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自收缩特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的收缩主要是自收缩;水泥用量在一定范围内显著影响混凝土的自收缩;轻集料混凝土的自收缩有明显不同于普通混凝土之处.其早期自收缩比普通混凝土低.而后期自收缩高于普通混凝土,高强普通混凝土的自收缩在28d以后逐渐趋于稳定.而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自收缩在28d以后仍有比较明显地增加。研究发现.通过调整轻集料体积率,掺加适量粉煤灰,提高轻集料的预饱水程度能有效减小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自收缩。  相似文献   

2.
影响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收缩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轻集料混凝土的收缩特性明显不同于普通混凝土,其早期收缩率比普通混凝土低,而后期收缩率远远大于普通混凝土。高强普通混凝土的收缩在28d之后逐渐趋于平缓,而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在28d以后仍具有较大的收缩.研究发现,通过提高轻集料的预饱水程度,掺加适量膨胀剂、粉煤灰或纤维,能够有效减小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收缩。  相似文献   

3.
付达新 《四川建材》2011,37(1):15-15,17
本文选用某种低吸水率高强页岩陶粒(1h吸水率低于5%),研究了其经不同预湿时间处理对HSIC混凝土工作性、强度、弹性模量、收缩和耐久性等性能的影响,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预湿陶粒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强度和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在高强混凝土中掺加部分提前用水浸泡过陶粒的办法,可以减少高强混凝土因水泥用量过大而引起的较大收缩。  相似文献   

5.
轻集料混凝土力学特性及其对集料的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整理了二十余年的试验数据,设计施工经验的基础,通过对比的方法,把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主要力学性能进行了整理,并提出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对集料的要求,目的是促进高强轻集料混凝土在高层、大跨结构上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高强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快速冻融法研究了养护制度、轻集料的预湿程度和体积砂率对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轻集料混凝土具有良好的抗冻性能。体积砂率对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较明显的影响,随着体积砂率的增大,轻集料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有所降低;轻集料的预湿程度对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影响不大;养护温度对轻集料混凝土的抗东性能有影响,随着养护温度降低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降低。  相似文献   

7.
随着混凝土承重结构向着大跨度,高强度,轻质量的方向发展,利用轻质骨料配制高强混凝土已成为国内外工程界普遍重视的问题,我国在桥梁工程中曾尝试使用轻集料混凝土,但由于使用的强度较低,未能得到重视,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轻集料混凝土近期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萎缩态势,所以有必要进一步研制高强轻集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高强陶粒和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龚洛书 《混凝土》2000,(2):7-11
本文在回顾三十多年来我国高强陶粒及其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了影响高强陶粒生产、应用发展的主要原因解决的关键问题;对高性能轻集料及其混凝土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也做了具体分析,并展望了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21世纪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碎石型页岩陶粒为骨料,配制LC30-LC50等级的混凝土,测试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并分析其原因。  相似文献   

10.
高强轻集料混凝土桥面施工泵送技术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轻集料混凝土(LWAC)由轻质多孔集料和水泥石胶结而成。在施工过程中,LWAC由于集料多孔的性质,会从水泥浆中吸收水分,造成混凝土坍落的降低,影响混凝土的泵送性能;另外,LWAC的收缩变形比普通混凝土大,更易使混凝土形成裂缝。通过对LWAC高性能化等技术手段,配制出干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易于泵送和体积稳定性好的混凝土。使纤维增强泵送高强(CL40)LWAC技术第一次成功地在我国桥梁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不同种类高吸水树脂(SAP)及其粒形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自收缩及耐久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SAP的种类和粒形都会影响其吸水率从而影响混凝土的性能,在相同水胶比的条件下,SAP的掺入能提高混凝土的强度;掺入SAP能有效降低混凝土的自收缩,同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和抗冻性均有所提升。  相似文献   

12.
段军  丁建彤  郭玉顺 《混凝土》2006,(5):38-39,44
针对我国高强轻骨料混凝土(HSLWAC)的应用中存在的容重偏大的问题,本文研究了1600级HSLWAC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得出了其密度与强度关系曲线,确定了其弹性模量的范围,考察了粗轻骨科(陶粒)用量对HSLWAC收缩的影响.所配制的1600级HSLWAC的强度等级最高达到LC50,比《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2002的相应规定高出三个强度等级,与国外已报道的先进研究成果相当.  相似文献   

