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3D打印技术具有自由设计、生产时间短、节约材料、无需模具、易于制造复杂结构等优点,使其在微反应器设计和制造方面能够发挥巨大作用。本文对比了几种常用微反应器的制造工艺,重点综述了3D打印技术在微反应器制造中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2.
黄辉  李晓强  张广明 《塑料》2023,(4):130-136
支架的结构与规格对于细胞的形态具有完全不同的影响,其规格尺寸与细胞特征尺寸(如神经细胞,胞体尺寸一般为20μm)的符合程度是衡量生物支架性能的关键指标,但是,目前的技术在制备小孔径、结构均匀的多层生物支架领域中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场驱动喷射微纳3D打印技术(EFD)和对称打印原理制备小孔径、结构均匀的多层生物支架的新方法,通过实验分析电压、速度、背压等工艺参数对打印结果的影响,优化多层生物支架的打印方案,最后,将聚乳酸(PLA)作为打印材料,成功制备纤维直径为20μm、周期为60μm、孔径为40μm的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3.
3D打印技术对于一些小批量、复杂零部件的制造具有性价比高、材料浪费少的明显优势,已经成为结构复杂零件成型领域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本文介绍了3D打印相关配套技术及其优缺点,以及3D打印在轮胎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生产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塑料制造》2014,(11):35-35
需求不振,销量不佳,制造成本不断攀升的产业压力,让家电企业的步履越发艰难,成本控制则成为企业永恒话题。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9,(11):2773-2777
介绍了微激光烧结成型技术(MSLS)、微滴喷射成型技术(MDJ)、双光子聚合光固化成型技术(TPP)、微立体光刻成型技术(MSLA)、薄材叠层实体制造成型技术(LOM)、丝材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的基本情况,对不同微纳米3D打印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了国内外微纳尺度3D打印纳米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微纳尺度3D打印纳米复合材料技术未来研究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应用化工》2022,(11):2773-2777
介绍了微激光烧结成型技术(MSLS)、微滴喷射成型技术(MDJ)、双光子聚合光固化成型技术(TPP)、微立体光刻成型技术(MSLA)、薄材叠层实体制造成型技术(LOM)、丝材熔融沉积成型技术(FDM)的基本情况,对不同微纳米3D打印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分析了国内外微纳尺度3D打印纳米复合材料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微纳尺度3D打印纳米复合材料技术未来研究开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笔者介绍了基于3D打印的注射模具随形冷却水路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的发展概况,并以智能马桶注塑水件模具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中一个有狭长薄壁成形特征的镶件,优化设计了随形冷却水路;利用SLM 3D打印技术制造了随形冷却水路与型腔一体的注射模具镶件,与原采用直线钻孔加工的镶件比较,其温度均匀性和冷却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结合3D打印技术与软刻蚀技术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微流道细胞培养系统(MPCCS)。该微流道培养体系具有可预先设计的细胞培养腔,用于细胞组织块培养。通过降解实验及数值模拟表明,微流道培养体系可以实现以下要功能:①调控营养物质的流动,减轻施加在细胞和支架上的剪切应力;②在降解过程中,保持支架的原始形态;③在支架降解时提供机械支撑。通过对于微流道系统内部的数值模拟,进一步表明流体在微流道灌注细胞培养系统(MPCCS)内部具有均匀的速度分布,可以为细胞培养提供均匀的营养供给。  相似文献   

9.
《塑料制造》2014,(3):28-28
由河南聚合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草根”职教先锋学术交流团队举办的“2014年全国职业院校综合实训室建设暨先进制造——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领域应用培训研讨会”。  相似文献   

