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化疗是进展期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主要是细胞毒性药物联合用药方案杀伤肿瘤细胞,因化疗药物特异性差,其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基础上也对正常细胞产生损害,所以传统的化疗药物存在明确的副作用。本文综述了胃癌靶向治疗最新研究进展,其中胃癌相关因素介绍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PI3K/mTOR、C-Met、聚腺苷二磷酸 核糖聚合酶(PARP)、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 FGFR-1等,针对这几方面临床上已经开发了许多分子靶向药物如:西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拉帕替尼、帕妥珠单抗、贝伐单抗、雷帕霉素、西罗莫司、依维莫司、MK-866、Rilotumumab、Olaparib等,以及2014年ASCO公布的两项Ⅲ期临床试验结果并分别于国内及美国上市的阿帕替尼及Ramucirumab,这些靶向药物针对肿瘤特定的标志物发挥作用,具有特异性强、副作用小的优点,在药效上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并为患者抗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并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三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分析,从2015年3月到2018年6月纳入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的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回顾性分析。96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进行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并分析临床疗效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癌胚抗原(CEA)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评价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随后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安全性数据。结果:96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16例,疾病稳定(SD)54例,疾病进展26例。ORR为16.67%,DCR为72.92%。MMP-9、VEGF和CEA指标与治疗后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4.6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8.90个月。安全性方面,发生率较高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高血压13例(13.54%),手足综合征9例(9.75%),蛋白尿7例(7.29%),咯血7例(7.29%),疲劳6例(6.25%),高甘油三酯血症4例(4.17%)。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  相似文献   

3.
以往针对进展期胃癌进行化疗常作为其最佳治疗选择,但传统化疗不良反应大,耐药率高,成为治疗难点。近年来,分子靶向药物具有可选择性杀伤肿瘤细胞、药物不良反应小等优点,成为临床研究热点。以受体酪氨酸激酶为靶点的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药物治疗胃癌的多项临床试验证实联合疗法可带来生存效益,将是胃癌治疗的有效手段。本文就胃癌靶向治疗药物临床实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李力  李贺  刘杏娥  魏楠 《金属学报》2018,23(7):790-795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灵敏地测定人血浆中阿帕替尼的LC-MS/MS方法,并应用于肿瘤患者的药物浓度测定。方法: 选用索拉菲尼作为内标,血浆样品用乙腈直接沉淀蛋白后,色谱柱采用 Eclipse Plus C18(2.1 mm×100 mm, 3.5 μm),流动相为乙腈-10 mmol/L醋酸铵溶液(均含0.1%甲酸) 85∶15(V/V),流速为0.25 mL/min,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正离子方式,扫描方式为多反应监测(MRM),用于监测的离子反应分别为m/z 398.1→m/z 212.0(阿帕替尼)和m/z 465.3→m/z 270.1(内标索拉菲尼)。方法学验证后用于肿瘤患者的血药浓度检测。结果: 血浆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无干扰,阿帕替尼2.0~2 0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6 8);4个不同质控浓度水平(定量下限,低、中、高浓度)的准确度96.1%~105.3%范围内;批内(n=5)和批间(n=3)精密度良好,相对标准误差(RSD)均小于15%;阿帕替尼和内标的提取回收78.0%~87.8%,内标归一化阿帕替尼基质效应因子为92.4 %~107.3%。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符合临床生物样本分析要求,适用于人血浆中阿帕替尼浓度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前临床肿瘤治疗中的药物多为非选择性药物,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同时,也会对正常组织器官产生显著的毒副作用,因此提高药物的肿瘤选择性,减少其在非靶向部位的聚集是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的关键。白蛋白纳米粒作为药物载体,具有突出的生物学特性,目前已被应用于各种靶向制剂。本文对白蛋白纳米粒在肿瘤中的聚集特性,以及其经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短肽(RGD肽)、叶酸、单克隆抗体、透明质酸、转铁蛋白等靶向材料修饰后在肿瘤靶向治疗中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做了最新的概述,旨在为开发安全、有效的肿瘤靶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 BTK)是B细胞受体信号转导的关键介体,也是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 MCL)的临床有效治疗靶标。BTK抑制剂(bruton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 BTKI)在MCL治疗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介绍了BTKI的作用机制。伊布替尼是第一代BTKI,临床疗效较好,但存在局限性,比如毒性和耐药问题。新型BTKI,如泽布替尼、阿卡替尼及奥布替尼,可以提高第一代BTK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这篇综述比较了这两代BTKI在结构、功能上的异同,为BTKI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提供依据。2019年11月15日,美国FDA批准泽布替尼上市,用于治疗经治的成年套细胞淋巴瘤患者。与伊布替尼相比,新一代BTKI泽布替尼靶点选择性更高,抑制更持久,不良反应少,患者受益更多。泽布替尼为复发/难治性MCL患者提供可行的治疗选择,同时也在积极开展治疗其他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是非常有前景的靶向药物。  相似文献   

7.
