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阐述了一种制备酥松,具有良好马铃薯风味的人工油炸马铃薯条的方法。该方法利用马铃薯全粉为基本原料,添加一定量的马铃薯淀粉、乳粉及其它一些添加剂,与水混合形成面团,用手动活塞式成型器将该面团挤出成薯条,然后将其进行油炸。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适于干片及油炸脆片加工的马铃薯品种,生产高品质的休闲食品,该研究将9个不同马铃薯品种加工成干片和油炸脆片,并进行品质比较。此外,分析了新鲜马铃薯成分和色泽、马铃薯干片品质和油炸脆片品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干片在色泽、硬度、还原糖和蛋白质含量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新鲜土豆中还原糖含量低,感官评分高,蛋白质含量高,油炸脆片油脂吸附率较低;大西洋和龙薯12号2个品种制备的油炸脆片色泽、酥脆度较好,感官评分也较高,因而这2个品种更适合作为生产马铃薯脆片的原料;新鲜马铃薯淀粉含量与其干片、油炸脆片的硬度均呈正相关性,新鲜马铃薯色泽与其干片和油炸脆片色泽也显著相关。研究表明,马铃薯原料化学成分的组成直接影响马铃薯干片及其油炸脆片的品质。  相似文献   

3.
常压油炸马铃薯脆片加工工艺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以适于油炸加工的马铃薯品种--大西洋为原料,研究了切片厚度、坯料烘干时间(含水量)、被膜剂浓度、油炸时间、油炸温度对常压油炸马铃薯脆片品质的影响,确定了常压油炸马铃薯脆片的加工工艺参数,即马铃薯切片厚度为2.0mm,油炸坯料于50℃温度下烘80min,含水量控制在60%左右,油炸前用0.8%的CMC-Na溶液被膜,在180℃油温下炸制2min。  相似文献   

4.
将易受酶褐变的生马铃薯片在180°—212°F的水中或蒸汽中充分胶化使其含水量达70%或更高后,其还原糖含量低于马铃薯总量的0.2%,把这些马铃薯片干燥到含水25—60%,再制备成马铃薯含量为60%的面团。把面团与酵母混合发酵至还原糖降低到最初生马铃薯重量的0.2%以下,把面团做成含水6—20%的片,最后进行油炸。例如:用含水80%、还原糖1.0%的马铃薯100磅经削皮、修整、水洗、切成法  相似文献   

5.
油炸马铃薯片加工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主要对马铃薯进行化学去皮、护色、真空油炸及脱油等工艺试验,已取得一些成果。油炸马铃薯片生产的最佳工艺方案是:马铃薯切片厚度1mm、油炸温度70-80℃、真空度-0.07MPa、时间为2分钟,脱油的离心机转速1000转/分,时间为120秒,可手巾蜊民品色泽金黄、酥脆宜口。  相似文献   

6.
油炸天然马铃薯片酥脆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可口美味、食用方便的油炸天然马铃薯片深受消费者的欢迎,需求量逐年提高。如何使油炸天然马铃薯片在众多品牌中占一席之地? 除产品风味之外,其酥脆性至关重要。 基本上,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其酥脆度也不一样。在这个研究中,我们选择了新克2号马铃薯进行试验,采用多次浸浮(逐层膨化)法。其生产工艺步骤为:用切片机将马铃薯切成1.5毫米厚的薄片,经16℃的水漂洗后,放进油炸机中油炸2分钟,进口温度为170℃,出口温度为165℃。炸油选用海皇牌棕桐油,生产线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李灵  陈旭  汪少芸 《食品科学》2018,39(10):7-13
通过将抗冻多肽添加到马铃薯面团中,研究在冻融循环条件下抗冻多肽对冷冻马铃薯面团品质的保护作用。在冻融循环条件下测定抗冻多肽(tilapia scale antifreeze peptides,TSAPP)对冷冻马铃薯面团的比容、发酵性能、失水率、淀粉糊化度、质构特性、水分分布与迁移等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添加1% TSAPP使马铃薯面团比容增大、发酵时间缩短、淀粉糊化程度高、失水率降低;质构分析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 TSAPP组的马铃薯馒头硬度、咀嚼性和胶黏性分别下降了29.96%、26.99%、28.30%;核磁共振分析显示,TSAPP可以影响冷冻马铃薯面团中的水分状态使深层结合水含量增加,半结合水含量减少;TSAPP还能抑制水分流失,提高马铃薯面团的持水力。结论:抗冻多肽可作为冷冻马铃薯面团产品的低温保护剂。  相似文献   

