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东 《吉林水利》2021,(8):55-58,62
为解决辽宁省水利大数据中心等关键基础设施建设需求,基于云技术通过两层服务架构支撑现有业务系统的迁移和应用部署来打通水利数据管理系统中数据孤岛、 融合各类水利数据资源、 形成智慧水利的核心数据建设目标.该平台的构建实现了各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提高了数据服务、 分析计算、 决策分析、 智能应用等方面的能力,并为推进和驱动水利流程创新、 管理创新和业务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水利厅以新技术为基础,按照"共享互用、动静态结合、二三维联动"的总思路尝试开展甘肃水利信息共享互用平台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建成甘肃水利信息共享互用平台及"掌上甘肃水利"APP,使甘肃水利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数字水利、智慧水利迈出了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3.
目前,传统水利行业普遍存在服务沟通不畅、设计规划片面不全和信息共享壁垒高筑等诸多问题。在"智慧城市"以及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带来的时代变革背景下,以丹东市智慧水利为例,系统阐述了"智慧水利"的实践经验和构建思路,并设计开发了水利视频管理、水利工程管理、采砂管理、水资源管理及水利一张图等5个子系统。通过对已有河长制管理体系和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的整合搭建了水利数据中心,实现了智慧水利标准的制定。实践表明:智慧水利信息平台的建设有效提高了丹东市的水利信息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了水利局信息综合应用与共享能力,为辽宁省其他市、县水利信息化树立了标杆。  相似文献   

4.
以徐州市铜山区为例,介绍其智慧水利探索实践的成果与经验.建立铜山区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及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应用技术等部署实践,实现基层水务信息化、防汛预警自动化,建立起一套功能完整的农村智慧水利平台,改变了传统的水利水务管理模式,促进了徐州市铜山区水务管理的智慧运营.  相似文献   

5.
精细化、智能化是当今水利工程发展的大趋势,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在智慧水利中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得工程监控系统、视频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地图系统等有机融合,并经过不断应用与优化,形成了涵盖多层级、多职能、全业务的智慧水利信息平台。该实践对其他水利枢纽工程的精细化、信息化、智慧水利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崔宁  董婷婷 《水资源保护》2017,33(S1):37-40
分析了辽宁省水利信息化发展的现状,指出了该省建设智慧水利平台的基础以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着重介绍了智慧水利平台的智慧点,以及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相关先进信息化技术,指明了开展辽宁省智慧水利平台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皖北典型城市亳州市涡阳县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涡阳县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需求,设计了一种基于B/S架构、ADSL/光纤有线通讯和4G/GPRS无线通讯方式的智慧水利信息感知发布和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数据传输、数据存储和数据库管理等技术,实现了城市水利数据间的互通,避免了信息孤岛和价值隐匿的现象,提高了涡阳县水利管理水平与...  相似文献   

8.
关于智慧水利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智慧水利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促进水利规划、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和社会服务的智慧化,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水旱灾害的防御能力,改善水环境和水生态,保障国家水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智慧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也是水利现代化的具体体现。信息是智慧水利的基础,要高度重视信息的收集、监测和分析;知识是智慧水利的核心,要应用新的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的挖掘、提取和知识的积累;能力提升是智慧水利的目的,要着重提升流域的监测能力、预测预报能力、调度决策能力和运行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县市级智慧水利平台,建设的是面向基层水利事业,以具体工程应用、功能服务和工作能力提升为主要目的的平台;其总体架构由客观感知、信息传输、数据管理、平台支撑和功能服务五个层面组成。功能服务层是平台的核心,主要由水利地理信息管理系统、水旱灾害防御决策支持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资源管理系统、水环境与水生态管理系统、城乡供水管理系统、农村水利管理系统、水土保持管理系统、水政执法管理系统、水利业务综合办公系统以及掌上水利系统等组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水利智慧化建设也成为了当前水利部门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分析了目前山东省智慧水利建设现状与取得的成就,并提出山东省水利智慧化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分别从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智慧水利顶层设计、水利信息共享、水利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智慧水利培训等5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山东水利智慧化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智慧水利"是继"数字水利"之后,随着全球信息化大潮涌现出来的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水利行业深度融合后产生的新概念。通过分析"智慧水利"产生的背景,提出了"智慧水利"的愿景和技术框架,供同行商榷。  相似文献   

