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样方法,研究了桂西南喀斯特地区外来入侵植物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对人工疏林、弃耕地和荒山灌丛的群落组成、结构特征以及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生境中共有植物79种,隶属45科50属,群落灌层和草层分层不明显;但植物种类、数量和垂直结构在3种生境中存在差异;影响飞机草群落分布组成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干扰和光照,其贡献率分别为42.88%和24.17%,据此将调查样点分为3个聚类群;当飞机草重要值大于0.51时,样方物种丰富度随重要值的增加而减小,二者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表明飞机草的入侵对生物多样性有不利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又受人为干扰强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衡阳市滨水绿地的生态效应,为植物造景和景观质量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衡阳市典型片状和带状滨水绿地为研究对象,分别按乔-灌-草型、乔-灌型、乔-草型、灌-草型、乔木型、灌木型、草本型等7种种植结构,定点定时测定绿地中心和对照点的光照、温度、湿度和CO2浓度。【结果】(1)在片状或带状绿地中,乔-灌-草型种植结构的遮荫效果、调节空气温度的效应以及释氧固碳能力最强,乔-草型种植结构的空气增湿效应最大,而草本型生态效应最差;(2)种植结构相同,片状结构的遮荫、降温、增湿以及调节CO2浓度的能力显著高于带状绿地(P<0.05)。【结论】在相同种植结构中,片状绿地的生态效益大于带状绿地,复层结构的生态效益大于单层结构。  相似文献   

3.
以福建省漳州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物理去除灌草和施用除草剂2种灌草管理方式对尾巨桉人工林土壤CO2排放和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实验时间为2012年12月至2014年11月,采用LI-COR 8100系统测定土壤呼吸,用分解袋法开展分解实验。结果表明,物理去除灌草方式下土壤温度显著升高,但土壤CO2排放降低;施用除草剂对土壤温度和土壤CO2排放无明显影响。土壤呼吸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在雨季较高,在旱季则明显降低。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系数Q10表现为去除灌草(2.49)>对照(2.38)>施用除草剂(2.15)。研究表明不同的灌草管理方式对人工林土壤碳循环影响有差异,物理去除对土壤碳排放和物质循环的效应大于施用除草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桃花溪植被重建的环保效果与景观效果协调的植物配比,通过盆栽试验、现场试验和磷等温吸附试验,分析植被与氮磷去除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中NO3-较PO43-易淋溶流失,植被对NO3-流失有抑制作用,对PO43-吸附有增强作用;植被对地表径流TN、TP去除作用明显,其TP去除效果草(71.14%)>灌(55.73%)>乔(51.86%),植被中乔木覆盖率与TN、TP去除率反相关,改变植物配比可调整面源氮磷控制;通过计算构建的植物配比公式P=PA(1-SB)+PB.SB,桃花溪植被重建中,草乔的乔木覆盖率应控制在40%内,草灌的灌木覆盖率应控制在65%内,灌乔的乔木覆盖率应控制在28%内。  相似文献   

5.
