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胶原纤维与植物纤维混合进行抄片,研究了纸张的物理特性,采用红外光谱法(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差示扫描热法(DSC)分析了纸的化学结构。结果表明:除了氢键结合,胶原纤维与植物纤维间还形成了离子键和共价键,使纤维间的结合力增大,键能升高,从而使纸张的物理性能得到改善,纸页热稳定性提高。  相似文献   

2.
皮胶原蛋白的酶法提取及在高附加值领域的应用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本文对皮胶原蛋白的各种提取方法及胶原蛋白在医药、化妆品、保健品等高附加值领域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重点对酶法提取皮胶原进行了讨论,该方法得到的水解产物分子量呈不连续分布,更有利于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  相似文献   

3.
矿物纤维代替植物纤维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杨鸿章  于晋良 《中华纸业》2004,25(12):56-58
探讨了矿物纤维代替植物纤维用于造纸的机理,展望了矿物纤维用于造纸的前景.通过生产实验证明,经过表面复合技术处理的矿物纤维用于造纸,不改变造纸工艺,能够改善纸品性能,减少环境污染,降低造纸成本;但大量使用矿物纤维会降低纸的松厚度和纸张强度.  相似文献   

4.
用不同的植物纤维原料制浆造纸,在各制浆造纸过程中所得浆和纸的品质亦有不同,这不仅与所用各种植物纤维原料的化学组成有关,还与它们的纤维形态结构有密切关系。造纸工作者常用纤维的长宽比、纤维的微观结构对打浆的影响等作为衡量造纸原料优劣的方法,现就植物纤维形态与纸浆和纸张性能的关系浅述于下: 一、纤维的长度、宽度、长宽比及长宽度均一性造纸用各类植物纤维原料中,针叶木纤维比较粗而长,阔叶木与一般草类原料纤维(如稻草、麦草、  相似文献   

5.
造纸用非植物纤维的种类和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修慧娟  李金宝等 《西南造纸》2002,31(3):28-29,39
1 前言 自蔡伦发明造纸的1800多年以来,一直使用天然植物纤维作为主要原料。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纸的用途已远远超出了文化生活的范畴,农业的生产以及国民经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纸页的强度出发,进一步分析了植物纤维在回用过程中品质衰变的原因及其衰变程度的参数表征。  相似文献   

7.
植物纤维废弃物生产酒精燃料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引言从植物纤维物料中生产燃料酒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燃料酒精可以作为替代石油的能源。能源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它的重要性使其成为战略性资源。自1973年以后,工业化国家纷纷认识到开发新能源、减少对石油依赖的重要性。Campbell和Laherrere[1]采用不同的方法,考虑到已知和未知的石油储量,对石油开采的前景进行预测,结果认为,石油的生产在2010后将开始衰减,他们预计世界石油的产量将由目前的每年250亿桶减至2050年的50亿桶。与此同时我国和世界范围的工业化过程加快,对能源的需求快速增长。世界产油地区动荡…  相似文献   

8.
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对纸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热分析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方法,研究了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对纸张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键、共价键和氢键共同作用的结果使纸张的于/湿强度明显增加;壳聚糖可在纤维素和胶原蛋白间形成牢固的离子键结合,当胶原蛋白和壳聚糖的用量比例为5:3、总用量为绝干浆的8%时,纸张的湿强度最大可达17.9%;胶原蛋白和壳聚糖具有良好的互补性,当二者用量比例为1:1、总用量为绝干浆的2%时,纸张的物理机械强度最大;胶原蛋白可以使纸张的吸水性和纤维的结晶度增加,壳聚糖则相反.  相似文献   

