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河南省碳排放为研究对象,从三次产业消耗的三类一次能源角度、基于STIRPAT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和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分析2000-2013年产业结构、人均GDP及能源强度对河南省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综合人均GDP和能源强度对碳排放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碳排放量有负向影响。然而第一产业人均GDP和第三产业人均GDP与河南省碳排放量呈负相关关系,只有第二产业人均GDP是推高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与此同时,减少第二产业比例及降低第二产业能源强度对于碳排 放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构建碳排放约束下双渠道供应链非线性规划模型,运用Karush-Kuhn-Tucker(KKT)条件探究分散决策下最优策略存在条件,对比分析不同组合情形下的最优策略,探讨碳排放限额对最优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零售商是否受碳排放限额约束,制造商受约束将会导致最优价格上涨和制造商利润下降,此时对制造商和消费者都不利;制造商受约束时对零售商利润的影响程度取决于零售商受约束状况.  相似文献   

3.
《南昌水专学报》2019,(2):97-102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在测算2007—2016年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LMDI方法分析其驱动因素,然后引入脱钩努力指数评价相关部门碳减排所做努力的实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量总体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经济产出和人口规模效应对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具有正向影响,能源强度和能源结构效应则具有负向影响,碳减排努力达到的"脱钩"效果不佳,相关部门需要通过优化用能结构,提高用能效率和调节人口规模来减少农业能源消耗碳排放。  相似文献   

4.
物流业是城市经济活动中的重要部分,也是能源消耗量大的行业之一。以上海市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为研究对象,建立碳排放反弹与减量效应两类模型,定量分析2000~2012年间上海市物流二氧化碳排放控制过程中的反弹与减少量。结果表明,2000~2012年间,上海市物流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反弹效应与减量效应均显著,物流产业发展产生的反弹效应抑制了技术效率提升产生的减量效应。鉴于上海市发展的实际情况,物流业低碳政策设计中应以控制增速为政策构建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公路交通业为研究对象,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依据历年交通、仓储及邮政的各类能源消耗量计算了交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接着构建了公路交通碳排放模型,得出客运周转量和货运周转量与公路交通碳排放量呈正相关关系,并提出一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7.
在“双碳”和数字乡村发展战略双重目标下,充分发挥农村数字化作用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对于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基于2005—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1)全国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明显,农业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下降幅度高于农业碳排放强度低的地区;2)农村数字化不仅对本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产生抑制作用,也会促进邻近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强度下降,即存在空间溢出效应;3)不同区域的门槛特征不一,全国和非粮食主产区存在单门槛,中部、西部和粮食主产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总的来说,农村数字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增强.由此,提出加强建设区域间农业低碳发展合作协调机制及全面加快农村数字化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水土资源开发是导致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原因之一。开展农业水土资源开发的碳排放效应研究不仅有助于从资源耦合的视角深化碳排放效应评估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对于提升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基于河南省13个典型村庄的农户调查数据,对水土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碳排放进行了核算和对比分析。主要结论如下:(1)从水土资源开发的不同环节来看,土地投入导致的碳排放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碳排放源;(2)就不同作物而言,小麦生产过程中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碳排放强度大于玉米和花生的;(3)就不同地区而言,豫东与豫北的碳排放强度要大于豫南与豫西的,其中,生产资料投入水平、农业基础设施、地形条件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碳排放的大小;(4)农业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的碳排放强度差异明显,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碳排放强度要远大于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碳排放强度。建议未来应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农业节能和节水技术、规模化经营、测土配方施肥等措施,来降低农业水土资源开发的碳排放强度。  相似文献   