10.
有机硅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力学性能等,在生物医用、包装与交通运输等方面应用广泛。传统工艺生产有机硅制品时间长、成本高,而且无法做到个性化生产。有机硅的3D打印是用3D打印技术加工成型有机硅材料制品,它能够实现有机硅产品的快速、个性化生产。介绍了直接有机硅3D打印中光固化3D打印与基于挤出的3D打印2种技术在材料、打印工艺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混凝土3D打印是现代数字化制造的典型代表,因其智能化、个性化、绿色建造的工艺优势受到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新型建造方式,3D打印为建筑业带来了颠覆性的影响,并对传统混凝土材料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如何提升混凝土材料与3D打印技术的适应性,实现3D打印技术在建筑中的广泛应用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概述了混凝土3D打印技术的发展历程,系统论述了混凝土3D打印材料在流变性、可挤出性、可建造性以及力学性能方面的研究现状,同时,介绍了3D打印模板技术在装饰及异型构筑物上的典型应用,以期为混凝土3D打印的研究与未来工程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利用Pro-e软件完成手轮零件的CAD造型设计,针对手轮进行砂型铸造工艺设计,确定铸造工艺方案,基于3D打印FDM技术用ABS材料完成了手轮砂型铸造模具的打印成形,并进行浇铸。基于此模具进行挖沙造型浇注出来的手轮铸件表面质量良好,铸模使用寿命相比原始木模更持久,解决了原始木模易变形、易开裂而导致铸件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3D打印,学术名称为“增材制造”,是全球20年来震撼制造业的一种制造技术。人工智能作为21世纪新兴产业的龙头领域也已经在各大领域被广泛应用。人工智能应大数据而生,给大数据提供了一个深度思考的大脑,而3D打印则给了智能数字化一个强健的躯体,大数据时代,3D打印技术与人工智能的联手,必将带来新一轮智能制造时代的浪潮。  相似文献   

14.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实现了材料的快速制造,同时可以对材料的结构更精确快速的设计,这无疑是推动众多领域发展的助力.3D打印与高分子材料的结合为制造技术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对不同的3D打印高分子材料ABS、PLA、PC等进行了论述,同时对于不同材料所对应的不同的3D打印技术原理进行了简要说明.对于不同3D打印技术的优...  相似文献   

15.
张大旺  王栋民 《硅酸盐通报》2015,34(6):1583-1588
3D打印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已在机械制造等行业取得很大成功,在材料和建筑等领域也有所发展.本文在介绍通用3D打印技术进展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混凝土材料的传统施工工艺、国内外3D打印混凝土技术与其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发展现状,讨论了3D打印混凝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并对3D打印混凝土提出了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16.
李仲明  李斌  武思蕊  赵梁成 《化工进展》2020,39(5):1835-1843
与传统的涂覆、沉积等加工手段相比,使用3D打印技术可制造复杂立体功能结构的传感器,将3D打印与柔性传感技术结合可以促进未来生物医疗、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基于3D打印技术制造柔性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其中包括聚酰亚胺等多种基底材料、纳米金属等多种打印传感材料;按照熔融沉积、黏弹性墨水沉积、粉末烧结熔化、还原光聚合和材料喷射的制造原理分别阐述了多种传感器的材料选择、成型特点,并对制造方法进行总结分析。虽然3D打印制造柔性传感器件存在着缺乏行业标准及多种类打印材料等问题,但经过不断创新与发展,3D打印将成为柔性传感领域极佳的制造手段。  相似文献   

17.
通过3D打印技术,快速制备了能够纺制核壳型海藻酸钙微纤维的微流控通道,并实现了对纤维形貌结构的精准调控。系统研究了三相流速、通道高度、承接管长度、溶液黏度对纤维形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增大外相流速可以减小纤维整体尺寸,增大中间相流速会增加壳层厚度,增大内相流速能增加核的直径;微通道出口距离固化液的高度越大,纤维越细;承接管长度过短会使纤维不均匀;溶液黏度对纤维的形貌影响很小。3D打印技术制备的微通道相比于其他制备方法更加便捷,易于加工,且通道的批次重复性良好,非常适合用于微纤维的批量生产。此外,纤维核壳型结构使其易于负载功能性物质,在载药释放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电子产品快速迭代对电子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电路板PCB作为电子产品的重要基础部件,其传统的制作工艺存在流程复杂,制作周期较长等问题,已逐渐成为制约电子产品快速开发的瓶颈。而3D打印技术由于其快速成型以及对产品结构无限制等特点刚好满足了电子产品快速开发的需求,为多品种小批量的产品研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介绍了目前3D打印技术在电子电路板制作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其主要的技术难点,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3D生物打印是当前快速成型发展具有前景的领域之一,是融合生物学、材料学、制造学、生命科学为一体的交叉技术。该技术在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方面迅速发展,使打印组织器官成为可能。该篇文章对生物打印技术方法分为DBB、EBB、LBB三类进行概述,总结了生物打印的发展现状,介绍了生物打印技术的前沿:多材料打印及4D打印。  相似文献   

20.
《塑料制造》2014,(12):26-26
一、新技术下的争议现如今,投资界纷纷将目光聚焦在移动互联网应用、互联网金融以及智能穿戴设备等项目。而另外一座有待挖掘金矿,就是以3D打印和大数据为基础的分布式制造。这种制造模式将彻底打通互联网业和制造业,给人类带来深刻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