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工程实例详细分析富水砂层双管法高压旋喷注浆成桩质量原因,认为富水砂层用双管法或三管法进行高压旋喷注浆,在气流的影响下,容易引发孔内压力不平衡,导致周围水土侵蚀桩体,造成断桩、缩颈等成桩质量问题。通过砂粒在水泥浆中自由下落受力分析,在单管法高压旋喷注浆基础上提出改进措施,扩大成桩直径。  相似文献   

2.
高压旋喷灌注桩就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层的预定位置后,以高压设备使水或浆液以20 MPa左右的高压流喷射、冲击、破坏土体,并随浆液结合、凝固成固体,随着喷嘴不停地旋转、提升,最终形成圆柱状桩体,与周围土体形成复合地基,提高地基承载力。通过淜头水电站高压旋喷桩实例,简单分析了高压旋喷桩技术及工法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一、工程概况某高铁桥梁建成25个月后,由于桥墩侧有高压旋喷桩加固地基施工,在施工了3根高压旋喷桩后,与施工地点临近的X19号墩产生了横向偏移。旋喷桩与X19号墩的相对位置如图1所示。该处桥梁为单箱单室简支梁桥,支座为PZ-4000盆式橡胶支座,产生偏移的桥墩为圆端形空心桥墩,基础为11Ф1.25m钻孔灌注桩基础,桩长58.9,桩端进入弱风化泥质砂岩层。桥墩、承台以及桩材料均为C35混凝土。高压旋喷桩施工方法为单管法,注浆压力为  相似文献   

4.
深层粉砂土中高压旋喷桩施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旋喷桩施工经验较少,尤其是超深旋喷桩在施工中易受到诸如地层物理性质、力学性质、埋深、地下障碍物、施工参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施工经验更少。采用高压旋喷法对含承压水的砂质粉土和粉砂土加固时参数的合理确定进行了3种工法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普通三管法、RJP 工法、SJS 工法均能满足加固要求,普通三管法形成的桩径较小,RJP 及 SJS 工法施工成本较高,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用;注浆管连续提升和断续提升对桩径的影响并不显著;国产旋喷设备基本能够满足 RJP 及 SJS 工法的施工要求;钻孔倾斜度基本能满足旋喷桩的搭接要求。  相似文献   

5.
南宁电厂2×600MW级机组新建工程循环水泵房基底的加固处理,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桩。总桩数1450根,桩径Ф500mm,桩长约12m,经处理后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400kPa。本文主要介绍对砂砾岩层单管旋喷桩施工的技术应用及其质量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桩长对静压沉桩全过程中桩与桩之间相互作用产生影响的机理,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在中密实砂土中以2倍桩径为间距沉入双桩,研究了桩长对端阻力、卸除顶压后的桩周土压力以及双桩承载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沉入过程中先沉桩和后沉桩的压入端阻力均随沉桩深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增大,当桩长(沉桩完成后沉入的总长度)为600 mm时,后沉桩仅比先沉桩的端阻力高0.2%左右,即此深度处2根桩的压桩端阻力基本达到极值;后压桩沉入前先沉桩的桩周土压力为后沉桩的90%左右,而后沉桩卸除顶压后先沉桩的桩周土压力总体为后沉桩的2~3倍,且随土压力盒埋深的增加而增大;相同深度桩周土压力均随桩长增大而降低;单桩试验时桩体极限承载力略高于先沉桩极限承载力2%~5%,提高的幅度随桩长增加而降低;不考虑桩间土作用双桩系统极限承载力约为单桩试验时极限承载力的2倍。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明确桩与桩相互作用机理和改善双桩承载力特性等均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7.
高压旋喷注浆原理:首先将水泥浆液注入高压泥浆泵,然后将高压喷嘴通过特殊结束压进土体预订的地方,然后以大约20MPa的压力将水泥浆液从喷嘴喷出。喷浆的同时由于注浆管是高速旋转并且匀速提升的,水泥浆液从高压喷嘴喷出后会惯性旋转,从而与软基土粒进行调和。待浆液凝固成块之后,土体中就会存在圆柱体固体,即旋喷桩。  相似文献   

8.
正组合帷幕防渗截水结构施工企业需合理应用旋喷桩施工方式,制定完善的施工管理机制,提升组合帷幕防渗截水结构的施工水平,加大旋喷桩的应用力度,提升整体结构的施工质量。一、旋喷桩在组合帷幕防渗截水中的施工原理分析旋喷桩主要是使用钻机将注浆管设置在土层中的某一预定位置,然后在钻杆底下的结构位置设置喷射装置,针对高压水与水泥浆材料进行全面的处理,然后利用高速水平的方式,向四周结构喷入土体,借助流体的冲击力,对  相似文献   

9.
介绍在厚砂层水动压力下,挖掘成孔接浇一根桩芯混凝土,选择高压旋喷注浆法的施工技术固结基坑四周细砂土,形成挡土防渗截水帷幕,改善了坑内作业的施工环境。  相似文献   

