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互联网+教育”的普及和应用。学前教育作为“互联网+”的重要应用领域,可以充分地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学前教育硬件设备的互联互通,利用大数据搜索与推荐学前教育资源,基于人工智能开发可视化、虚拟化的学前教育课程,培养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伴随我国“网络强国”战略稳健推行,互联网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关系更为紧密,一方面丰富人们实践模式,另一方面整合数字化资源,转变人们思维模式,完成各项实践任务。将“互联网+”应用在各个领域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由之路,其中“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服务”不仅可创新相关服务模式,还能统筹数字化图书馆服务资源,推动高校图书馆服务事业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使高校图书馆工作更具有效性。本文通过探析“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方略,以期助推高校图书馆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兴技术迅猛发展,人口老龄化来临。我国医疗体系逐步转变为“互联网+医疗”形态,本文根据目前养老服务的情况,对“互联网+养老”模式进行研究分析,探索适应当代老年人的养老方式,以全方位满足老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为目标,推进新型养老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发展与“互联网+”的结合是增强教育发展健康性的主要路径,是驱动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优化改革的重要手段。教学管理领域中“互联网+”的深化应用,能推进高校教学管理的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利于增强高校教学管理与时代发展需求的契合性,并可保障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基于此,本文分析了“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管理带来的启示,阐述“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转型的具体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转型保障机制,旨在通过高校教学管理中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助力高校健康化、高效化发展,从而培育出掌握多学科知识能力的新时代大学生。  相似文献   

5.
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与普及的影响下,“互联网+”时代已然到来,如何在“互联网+”视域下将戏剧表演元素与服装表演进行深度融合值得深入研究。在“互联网+”视域下,信息传播已然步入电子媒介时代,服装表演艺术也在不断调试自身以适应互联网发展的基本特征,为自身创新发展创造新机遇。戏剧表演与服装表演两者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将戏剧表演元素融入和应用于服装表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和革新服装表演形式和内容,而且有助于促使服装表演艺术搭乘互联网快车实现创新发展。为此,本文基于“互联网+”视域,以服装表演为研究主题,从戏剧表演元素切入,翔实阐述在“互联网+”视域下服装表演的基本特点,深刻论述戏剧表演元素与服装表演之间的契合关系,并尝试从不同层面提出戏剧表演元素在服装表演中的创新应用路径,以期可以在“互联网+”语境下为服装表演艺术发展提供些许有益参照。  相似文献   

6.
社会的发展经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电子商务也成为政府重视的新兴产业,推动未来经济形势的发展。本文就针对“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进行研究,找出“互联网+”时代的电子商务出现的发展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促进电子商务的创新应用与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信息与电脑》2021,(1):9-10
信息技术推动了电子政务的发展,而“互联网+”与政务的结合成为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新模式。一方面,“互联网+”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另一方面,“互联网+”又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值得关注并进行研究。本文在客观分析机遇与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对策,以期借助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早日实现电子政务模式的顺利转型。  相似文献   

8.
科技的发展使互联网技术在教育中得以普及,在为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学习平台的同时,也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战。在“互联网+”视域下,如何针对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问题采取应对手段,成为当前时代的重点研究课题。本文从“互联网+”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意义角度展开分析,针对当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以期推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施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周俏 《互联网周刊》2023,(11):88-90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高职教育也在与时俱进发展。“互联网+”高职教育模式的出现,不仅是教育产业的一次新革命,更为广大师生带来了诸多便利,采用基于“互联网+”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全新理念。本文将介绍高职院校程序设计课程基于“互联网+”构建的教学模式,并探讨该教学模式的特点和优势,分析其有效构建途径和实施条件,旨在为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探索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深入在生活与工作中,为学生教育工作的革新提供发展机遇。对此,文章简述以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的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分析当前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从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上研究“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给学生教育事业带来的多方面影响和改变。“互联网+”人工智能视域下,教育方式还需不断进行优化,如树立新的教育思维,营造良好的信息化教育环境,提升教师团队的教育水平,建立健全“互联网+”人工智能学生教育体系等,以抓住时代机遇,切实提升学生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刁小敏  郭晓 《计算机时代》2021,(2):65-67,70
"互联网+"在教育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文章讨论了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以及面临的挑战,探索了改进的方法.结合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趋势,探索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催生了基础教育的新型教育生态体系。梳理了区域中小学教师“互联网+教育”的现状,从优化教学 设计、提升教学体验、开放教学时空、完善教学管理四个方面探索中小学教师“互联网+教育”的教学策略,以期为中小学教师 开展教学实践和教育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考核方式上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发展滞后。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互联网+"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迫切性,给出了各教学环节的改革思路,从而更好为培养社会需要应用型号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上一直走在发展前沿,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互联网技术推动下高校图书馆已经逐步迈向智能化。“互联网+”视域下探究高校图书馆包括文化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等育人载体。其中文化育人以馆内数据资源及共建、共享机制为支撑;服务育人以物联网技术、服务平台及人工智能为依托;环境育人以智慧空间为建设方向。合理运用数字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特有的数据、技术和空间资源,创新育人载体,完善育人职能。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已得到广泛应用,而教学平台作为实现"互联网+教育"的重要载体更是备受关注.文章从高校师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设计开发了iStudy教学平台,它集教学、实践、评价、考试于一体,将题库管理与综合教学管理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既重组整合了高校教学资源,又推动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改...  相似文献   

16.
当电脑游戏问世的时候,人们可能意识不到它所带来的社会影响。随着上个实际最后10年互联网迅速的发展,网络游戏也随之风靡全球。这带来了种种问题,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这些问题。而近几年来,娱乐教育的提出和发展,使教育工作者们的目光又聚焦到电脑游戏之上。电脑游戏的娱乐性如果能和教育应用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电脑游戏这把双刃剑如果能被我们所掌握,将能改变其"电子海洛英"的恶名,而成为新的教学手段。  相似文献   

17.
移动教育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的新方向,充分利用了互联网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最新成果,通过移动数据通信技术将教学环节扩展到了任意的环境中去。尽管还存在着应用上的薄弱,但是已经成为未来的教育发展趋势。作为其中最重要的技术之一,WLAN的应用在各个方面推动了移动教育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海洋意识教育实验室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整合等新型信息技术为基础构建的现代化实验室,通过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最优化地实现海洋意识教育。从实验室硬件设计、实验教学平台设计、实验项目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四方面探讨了“互联网+”海洋意识教育实验室的建设,以期为开展全民海洋意识教育提供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19.
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学单位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需求,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快速增长的信息化教学需求,教学质量评价改革已成为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构建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提出一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平台,通过构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分析管理服务体系,对教学质量评价分析平台研究与设计,多元化、多层次满足师生对新时代个性化的教学需求,推进了新时代教学改革的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