荷载,分析 斜坡嵌岩桩的双向承载特性。研究阐明了斜坡坡度、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等方面对双向承载的斜坡嵌 岩桩承载特性(桩顶沉降、水平位移、桩身弯矩和反弯点位置等)的影响规律,可为实际工程双向承载斜 坡嵌岩桩设计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得到软硬突变场地桩基的水平向承载力性状,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分析了桩基不同嵌岩深度对桩基水平向承载力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桩基的临界荷载及极限荷载都得到了显著提高,且均与嵌岩深度呈指数关系。在相同荷载条件下,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桩基水平向位移迅速减小,但是当嵌岩深度达一定深度后位移变得平缓;而桩身弯矩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嵌岩深度达到一定深度后同样变得平缓。  相似文献   

3.
为更加深入研究不同竖向荷载作用下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承载特性与荷载传递规律,以印尼地区某工程为依托,对3根直径为800 mm的嵌岩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与桩身应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3根试桩的Q-s曲线均为缓变型,沉降量均不超过17 mm,回弹率较大,介于54.8%~70.9%之间,残余沉降较小,承载力较高,均满足设计要求。桩身轴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逐渐增大,随深度逐渐递减;桩侧摩阻力的发挥具有异步性,随着荷载的增大,桩侧摩阻力逐渐发挥,在嵌岩段桩侧摩阻力最大,但仍未充分发挥;桩端阻力随桩顶荷载的增加近似呈线性增大,在最大荷载作用下,桩端阻力占比约55%,表现出摩擦端承桩的特性。研究结果对国内桩基规范的完善以及当地桩基规范的制订具有较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某工程中风化嵌岩抗拔桩自平衡静载原位试验,对试验数据进行简要分析,结合该工程地质条件,选择合理的岩土力学参数和试验数据,建立了合理嵌岩抗拔桩FLAC3D数值分析模型。运用所建立的数值模型对3根抗拔桩进行自平衡试验直至破坏,确定了各桩的极限承载力,并且研究了同一条件下不同嵌岩深度对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及抗拔桩桩侧阻力、桩身轴力随外荷载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①风化岩石地区建立模型时,岩石剪切模量及体积模量需要按试验换算值折减到1/10左右,才可建立合理的数值模型;②嵌岩抗拔桩的极限承载力主要受嵌岩深度的影响,同一条件下,嵌岩抗拔桩极限承载能力随嵌岩深度、桩长增加而增大,且桩设计时其嵌岩深度不宜太小;③随着埋置深度的增加,桩侧阻力先增大后减小,桩中间侧阻力对极限抗拔承载力贡献最大;④抗拔桩的桩径对极限承载力具有尺寸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考虑了阶段施工影响的3D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天兴洲大桥3号主墩的超长钻孔灌注嵌岩群桩的承载特性和受力机理.有限元分析与离心机模型试验荷载沉降曲线的一致性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着重从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和桩侧阻力分布等方面研究了加载和卸载条件下超长嵌岩钻孑L灌注群桩的承载特性和受力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群桩沉降在加载和卸载阶段均与荷载成近似线性增加关系;桩侧阻力在加载时是从上往下逐渐发挥的且极限摩擦阻力沿深度增加,而在卸载阶段桩侧阻力局部存在残余摩擦而整体上呈现疲劳现象.  相似文献   

