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比较羟考酮和舒芬太尼对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血管重建术的缺血型烟雾病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羟考酮组和舒芬太尼组,每组26例。于手术进行到颞肌贴敷前即刻,分别给与羟考酮组、 舒芬太尼组患者0.1 mg/kg羟考酮、0.1 μg/kg舒芬太尼,术毕转入麻醉复苏室(PACU)。比较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时间、气管导管拔出时间及在PACU停留时间;比较患者在麻醉前和PACU期间不同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 (HR);比较患者恢复定向力后10 min疼痛VAS评分及术毕30 min的Ramsay镇静评分;比较患者麻醉苏醒期间呼吸抑制、拔管呛咳、恶心呕吐、不良记忆的发生情况。结果:羟考酮组患者定向力恢复、气管导管拔出以及PACU停留时间均短于舒芬太尼组患者(P<0.05),但两组患者定向力恢复后10 min疼痛 VAS评分、术毕30 min的Ramsay评分以及各时点MAP、HR均无统计学差异。羟考酮组患者拔管后呼吸抑制率、术后恶心呕吐率较舒芬太尼组低(P<0.05),而拔管呛咳、不良记忆等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羟考酮可有效应用于缺血型烟雾病患者血管重建术的术后镇痛;与舒芬太尼相比,使用羟考酮术后镇痛可减少麻醉苏醒期呼吸抑制及恶心呕吐发生,提高烟雾病患者麻醉苏醒期恢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周敏  王菁  陈小琳 《金属学报》2015,20(12):1423-1425
目的: 采用序贯法测定 0.5%罗哌卡因 8 mg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子痫前期重度剖宫产腰麻的ED50和ED95。方法: 23例子痫前期重度剖宫产患者,腰硬联合穿刺成功后,第一个患者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8 mg+舒芬太尼 2.5 μg。麻醉效果满意时下一个患者的舒芬太尼用量减少 0.5 μg; 若麻醉效果不满意时下一个患者的舒芬太尼用量则增加 0.5 μg。结果: 23例患者入选研究,舒芬太尼的ED50为 1.51 μg, 95%CI为 1.09~1.81 μg;ED95为 2.12 μg, 95%CI为 1.81~3.95 μg。结论: 采用序贯法测定0.5%罗哌卡因 8 mg复合不同剂量舒芬太尼用于子痫前期重度剖宫产腰麻的ED50和ED95分别为 1.51 μg 和 2.12 μg。  相似文献   

3.
李佳佳  盛毅  黄梦朦  韩园  朱纯纯  刘华程  李军 《金属学报》2019,24(11):1287-1292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羟考酮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四组患者接受统一麻醉诱导及维持用药方案,手术结束前20~40 min分别静推0.05 mg/kg羟考酮(Q1)、0.1 mg/kg羟考酮(Q2)、0.15 mg/kg羟考酮(Q3)和等容积生理盐水(C)。记录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拔管时(T1)、拔管后5 min(T2)、拔管后10 min(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拔管时的呛咳反应与程度,以及入恢复室后5 min、15 min、30 min警觉/镇静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与T0相比,C、Q1组患者在T1、T2时点MAP升高、HR加快(P<0.05),而Q2、Q3组T1~T3时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Q1组患者MAP、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2、Q3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Q2、Q3组患者气管拔管时的呛咳反应明显缓解(P<0.05),Q3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延长(P<0.05),三羟考酮组患者在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的VAS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40 min应用羟考酮可减轻甲状腺手术患者全麻恢复期的气管拔管反应,且0.1 mg/kg羟考酮为最适剂量,效果显著,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更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复合盐酸羟考酮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对胃肠肿瘤手术病人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胃肠肿瘤根治术病人60例,年龄49~74岁,ASA分级Ⅰ~Ⅱ级,BMI 17~24 kg/m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20):盐酸羟考酮组(O组)、小剂量DEX复合羟考酮组(D1组)和大剂量DEX复合羟考酮组(D2组)。