10.
高压旋喷水泥柱防渗墙施工采用高压泵注浆,单管、单喷嘴旋喷机钻头旋转时,水泥浆在23MPa的压力作用下喷出,与地层中的砂土充分混合,形成直径60cm的水泥柱。深层搅拌桩施工采用深层搅拌机,钻头上的叶片直径55cm、在两个主叶片上有个喷浆孔,钻头边旋转喷浆孔边喷浆,形成直径55cm的水泥柱。高压旋喷水泥柱或深层搅拌桩水泥柱依次搭接排列,连成一个整体的防渗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室内模型静压压桩试验,分别对桩端注浆、桩侧注浆和桩端桩侧联合注浆(即GBP桩0三种注浆形式的桩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压力注浆桩比未乐桩承和提高1倍在左右,其中GBP桩极限承载力提高最为显著,效果相当桩端注浆柱桩和桩侧注浆柱的共同作用。此外,注浆量、注浆压力、,长径比变化以及不同土 同浆材均对桩的承载力有一定的影响。通常承载力大小随着注浆量的增大而增大;浆材的可灌经怀注浆压力成反比;长径  相似文献   

12.
高压旋喷桩是工程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技术,此项技术的应用情况对于工程总体质量以及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通过对高压旋喷桩技术在三门县海塘加固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的分析,确定高压旋喷桩的施工技术要点;在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质量要求进行作业,并通过若干质量控制措施提高成桩质量,使得整体加固工程能够保质保量完成。  相似文献   

13.
简述某船坞钢板桩围堰内侧淤泥质土采用新二管法高压旋喷加固的缘由、方法和效果。介绍如何在不到两个月内完成旋喷桩长1.7余万m的加固任务及如何在孔位密集、多机台作业情况下,确保孔位准确不漏喷。  相似文献   

14.
高聚物布袋注浆桩是针对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工程而开发的一种新型地基加固技术。为探讨该新技术对既有建筑物地基加固工程的适用性,通过不同密度及不同分层情况土体中的注浆成桩试验,研究了高聚物布袋注浆桩的施工工艺、成桩规律和加固效果等内容。试验结果表明:高聚物布袋桩挤密土体效果明显,成桩后桩径可达到2~3倍预钻孔直径;在相同注浆量的条件下,桩径随着土体密度的增大而减小,桩体密度随着土体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同时,高聚物布袋注浆桩能很好地通过硬质夹层,形成哑铃形桩体,对软土地基起到明显的加固作用。现场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结果表明,经高聚物布袋注浆桩加固处理后的土体,轻型动力触探试验的锤击数平均增加2~3次,提高了30%~50%,加固效果显著,充分论证了高聚物布袋注浆桩用于加固软弱地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是堤防加固的一种新方法,对于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施工的截渗墙,在遭遇复杂地质条件下无法成桩并造成缺陷桩时,可以采用高压旋喷桩进行补桩施工。以黄河下游防洪工程(河南段)堤防工程截渗墙施工为例,提出缺陷桩处理方案:在已有的水泥土搅拌桩中心处垂直钻孔,直至钻孔到设计底部高程,开始高压旋喷注浆;在高压旋喷桩与水泥土搅拌桩搭接1 m范围进行反复喷浆,保证有效搭接,最后对水泥土搅拌桩内钻孔进行灌浆回填。经过检测,补桩符合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辽宁省某水电站压力前池引水渠道扭面挡墙防渗加固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高压旋喷桩参数设定,介绍了其关键施工工艺,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的重点内容。工程实践表明,高压旋喷桩单轴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成桩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7.
以辽宁某水电站压力前池引水渠道扭面挡墙防渗加固工程为例,分析了工程高压旋喷桩参数设定,介绍了其关键施工工艺,提出了施工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工程实践表明,高压旋喷桩单轴抗压强度与抗剪强度均符合设计要求,成桩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8.
高压旋喷水泥柱防渗墙施工采用高压泵注浆 ,单管、单喷嘴旋喷机钻头旋转时 ,水泥浆在 2 3MPa的压力作用下喷出 ,与地层中的砂土充分混合 ,形成直径 60cm的水泥柱。深层搅拌桩施工采用深层搅拌机 ,钻头上的叶片直径 55cm ,在 2个主叶片上有个喷浆孔 ,钻头边旋转喷浆孔边喷浆 ,形成直径 55cm的水泥柱。高压旋喷水泥柱或深层搅拌桩水泥柱依次搭接排列 ,连成一个整体的防渗墙。  相似文献   

19.
针对钻孔灌注桩桩端后注浆技术的应用,以具体供水工程土建案例为基础,提出了后注浆施工工艺的主要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并根据Φ600 mm和Φ700 mm桩径的后注浆与未注浆对比试验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在同一承载力下,采用后注浆工艺的Φ600 mm和Φ700 mm有效桩长分别缩减了4~5 m和7~8 m,每根桩成孔时间节约了6.2 h,说明桩端后注浆技术能够增加单桩承载力并提升施工效率,为该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实际工程中多采用桩基承担水平荷载,但是关于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研究比较少。采用ANSYS建模软件结合某水闸工程实例探究桩径和桩长对单桩水平承载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单桩的在受水平力发生破坏时存在一个临界长度l0,在桩长小于l0时,单桩水平承载力会大幅降低,单桩桩身表现出刚性转动。在桩长大于l0时,单桩水平承载力与桩长的关系不大,继续增加桩长也无法提高单桩的水平承载力。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的大小与桩径呈正相关,随着桩径的增加,桩基的水平承载力呈出逐渐增大的趋势。桩身直径的增加对单桩水平承载力的提高作用显著,桩径长度的增加对单桩水平承载力的提高存在临界长度。综合比较发现桩径的增长带来的单桩水平承载力增长效益要高于桩长带来的增长效益。实际工程中,对于桩长和桩径的组合选择要综合考虑,使设计达到经济效益和工程要求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