6.
抗滑桩是治理滑坡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有效的边坡防护工程措施,其水平承载力是评价边坡加固效果的关键。为研究复杂地质条件下边坡抗滑桩的水平承载特性,以卡拉水电站上田镇滑坡体防护工程为例,采用现场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边坡抗滑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基于抗滑桩现场单桩水平静载试验,验证数值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进行抗滑桩水平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前后排桩受水平承载力呈现不均匀性,在相同水平承载力作用下后排桩桩顶最大弯矩大于前排桩桩顶最大弯矩;不同桩布置对群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较大,其中双排交错布置方式桩顶弯矩最小,单排交错次之,双排水平桩顶弯矩最大;相同水平荷载作用下,与1.2 m和1.3 m桩间距相比,1.4 m桩间距的群桩效应较为明显;桩入岩深度对群桩水平承载能力影响较小,只在土-岩体分层界面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嵌岩桩端承力的发挥程度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嵌岩桩实测端承力偏小的现象作了分析,认为其形成原因乃是桩端岩石端承力未能得到充分发挥所致。由此,提出了端阴力发挥系数和最佳嵌岩深度两个指标,作为嵌岩桩端承力发挥程度的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钻孔灌注砼桩的设计水平而进行的小桩群垂直、水平承载能力试验,袭明单、群桩承载力机理差别很大;群桩水平承载力随桩数增加而减小,和垂直荷载一样需考虑一个效率系数。一个固定的单群桩效率系数公式不能反映不同桩距的群桩承载能力。试验取得了大量数据。导出了群桩效率系数公式,验证了地下水位与成层地基对效率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提出端承型桩基础的处理方式,从竖向承载力、抗滑移及抗倾覆等方面对双排桩的端承型桩基础进行力学分析,并举例论证,得出扶壁式挡墙的端承型桩基础的作用发挥与桩径、桩间距及嵌岩深度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确分析钻孔嵌岩桩的工作性状,分别计算出桩侧摩阻力与桩端承载力,采用分项安全系数法合理计算嵌岩桩的容许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工程意义与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大直径嵌岩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状进行分析,探讨了嵌岩桩的竖向承载机理;比较了国内现行规范关于嵌岩桩竖向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针对规范的计算结果与工程实测资料相比偏于保守的主要原因,提出现行规范有待进一步修订的内容。文章还介绍并总结了国内外对大直径嵌岩桩关于嵌岩深度的研究现状及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为改进河流海洋工程中的大直径软岩嵌岩桩嵌岩深度计算方法,探讨嵌岩深度与影响参数之间的关系,假定嵌岩段桩侧岩石抗力呈线性分布且岩石破坏符合莫尔二次抛物线判据,根据嵌岩段桩身受到桩前岩体法向正应力和桩侧岩体切向剪应力共同作用得到嵌岩段桩体受力计算模型,基于桩身受力平衡给出最小嵌岩深度解析解,并利用室内模型试验以及工程设计结果对计算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嵌岩深度随着基岩顶面处水平力的增大而增大,随着桩径的增大而减小,随着桩侧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增大而减小;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增大到某一定值时,嵌岩深度呈小幅递减趋势;上覆土层压应力对嵌岩深度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对称双斜桩基础水平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称双斜桩基础是斜桩基础用于建筑物(构筑物)基础的基本形式。通过桩身对竖向的倾角分别为0°,5°,10°,15°,20°的模型试验,研究水平荷载作用下对称双斜桩基础的承载力特点,并采用比例系数的方法分析了双斜桩基础承载力与双直桩基础承载力之间的比例关系。研究发现:随着桩身倾角的增加,对称双斜桩基础的水平承载力逐渐增加,但其增加幅度逐渐减小;该试验条件下,斜桩与直桩水平荷载承载能力的比例系数从0°,5°,10°,15°,20°分别为1,2.2,2.3,3.0,3.5。  相似文献   