人类活动显著影响着全球大气循环格局,全球平均温度升高导致干旱事件发生幅度、频度和持续时间增加,这对森林生态系统带来更多的是负面影响.本文基于已有研究,系统总结了干旱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地理分布格局、群落结构重建、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死亡和灭绝、植物生产力以及碳循环功能的影响及其机理,并对未来干旱事件对森林生态系统长期效应以及在不同时间尺度上作用机理的研究提出建议.本研究对开展全球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对干旱事件响应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根据河桥小流域生态经济发展现状,提出了小流域生态防护体系的原则和技术方案,建立了坡、地、路、沟、河相配套的工程防护体系,乔,灌,草结合的立体植物防护体系及种养相结合的农业耕作体系,实现了治理与开发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冻融对中国高纬度地区湿地水环境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冻融作用对中国东北部高纬度地区森林沼泽湿地和灌丛沼泽湿地土壤养分及湿地水中各项指标的影响.以中国小兴安岭乌伊岭国家湿地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室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法,分析了冻融周期影响下的湿地水及两种类型湿地土壤中元素的变化规律.结果得出冻融循环对中国高纬度湿地水化学成分及土壤养分均有较大的影响,森林沼泽湿地水的氨氮、总磷、总氮分别增加了20.2%、38%、29.4%,灌丛沼泽湿地水的氨氮、总磷、总氮分别增加了27.6%、38.4%、34%;森林沼泽湿地枯枝落叶层中TN的含量下降了11.02%、TP下降了11.5%、有机质增加了25.23%;说明冻融对促进湿地有机物的积累,为湿地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和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分析了破坏森林对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影响 ,探讨了退耕还林 (草 )面临的问题 ,研究了退耕还林 (草 )在国土整治中的作用 ,可供决策部门在制定计划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净化废水中重金属的湿地植物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水泥池土培条件下,以鸭舌草等8种常州地区常见代表性湿地植物为供试材料,研究Cu、Pb两种重金属(含量均为2.0mg/L)对植物生物量的影响及其对Cu、Pb的吸收量和积累量。结果表明,重金属废水处理对供试植物地上部、地下部生物量,Cu、Pb含量、积累量以及整株实际吸收量的影响因植物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且8种供试植物对Cu和Pb的实际吸收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76,说明对重金属废水中Cu吸收能力强的供试植物对Pb的吸收也强。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污染废水处理中修复植物的选择应以生物量较大,且在污染环境下生物量下降幅度较小的植物为宜,鸭舌草或碎米莎草、田皂角和辣蓼对重金属废水中Cu、Pb的净化能力高于其他供试植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城市绿地空间释氧功能,指导生态城市建设.方法 以某居住区为例案,利用绿化植物的光合强度和叶面积指数,计算出常见绿化植物的单位面积释氧量,给出不同绿地类型的配置结构,并分别计算出绿地类型的单位绿地面积的释氧量.结果 不同绿地覆盖类型的单位绿地面积释氧量分别为单独乔木:32.87 g·m-2d-1;单独灌木:21.30 g·m-2d-1;单独草本:13.76 g·m-2d-1;乔灌组合:34.16 g·m-2d-1;乔草组合:33.49 g·m-2d-1;灌草组合:27.14g·m-2d-1;乔灌草组合:47.94 g·m-2d-1.不同覆盖类型公园绿地日平均释氧量排序如下:乔灌草组合>乔灌组合>乔草组合>单独乔木>灌草组合>单独灌木>单独草本.计算出某绿地释氧量和每个人呼吸所需的氧气量,居住区绿地覆盖类型为乔草组合、乔木灌木组合覆盖、乔木灌木草本组合覆盖以上三种才能满足整个居住区居民呼吸的氧气需求,从而得出绿地覆盖类型对绿地释氧能力影响很大.结论 城市绿化设计需根据绿地释氧功能分析,选择最佳的种植方案,多采用以乔木为主体的覆盖结构更加符合生态、可持续这个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1.
公路边坡植被恢复中草-灌配置模式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路边坡植被恢复过程中,实生苗灌木在草灌混播群落中生长困难的问题,应用生态学实验方法,以灌木柠条为代表进行草本-灌木混播配置模式实验研究.研究表明:适当低密度草本植物可增加柠条出苗率;草本植物覆盖度影响柠条生长能力及存活率,柠条生长最适群落覆盖度为30%;草灌混播群落中,柠条存活的草本植物密度上限为750株/m2;草本植物对柠条生长和形态产生重要影响,其竞争抑制作用是自下而上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采用封闭采样法和热脱附-气质联用分析技术,通过对中水及清水浇灌下的3种重要城市绿化草:黑麦草、早熟禾、高羊茅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测定研究,得到清水、中水灌溉下,3种典型城市绿化用草释放的VOCs的规律以及中水灌溉是否对植物生长存在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中水灌溉与清水灌溉下植物释放的主要VOCs均为萜类、烷烃类、醛类、醇类、酯类、酸类和酮类七类,且在排放量上并无明显差异.从而得到中水灌溉对植物VOCs的释放并无明显影响,用中水灌溉城市绿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林下养殖是林下经济的重要模式,而林下养鸡是我国林下养殖最为普遍的形式,林下养鸡能很好的将林业与养殖业相结合,可产生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从林下养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林下生态环境对鸡生长发育的影响两个角度归纳总结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系统阐述了林下养鸡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林地植...  相似文献   

14.
