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某碱性碳酸盐型含铜金矿氨氰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氨氰浸出法处理某碳酸盐型难选冶含铜金矿。结果表明,控制给矿粒度-0.074mm占95%、石灰用量4.0kg/t、硫酸铵用量8.0~9.0kg/t、氰化钠总用量0.5~0.7kg/t、滚瓶氰化浸出52~72h,然后在活性炭密度10g/L吸附20~24h,进行12次循环试验,平均金浸出率86.0%,最终载金炭铜金比约2.0,金吸附率近100%,不存在铜、TDS逐渐累计问题。  相似文献   

3.
江西东北部某金矿石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黄铁矿、砷黝铜矿,常规氰化难浸,金精矿浸出率仅40.34%,进行了滚瓶、引入磁场强化低氧细菌预处理及磁场强化氧化渣浸金等浸金试验研究,金精矿金浸出率获显著提高,达93.21%。  相似文献   

4.
金矿含氰废水的自氧氧化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加豪  蒋白懿 《黄金学报》2000,2(2):100-101
采用臭氧氧化法处理金矿含氰废水,对臭氧投加量、pH值、催化剂等对除氰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臭氧能够有效地去除金矿废水中的氰化物,臭氧投加量、pH值、Cu^2+对处理效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邹来昌 《黄金》2014,(4):58-61
针对某含铜金矿石进行了氨氰法浸金及浸出贵液脱铜试验研究。其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可获得较好的技术指标,浸渣金品位0.38 g/t,浸出贵液金、铜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27 mg/L、61.94 mg/L,渣计金浸出率为89.44%;采用双氧水除铜,铜沉淀率为85.85%,氧化沉淀渣铜品位超过50%,可以铜精矿出售。  相似文献   

6.
氨性催化氧化——氰化法处理含砷难浸金矿的研究(I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伟  夏光祥 《化工冶金》1996,17(4):295-299
本文要概述氨性氧化-氰化处理含砷难浸金矿的扩大实验结果,对于含有砷,锑,汞,碳的丹寨金精矿,其金品位为17.6g/t金的氰化率可达84%,与小型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7.
针对某黄金冶炼企业酸化渣中铜的回收进行研究,提出利用含氰废水浸出酸化渣中的铜.通过控制浸出条件(浸出温度、初始pH和浸出时间)以抑制锌、铁浸出,达到溶液净化的目的,便于后续铜的富集与回收.利用热力学计算和浸出试验相结合,研究酸化渣中铜的浸出和锌、铁净化反应路径.热力学计算结果表明:在碱性条件下,当n(总氰化合物)/n(...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金矿中硫、砷含量过高且易泥化导致金回收率低的问题,采用阶段磨矿阶段浮选—浮选尾矿非氰浸出工艺流程开展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段磨矿细度-0.074 mm占75.6%、二段磨矿细度-0.043 mm占78.1%,酸化水玻璃用量为1 650 g/t,硫酸铜用量为350 g/t,丁基黄药+丁铵黑药用量为(240+96) g/t,松醇油用量为160 g/t的条件下进行浮选试验,浮选尾矿采用非氰浸出剂进行非氰浸出,最终获得了浮选金精矿金回收率84.40%,浮选尾矿金浸出率10.52%,总金回收率94.92%的回收指标。研究结果对开发该类金矿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型的选择性抑铜浸金新工艺处理含铜氧化金矿,该工艺加入抑浸剂(MZY)后进行氰化浸出,可达到抑铜浸金的效果,并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当石灰、MZY和氰化钠用量分别为18、0.5和1.2kg/t时,金、铜浸出率分别为83%~84%和4%~5%,新工艺的金浸出率高、铜抑制效果好、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10.
11.
从某难浸金矿石中提取金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难浸半氧化金矿石进行氰化浸出时 ,加入助浸剂过氧化钙可明显提高金的浸出率 ,缩短浸出周期 ,降低 Na Cl耗量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采用柱浸法对紫金山矿区含铜金矿进行浸出试验,分别考察矿样粒度、铜品位、喷淋强度、氰化钠喷淋浓度和浸出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堆浸法处理该含铜金矿矿样是可行的,对-80mm粒级在15天内金浸出率大于86%,浸出前期金、铜同时浸出,在浸出后期出现沉铜现象。  相似文献   