14.
较破碎岩体中桩基设计时往往被视为端承桩,不计桩侧阻力,使得桩基承载力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因此,需对其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以贵州某地区嵌岩桩为研究对象,地基持力层岩体为较破碎岩体,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分析较破碎岩体嵌岩桩竖向承载力,探讨较破碎岩体中桩基的承载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较破碎岩体嵌岩桩嵌岩段桩侧摩阻力发挥较好,且在同一岩性中因成分不同其值各有差异。根据实测结果,结合经验参数计算,桩基竖向承载力实测值为计算值的4.2~5.5倍。由此可见,较破碎岩体中嵌岩桩的侧摩阻力十分可观,若按端承桩设计,会创成工程成本增加。成果可为较破碎岩体中桩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抗滑桩的锚固长度对多层土质边坡抗滑能力的影响,以珠三角地区工程案例为原型,运用商业软件进行模拟,并采用实际案例的实测值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抗滑桩水平位移最大发生在桩顶,随后沿铅锤方向减小,锚固深度从6m增加到16m,水平位移增加1.04%;桩身最大弯矩发生在距桩顶约4m处,随锚固深度增加,最大弯矩增大4.36%,最大位置不变;不同嵌固深度的抗滑桩,水平位移和弯矩均随着坡顶荷载的增加而增大,荷载从0kPa增加到20kPa,桩顶水平位移增大75%,桩身最大弯矩增加70.21%;当嵌固深度达到12m时,抗倾覆Kov值满足一级支护安全结构等级规范值1.25,故抗滑桩锚固长度为12m时为最优深度。  相似文献   

16.
采用自平衡试桩法获得了广佛肇高速公路3根大直径嵌岩桩的荷载-位移曲线,并等效转换为传统静载荷试验的荷载-位移曲线,分析了3根试桩的荷载传递规律以及单桩极限承载力的构成,并将极限端阻力和极限侧阻力与经验计算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根试桩的等效Q-s曲线均为缓变型,无明显拐点,试桩处在弹性压缩阶段,承载力设计值较为保守,安全储备大;桩顶在极限加载条件下,端阻力和侧阻力近似相等且均得到较好的发挥;中风化岩层对嵌岩桩的侧摩阻力提升效应明显,而当桩端进入微风化岩层时侧摩阻力变化不大,且桩端阻力没有显著的提升,故当中风化岩层能提供足够的极限承载力,则嵌岩桩桩端可不进入微风化岩带,从而有效节省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7.
钻孔灌注嵌岩桩的变形与破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桩的现场静载试验结果,分析研究了钻孔灌注嵌岩桩的承载变形破坏特征。认为钻孔灌注嵌岩桩属端承摩擦桩,其极限承载力主要由桩侧土层摩阻力和嵌岩段的嵌固力提供,而桩端反力只有在嵌岩段发生相当位移之后方能发挥作用;钻孔灌注嵌岩桩的变形与破坏可大体划分为大变形渐进式破坏和小变形突然破坏两种类型,具体破坏模式可能有两种:桩体材料发生破坏或桩的嵌岩部分发生破坏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废弃轮胎的利用率,提高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提出了一种新型复合地基,即轮胎桩复 合地基。以室内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承载能力、桩内土体应力分布进行了模拟 分析。结果表明:桩周土体的力学性质越好,轮胎桩复合地基的承载力越大。当桩周土体的压缩模量与 桩内土体的压缩模量相差较大时,随着荷载的增加影响深度逐渐增大。其加固地基的效果较散体材料 桩要好。  相似文献   

19.
福建莆田平海湾海域工程地质情况复杂,缺乏可以利用的试桩资料。通过对2组直径1900mm试桩分别进行轴向抗压和抗拔静载荷试验,包括打入式钢管桩和钢管嵌岩桩两种类型,对桩身轴力及桩顶位移进行测试,得到桩周各土层及嵌岩段的抗压侧摩阻力和桩端阻力、抗拔侧摩阻力,并与规范及勘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两组桩轴向抗压承载力分别不小于30000kN和24000kN,抗拔承载力推荐值为15400kN和13200kN;两根桩得到的侧摩阻力存在差异,建议在后期进行工程桩设计优化时,摩擦桩侧摩阻力值参考ZK1试桩结果,嵌岩桩参考ZK2试桩结果。  相似文献   

20.
正确取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标准值及入岩深度,是关系到桩基础是否安全与经济的重要问题。采用现场静载所得到单桩垂直承载力标准值,入岩深度等是最基本,比较合理的,它是桩基础设计的主要,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