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气井管柱腐蚀机理研究及防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23气田是一个整装块状砂岩气田,主块气井不产地层水,只含少量凝析水。投产5年后陆续发现生产管柱大都腐蚀穿孔,严重的则断裂落后,研究发现是由天然气中CO2气体与凝水或地层水作用形成的碳酸水腐蚀。且腐蚀速度及腐蚀程度主要与气井产CO2总量,CO2分压,气流速度密切相关。气井应用加注缓蚀剂,应解决注药工艺及分散性问题。加强对CO2井内监测,及时进行工况诊断,定期检换生产管柱,改进油管节箍组装结构,而优质防腐涂层是延长气井寿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进行高压注水管柱受力分析的目的就是根据注水条件研究注水管柱在不同过程中的各类效应,以及这些效应对管柱产生的受力和变形规律,从而明确注水管柱的工作状态,保障注水管柱有效合理地工作。较详细地分析了高压注水管柱在锚定、坐封以及注水3个过程中的受力状态和变形情况,并分析了高压注水管柱在不同过程中受到的各种效应的影响,推导出注水管柱在不同过程中的应力及变形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算例。  相似文献   

3.
中国石化福建炼油化工有限公司焦化炉对流室上部注水管腐蚀后穿孔泄漏,造成装置临时停车,严重影响装置的长周期运行。分析了造成穿孔的原因属低温露点腐蚀,对焦化炉的注水管进行了技术处理并采取相关措施,实施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5.
塔河油田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属于微裂缝发育,油藏埋深5 400~6 900 m,地层压力61.8MPa(5 600 m),地层温度120~140℃(5 600 m).随着油藏注水替油失效井的增多,需要通过分段注水来提高驱油效果与采收率.由于采用先期裸眼完井,在裸眼井段实施分段注水,普通裸眼封隔器等井下工具不能满足需要.针对这些问题,从方案优化、裸眼封隔器等井下工具优选、超深井管柱受力分析及优化设计、验封及投捞测配工艺技术研究和防腐防垢措施等方面开展研究,提出超深碳酸盐岩油藏裸眼分层注水技术.2口井的现场试验均取得了成功,全井配注误差<10%,配注合格率>90%.  相似文献   

6.
黄云  刘清友  莫丽 《钻采工艺》2008,31(5):44-46
根据不稳定温度场热传导原理,采用空间三维模型分析了入井液体或井内中的液体返出过程中携带热量温度的变化规律,建立了注水管柱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并讨论了注水管柱在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分布及工况发生变化时所引起注水管柱温度变化的相关计算,为开发注水管柱力学分析仿真软件,计算注水管柱温度分布及温度的变化量奠定理论基础,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同井轮流注水管柱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克拉玛依油田由于老区注入水不合格,管线腐蚀严重,易堵配水咀及分层配注量不准,造成频繁测试、投捞工作量大,据统计,平均每口注水井每月投捞1次,费用为1500元。为解决该难题,采用了轮流注水管柱工艺,现场只需1一2人即可实现换层配注作业,不需任何设备,既节省了作业人员的劳动强度,又节约了投捞作业费用。目前,41口井累计轮注250个月,共节约投捞费用37.5万元。  相似文献   

8.
运用高效注水管柱工艺提高分层注水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乜冠祯  郭慧 《钻采工艺》2002,25(4):47-48,54
随着油田开发的不断深入,注水层间矛盾越来越突出,为确保有效注水,实现注水开发良性循环,采用高效支撑式分层注水管柱,解决注水井中由于井深、高压、油层复杂等带来的分不开层、注水进水、投捞测试困难等问题。并在应用过程中逐步加以改进完善,使得油藏注采系统趋于平衡。该工艺的实施,为有效缓解注水层间矛盾,提高对应油层的开发效果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层酸化是胜利油田解决分注井纵向差异和堵塞的重要技术措施,分层酸化管柱是实施分层酸化工艺的重要载体.结合胜利油田油藏实际,分析了注水井分层酸化管柱技术需求,总结了该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认为,已经形成的K344型、Y211/Y221型和Y341型等3种基本分层酸化管柱,可以满足胜利油田整装、断块、低渗透等油藏常规注水井的...  相似文献   