12.
王东 《吉林水利》2021,(2):55-58
辽宁智慧使能支撑平台能为上层水利业务应用统一提供智慧使能服务及公共基础服务支撑,支持前台快速开展业务创新.这些平台的私有化部署成本高,架构复杂,可以通过统建,避免不同水利业务应用之间的重复建设,并且发挥汇聚数据的价值.通过建设智慧使能平台、应用支撑平台、服务融合支撑框架,可实现各类服务资源的统一检索、查询和调用;对预测预报、工程调度、辅助决策等进行分析与挖掘计算;提高水利行业各类模型统一管理等能力,使得水利数据得到全面分析处理和挖掘应用.  相似文献   

13.
长久以来,水利主管部门和各级业务部门之间分别建立和独立运行单级系统已成常态,致使水利大数据信息不能充分的共享,容易形成信息孤岛,极不利于区域性统筹和决策系统发挥作用。从地市级水利管理部门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BIM与GIS组合运用技术、低成本物联网传感器布设技术、"无人机+卫星"双平台遥感技术以及基于云计算的"水文水质模型+平台"的组合运用技术,设计基于基本信息、水情信息、工情信息、水质信息、应急指挥、日常管理6大模块为一体的地市级"智慧水利"平台构架,为地市级水利信息统筹和决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当水利信息化进入大数据时代,遇到的最大难题,可能不是信息不足,而是信息的过载;可能不是信息的“触手可及”,而是信息的孤岛问题。区块链是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确认后的数据块一旦上链就很难篡改,上链后的数据块均带有时间戳,可以避免在非涉密数据管理过程中出现数据孤岛、数据质量低、数据泄露等情况。结合区块链技术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特性,探究其在智慧水利体系建设中的应用前景,在水利数据安全与共享、水利业务应用、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3个层面阐述相关应用,并指出了区块链在水利应用中存在的风险和挑战。研究表明区块链技术为水利信息化、智能化带来新的突破,有助于打破行业数据共享壁垒,促进数据共建共享。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探讨了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水利的发展及大数据在智慧水利中的应用,为发展智慧水利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水利信息化迅速发展达到相对高级阶段便相应提出了智慧水利的现代概念。从“十五”以来,水利信息化至今取得了诸多的建设成果,为水利智慧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章简要阐述了智慧水利的概念和内涵,分析了智慧水利的发展现状,对智慧水利发展的一些关键技术如高精度、低成本物联网传感技术,水利大数据传输、存储和分析处理技术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枣庄市加快智慧水利基础建设,通过健全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机制、多点发力提升智慧水利基础建设水平、完成生态文化保护与智慧水利结合建设任务、开展智慧河湖及河长制信息平台建设,基本完成了枣庄市智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本文对枣庄智慧水利建设实践进行探讨,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我区水利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共享不充分、功能单一、独立运行及重复建设等问题,文章基于信号采集、大数据、3S及云计算等技术,研究了县域智慧水利系统建设方案构想,对水利工作效率和管理能力的提升、水资源开发与高效利用、各应用平台的整合共享具有较大作用,为智慧水利在各盟市及自治区的推广建设提供研究支撑。  相似文献   

19.
智慧水利解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智慧水利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显著标志,是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基于自然水系、水利工程体系和水利管理体系,智慧地将适量适质的水适时送到适地,为实现长久水安澜、优质水资源、宜居水环境、健康水生态提供支撑。智慧水利包括目标、对象、时空、技术、价值、成效等六个维度的内涵。目标维度包括问题识别与目标制订,对象维度包括服务主体与水利业务,时空维度包括监控环节与决策过程,技术维度包括赋能体系与核心技术,价值维度包括概念模型与推进路径,成效维度包括功能表征与建设愿景。在智慧水利建设中,数据是基础,要高度重视水利数据的收集、开放和共享;信息是关键,要高度重视监测数据的信息提取和分析;知识是核心,要加强水利知识的挖掘、提升和知识的积累;智能和智慧是目的,要重视人工智能的使用和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智慧水利是水利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基于新疆水利事业发展现状,深刻总结当前新疆水利信息化存在问题,明确新疆智慧水利建设总体要求,对总体架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以及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为新疆水利事业发展、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