石莉莉  刘兴安  单国用 《金属学报》2020,25(12):1388-1394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后线治疗标准治疗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疗效预测因子的初步分析。方法:本研究所需要的样本量用PASS15.0软件进行计算,从2017年5月到2018年10月入组标准方案治疗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给予阿帕替尼750 mg或500 mg单药治疗。治疗2个周期后评估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之后随访评价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并记录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事件。并对是否出现高血压患者的预后进行关联性分析。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为PFS,次要研究终点为ORR、DCR、OS、安全性数据以及疗效预测因子的初步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51例患者中45例患者可以评价疗效及安全性数据。45例接受阿帕替尼治疗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ORR为11.11%,DCR为77.78%。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3.9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10.3个月。不良事件方面,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高血压、手足综合征、蛋白尿和腹泻等。其中发生率较高的3级以上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6例(13.33%),高血压5例(11.11%),蛋白尿5例(11.11%),转氨酶升高4例(8.89%)。出现高血压患者的PFS相对于未出现高血压患者的显著较长,并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阿帕替尼单药三线及后线治疗标准方案失败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具有潜在的临床获益,安全性事件总体可控,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可能伴随了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盛莉莉  吉兆宁 《金属学报》2013,18(6):715-720
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大肠癌的治疗主要依靠氟尿嘧啶类、草酸铂和伊立替康等药物为主的化疗,但易产生耐药性。近年来靶向治疗的成功应用提高了晚期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本文就目前大肠癌的靶向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三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2月至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二线姑息化疗后失败的晚期三阴性乳腺癌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和对照组(30例,卡培他滨单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无进展生存时间(PFS)、1年生存率、总生存时间(OS)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ORR、DCR分别为26.67%、86.67%,对照组的ORR、DCR分别为6.67%、60.00%,观察组的ORR和DC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8,0.020)。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PFS)分别为7.0个月和5.0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PFS显著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观察组的1年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分别为55.30%和13.0个月,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和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分别为46.30%和12.0个月,两组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8)。观察组高血压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经药物治疗后可控制,不良反应可耐受。结论:阿帕替尼联合卡培他滨三线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具有一定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可耐受并可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贝伐单抗(BVZ)是靶向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的抗肿瘤药物,有大量研究证实BVZ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内皮生成,达到放化疗增敏的作用,然而也有研究持反对观点。本研究旨在评价BVZ参与治疗脑胶质瘤的治疗方案和疗效,为临床决策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检索Medline、Embase和 BIOSIS数据库,查找所有有关脑胶质瘤治疗的文献,采用软件SAS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54篇文献。分析发现:在新诊断胶质瘤中BVZ与替莫唑胺(TMZ)或伊立替康(CPT-11)联用,半年无进展生存率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均显著高于TMZ单药治疗,复发性胶质瘤中BVZ与CPT-11联用,半年无进展生存率显著高于TMZ单药治疗和BVZ联用TMZ治疗。结论:新诊断脑胶质瘤使用BVZ联用TMZ或CPT-11相较于TMZ单药可提高治疗效果。目前虽然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并未得到显著提高,BVZ与CPT-11联用很大程度上可改善复发性脑胶质瘤的治疗,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展期胃癌患者可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方案)作为化疗方案,但部分患者因药物副作用加服质子泵抑制剂后,是否会对口服化疗药卡培他滨的疗效产生影响目前尚不确定。本研究将探讨质子泵抑制剂对进展期胃癌化疗方案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进展期胃癌患者54例,均采用XELOX方案化疗,奥沙利铂13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 h;卡培他滨1 000 mg/m2,早晚饭后半小时内服用,D1-14,21 d为一个周期;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的患者24例为观察组,未接受质子泵抑制剂治疗30例为对照组,上述患者最多接受8个周期化疗。