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煤矿矿区地应力场特征与断层活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鹏  苗胜军 《煤炭学报》2016,41(Z2):319-329
地应力场研究是岩石力学与采矿工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煤矿向深部开采,地应力的作用更加凸显。通过回归分析优化处理后的中国煤矿矿区219组实测地应力数据,对中国煤矿矿区地应力场分布特征及其与断层活动性的关系有一些新的认识。目前中国煤矿矿区的地应力场类型主要以σ_Hσ_hσ_v型和σ_Hσ_vσ_h型为主,但σ_Hσ_vσ_h型居多;研究区以高地应力值矿区居多,中等应力和超高应力值矿区也占有一定比例,低应力值矿区最少;最大水平主应力、最小水平主应力与垂直主应力均随深度呈几乎线性增长关系,水平构造应力处于主导地位;随着埋深的增加,3个侧压系数呈现减小的趋势,KH向1.31趋近,Kh向0.74趋近,Kav向1.03趋近;水平差应力值分布离散,其大小范围为0.85~19.51 MPa,平均为8.80 MPa;最大与最小水平主应力的比值主要集中在1.50~2.00;在当前的应力状态下,摩擦因数取0.6,1.0时,研究区断层不易出现滑动失稳现象,在整体评价研究区断层稳定性时,断层滑动失稳标准取摩擦因数为0.6比较合适。  相似文献   

2.
断层气体测量在大柳树坝址区断裂活动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采用氡气等测量方法,对黄河黑山峡大柳树坝址区内的断裂进行了断层气体测量.进而对该区内8条典型测量成果剖面作了解释分析,并对该区内断裂活动强弱顺序及活动水平等有关断裂活动性问题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3.
以杨村煤矿10605工作面F5逆断层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模拟研究了断层倾角对逆断层活化的影响,揭示了断层倾角对逆断层活化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当开采逆断层下盘煤层时,断层倾角越小,断层带上的应力就越大;断层倾角越小,断层带两盘相对滑移量越大;断层带受采动影响显现出的孔隙压力范围及破坏程度随断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小倾角逆断层容易活化,诱发断层突水危险性大,所需留设的防水煤柱的宽度越大。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了大型铝厂厂址断层的特征、活动性鉴定方法及其应用,阐明了在宏观活动性断裂带内存在稳定的地块,可以从事重大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5.
6.
以杨村煤矿10605工作面F5逆断层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有限差分数值软件FLAC^(3D)模拟研究了断层倾角对逆断层活化的影响,揭示了断层倾角对逆断层活化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当开采逆断层下盘煤层时,断层倾角越小,断层带上的应力就越大;断层倾角越小,断层带两盘相对滑移量越大;断层带受采动影响显现出的孔隙压力范围及破坏程度随断层倾角的增大而减小。小倾角逆断层容易活化,诱发断层突水危险性大,所需留设的防水煤柱的宽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为建立断层活动与冲击地压之间的定量关系,实现煤矿冲击地压有效防控。通过理论分析义马矿区地质构造环境,以及耿村煤矿13200工作面与断层影响带的相对位置关系,研究了断裂构造对冲击地压的宏观控制作用。计算了井田构造应力并进行了构造应力区划分,分析了构造应力分区对冲击地压的控制作用。提出了井下断层活动性的定量监测方法,构建了“震源区煤岩体与动力核区尺度等量,震源能量随传递距离逐渐衰减”的模型,建立了大能量微震事件与断层活动的关系,确定了断层活动性对冲击地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义马煤田内相对复杂的逆冲推覆构造体系,构成了义马矿区冲击地压的地质构造背景条件。F16断层的影响带范围为7 000~7 600 m,13200工作面全部处于F16断层的影响带内,在开采活动的影响下进一步增大了冲击地压的发生危险。Ⅰ-2断裂、Ⅲ-4断裂和Ⅳ-7断裂等控制的区域是冲击地压和大能量微震事件显现的主要区域,且冲击地压和大能量微震事件大多位于应力梯度区范围内。在大能量微震事件孕育和发生期间,F16断层位移分别增长50 mm和45 mm;大能量微震事件发生前,断层活动拉力的增幅均相对最高,分别为2.58 kN和2....  相似文献   