13.
某含铜金矿石氰化过程中铜的影响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某含铜矿石采用全泥氰化浸出工艺回收金,金浸出率仅为88.21%、铜浸出率高达19%左右。为减少铜矿物溶解对氰化浸出过程的影响,提出了"控制氰根离子浓度减弱铜溶解"的技术思路,并通过分点添加氰化钠的方式来控制氰根离子浓度。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在不大范围改变原工艺流程的基础上,铜浸出率可有效降至1.93%,金浸出率提高至93.40%。  相似文献   

14.
难浸金矿硫脲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有氧化剂存在的条件下,采用硫脲酸性浸出难浸金矿中的金,并考察了各种影响金浸出率的因素。结果表明,最佳浸金条件是:硫酸初始浓度1.3mol/L、硫脲浓度14g/L、硫酸铁浓度24g/L、液固比10∶1、浸出时间10h,金浸出率可达80%左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难浸金矿的次氯酸钠浸出。采用单因素试验法,考察了NaClO初始浓度、NaOH初始浓度、浸出温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金浸出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浸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次氯酸钠初始浓度为0.35mol/L、氢氧化钠初始浓度为1.4mol/L、浸出温度为30℃、浸出时间为4h最佳条件下,金浸出率可达80%。  相似文献   

16.
紫金山金矿是中国第一大金矿,属于低品位氧化金矿,随着开采标高的降低,金矿中的铜含量不断升高,给金矿堆浸、炭吸附和载金炭解吸—电积等工艺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详细考查了紫金山金矿的生产工艺,对生产工艺参数进行了深入分析,剖析了含铜金矿堆浸过程中铜的行为,并对生产工艺参数优化提出了建议,应根据实际情况优化工艺参数,尽量降低浸出液中的游离氰化物浓度,减少铜矿物的浸出,并增加喷淋液中铜氰络合物转化为氰化亚铜的量,降低含铜浸出堆浸—炭吸附体系的铜浓度,从而减小铜对金浸出和吸附的影响,降低氰化钠的用量,这对紫金山金矿堆浸和炭吸附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直接氰化法、浮选—氰化法和碘化法处理某含铜难处理金矿,并考察了搅拌强度、浸出时间和矿浆温度对碘化浸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直接氰化法在氰化钠用量为10kg/t时,金浸出率为82%左右,铜浸出率为40%左右;利用浮选—氰化法得到的浮选精矿中金、铜品位分别为36.9g/t和4.69%,金、铜回收率分别为57.41%和62.35%,浮选精矿中砷品位达到4.2%,浮选尾矿氰化金的浸出率为65.96%;碘化试验中金浸出率达到85.3%,铜浸出率低于1%。碘化法比较适宜处理该金矿,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搅拌强度400r/min、浸出时间2h、矿浆温度298K。  相似文献   

18.
难浸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浸出试验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难浸金精矿中掺入一定比例的骨架材料,解决了矿堆渗透性差的难题。选用适宜菌种进行细菌氧化,再氰化浸出,金浸出率由常规氰化法的62.88%提高到96.41%。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对金精矿进行静态氧化、氰化浸出,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9.
氧化锌矿氨浸液电积锌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氨水体系浸出氧化锌矿制取金属锌的新工艺,并考察了温度、电流、异极距、锌质量浓度对锌电流效率及槽电压的影响及添加剂对锌板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锌中的锌浸出率达98%,在浸矿前用石灰水对矿粉进行预处理可以提高氨的有效利用率。最佳电积工艺条件为:温度20~40℃、电流2.5A、异极距3.5cm,明胶、TP、TNB加入量分别为0.1g/L、0.1g/L、10mg/L,槽电压3.3V。电流效率94.33%,每吨锌耗电2 869kWh,锌品位达99.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