静脉输注泵术后镇痛(PCIA)方案:O组盐酸羟考酮50 mg,0.9%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剂量2 mL/h,单次给药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D1组在O组方案基础上于PCIA泵中加入0.05 μg·kg-1·h-1 DEX;D2组在O组方案基础上于PCIA泵中加入0.1 μg·kg-1·h-1 DEX。麻醉恢复室(PACU)期间维持VAS评分不高于4分。多导睡眠仪监测术前1晚(T0)、术后第1晚(T1)和术后第2晚(T2)的睡眠效率指数(sleep efficiency index,SEI)、觉醒指数(arousal index,AI)及快眼动睡眠(rapid eye-movement,REM)占总睡眠时间的百分比;记录术后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头晕、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与T0时点比较,3组T1时点SEI降低、AI升高,T2时点O组SEI降低、AI升高(P<0.05);与O组比较,T1和T2时点D1组、D2组SEI升高、AI降低(P<0.05);与O组比较,D1组、D2组低血压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高、总呕吐发生率低(P<0.05);与D1组比较,D2组低血压、心动过缓、嗜睡发生率高(P<0.05)。结论:小剂量DEX复合盐酸羟考酮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可显著改善胃肠肿瘤手术病人睡眠质量,不良反应更少,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预防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注射痛的有效剂量。方法:选择2021年11月至12月拟择期行无痛人流术患者,年龄20~40岁,ASAⅠ~Ⅱ级,BMI 19~26 kg/m2。采用改良序贯法进行试验,艾司氯胺酮初始剂量为0.2 mg/kg,相邻患者艾司氯胺酮剂量梯度为0.02 mg/kg,当出现丙泊酚注射痛阳性,下一例采用高一级剂量,反之采用低一级剂量,待出现七个上下交叉拐点则停止试验。采用Probit法计算艾司氯胺酮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和95%有效剂量(ED95)及其95%置信区间(CI)。记录注药前(T0)、艾司氯胺酮注射后(T1)、丙泊酚注射后(T2)、手术结束时(T3)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HR)。同期观察并记录苏醒时间、恶心呕吐、谵妄、视觉异常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艾司氯胺酮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ED50和ED95及95%CI为0.135(0.116~0.149) mg/kg和0.170(0.153~0.252) mg/kg。与T0比较,T1时MAP升高,T2时MAP降低,T2时SpO2降低(P<0.05),苏醒时间为(7.2±3.1)min,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恶心呕吐、术后躁动、谵妄及视物异常等不良反应情况。结论:艾司氯胺酮缓解丙泊酚注射痛的ED50和ED95分别为0.135 mg/kg和0.170 mg/kg。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以有效预防无痛人工流产术中丙泊酚注射痛并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6.
钱祖超  张群  罗华梁 《金属学报》2015,20(5):587-590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注射液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自控镇痛时的效价和副作用,并与吗啡自控镇痛进行比较。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120例,ASAⅠ~Ⅲ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羟考酮组(O组)和吗啡组(M组),每组各6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两组分别给予镇痛负荷量,然后接病人自控镇痛泵。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视觉模拟评分、镇痛药物用量、不良反应、镇静水平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两组观察时间内静息和运动时V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O组镇痛后 4 h(2.3±0.8)、8 h(2.5±0.7)和 12 h (3.1±0.8) Ramsay评分显著低于M组(3.8±0.5, 3.9±0.7, 4.0±0.5)(P﹤0.01,P﹤0.05)。O组 48 h 累计呕吐发生率(11%)低于M组(20%)(P﹤0.05),呼吸抑制发生率低于M组(P﹤0.01)。两组间患者镇痛满意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可有效用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自控镇痛,且呼吸抑制和呕吐发生率低,镇痛效果与吗啡相当。  相似文献   

7.
