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他在长期从事养生和疗疾实践的活动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这集中体现在他留给后人的医学巨著《千金方》之中。《千金方》是《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的合称。在他的医学理论和思想中,特别注重养生,而在其养生学说中又非常重视食治,他认为药疗不如食疗、医治不如食治。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专列《食治》篇,从而开创了我国食物疗法的先河。  相似文献   

2.
中国食疗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人们不断地总结了通过饮食能达到食疗、食养的理论和经验,正如唐代名医孙思邈《备急千金方》所说:“安生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身也.”饮食是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和人体代谢的能量来源,食物通过机体的消化、吸收和代谢  相似文献   

3.
我们的祖先从来都把饮食与养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周代职官就“食医”一职,说明最早的医务人材也是饮食专家。还有最早的食谱——《本草食医经》,更是把食物和药物当作一回事,有“食医同源”、“药膳同功”之说。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食治》、《养老食疗》,总结前代经验,有继往开来之功。据说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精通医术,善于养生,著有《千金翼方》,以上两篇是这两部巨著的一部分篇章。兹  相似文献   

4.
孙思邈在《千金方》中说“凡欲治疗,先以食疗,既食疗不愈后乃用药疗尔.”现在人们比较注重食物的医疗保健作用.天麻沙河鱼头汤就是将天  相似文献   

5.
用食平(?) 这个观点是唐代孙思邈提出的。见于《备急千金要方·食治篇》。他说:“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悦神爽志,以资血气。若能用食平(?),释情遣疾者,可谓良工。长年饵老之奇法,极养生之术也。” 孙思邈认为,人体健康,主要应由食物来调养,即使生了病,也首先应考虑食养、自治的办法。他为什么要写“食治”篇,在于两个原因:一是普通老百姓不知饮食之物也有利弊,需要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他说:“未有不资食以存生,而不知食之有成败,百姓日用而不知,水火至近而难识。余慨其如此,聊因笔墨之暇,撰五味损益食治篇,以启童稚。庶勤而行之,有如影响耳。”二是一些医生忽视学习饮食知识,实在是悲哀。他说:“夫为医者当领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相似文献   

6.
正从细胞生物学角度分析,"气"属于细胞能量范围,故有报道称"气"能提升细胞乃至人体脏器的代谢活力。"米气"又是什么气呢?唐代孙思邈《千金方·食治》:粳米能"养胃气"。《本草纲目》载:粳米"性甘平,是健脾胃、培中气的良药。每日起,空腹虚,食粥一碗谷气便作,所补不细,又极柔腻,与肠胃相得,最为饮食之妙诀也。"苏东坡常食米粥调补,他的体验是夜晚吃粥更妙,"粥后一觉,妙不可言也"。诗坛寿星陆游享年八十有六,  相似文献   

7.
孙思邈是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他也是一位地位很高的道教人物,在很多道教宫观里都有"药王殿"。其把"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并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最终完成了不朽著作《千金要方》。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相似文献   

8.
<正>"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问题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我国唐朝孙思邈在《千金食治》中写道:"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也。"这是对民以食为天的精辟说明。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人们满足了最低生存需要后则一定会对安全提出需求。当前"餐桌污染"状况触目惊心,"消费者"变成了"消废者",人们谈"食"色变,"停杯投箸不能食",对食品信任产生了质疑和恐惧。当我们惊魂未定之时,从1000  相似文献   

9.
食用警戒线     
《饮食科学》2011,(1):45-45
鸭肉不宜与鳖肉同食《饮膳正要》中说:“鸭肉不可与鳖肉同食”。医圣孙思邈曾说:“鳖肉不可与猪、兔、鸭肉食,损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鳖肉甘平无毒,  相似文献   

10.
蒜素酒的开发与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资阳 《食品科学》1991,12(8):21-23
<正>大蒜古名葫,又名葫蒜、独蒜,为百合科植物.据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撰写的《千金食治》记载:“葫:味辛、温、有毒、辛归五  相似文献   