结果: 观察组中23例可评价疗效,平均随访10.3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7个月(95%置信区间4.6~7.1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0.2个月(95%置信区间7.7~12.8个月);对照组28例可评价疗效,平均随访时间11.0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6.1个月(95%置信区间4.8~7.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1.1个月(95%置信区间8.3~13.1个月)。结论: 质子泵抑制剂提高胃液pH,可能影响卡培他滨的药物溶解和吸收,进而可能会对XELOX化疗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疗效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miRNA-222与甲基化CpG结合结构蛋白2(MBD2)水平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对铂类化疗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75例原发性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22、MBD2表达水平;分析miR-222、MBD2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将miR-222 inhibitor转染至胃癌SGC-7901细胞中,RT-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转染后细胞中miR-222和MBD2的表达水平,MTT法、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转染对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结果:胃癌组织中miR-22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miR-222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胃癌组织中MBD2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miR-222及MBD2表达水平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P<0.05)。转染miR-222 inhibitor的各组SGC-7901细胞中miR-222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和miR-NC组(NC组)(P<0.05)。转染miR-222 inhibitor的各组细胞中MBD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和NC组(P<0.05)。转染miR-222 inhibitor的各组细胞的增殖率显著低于Control组和NC组(P<0.05),且miR-222 inhibitor+顺铂(Cisplatin,CDDP )组的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miR-222 inhibitor组及CDDP 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miR-222 inhibitor组及CDDP 组(P<0.05),且与CDDP联合运用能够更明显地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率,促进细胞的凋亡。结论:miR-22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上调,MBD2显著下调,其表达高低与胃癌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明显相关性。miR-222可增强 CDDP 对胃癌的化疗敏感性,其可能通过抑制胃癌中的靶基因MBD2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胃癌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为临床肿瘤化疗个体化提供依据。方法: 用改进的MTT 法测定 98 例胃癌组织的化疗药物敏感性, 并依药敏结果选择化疗方案, 观察临床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 结果: 98 例胃癌组织对 8 种化疗药物的敏感顺序为顺铂、丝裂霉素、阿霉素、鬼臼乙甙、5-氟脲嘧啶、阿糖胞苷、长春新碱、氨甲喋呤, 与临床实践证明的对胃癌有效的单药基本一致。 体外敏感性与临床近期疗效的总符合率为 81.8%(18/22), 药敏试验组的 3 年生存率及 Ⅱ、Ⅲ期胃癌患者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 62.5%、52.8 %, 明显高于按经验给药组(P<0.05)。 结论: 按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指导化疗可提高胃癌患者尤其是中晚期患者的远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均高,晚期治疗手段有限。近年来,随着靶向药物(包括VEGFR-2拮抗剂、抗HER-2抗体)和免疫治疗药物(如抗CTLA-4抗体、抗PD-1/PD-L1抗体)的问世,晚期胃癌的疗效得到提升。目前研究较多的PD-1及其配体PD-L1抑制剂相关临床数据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但究竟哪些因素影响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heckpoint inhibitors, CPI)免疫治疗的疗效,且如何选择获益人群以及建立预后评价体系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从全身化疗、肠道菌群、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EB病毒、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 TMB)、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等7个方面阐述影响PD-1/PD-L1抑制剂免疫治疗效果的因素,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董金良 《金属学报》2019,24(7):805-809