沈晓署  甘果  袁力勇 《金属学报》2008,13(8):905-908
目的:确定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ropivacaine, Rop)麻醉的半数有效剂量(ED50)。方法:32名ASA Ⅰ~Ⅱ 、择期在蛛网膜下隙-硬膜外隙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CSEA)下剖宫产产妇参加试验。第一位产妇0.75% Rop 剂量为12.8 Mg, 以相邻剂量的98.4%为剂量的变化幅度。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别以针刺法及改良Bromage 法测定。麻醉有效的指标为:蛛网膜下隙给药后10 min 内感觉平面阻滞达到T7、Bromage 达3分、切皮不痛、肌松满意。计算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 Rop 麻醉的ED50 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32名产妇中有5例麻醉效果可疑, 剔除出本研究。根据其余27名产妇序贯试验得出剖宫产时蛛网膜下隙0.75% Rop 麻醉的ED50 为11.97mg, ED50 的95%CI为11.75~12.19 mg 。结论:L3~4间隙CSEA 下剖宫产时, 蛛网膜下隙0.75%罗哌卡因麻醉的ED50 为11.97mg 。  相似文献   

8.
池闯  何志锋  刘瑜  孙成超 《金属学报》2013,18(5):524-526
目的: 评价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止血中的疗效。方法: 对12例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和20例未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手术止血时间,术后 24 h 引流量,术后 24 h 浓缩红细胞使用量,术后 24 h 血浆使用量。结果: rFⅦa组的手术止血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166±33) min vs (206±48) min,P<0.05];rFⅦa组术后 24 h 引流量低于对照组[(666±195) mL vs (824±210) mL,P<0.05];rFⅦa组术后 24 h 血浆使用量低于对照组[(525±157) mL vs (696±211) mL,P<0.05];rFⅦa组术后24 h浓缩红细胞使用量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3.2±1.3) U vs (3.9±1.9) U, P>0.05]。结论: 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使用人重组凝血因子Ⅶa有良好的止血效果,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节约血制品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Cp50)。方法:选择21例拟行宫腔镜手术患者,年龄20~55岁,ASA Ⅰ或Ⅱ级。麻醉采用非插管静脉麻醉,麻醉诱导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当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达平衡时方可宫腔镜手术操作,手术操作前5 min静脉缓慢注射酒石酸布托啡诺20 μg/kg。监测麻醉不同时点的麻醉深度及不良反应。采用序贯法确定丙泊酚血浆靶浓度(Cp),第1例患者丙泊酚血浆Cp设为2.5 μg/mL,手术中发生体动时为阳性,下一例采用高一级浓度,否则采用低一级浓度,浓度的比值为1∶1,根据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和阴性组。用序贯法公式计算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Cp50及其95%CI。结果:复合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Cp50及其95%CI为2.23(2.12~2.34)μg/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合20 μg/kg布托啡诺时丙泊酚抑制宫腔镜手术患者体动的Cp50为2.23 μg/mL,为宫腔镜手术麻醉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9月到2016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120例,根据信封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两组都给予抗病毒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仪照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均治疗观察14 d。 结果: 观察组的皮损消退时间为(6.18±1.05) d,明显少于对照组(7.93±1.36)d(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与皮损评分分别为(2.33±1.38)分和(1.26±0.76)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46±1.93)分和(3.56±1.18)分(P<0.05),且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在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的便秘、恶心呕吐、头晕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对照组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复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带状疱疹神经痛能有效缓解疼痛与皮损症状,安全性佳,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术后早期单次口服氨酚羟考酮(泰勒宁)和盐酸曲马多(奇曼丁)进行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0 例VAS 评分>3 分的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 随机分3 组, 分别口服泰勒宁、奇曼丁或安慰剂1 片, 3 组病人均给予吗啡静脉自控止痛泵作为补救镇痛用药。观察并记录服药即刻、服药后0.25、0.5、0.75、1、2、4、6、8、12、24 h 的VAS 评分、PCA 用量以及不良反应, 根据VAS 评分计算疼痛缓解度, 24 h 进行总体镇痛满意度评估。结果: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VAS 评分低于安慰剂组(P<0.05), 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之间VAS 评分相近(P>0.05)。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补救PCA 吗啡用量明显低于安慰剂组(P<0.05), 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补救PCA 吗啡用量相当(P>0.05)。泰勒宁组和奇曼丁组总体镇痛满意度评估优于安慰剂组(P<0.05)。24 h 恶心呕吐率方面,奇曼丁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口服泰勒宁和奇曼丁能有效地缓解妇科腹腔镜病人手术后的中至重度疼痛, 早期口服给药镇痛的方式安全、有效。与奇曼丁组相比, 泰勒宁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2.