13.
通过试验研究了轻骨料不预湿、浸水预湿、加压预湿、真空预湿等施工预处理方法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工作性与各龄期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之目前国内常用的浸水预湿法,采用真空预湿法、加压预湿法可更为有效地提高所拌制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流动性,对混凝土施工有利;采用加压预湿法会显著降低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各龄期强度;采用不预湿轻骨料拌制的混凝土28d强度最高;采用真空预湿法、浸水预湿法对轻骨料混凝土后期强度的发展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14.
掺合料对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本文采用自制的混凝土自收缩测定仪测定了高性能混凝土早期的自收缩,研究了硅灰、磨细矿渣、磨细粉煤灰三种掺合料对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硅灰和磨细矿渣增大了高性能混凝土3d前的自收缩值,而磨细粉煤灰降低了高性能混凝土3d前的自收缩值。  相似文献   

15.
钢纤维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导致了其脆性性能的增加,掺入钢纤维能对轻骨料混凝土起到增强、增韧效果。通过试验系统研究了LC50高强轻骨料混凝土在钢纤维体积率为0、0.5%、1.0%、1.5%和2.0%时的基本力学性能,包括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初裂强度、抗折强度、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泊松比和弯曲韧性等,并与国内外一些相关试验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钢纤维提高了轻骨料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轴心抗压强度和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显著提高了轻骨料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和弯曲韧性。掺入钢纤维与否,以及采用轻骨料还是普通碎石骨料对混凝土的泊松比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接触法研究废旧轮胎橡胶粉的掺量(10kg/m~3,20kg/m~3,30kg/m~3)和粒径(20~40目、60~80目、100~120目)对混凝土自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收缩主要发生在初凝后的30 h内,随着掺量的增加,混凝土的自收缩明显减少,随着橡胶粉粒径变细,胶粉粒子增多,其自收缩反而有所增大。从降低混凝土自收缩的角度出发,结合橡胶粉对抗压强度和坍落度的影响,得出掺量为20 kg/m~3,粒径为20~40目的橡胶混凝土,混凝土综合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17.
李晓岚 《山西建筑》2014,(4):168-169
就高强轻质混凝土桥梁结构对地震响应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强轻质混凝土能有效地减小桥梁高阶自振周期,减小桥梁结构的地震内力响应和位移响应,同时,对于同一强度的高强轻质混凝土,其密度和弹性模量的改变对于桥梁结构的地震响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高燕  吴从亮  谢菲琳  赵星 《砖瓦》2013,(11):9-12
在坍落度保持一定的条件下,采用玻璃微珠和陶粒制备轻质高强混凝土,研究了陶粒、玻璃微珠、减水剂的掺量对混凝土水灰比、表观密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陶粒、玻璃微珠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水灰比提高,表观密度和强度降低;随减水剂掺量的增加,混凝土水灰比降低,表观密度和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减水剂最佳掺量为1.5%;玻璃微珠与陶粒在混凝土内部分布均匀,无离析分层现象。通过试验确定配制轻质高强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方法,制备出强度63.4MPa,表观密度1770kg/m^3,比强度1.328的轻质高强混凝土。  相似文献   

19.
完成了4个1/3缩尺比例的不同核心区配箍率的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框架中节点在不同轴压比下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系统研究了节点的破坏过程与破坏形态、滞回曲线与骨架曲线、刚度与强度退化、延性耗能、箍筋应变等,深入分析了该类构件破坏时的自身特性、承载力及与普通混凝土节点的区别。研究表明:与普通混凝土节点类似,试件破坏过程均经历了初裂、通裂、极限和破坏四个阶段,滞回曲线形态、节点区变形规律与普通混凝土无异;节点耗能和延性与普通混凝土接近;节点区混凝土的破坏在骨料和骨料与水泥浆界面处均有发生,破坏时混凝土剥落范围较大,部分保护层骨料被切掉,出现整体脱落;适当提高轴压比和配箍率能够改善节点区的抗剪强度,提高节点的延性和耗能,且因骨料强度的提高,节点区纵向钢筋与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黏结性能较以往研究结果有所改善;节点区箍筋仅部分屈服,建议采用复合配箍或采用约束混凝土,增强约束效果。同时,通过计算表明:在未对轻骨料混凝土强度进行折减的情况下,各模型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建议适当提高各个模型对轻骨料混凝土强度的折减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