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目前轨道手工检测效率低下、检测项目单一和高速轨道检测小车普及率不高的现状,为适应光学视觉检测需要,设计了一种可折叠的轻量化半T形检测小车,以同时满足激光检测和三维结构光检测的需求。为解决普遍存在的轨道检测小车车架与钢轨纵向难以保证垂直的问题,设计了柔性侧压机构,使车架不发生偏移。应用D-H法构建运动学模型,求解机构末端侧压轮的正运动学问题,论证了柔性侧压机构的侧压轮能紧贴钢轨内侧面以适应各种轨道的轨距变化。为小车建立力学分析模型,确保小车在静态下不会侧翻、脱轨,验证了机构设计的合理性。制造了物理样机,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检测小车运行时垂直度好、自调节能力强,满足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2.
B.小车设计本节将论述起重机设计中的小车组成部分,即悬具、绳索、卷筒、卷扬机构、制动器、限位开关、小车驱动机构,走轮、小车架、集电器和辅卷机构。为了减小小车的重量和尺寸,利用齿轮传动机构和绳索系统的组合将电动机的转矩和速度转变为吊钩的“牵引”。小车的重量影响桥架和轨道的设计,如能将小车尺寸设计得小,  相似文献   

3.
应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3种结构形式小车架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计算,分析小车架轮压应激响应及由于轨道不平或制造原因使小车4轮位置变化而产生的附加内应力,论证了柔性化小车设计可行性,改善了起重机整体受力状态,降低整机净空占用和整机重量。为柔性化设计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为超低净空大吨位桥式起重机的成功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应用有限元计算方法对三种结构型式小车架进行定量分析和对比计算,分析小车架轮压应激响应及由于轨道不平或制造原因使小车四轮位置变化而产生的附加内应力,论证了柔性化小车设计可行性,改善了起重机整体受力状态,降低整机净空占用和整机重量。为柔性化设计理念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为超低净空大吨位桥式起重机的成功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智能化的轨道物流传输系统正逐渐被应用于现代化的综合性医院中,现有的轨道物流小车行驶速度低、载重量不足。为了应对日益增长的物流压力,设计了一种高速重载双驱型轨道物流小车。该小车改变了原有的物流小车单电动机驱动模式,采用两台无刷直流电动机并行驱动,并通过特别设计的隐形摩擦驱动机构进一步提升了爬坡能力。针对并行双驱结构、隐形摩擦驱动结构、类剪刀式前后车架支撑结构以及周向定位装置等主要车体结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试验表明,该小车最大载重量达40 kg;在载重20 kg的情况下,平直路段最大运行速度达到1.5 m/s,60°斜坡最大爬升速度为0.8 m/s,车辆自重系数小且运行平稳可靠。  相似文献   

6.
基于ADAMS的轨道运输车驱动系统三维建模及运动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轨道运输小车在工程机械制造领域自动化流水线上的应用快速增长。为研究轨道运输小车驱动系统的设计合理性,使设计达到预期效果,运用Solid Edge V20完成轨道运输小车机构模型的创建,使用动力学分析软件ADAMS对该小车做了虚拟样机运动学仿真。通过一系列参数设置和校正,仿真结果与理论设计结果进行对比,对小车的驱动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使小车达到最佳性能,并缩短产品的试制周期和降低开发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医院日常运行中医用物品楼内传递效率低、医务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设计了一款医院轨道物流小车系统,该系统可实现医院楼内药品、标本、血液等日常医用物品的自动传输功能。对其进行了小车、轨道和变轨器结构设计以及关键部件选型计算。通过对小车车架和轨道进行有限元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系统的合理性,最终完成实物样机测试。经过调试,该系统的物品传输功能达到设计目标,该系统的设计和应用对医院提供医疗服务水平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对轨道检测小车因自重较轻、重心偏高、重心不稳等因素诱发比较严重的倾斜,甚至侧翻的问题.本文通过磁路计算法和Ansys Maxwell软件仿真分析,设计出一种轨道磁力固定装置,能够在略微增加小车重量的同时通过磁力将其牢牢吸附在轨道上使其平稳行驶.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种以不完全齿轮和齿条啮合来控制转向的避障小车。小车在前行过程中能自动避开相隔一定距离的障碍物。该小车由转向系统、传动系统和车架等组成。转向系统由两个不完全齿轮与齿条啮合驱动转向轮转向;传动系统由齿轮机构组成。实践表明该避障小车的设计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一种新型港口集装箱连续装卸桥,通过复合式大梁、连续回环式轨道和四轮独立的小车的创新设计,可实现同时由多个吊具吊起多个集装箱而不互相干扰的连续作业,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港口集装箱装卸桥的高效安全、作业.  相似文献   