9.
运用灰色模型 GM(1,1)模拟了重庆市2001—2013年碳排放总量的变化规律,并以此为基础预测了2014—2020年的排放量。研究发现:自2006年伴随国家“十一五”规划提出节能目标责任制以来,重庆市作为低碳试点城市,碳排放总量增长率显著下降。采用灰色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重庆市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对于重庆市碳排放总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第二产业比重增加对于碳排放总量变化产生正效应,而第一和第三产业是负相应的,其中第三产业负相关绝对值最大,所以重庆市加强第三产业发展是控制碳排放总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国29个省级地区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反映FDI技术效应的动态模型,分别使用反映地区碳排放水平的绝对和相对指标,实证检验了技术路径下FDI对中国CO2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路径下,FDI对各地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量的下降均存在较为显著的积极影响;本土研发投资的提高对FDI积极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其他因素对地区碳排放的影响则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1.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人们逐渐认识到依靠大量能源消费的生产方式、不惜牺牲环境的经济增长模式、无节制大量消费的生活方式应该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城市作为工业、建筑、交通的载体,也是高能耗、高碳排放的主要源头,需要改变传统城市发展的模式来应对全球变暖的挑战,发展低碳城市被认为是未来最有希望的经济发展动力.首先采用IPCC能源转换模型对南京市碳排量进行测算,选取南京的人口数量、GDP、人均GDP、人口城市化率、产业结构多元化系数(ESD)、能源消费结构多元化系数(ESCD)和能源强度作为对比数列,以南京CO2排放总量作为参考数列,运用灰色系统关联模型进行关联度计算并排序.结果显示,南京市碳排放量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ESD、人口数量、城市化率、ECSD、能源强度、人均GDP、GDP,这与南京工业生产因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对城市碳排放量贡献占总排量一半以上的分析结果相吻合.最后详细分析各指标对南京建设低碳城市的影响,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出租车排放的二氧化碳污染人们生存的环境,也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负面影响。文中对某城市出租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并给出相应的改善对策。首先对出租车能耗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并测算碳排放现状,然后运用趋势外推法对能耗和碳排放进行预测,最后给出相应的改善对策。研究结果有助于低碳交通理论的深入研究,并为交通管理部门制定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城市规划方法,其过程多以定性分析的图示为主,缺乏定量分析的低碳生态技术支撑.利用生态学相关原理,通过数据计算和对比分析的方法,提出了3条量化的规划策略:借助生态足迹法探讨碳排放水平与城市空间形态的耦合关系,明确几种典型的城市空间形态对碳耗量的影响;通过GIS法划定生态敏感区,建立城市碳汇系统,确定城市的景观格局;采用瓶颈指数法,找到制约城市产业发展的限制性因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低碳生态理论引入到城市规划,将会从一个新的角度为城市规划提供技术支撑,使一些定性的规划意向转化成为切实可操作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对岩土锚固机理的分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细观层面力学特性的研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及数字图像变形量测技术对岩土锚固结构在分级张拉荷载作用下的全断面位移及破坏特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从细观角度分析了单锚、群锚及不同锚间距工况下内锚固段岩土体的位移发展机理及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荷载作用下杆体周围岩土体位移呈以锚杆轴向为渐近线的指数形式分布,按其变形模式可划分为三个区域,而群锚作用使得中部拉伸区得以加强,锚间距足够小时该区域出现群锚效应的"单锚化";而周围岩土体的破坏以近似锥体的形式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验证影响城镇居民消费指数的因素,并利用数据加以论证,建立了以居民消费指数为因变量的回归模型,通过SPSS软件对回归模型进行了检验与修正,回归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工资总额、恩格尔系数与居民消费指数密切相关,说明模型的设定具有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频率选择性V-BLAST(贝尔实验室垂直分层空时)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OFDM(正交频分复用)的检测方法.从原理上证明,采用OFDM技术可将频率选择性V-BLAST系统转换为平衰落V-BLAST系统.针对平衰落V-BLAST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MMSE准则的高效解码算法,称为排序串行多层干扰抵消算法.理论分析表明,所提的基于OFDM的方法相对于其他频率选择性V-BLAST检测方法,在计算复杂度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仿真实验给出了所提检测方法与各种现有频率选择性V-BLAST检测方法的性能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建筑物为了节约能源消耗,当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差异较大时,需要尽可能的阻止室内与室外的热量交换,以便把室内的环境温度维持在一个稳定而且舒适的范围内.外墙外保温和内保温相比,从表面上看,只是把保温材料从一个面移到了另一个面,如果但从一个简单的面积传热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改变对传热效果并没有什么大的改变,但从一个整体建筑物的角度看,外保温和内保温两种做法改变了对建筑物包覆程度和包覆效果,正是这种差异导致了保温效果的较大差异.本文就当前我国常用的外墙保温技术及通过实例计算、分析、对比说明了外墙外保温和内保温的差异,在大力推广外墙保温技术的同时,加强新型节能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从而使建筑节能真正得以实施.  相似文献   

18.
从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出发,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双项目"课堂教学改革,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该课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发了基于工作过程的工作任务,突出"做"的教学设计,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和谐课堂教学活动,并完善了课程的评价及监督体系.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常规区域供冷系统、天然水源区域供冷系统以及空气源区域供冷系统的碳排放量分析的通用模型.以上海某商业中心为例,用TRNSYS软件对三种区域供冷系统进行了动态的逐时的碳排放量分析,结果表明,以碳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宜优先选用天然水源区域供冷系统,其次为常规区域供冷系统,最后为空气源区域供冷系统;三种区域供冷系统中的制冷机碳排放量份额均最大,其次为二次泵.另外,天然水源温度以及天然水源地至冷水机组间的管路长度会影响到天然水源区域供冷系统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20.
含内热源堆积球床对流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含内热源球床通道内的换热特性,采用直径为8 mm表面氧化碳钢球堆积形成球床,并采用电磁感应加热方式对球床进行整体加热.研究了球床通道内部的功率分布情况和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工质Re的变化规律;并且根据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球床通道内换热系数的无量纲准则关联式,拟合结果与实验结果的偏差在7%以内,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