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净距黄土隧道在实体工程中的应用越来越多,鉴于黄土隧道围岩参数的不确定性,数值计算结果不能作为设计的直接依据,现场监控量测在新奥法黄土隧道施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更好地掌握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先行洞初期支护的受力特性,依托工程先行洞的典型断面布设监测点,依据现场监控量测的结果,从接触应力及喷混凝土应变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偏压小净距黄土隧道先行洞初期支护的受力特性,得出了先行洞初期支护应力和接触应力的分布特点,对小净距黄土隧道的设计和施工具有借鉴、指导意义。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2.
选取对隧道稳定性影响较大的病害之一——空洞作为分析对象,基于辽宁海棠山隧道衬砌后空洞对结构安全影响的模型试验,利用岩土隧道分析有限元软件MIDAS(GTS)进行数值分析,研究空洞在拱肩、边墙、拱脚以及拱底等不同位置对隧道衬砌的力学行为的影响。通过对衬砌轴力和弯矩的分析,得出不同位置的空洞都会影响衬砌结构的安全性能,衬砌...  相似文献   

3.
衬砌背后空洞使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变得复杂,严重影响其服役期的安全性。以某病害隧道的典型断面为数值计算对象,考虑衬砌背后拱顶、拱腰和仰拱位置的空洞,及其相应部位处考虑10°、25°、45°空洞范围,研究衬砌背后空洞对衬砌结构的受力状态。研究表明:拱顶处空洞使拱顶容易出现开裂破坏而降低承载能力,其拱顶弯矩分别是无空洞时的1.56倍、11.94倍、17.66倍;左拱腰空洞使衬砌结构承受偏压荷载,其左拱腰弯矩放大系数分别为1.93倍、1.98倍、2.03倍;仰拱脱空使仰拱截面的受力不合理,应采取措施及时处治空洞病害。  相似文献   

4.
以某工程为实例,介绍了工程概况、隧道暗挖支护措施和施工方案,总结了暗挖法的应用效果、特点和实际施工中应遵循的原则,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王建 《水电站设计》2011,27(3):83-86,114
在我国水电站建设中,由于电站场内交通的复杂性,基本都有平面交叉隧道的存在。平面交叉隧道结构因支线隧道的存在,使得平交段结构受力复杂,围岩应力集中程度高等,给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为了解平交段支隧道的开挖对主隧道产生的影响,本文以四川长河坝水电站场内交通工程一处平交段实态建模进行数值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平交口的施工是整个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支隧道开挖后,平交段围岩和支护的位移及应力都发生明显变化,平交口支护必须加强;支隧道前20m的开挖造成的影响占支隧道完整开挖的70%以上;支隧道开挖后对主隧道围岩的影响主要在以平交口为中心的锐角侧40m及钝角侧25m范围内等。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隧道逐渐朝着长而大的方向前进,但长而大的隧道却会面临诸多不良的地质灾害,导致隧道出现初期支护变形。因此,在实际的隧道施工过程中,就需要认真分析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出现的原因,才能够找出相应的处理技术措施,为今后的施工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7.
针对广州地铁越秀南站地处广州市老城区,其周边建筑物多、地下管线复杂、地面交通繁忙的特点,详述了在隧道施工过程中,通过对隧道中间土体进行注浆加固,并加设一定数量的对拉锚杆,增加中间土体的稳定性来控制隧道变形量,以确保地面建筑物及地下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山岭隧道衬砌背后存在空洞时,针对空洞的大小、空洞的深度、空洞的位置、围岩级别等不同因素,采用有限元平面应变模型模拟计算对隧道衬砌结构应力和应变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空洞的产生导致了围岩应力的重分布;随着空洞不断增大,围岩松弛逐步严重;空洞深度较小时,应力集中现象小;空洞深度较大,应力集中越明显;在不同部位产生空洞,隧道均受到偏压作用;围岩级别越低衬砌结构产生空洞后,所面临的损坏风险更大;隧道衬砌变形形状从扁平状向空洞产生部位的钟形变化。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9.
在丽香铁路中义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破坏特点归纳总结的基础上,结合隧道的区域地质条件,分析了围岩大变形的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丽香铁路中义隧道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破坏特点是由隧址区地应力最大主应力为水平方向且与隧道轴线接近垂直的特点决定的;围岩大变形主要是由于隧址区强烈的地质构造使围岩完整性遭受严重破坏,围岩破碎,地层赋存较高的构造残余应力引起的。现场实验及施工实践表明:按围岩的工程地质条件、强度应力比及相对位移将大变形分级管理,根据大变形级别选用不同的衬砌断面、支护参数和预留变形量;采用上下台阶、下台阶带仰拱一次开挖方法施工,适当加长边墙系统锚杆和锁脚锚杆,适时进行初期支护补强。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寒地区世界最高海拔高速公路隧道——花石峡至久治(省界)段雪山1号隧道工程,分析探讨在高海拔、高寒、多年冻土等复杂地质条件下采取的超前及初期支护施工技术.通过阐述防雪棚洞、三次衬砌结构等防寒保温设计,以及超前长管棚注浆、砂浆锚杆结合改性聚酯纤维喷射混凝土施工等综合性特殊开挖支护工艺,以期为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地应力软岩隧道初期支护大变形力学机制研究的不足,以隧址区地应力最大主应力为水平方向,且与隧道轴线接近垂直的丽香铁路中义隧道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得出了大变形区段初期支护变形、破坏的力学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大变形控制措施。研究表明:在地应力最大主应力为水平方向且与隧道轴线垂直的条件下,初期支护表现出水平收敛大于拱顶下沉的变形特点,破坏形式以拱顶喷射混凝土剥落、掉块,边墙拱架压曲外鼓为主,初期支护边墙段既是受力最大的部位,又是变形最大的部位,应将其作为变形控制的重点部位;初期支护边墙段的变形、破坏经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边墙受力以围岩的水平挤压应力为主,变形以水平向围岩压力作用下的弯曲变形为主;第二阶段边墙受力以竖向压力为主,变形以压弯共同作用下的压弯屈服破坏为主。  相似文献   