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不仅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 还可抑制术后的免疫损伤, 其超前镇痛、术中及术后的镇痛疗效与阿片类药物相似, 可明显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同时氯诺昔康具有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等优点, 在围手术期可提供快速而稳定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对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将30例心内直视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氯诺昔康组和吗啡组, 每组各15例。镇痛药为吗啡1mg/mL, 参数设置为:负荷剂量1mg, 持续输注剂量0.5 mg/h, 单次给药剂量1mg, 锁定时间10 min, 每4h 最大限量20 mg 。应用PCA 泵的同时, 氯诺昔康组静脉注射首剂氯诺昔康8 Mg, 首剂药物后12、24和36h,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 ;吗啡组在四时间点均注射生理盐水。镇痛开始后12、24、36和48h 记录疼痛VAS 评分, PCA 需求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 药物用量, 镇静程度评分;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镇痛满意度NRS 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时间点安静痛和咳嗽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程度评分、PCA需求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药物用量氯诺昔康组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两组患者氯诺昔康组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吗啡组(P<0.05),其他术后各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镇痛满意度评分、在ICU 停留时间及手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诺昔康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后患者术后镇痛, 并减少吗啡用量。  相似文献   

14.
董如建  何锐  李玉红 《金属学报》2015,20(2):188-193
目的: 研究性别差异对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半数有效浓度(EC50)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是双盲设计,前瞻性研究,选择ASA I级,择期在骶管麻醉下行肛肠手术患者70例,按性别分为男性组和女性组,每组35例。两组第一例患者罗哌卡因浓度均为 0.2%(20 mL),相邻浓度之差为 0.025%,以对切皮无痛作为有效指标。罗哌卡因给药浓度的增加或减少根据前一个患者的反应决定。应用Dixon法和概率回归分析(Probit)法计算骶管麻醉罗哌卡因EC50结果: Dixon计算得男性组和女性组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的EC50分别为 0.296%(95% CI:0.286%-0.307%)和 0.389%(95% CI: 0.372%-0.407%);Probit法计算得EC50值分别 0.295%(95% CI:0.173%-0.325%)和 0.382%(95% CI: 0.352%-0.405%);EC99值分别为 0.364%(95% CI: 0.330%-1.313%)和 0.422%(95% CI: 0.400%-0.646%),女性组EC50显著高于男性组(P<0.01)。结论: 罗哌卡因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手术时,女性患者的EC50较男性增加31%,提示应根据性别调整罗哌卡因的浓度实施骶管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术前 2 h 应用普瑞巴林与加巴喷丁对腹式子宫切除术后疼痛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90例ASAⅠ、Ⅱ级全麻下行腹式子宫切除术的妇女中行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术前 2 h 给予病人 300 mg 普瑞巴林(P组)、900 mg 加巴喷丁(G组)及安慰剂(C组),每组30例。术后4 h常规静注氟比洛芬酯 100 mg 镇痛,当静息视觉模拟评分(VAS)>3时实施曲马多补救镇痛。记录术后 24 h 各时点静息及咳嗽VAS评分、镇静评分,记录术后 24 h 内曲马多使用次数、用量及相关副作用,行术后患者总体满意度评价。结果: P组及G组麻醉后苏醒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P组术后1、2 h 静息VAS评分,术后1、2、4 h 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及G组(P<0.05)。G组术后1、2、6 h 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组术后1、2 h镇静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P组与G组术后首次镇痛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曲马多补救镇痛人数明显少于C组,且P组少于G组(P<0.05),曲马多剂量也明显低于C组(P<0.05)。三组患者术后 24 h 头晕的发生率相似(P>0.05),但G组患者术后嗜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及C组(P<0.05)。P组及G组患者术后 24 h 总体满意度评价“非常好”的百分率明显高于C组,P组高于G组(P<0.05)。结论: 行腹式子宫切除术前 2 h 口服给予普瑞巴林 300 mg,与给予 900 mg 加巴喷丁和安慰剂相比,术后镇痛药物的需求量显著减少,患者总体满意度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