8.
刘娥  关郁芳  李俊  王梅  黄珊  刘永翔 《食品与机械》2023,39(10):223-227
目的:开发一种新的油炸马铃薯丸并评价其品质。方法: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经蒸煮、油炸制备成马铃薯丸子,探究乳清蛋白添加量对油炸马铃薯丸色差、质构特性、流变学特性、感官品质及淀粉消化率等指标的影响。结果:与不添加乳清蛋白相比,添加乳清蛋白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丸的L*(亮度值)、a*值(红度值),也能显著提高马铃薯丸子的内聚性、黏附性、弹性(P<0.05)。乳清蛋白添加量越大(0~2.50 g/100 g),马铃薯丸的硬度越低、弹性越高。乳清蛋白的添加对油炸马铃薯丸的淀粉消化率有促进作用。结论:乳清蛋白添加量为2.00 g/100 g时油炸马铃薯丸表面色泽、口感、硬度、弹性等综合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9.
研究不同预加工方式对油炸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生成的影响,进而探讨一种可有效抑制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将马铃薯片在不同温度(120℃ ~200℃)及不同时间(0 ~30 min)下进行油炸处理,通过品质指标及丙烯酰胺含量的变化趋势确定最佳油炸时间及温度,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经热烫和添加剂浸泡后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的含量,并计算丙烯酰胺抑制率。在未进行预处理条件下,随着油炸时间及油炸温度的增大,质量损失率、色差呈整体上升趋势,水分活度、水分含量及还原糖含量呈整体下降的趋势,丙烯酰胺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油炸前进行不同预处理对马铃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具有显著抑制作用,90℃热烫处理协同5 g/L半胱氨酸溶液浸泡处理10 min对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的抑制率达到了100%。因此,热烫协同半胱氨酸溶液浸泡处理是一种可有效抑制马铃薯片中丙烯酰胺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铃薯是我国大力培育的特色优质农产品.介绍了马铃薯的营养成分和储存方法,详细阐述了利用自研关键设备,配套辅助设备制作方便小食品-油炸马铃薯片所需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介绍了以马铃薯为主料的其它马铃薯系列食品的生产方法.另外,对马铃薯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过适当处理而生产饲料的方法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HACCP是一种能够确保食品安全的技术管理系统.通过结合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片的生产工艺流程,将保证食品安全的预防性管理系统HACCP应用到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片生产中,以便为生产低温真空油炸生产马铃薯片的相关企业提供参考.本研究明确了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片的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关键控制点,并对其危害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大程度上降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害因素,目的在于确保低温真空油炸马铃薯片产品的安全性,提高产品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油炸马铃薯片加工过程中切片预干燥时间、油炸温度和不同浸泡处理对油炸马铃薯片品质的影响,通过薯片炸前炸后色泽变化、亮度、丙烯酰胺含量、水分含量、含油量及感官指标等理化指标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油炸马铃薯片的色泽变化和丙烯酰胺含量随油炸温度升高增大,预干燥时间越长切片炸前水分含量越低,油炸时间越短,但随着预干燥时间的增加油炸薯片色泽变化也越大。油炸马铃薯片的最佳生产工艺为:鲜切马铃薯片先在85℃清水中热烫3.5 min,再用0.3%CaCl2溶液中室温浸泡30 min,浸泡后切片在60℃下热风干燥箱干燥15 min,130℃油炸即可得到色泽变化最小、丙烯酰胺含量低的油炸薯片。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面筋含量低的面团不易发酵的问题,本研究探讨了添加不同比例的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硬脂酰乳酸钠、单甘酯、α-淀粉酶等5种改良剂对马铃薯泥添加量为50.00%和60.00%的发酵面团的发酵体积、流变特性和微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硬脂酰乳酸钠和α-淀粉酶的马铃薯面团的发酵体积增量超过20 mL,其他马铃薯面团的发酵体积增量均低于20 mL;除了α-淀粉酶和单甘酯(添加比例为0.30%)以外,其他改良剂可以提高马铃薯发酵面团的储能模量;改良剂可以改善马铃薯面团的剪切稳定性,但是添加α-淀粉酶的50.00%和60.00%马铃薯面团起始黏度最低,分别为1772.83 Pa?s和1778.28 Pa?s;果胶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均能改善马铃薯面团网络结构,硬脂酰乳酸钠和单甘酯有利于面团形成面筋膜,而α-淀粉酶不利于面团网络形成。由此可见,不同改良剂对马铃薯发酵面团特性及结构的影响不同。本研究可为马铃薯在发酵面制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速冻马铃薯产品大部分都采用了油炸工艺,而马铃薯高温油炸时会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对人体有害。为了开发食用安全的速冻马铃薯新品种,采用正交试验和综合评分,对非油炸型速冻马铃薯的预处理加工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了马铃薯品种(A)、热烫温度(B)、热烫时间(C)和马铃薯直径(D)对速冻后产品的失重率、硬度、多酚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因子对其影响的主次顺序为B〉C〉A〉D;最佳方案为A4B3C2D2即以中薯3号为原料.马铃薯直径为4.5cm,110℃热烫3min。产品的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马铃薯主食化产品,改善烤饼的感官品质,本研究测定了马铃薯全粉与小麦粉混合粉面团的流变学特性,并以感官评分和质构特性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了马铃薯全粉烤饼的制作配方。结果表明,马铃薯全粉能提高小麦粉的吸水率,缩短面团的形成时间,但会导致面团的弹性和筋力下降,面团的品质降低。因此,综合考虑马铃薯全粉的合适替代比例为20%;马铃薯全粉烤饼的最佳工艺配方为以小麦粉与马铃薯全粉混合粉质量为基础,马铃薯全粉添加量20%、水添加量68%、酵母粉添加量0.8%、白砂糖添加量6%。在此配方工艺下制作的马铃薯全粉烤饼具有较好的质构特性,硬度为342.63 g,咀嚼性为106.76 N。研究结果为烤饼品质的改善和马铃薯全粉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对马铃薯进行化学去皮、护色、真空油炸及脱油等工艺试验,已取得一些成果。油炸马铃薯片生产的最佳工艺方案是:马铃薯切片厚度1mm、油炸温度70~80℃、真空度—0.07MPa、时间为2分钟,脱油的离心机转达1000转/分,时间为120秒,可制得成品色泽金黄、酥脆宜口。  相似文献   