11.
XSH12G双轨小车悬挂输送机的研发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双轨架空环形布置,在双轨中间加装1根非承载轨作为牵引轨,运用三维设计建立系统模型、仿真简化模型,应用变轨技术加快载物车在环道弯曲段通过,应用独立的带式提升机构,适应涂装的特殊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大学工程仿生实验室的土槽实验台作为参照,设计并搭建了柔性履带土槽实验系统,合理配备传感器实现了车体下陷量、倾角、电机转速、前进速度、电机驱动力矩及履带-土壤作用应力等数值的实时在线测量,并实际安装激光测距仪所用的圆盘等构件实现了履带形态的分段捕捉。以车体沉陷量为实验指标,车体载荷、履带宽度为实验因素设计正交实验方案,在履带3种不同预紧程度下进行土槽实验,并采集车体的沉陷量和倾角。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得到履带不同预紧程度下车体沉陷关于车体载荷、履带宽度及滑转率的三元回归方程,方程拟合效果较好,置信度均为0.99,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车轮沉陷量实验值与回归方程计算值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本研究结果可为预测柔性履带应力分布计算以及在软土地面的通过性提供数据支持和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小车轮压作用下,轨道与偏轨箱形梁之间力的传递属于接触非线性问题,接触面间的变形和应力分布存在相互耦合的关系。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将Hertz接触理论和有限元软件ANSYS结合起来,把主腹板的局部受力问题视为小车轮与轨道及轨道与上翼缘板之间发生接触行为作用下的受力问题,建立了小车轮压作用处偏轨箱形梁主腹板局部受力的接触分析模型,研究不同情况(小车轮压、箱形梁几何参数和轨道截面惯性矩)下局部应力的变化规律,得出相关结论;最后将经验公式解与ANSYS数值解进行对比分析论证。研究结果表明:ANSYS数值解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小车轮压、主腹板厚度和轨道截面惯性矩;通过在相同情况下对比2种解,得出ANSYS数值解与经验公式解在数值上很接近,经验公式解能够满足工程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4.
随着起重机行业的快速发展,目前广泛应用的水准仪、经纬仪、塔尺及钢尺常规测量行车轨道参数(直线度、标高、跨距)的方法已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而采用起重机轨道自动检测系统对行车轨道进行测量,解决了原有轨道测量作业中安全性低、作业效率不高、数据处理实时性差、现场停机时间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陈潇 《机械与电子》2020,38(1):57-61
为保障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针对现有高速铁路钢轨轨面伤损检测的需求,设计了一种携带有漏磁检测装置的钢轨探伤小车,并分析了钢轨探伤小车的结构组成和漏磁检测装置的检测原理。同时,在有限元分析软件 ANSYS中建立了钢轨轨面漏磁检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针对钢轨轨面主要的裂纹类和圆柱形缺陷,在软件中进行了钢轨缺陷的漏磁场特征仿真分析。通过计算分析,得出钢轨缺陷漏磁检测信号与传感器提离值、裂纹类缺陷长度、裂纹类缺陷深度、圆柱形缺陷直径、圆柱形缺陷深度的对应变化关系。最后,通过制备人工裂纹类和圆柱形钢轨缺陷,搭建起钢轨漏磁检测的试验平台,通过漏磁检测试验,验证了软件仿真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6.
嵌入式轨道是一种减振降噪型轨道,可以通过高分子材料的包裹增加轮轨系统阻尼。测试和分析100%低地板有轨电车通过嵌入式轨道和扣件式轨道小半径曲线时产生曲线啸叫噪声,测试曲线半径为50 m,试验速度范围5~15 km/h,测试结果表明,当有轨电车经过扣件式轨道时,导向轮对(第一位轮对)内侧车轮发出的啸叫噪声最为显著,其产生机理是轮轨间的横向蠕滑激励车轮960Hz频率处(0,2)轴向模态振动,从而产生强烈的单频振动并发出啸叫;与扣件式轨道相比,嵌入式轨道对曲线啸叫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建立三维轮轨接触有限元模型,发现耦合模态阻尼受轨道结构阻尼影响较大,改变轨道结构的阻尼能有效的提高轮轨耦合模态阻尼,其中提高轨道结构参数中的横向阻尼是抑制曲线啸叫最有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一种履带式全方位移动平台的设计与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轮式全方位移动平台在工程应用中存在振动大及路面适应性差等问题,基于Mecanum轮及传统履带的结构,提出全方位移动履带的结构,并分析全方位移动履带的运动机理;基于全方位移动履带,设计履带式全方位移动平台的布局结构,建立履带式全方位移动平台的逆运动学方程,并根据其判断平台满足全方位运动的必要条件;指出履带式全方位移动平台存在转向滑移问题,分析最大转向滑移率与平台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平台设计准则;基于履带式全方位移动平台的虚拟样机,完成样机横向、斜向及中心转向的运动仿真,通过仿真结果验证履带式全方位移动平台可以实现全方位运动,同时验证平台逆运动学方程的正确性从而为平台的运动控制研究确立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速铁路运营里程的增大和运量的激增,钢轨磨耗成为不容小觑的问题,尤其在小半径曲线段钢轨磨耗更为复杂和严重。针对高速铁路小半径曲线段钢轨磨耗问题,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高速动车组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Archard磨耗模型计算钢轨磨耗深度,并分析不同运营工况、车轮磨耗状态及车辆一系悬挂参数和轨道参数对动车组车辆通过小半径曲线时钢轨磨耗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动车组车辆以匀速、制动、牵引3种工况下通过曲线段时,制动工况下钢轨磨耗量最大,牵引工况下磨耗最小;车轮踏面磨耗加剧也会导致钢轨的磨耗量增大,而定期镟修车轮踏面可以减轻钢轨磨耗情况;车辆一系悬挂参数的变化对小半径曲线段钢轨磨耗的影响相对较小;为减小钢轨磨耗,宜采用较小的轨底坡和适当增加轨距,且曲线段超高设置不宜过大。  相似文献   

19.
在客运索道运行中,张紧小车行走轮起支撑索道设备和保持张紧小车前后运动的作用。文章首先对张紧小车行走轮的轮压分配进行分析,其次对行走轮与轨道进行接触强度分析,最后通过案例对轮压和轮轨接触进行计算。通过计算分析,为索道行走轮的设计提供了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