目的:分析每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与可溶性E-钙黏连蛋白(sEC)影响。方法:87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1例对照组和46例试验组。对照组奥利沙铂每次130 mg/m2,静脉滴注,每周期第1天,1个疗程为21 d,持续治疗3个疗程;替吉奥每次50 mg(体表面积>1.25 m-2~1.5 m-2)或者60 mg(体表面积≥1.5 m-2),口服,每周期第1~28天,6周1个疗程,持续治疗2个疗程。试验组替吉奥用法同对照组,脂质体紫杉醇每次60 mg/m2,静脉滴注,每周期第1、8、15、22天,1个疗程为6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sEC水平,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分析。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5.22%(30例次/46例次)和56.10%(23例次/41例次),1年生存率分别为58.69%(27例次/46例次)和48.78%(20例次/41例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分别为(9.37±2.03)和(8.99±1.48)ng/mL,糖类抗原125(CA125)分别为(24.08±3.98)和(23.22±3.86)U/mL、糖链抗原19-9(CA19-9)分别为(14.57±2.81)和(15.30±2.22)U/mL,sEC分别为(1 903.87±250.17)和(1 934.37±199.46)ng/mL,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以恶心呕吐、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腹泻及肝肾功能异常为主,组间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每周脂质体紫杉醇联合替吉奥对老年晚期胃癌患者的效果确切,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和sEC水平,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Lewis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成长因子(VEGF)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抑制素(endostatin)表达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组(100 mg/kg)。空白对照组设10只C57BL/6纯系小鼠,另20只小鼠右腋皮下接种Lewis瘤细胞,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姜黄素组(100 mg/kg),每组10只。接种成功后,空白对照组与模型组灌胃0.5%羟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姜黄素组灌胃100 mg/kg,灌胃容积为0.2 mL/10 g,连续灌胃14 d,每天1次。末次给药后处死小鼠,称其体重,剥离肿瘤组织称重后采用Western Blot法和Q-PCR法检测VEGF、endostatin蛋白及基因的表达。结果:给予Lewis肺癌小鼠姜黄素治疗后肿瘤体积与质量明显减少,VEGF的表达显著减少和endostatin的表达明显增加。 结论:姜黄素抑制肺癌肿瘤的生长,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下调VEGF与上调endostatin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李从铸  翟玉霞  黄萍  周莉  徐岚  李燕 《金属学报》2004,9(4):438-440
目的:比较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TP 方案) 与环磷酰胺加铂类药物(CP 方案) 治疗Ⅲ、Ⅳ期卵巢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化疗方案每一疗程采用2 d 疗法, 每种药物d 1 或d 2 给药, 采用大剂量单次给药。对24 例Ⅲ、Ⅳ期卵巢上皮癌给予TP 方案化疗:紫杉醇剂量为135 mg·m-2, 溶于5 %GS 500 ml 中,静滴, 3 h, d 1;顺铂(DDP) 75 mg·m-2, d 2(或卡铂按AUC =5 计算所得的剂量), 前3 ~ 4 个疗程采用腹腔给药, 以后均静脉给药。30 例对照组病人采用环磷酰胺加铂类药为主的CP 方案。环磷酰胺(CTX)600 mg·m-2, 静注, d 1;阿霉素(ADM) 40 ~60 mg·m-2, 静注, d 1;长春新碱(VCR) 2 mg, 静注,d 1;DDP 60 ~ 80 mg·m-2 (或卡铂, 剂量按AUC =5 计算) 。铂类药物用药时间、途径及水化均与TP 方案相同。结果:TP 方案化疗组CR 为8 例, PR 为10例, 总有效率为75 %;CP 方案对照组CR 4 例, PR 8例, 总有效率为40 %, TP 方案化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CP 方案化疗组(P <0.05) 。TP 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41.5 个月, 高于CP 对照组的32.6 个月(P <0.01) 。结论:TP 方案治疗Ⅲ、Ⅳ期卵巢上皮癌疗效显著优于CP 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胃癌的特征基因,探索胃癌的恶性机制。方法:通过GEO数据库筛选胃癌相关基因芯片作为训练集,并利用GEO2R工具分析胃癌组织相较于正常组织的差异基因,进而在验证集患者中对所筛选基因进行验证;采用String数据库计算其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根据Cytoscape软件的Centiscape等插件分析PPI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分析蛋白相互作用相关性;并利用DAVID数据库对差异基因和PPI关键模块基因进行基因功能富集及注释。随后对关键节点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所筛选出的63个特征差异基因对胃癌与正常组织区分度良好,主要参与调控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PI3K-AKT信号通路等。PPI网络中关键节点调控肿瘤增殖、转移。对关键节点基因进行生存性分析发现,ITGB1、COL1A2表达高的患者,其生存率远低于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本文可为寻找胃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探索胃癌治疗新靶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泛素连接酶hrd1(hydroxymethylglutaryl reductase degradation 1,hrd1)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以此探讨hrd1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临床胃癌组织及距癌灶边缘 5 cm 以上胃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研究63例胃癌(实验组)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hrd1蛋白的表达水平,应用荧光定量PCR(Q-PCR)方法分别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hrd1基因表达水平,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hrd1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免疫组化及Q-PCR结果均显示,胃癌组织中hrd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rd1在癌灶≥5 cm 的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高于癌灶<5 cm 的胃癌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中hrd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有无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 泛素连接酶hrd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提示hrd1可能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