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随着并行计算机的开发成功,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成熟,人们对于AI中的并发性与分布性越来越感兴趣,因而导致了分布式人工智能(DAI)的产生.对于DAI的研究始于七十年代末,经过十几年的研究,现已取得很大进展,并已开发出一些实用的系统.DAI的应用领域很广泛,对于那些知识或活动本质上是分布的,都可以用DAI方法来解决.当前,DAI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结点(Agent)间的交互与通讯、一致性与协调、建立模型三个基本问题.而对于任务描述和分解以及结点间差异的研究很少,当然知识库(Knowledge Base)存取与DAI结合等等.本文力图对当前DAI基本问题的研究作一下综述,希望对于有志于从事DAI研究的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3.
分布式人工智能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个新分支。本文对分布式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前景做了全面的综述,详细讨论了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的五个基本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并分析了分布式人工智能与人工智能的关系及对人工智能研究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一、系统的分类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进步使分布式计算机环境得以建立和发展,为人工智能(AI)问题提供了更有效的求解工具,分布式人工智能(DAI)作为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应运而生。 DAI系统不同于传统的分布式处理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一种用于分布式人工智能语言的并发产生式系统MS-1,以及支持MS-1的计算模型——多post系统。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人工智能测试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两个测试床DVMT(模拟物理分布系统)和MACE(模拟逻辑分布系统)出发,讨论了测试床提供的三类环境的基本原理;最后我们开发的面向运输调度的市场机制测试床TSOM。 相似文献
7.
8.
艾真体-分布式人工智能研究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In this paper the feature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Distributed AI(DAI) are introduced,then the meaning andessential of the agent are discussed,and a suggestion for translating term of agent into Chinese is proposed. Thestructures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agents are investigated at last.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移动机器人全局静态环境未知的路径规划问题,采用了一个全局性能指标,在保证路径较优的情况下,最小化机器人的停顿时间,提出机器人之间以修正局部路径为主的协调策略。根据多机器人滚动路径算法的原理,设计了改进的多机器人分布式滚动路径规划算法。在已有仿真系统上进行测试,比较了所提出的协调策略与改变机器人移动速度协调策略对性能指标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静态环境未知情况下,机器人可以并行规划各自的协调路径。 相似文献
10.
智能信息处理-面向Internet的分布式人工智能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Agent系统和应用是当前分布式人工智能的研究热点。介绍了Agent的特性和结构,并举例说明了基于多Agent技术的智能信息检索系统的构成和应用。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王洪璋 《数字社区&智能家居》2007,1(6):1714
21世纪是计算机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人工智能技术正在走进人类的生活,其中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是智能体技术。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要了解人工智能的几种类型和应用以及在未来的发展,并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17.
双语教学作为一个新的教学模式在高校的教学中还处于探索、研究阶段。本文结合人工智能课程的双语教学实践,详细分析了师范院校双语教学的特点,提出了师范院校双语教学遵循的原则,最后设计出了人工智能双语教学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大作业的设置对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提高求解问题的能力具有很大的帮助。文章在笔者多年从事人工智能教学的基础上,探讨人工智能导论课的大作业设置问题,提出大作业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说明选择四子棋作为大作业的理由,给出四子棋大作业的评分规则,并对学生的大作业总体情况进行分析,验证选择四子棋作为大作业题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陈彬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4,36(Z2)
立足于军队院校学历教育,研究问题驱动式教学法的历史发展、理论基础与基本模式,通过教学实例介绍问题驱动式教学法在计算机类课程"人工智能"中的实施过程。教学实践表明,在"人工智能"课程教学中采用问题驱动式教学法,能够培养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及实践能力,从而实现"学为主体"的教改目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