10.
《石油钻探技术》2006,34(1):48-48
胜利油田针对该油田注水的特点,研制成功了井下双层注水分流器,解决了长期困扰分层注水管柱结构的一大难题,并提高了分层注水井的注水层段的合格率,为油田开发注好水、注足水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埕岛浅海油田注水管柱及配套工艺技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埕岛浅海油田的开发现状,阐述了注水方案部署及其对注水工艺技术的特殊要求,重点介绍了埕岛浅海油田防砂注水管柱及配套工艺技术构成,即分层防砂工艺、分层注水工艺和测试投捞调配工艺 3大部分。分层防砂工艺是指防砂管柱坐封丢手后留在井中,分层封隔器保证了动态停注过程中层与层之间严密分割、互不串通,特殊结构的金属棉滤砂管与采用单流阀结构的注水阀组成一个密闭空间,保证地层砂不会反吐到防砂管柱内部;分层注水工艺中主要采用了集成式综合封隔配水器,注入水在经过配水器后,各层注水量的调配是通过改变配水器内芯子上的水嘴大小来实现的;测试投捞调配工艺根据海上平台的工作条件及目前注水井测试调配工艺技术现状,采用液力投捞方式进行井下测试和调配。目前该项工艺技术已经在埕岛浅海油田顺利实施 17井次,成功率 10 0%,管柱分层清楚,注水量清楚,对应生产井见到了明显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12.
注入水水质对储层的伤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胜利油田纯2块储层为研究对象,应用室内岩心模拟试验研究了注入水不同注入速度、悬浮固体颗粒粒径、含油量、含菌浓度、表面活性剂对储层的伤害。研究结果表明,固相颗粒粒径、含油量及含菌浓度是引起纯2块储层伤害的主要因素,建议通过控制注入水中的含油量小于10.6mg/L、细菌含量小于101个/mL、固相颗粒的粒径中值小于1.2μm、加入JOP - 1表面活性剂等方法来减轻对储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3.
为满足海上油田稳产上产,提高油田注水效率和采收率,针对海上疏松砂岩油藏的防砂需求和细分层注水需求,研究了测调注水防砂反洗一体化技术。该技术采用分层注水和防砂一体化管柱,内层管柱前期可作为坐封、验封管柱,后期可用于正常的细分层注水; 外层管柱采用独立筛管方式进行防砂,内外层管柱通过丢手悬挂封隔器形成一个整体。后期根据修井需要将两层管柱分离,单独取出内层注水管柱,外层管柱留作井下永久防砂管柱。该技术在渤海油田X井的应用,满足出砂油藏分层注水防砂的要求,降低了后期作业的风险,提高了修井效率。  相似文献   

14.
注水管柱中温度效应的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注水井管理要求,在分析研究注水管柱在各种工作状态时的温度分布和工作状态变化时所引起的温度变化的基础上,通过井筒的热传导方程和管柱的热效应方程,推导出一套比较精确的注水管柱温度效应求解方法,为合理设计注水管柱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计算示例与分析证明了温度效应的影响,指出了封隔器密封失效的原因,以求达到合理设计注水管柱及配套相应工具、延长注水管柱的使用寿命、减少作业次数、提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注水油田常规注水潜力宏观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了我国注水油田用常规注水方法能够提高采收率的最大幅度。以1997年的采收率为基准,采用如下常规注水方法提高采收率幅度:①延长油田生产含水率界限,含水率从0.98延长到0.99,可提高采收率1.7%;②钻加密调整井可提高采收率1.8%;③降低油水井数可提高采收率0.6%;④注采井距均匀化可提高采收率0.4%;⑤各种井下措施可提高采收率0.5%。会计可最大提高采收率5%。据统计,我国注水砂岩油田1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Y445型长效防倒灌隔采工艺管柱的工作原理及其配套工具。经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管柱性能可靠,一次坐封成功率和隔采成功率均为100%,能够实现一次坐封、多次检泵的目的。防止套损水倒灌污染油层,产能恢复率大幅度提高,隔采周期大幅度延长,为套损井的有效治理提供了一条新的技术思路。  相似文献   

17.
冀东油田早期多采用常规复合绕丝筛管完井方式对水平井进行开发,该完井方式单一,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平井分段措施,笼统采油,最终导致水平井段过早水淹或报废。为此,研究了水平井控水完井管柱。该完井管柱采用调流控水筛管进行油层防砂,先期控水,保证各段出水均匀,能够延缓底水的锥进,延长水平井的采油寿命;利用遇油自膨胀封隔器对水平井段进行有效分隔,完井工艺简单,方便后期的分段作业;套管阀有效解决了防砂管与裸眼井壁间环空的洗井问题,保证了油层的解堵和顺利生产。冀东油田2口井的应用情况表明,用调流控水筛管防砂完井的井产油量明显高于用复合绕丝筛管完井的井,起到了很好的控水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油藏水驱开发效果,注水井需要采用调剖措施改善吸水剖面,提高水驱波及系数。冀东油田采用偏心分注管柱进行调剖后部分水井出现测试仪器下放遇阻、偏心配水器水嘴无法投放、堵塞器打捞失败、封隔器反洗阀开启失效等难题。为解决上述难题,采用隔离地层定点调剖的思路,研制了分层调剖注水一体化管柱及调剖开关、单流偏心配水器两种配套井下工具,现场应用15口井,其中6口井实施了调剖作业。现场应用证明,该一体化管柱有效降低了测试仪器遇阻率,提高了调配成功率,同时封隔器反洗功能正常,满足了一趟管柱既能分层调剖,又能分层注水的工艺需求,有效节约了生产成本,缩短了生产周期,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