基于3个种植植物篱的试验小区和2个对照小区在3次降雨条件下的土壤侵蚀状况,将降水、坡度坡长、植物覆盖类型、土壤可蚀性K值作为影响因子输入,利用Markov模型和CA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对5个小区的水土流失情况进行了模拟预测,并对结果以及引起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观测和模拟的结果表明,植物篱可以显著地减少坡面土壤流失量,并且不同植物篱作用不同,香根草的水土保持作用优于新银合欢,同时香根草在10°小区的作用大于它在15°小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山地野茼蒿     
野苘蒿是菊科三七草属植物革命菜的嫩茎叶,属山区居民喜欢食用的野菜,口味松脆、有清香,为森林蔬菜之上等品种。近几年已有部分农民采集野生苘蒿供应城镇饭店,也有野菜生产企业对其进行人工栽培,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150mm初轧机工作状态的模拟,研究了二次灌浆层对无垫板安装设备的长期影响,找出了在载荷作用下二次灌层层变形及其弹性模量随时间延长的变化规律,使预测生产实际中无垫板安装工程基础的变形成为可能,此外,还建立了二次灌浆层的简化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7.
植物叶虫食的空间变化同生境有关,能反映昆虫与植物的相互关系。为探讨不同生境植物的叶虫食情况,以木荷林林下、林窗以及竹林林下3种不同条件下木荷幼树为研究对象,观测了其叶虫食损失率与叶虫食频率,并分析了观测结果产生变化的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木荷林林下木荷幼树叶片的叶虫食损失率(14.14%)显著高于竹林林下(5.71%),木荷林林下(12.28%)低于木荷林林窗(14.72%),但差异不显著;大部分受损叶片其叶虫食损失率低于10%,昆虫对叶片仅为适量取食,叶面积大量损失的情况较少;木荷幼树叶虫食频率与叶虫食损失率极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发现昆虫取食叶片的行为随空间的变化而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8.
杉木人工林水源涵养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杉木人工林“森林水库”库容的分布和特征,以期加深对“森林水库”理水机理的认识.以裸露地为对照,以福建省杉木人工林地上的“绿色水库”和地下的“土壤水库”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的“库容量”在不同生长阶段分别为幼树阶段0.35 mm、0.23 mm、0.09 mm,速生阶段1.05 mm、0.11 mm、0.56 mm,干材阶段1.67 mm、0.42 mm、0.82 mm,成熟阶段0.51 mm、0.83mm、1.25 mm.地下“土壤水库”0~40 cm的总库容平均为201.23 mm,占整个林分总库容量的98%以上,而裸露地为149.56 mm,比杉木人工林的小25.6%.维护、改善“土壤水库”的运行和使用,对于“森林水库”功能的充分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森林的组成、结构及其动态变化一直是林业遥感研究的一个热点,森林冠层结构对太阳辐射能量分布以及植被冠层的生物物理参数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针对计算机模拟模型难以用于大尺度的森林场景模拟和森林参数反演等问题,基于针叶枝简化的方法,分析了利用辐射度模型(RGM)进行森林冠反射特性研究,将森林生长模型(ZELIG)和L-系统结合进...  相似文献   

20.
宁夏中部干旱地区西瓜保墒栽培模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农业保墒措施和水利补灌技术措施出发,在宁夏同心县预旺镇南塬村进行西瓜的不同覆盖栽培方式和机械补水的试验研究,分析了不同覆盖方式在补灌条件下对西瓜生长发育、产量的影响,并对西瓜生理生育指标(株高、颈粗、叶面积、蔓长、产量等)进行了对比分析.经2 a试验观测的数据表明:不同覆盖材料对西瓜种子的萌发时间、出苗率、病害发生率、成熟时间、产量的影响不同,其中无色膜草覆盖方式在当地表现突出,节水节能的效果明显,提高了单位面积的净收益和农田水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