17.
以小麦粉和马铃薯生浆为主要原料制备面团及面包,研究不同马铃薯生浆添加量对面团的拉伸特性、流变学特性及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马铃薯生浆添加量的增加,面团的抗延伸阻力和延伸性均降低;随着马铃薯生浆添加量的增加,面包的硬度和咀嚼性上升,烘焙损失率下降,面包芯亮度降低,面包形态、色泽、口感、组织的感官评分降低,但气味的感官评分先升高后降低。不同马铃薯生浆添加量面团的储能模量(G′)均大于损耗模量(G″),当马铃薯生浆添加量为10%时,面团的G′和G″均最低。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直接油炸淀粉的方法,研究不同油炸温度对马铃薯淀粉结构和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偏光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RD)、Brabender 粘度仪等对油炸处理后淀粉的颗粒形态、结晶结构、糊化性质、透明度及冻融稳定性等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马铃薯淀粉的颗粒表面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淀粉颗粒表面出现凹陷、膨胀和破裂,样品的偏光十字双折射强度减弱,甚至消失;油炸破坏了淀粉的结晶结构,180℃油炸淀粉结构变化最显著,最适于淀粉的消化吸收;随着油炸温度的升高,样品粘度逐渐降低,且峰值粘度小于原淀粉;油炸淀粉的透光率较低,冻融稳定性较差,且均低于原淀粉,油炸淀粉类食品不适于冷冻。  相似文献   

19.
<正> 在以往的研究中,微波技术已在脱脂油炸马铃薯片的加工过程中应用。但由于采用这种技术制成的脱脂油炸马铃薯片欠缺传统油炸薯片的色泽及质感,研究人员正在进行一项新的研究,以确定在这些马铃薯片中加入蜂蜜,是否可以解决色和质的问题。同时,这项研究对于发展健康的休闲食品,也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摘 要:探讨马铃薯粉添加量对新疆馕品质特性的影响。面粉中添加不同比例(0%-50%)的马铃薯粉成混合粉,测定混合粉粉质特性、面团拉伸特性、产气能力、及制备马铃薯馕制品挂壁率、质构特性及感官评价值。随着马铃薯粉添加量的增加,混合粉吸水率增高,弱化度增高;马铃薯粉添加量10%以上,会使面团加工性能下降。但随着和面时间增加,面团阻力增大。马铃薯粉添加量35%以上,会导致面团醒发体积迅速减小。马铃薯粉添加量45%以上,马铃薯馕会出现无法挂壁或脱壁滑落现象。马铃薯粉添加量5%以上,馕边硬度显著下降。马铃薯粉添加量15%以上,会降低酥脆口感。但20%以上,馕风味值下降。马铃薯粉的添加对混合粉的粉质、面团拉伸特性、产气能力及馕制品的挂壁率、质构、感官评价值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