9.
造纸原料丰富多样,除植物纤维之外,越来越多的非植物纤维也已被应用到造纸领域。本文阐述了利用无机纤维、化学纤维、微生物纤维等非植物纤维造纸的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鹿骨胶原蛋白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酸和酶提取法从鹿骨中提取酸溶性胶原蛋白(ASC)和胃蛋白酶促溶性胶原蛋白(PSC),利用紫外扫描、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DSC、SDS-PAGE垂直电泳和氨基酸分析仪,研究了鹿骨胶原蛋白的结构、热收缩温度、相对分子量和氨基酸组成。结果表明:紫外扫描分析,鹿骨的ASC和PSC在234nm处均有强烈吸收,具有胶原蛋白的特性;红外光谱说明胶原纤维保留了大量的三股螺旋结构;经DSC测定,鹿骨的ASC和PSC热收缩温度分别为55℃和58℃。SDS-PAGE电泳显示,胶原蛋白含有3条不同的链,α1、α2和β链。氨基酸分析表明,具有典型胶原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相似文献   

11.
胶原纤维和植物纤维混合抄片吸水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浆料的种类、配比和抄片的微观结构等方面,研究了对胶原纤维和植物纤维混合抄片吸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纤维和木浆纤维混合抄片的吸水性大于胶原纤维和草浆纤维混合抄片的吸水性。浆料配比对混合抄片吸水性影响较大,调节胶原纤维和纸浆纤维的用量比例,可以控制混合抄片吸水性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比了磷酸酯等几类纸用柔软剂,在胶原纤维/植物纤维复合材料和纸张中的应用效果,试验表明:综合考虑柔软度、裂断长、吸水性及经济成本等指标,在加入量为0.6%~0.9%(对绝干浆而言)时,磷酸酯复配柔软剂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且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效果比在纸张中的更好.  相似文献   

13.
胶原纤维和植物纤维复合抄片紧度与吸水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纤维的种类和配比,对胶原纤维和植物纤维复合抄片紧度和吸水性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发现复合抄片的吸水性和紧度之间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并具有可调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确定了从皮革废弃物中提取胶原蛋白的最佳工艺,同时通过将胶原蛋白与植物纤维混合抄片,研究了它们对纸张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胶原蛋白使得纸张的物理性能有了较为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胶原蛋白的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总结了胶原蛋白及其降解产物的利用性质、生理功能,并综述其在轻工业、医学材料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以漂白竹浆为原料,采用中性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TEMPO)微波氧化预处理,然后在浆浓0.6%下结合超声波处理将竹浆纤维素分离解纤为微纤化纤维素(MFC)。通过表观分散性观察、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吸收光谱(FI-T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不同超声时间所制备的MFC的分散特性、形态特征、化学结构、结晶度和晶型结构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超声2 h可以得到分散性好、完全透明的MFC,其直径分布均一(5~15 nm),而长度在微米级;超声处理不会改变纤维素的化学结构和晶体类型,但对其结晶度有一定的影响,超声1.5 h其结晶度最高66.97%,超声2.5 h后其结晶度剧烈下降至39.16%。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胶原蛋白改性的最新研究技术进展,探索了新的改性途径,并展望了新的改性途径在未来几年可能获得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In this research work, in-situ self-assembly approach was used the first time, to cultivate bacterial cellulose on the surface of fibers, extracted from banana peels. The characterization was performed using SEM, FTIR, and single fiber tensile test in order to determine the surface morphology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odified fibers. As-prepared hybrid fibers exhibited comparatively better mechanical properties, which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self-assembly of bacterial cellulose on banana fibers’ surface. Overall, this research work suggests a novel route for fiber extraction from banana peels and to use them for the preparation of bio nano-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mechanica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9.
胶原蛋白膜的应用和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胶原蛋白膜的制备、应用及研究现状。胶原蛋白膜可以作为包装膜、皮肤替代物、角膜、面膜用于食品、生物医学、化妆品等不同行业,它具有无毒、无污染、可降解等优良特性,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纤维素氨基甲酸酯及其纤维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纤维素氨基甲酸酯(简称CC)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及合成工艺,并介绍了CC纤维的性能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