8.
运用UDEC数值模拟软件,建立40°、60°、80°3种倾角的逆断层模型。通过分析巷道围岩塑性破坏特征、顶底板和两帮的移近量以及围岩垂直应力分布特征,研究逆断层倾角和上下盘关系对两侧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巷道在逆断层上盘时,随断层倾角增大,围岩稳定性有降低的趋势;若巷道布置在逆断层下盘,断层倾角为60°时巷道围岩稳定性最差;若巷道布置在逆断层下盘,则顶底板移近量均小于在上盘时,而围岩塑性区范围、两帮移近量和巷道两侧应力的集中程度大于上盘,且断层倾角越大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9.
以某煤矿F5逆断层实际地质资料为背景,采用FLAC3D软件,对逆断层上、下两盘工作面依次回采时断层带的应力演化规律及断层的活化规律进行研究,揭示了工作面采动中落差与逆断层活化之间的联系。研究可知,下盘煤层开采时,断层落差与断层带正应力及两盘滑移量的变化成正比,即随落差的增大而增大,断层也更容易活化;上盘煤层开采时,随着断层落差的增大,断层的两盘滑移量及其所受的正应力均减小,断层落差越小,其活化程度反而越高,突水危险性更大,因此两盘开采呈现不同的规律,在实际中需加以区分,并有针对性地做好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太原盆地活动性断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原盆地位于山西中强地震带中部,历史上地震频繁。本文根据地质历史分析,基本确定了四条具有活动性又有控震作用的活动性断层。通过分析,认为城关断层是一条长期活动的多发性控震断层,但从历史地震趋势看,其活动性在逐渐减弱;南堰断层是目前较为活动的断层,是今后发生中强地震的主要危险区;新城—亲贤断层是活动性较弱的一条断层,但近代断层垂直运动速率有较大加快,田庄断层在与其它断层交接部位易发生小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煤层顶板突水风险,以小浪底水库下新安矿区为例,根据矿区地质条件和水文地质参数,在分析煤层顶板上覆岩层导水裂隙带高度的基础上,计算出有效隔水层厚度,并建立突水模型,利用顶板突水阈值和GIS技术对矿区安全性程度进行分区,进而对煤层顶板水害进行评价和预测,为煤矿的安全合理开采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灌浆技术在小浪底水库防渗处理中的应用,阐述了灌浆的施工工艺以及BR浆液的优点。  相似文献   

13.
王恩营  江京会 《煤矿安全》2002,33(11):44-46
本文研究了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及矿井充水条件的影响。小浪底水库蓄水后 ,抬高了区域地下水排泄基准面 ,矿区地下水位同步升高 ,奥灰岩溶水成为开采一1 煤矿井最重要的充水水源 ,库区水位升高同矿井被淹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姚建伟 《煤矿开采》2006,11(1):64-65
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引起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通过对小浪底蓄水可能引起矿井突水危险因素的分析,采取相应的安全技术防治措施,实现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小浪底水库下开采覆岩破坏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借鉴国内外覆岩破坏研究经验和分析新安煤矿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采用 FLAC 3D数值模拟、钻孔漏失量监测和井下仰孔并行网络电法cT探测技术对小浪底水库下开采覆岩破坏规律进行了分析,并获得了回归关系武和全煤厚开采导水裂隙带分布预测图,为大型水库下防治水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黄河小浪底水库蓄水运行对新安煤矿淹没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义集团公司新安煤矿及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其对新安煤矿的生产运行所造成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7.
根据煤矿覆岩破坏观测的研究现状,从小浪底水库下采煤矿井防治水工作的需求出发,首次尝试采用钻探与物探手段相结合、多种物探手段相结合以及井上下观测相结合的综合探测手段进行小浪底水库下煤炭资源开采后覆岩破坏规律的观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准确判断了煤层开采后的覆岩破坏情况和导水裂隙带高度,为新安煤矿合理设计水库下开采的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的参数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樊帅帅 《煤》2015,(2):1-4
矿井断层的空间分布特征对于煤矿安全、高效生产和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具有重要影响,使得探明矿井断层的分布变得尤为重要。基于大量的煤矿地质钻孔资料,通过专业绘图软件surfer来生成煤层顶板的三维曲面图、等高线图以及等值线趋势分析图。根据趋势面分析方法圈出煤层中存在的断层,实现煤层构造可视化。通过实际的煤层地质分析验证了用此方法预测煤层断层是有效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地质构造对岩溶陷落柱发育的控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技术》2015,(9):123-125
以潞安矿区陷落柱为例,从矿区区域构造格局、性质及其对地下含水层水力联系的影响等相关分析入手,根据野外断层、构造节理调查统计,绘制出断层走向、倾向玫瑰花图,结合矿区地层和含水层补、径、排条件,分析矿区构造格局及性质对陷落柱发育的影响;揭示构造对岩溶陷落柱的控制作用,推测矿区未揭露岩溶陷落柱的分布,估算岩溶陷落柱压占的煤炭资源量。  相似文献   

20.
就用贝拉斯汽车的亚姆斯发动机在使用和维修方面的不当,易造成发动机烧瓦的各种情况作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相应的避免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