12.
浅埋段软弱围岩自稳能力较差,隧道开挖时受到扰动较显著,当支护没有充分保障时,浅埋段发生延伸至地表塌陷灾害事故的可能性远高于深埋段。文章基于Hoek-Brown破坏准则对围岩压力的浅埋段有效影响范围进行了推导,得到了浅埋段围岩压力随位置变化的变化规律,本次研究的评价方法在隧道施工中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与适应性,能够为其他砂泥岩隧道工程施工设计提供相应指导,能确保隧道建设与公路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3.
依托在建的甸头隧道,开展隧道开挖是否考虑初期支护下车辆荷载对围岩及大西二级公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隧道顶部及腰部发生沉降,底部发生隆起,初衬的施加可以有效抑制隧道周边围岩的变形,且可减小车辆荷载对围岩位移的影响;三台阶开挖时,隧道中部开挖引起地表发生剧烈沉降,初衬的施加可以减小地表的沉降,减小车辆荷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因此,无初支的情况下,当公路有车辆通过时,隧道整体变形较大,路面可能由于差异沉降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14.
软岩隧道支护机理及工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艳平 《四川水利》2006,27(3):45-47
探讨软岩隧道失稳原因、破坏特征及其形成的力学机制,分析现行的各种支护方法的作用机理。根据工程地质观的软岩隧道的支护理论,确定工程实践中合理的支护方法。  相似文献   

15.
隧道穿越正断层区域的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正断层区域的应力状态出发,对隧道开挖地质灾害类型、灾害机制及防治对策进行了研究,定义了正断层区域节理岩体中隧道开挖的灾害类型为结构型破坏并对其进行分类;利用块体理论的思想方法研究隧道破坏过程,将岩块向临空面滑移分为3种形式:塌落、沿单面滑移和沿两面滑移,并系统研究3种滑移的力学机制;隧道支护以工程岩体分类为基础。提出隧道支护系统的建立应以主动支护与被动支护相结合为主导思想。  相似文献   

16.
曹进 《中华建设》2014,(3):152-153
正一、工程概况擦罗2#隧道是四川省雅安经石棉至泸沽高速公路的重点控制工程,隧道为四车道双洞单向行车。该工程于2007年8月份动工,隧道的左洞K134+700~+810段施作初期支护后,主要由于偏压导致发生大范围的初支变形及开裂,并且造成初期支护局部地段出现不同程度的侵限。此段初支变形控制、开裂补强、侵限处理的过程中我全程参与,在处理过程中本人获得较多的经验和教训,本文将对此施工案例做一个较为系统的总结。此段初期支护变形段位于擦罗2#隧道出口洞口段,处在一河沟左岸斜坡,坡角500,左线出口段地表比右线高15m~20m。山坡植被发育,可见裸露地表的花岗岩,具体地形地貌见下图。  相似文献   

17.
杨正元 《中华建设》2012,(3):132-133
在不良地质地段修筑隧道,不论是铁路隧道还是公路隧道,常常会出现洞顶侧壁滑移和坍落现象,严重的甚至还发生"冒顶",这些情况统称为坍方。为了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和质量,结合近几年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在隧道的坍方预防和处理上是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彭小兵 《中华建设》2011,(8):202-203
隧道施工中如支护变形过大,往往发生侵限或初期支护失去承载能力等,需换拱处理,这样不仅贻误工期,增加施工处理难度,还增大了潜在的安全风险,若处理不当,就会出现人机伤害事故,给工程留下隐患。本文总结了笔者参与  相似文献   

19.
膨胀土的收缩破坏被称为"隐藏的灾害",在膨胀土隧道施工中适当提高钢拱架刚度和预留合理变形量对控制变形非常有效。为有效控制膨胀土段隧道大变形,文章提出采用钢拱架替代原设计钢格栅,将预留变形量由原来的15mm增加到25mm,在后续施工中有效控制了隧道变形。经监测数据统计分析,采用钢拱架代替钢格栅,使得隧道初支变形平均减少35%,避免了初支破坏和隧道侵限;将预留变形量增大,既能保证隧道变形侵限,又能减少二衬超方量,综合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软岩隧道失稳原因、破坏特征及其形成的力学特征,分析软岩隧道各种支护方法的作用机理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对软岩隧道掘进中选择合理的支护方法提出了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