11.
用食物治疗疾病古已有之,唐孙思邈专列《食治》一门:“夫为医者,当须先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药之。”  相似文献   

12.
食用警诫线     
●————鸭肉不宜与鳖肉同食《饮膳正要》中说:鸭肉不可与鳖肉同食。医圣孙思邈曾说:鳖肉不可与猪、兔、鸭肉食,损人。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说,鳖肉甘平无毒,鳖甲咸平。鳖性冷,发水病,而鸭肉也属凉性,所以鸭肉不宜与鳖肉同食。  相似文献   

13.
正孙思邈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生存也。"合理的饮食,可以使人身体强健、益寿延年,而饮食不当则是导致疾病和早衰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国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黄帝内经》上说,冬季三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讲究饮食、保健无疑是很重要的。1.吃足热能。冬季,人体热量消耗较大,应摄食充足的糖、脂肪和蛋白质,其中尤其应多吃瘦肉、鸡蛋、鱼类、乳类、豆类及其制品等优质蛋  相似文献   

14.
酱的机能性     
酱(豆酱)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周代,因此它已有将近3000年的历史,它在人们食生活中的重要性由孔子“不得其酱不食”的活得以窥知。据梁·陶弘景云:“酱,多以豆作,纯麦者少,入药当以豆酱,陈久者弥好也”。唐·苏敬把酱列入《新修本草》,说明酱已作药用。孙思邈《千金宝要》中有“制狗啮人,豆酱清除之”,“手  相似文献   

15.
疗病于饮食之中,这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宋代名医王怀隐等在巨著《太平圣惠方》中专列有食疗篇,并云:“安人之本,必资于食.救疾之道,乃凭于药.故摄生者先须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夫食能排邪而安脏腑,清神爽志,以资气血.若能用食平疴,适情遣病者,可谓上工矣”.  相似文献   

16.
李茂辉同志来信询问:蜜蜂与生葱同食会引起中毒死亡的说法有无道理,兹请吉林省卫生防疫站杨国柱同志撰文回答如下.关于蜜蜂和大葱不能同吃的说法,在我国民间流传甚为普遍,见于史籍,也有记载,如明代医药大师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转引了唐初名医孙思邈的记述:“生葱同蜜食,作下痢;烧葱同蜜食,  相似文献   

17.
揉腹对慢性病有辅助治疗作用 ●本刊记者:为什么揉腹会成为古今推崇的养生方法?它最早始见于哪部中医文献? [袁敏哲]中医称揉腹为"摩腹",《易筋经》里最早提到它,隋唐开始有了更多记载."药王"孙思邈活到100多岁,他曾说"食毕摩腹,能除百病".  相似文献   

18.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饮食禁忌,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忌口”,中医早在2000多年前对此即有论述.例如《素问·热论》指出的“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腹泻),此其禁也.”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第一卷也有论道;“凡诸恶疱瘥(愈)后,皆百日慎口,不尔(不这样)即疮发也”.又说“痔漏、疳慝(一种疮);……皆慎猪、鸡、鱼.油等”.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特别强调温病后期的饮食调养,认为温病  相似文献   

19.
药膳食疗在我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药膳既有祛邪扶正、防病治病之功效。同时又有营养保健,调节平衡的作用,对提高人体的免疫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唐代著名养生大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十二卷·养老食疗篇》中云:“安身之本必须于食,救疾之道惟在于药,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全生,不明养性者不能以除疾,故食能排邪而安脏腑,药能恬神养 性以资四气”,并强调“有疾期先命以食疗,食疗不愈,然后命药。” 人与自然界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祖国医学十分强调“天人相应”。  相似文献   

20.
豆酱的功能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酱 (豆酱 )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周代 ,因此它已有将近 30 0 0年的历史 ,它在人们饮食生活中的重要性由孔子“不得其酱不食”的话得以窥知。据梁·陶弘景云 :“酱 ,多以豆作 ,纯麦者少 ,入药当以豆酱 ,陈久者弥好也。”唐·苏敬把酱列入《新修本草》 ,说明酱已作药用。孙思邈《千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