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蠡县斜坡提出了以岩性-地层油藏为主的精细勘探目标,这对沉积相的精细划分和重新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利用岩心、录井及测井资料,精细刻画了蠡县斜坡沙三上亚段和沙一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并确定了有利储层的分布范围。结果表明: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辫状河道和辫状河泛滥平原较发育;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较发育。对研究区有利储集砂体物性的统计表明,储集性能由好到差依次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辫状河河道砂体、滨浅湖滩坝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砂体。在沙三上亚段沉积期,研究区中部的同口镇和辛桥村-旧城村一带发育紧邻泛滥平原泥质烃源岩的辫状河河道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在沙一下亚段沉积期,研究区旧城村-西柳村一带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和滨浅湖滩坝沉积,为寻找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潜力区。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古近纪—新近纪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古气候由温湿向干旱演变、湖盆逐渐咸化、沉积中心由西向东迁移的演化过程,地层岩性油气藏的主控因素和发育特征有其特殊规律,以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富油气凹陷精细勘探区带为重点,通过分析烃源岩展布、沉积演化和主要沉积体系展布,提出咸化湖盆在河流入湖后因密度差较大,易形成密度流等成因的各类滩坝砂体,最大湖泛面之下的高位体系域、湖侵体系域是地层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勘探领域。柴西南古近纪斜坡背景为岩性油气藏提供了基本成藏条件,构造宽缓带和鼻隆带有利于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构造背景和砂体成因决定了局部的油气富集,斜坡背景上的宽缓平台区是源下、源内岩性油气藏的主要富集区。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重点是咸化湖盆的各类滩坝砂体、湖侵体系域的滨浅湖滩坝砂体、扇三角洲和三角洲前缘的各类较孤立的砂体,滨浅湖带广泛分布的藻灰岩也是岩性油气藏的重要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以松辽盆地西斜坡月亮泡地区姚家组萨尔图油层和长垣安达地区青山口组高台子油层为例,针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与岩性油气藏勘探问题,采用薄储层识别的频谱分解技术和楔状、非平卧地层储层识别的地层切片技术,很好地刻画了西斜坡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及长垣地区三角洲前缘席状砂和河口坝等砂体的展布,指导了这2个地区沉积微相研究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研究表明,地震沉积学相关技术是解决松辽盆地不同地质条件下砂体识别及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效技术手段。该思路和方法也可借鉴到类似盆地、类似地质背景下的岩性油气藏勘探中。  相似文献   

4.
英雄岭构造带位于柴达木盆地西部地区,先后发现了狮子沟、花土沟、油砂山、英东等多个新近系油气田,是柴达木盆地石油勘探的主战场。为了拓展英雄岭构造带新近系碎屑岩岩性油气藏勘探领域,通过野外露头、钻井岩心、粒度测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明确新近系碎屑岩发育滨浅湖滩坝、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两种类型砂体。在湖退沉积背景下,受西部物源控制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逐步向湖盆进积,北西—南东向斜列式分布的滨浅湖滩坝砂体向湖盆迁移;上干柴沟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道砂体发育在构造带以西地区,滩坝砂体发育在构造带西翼及核部;下油砂山组辫状河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在构造带西翼及核部,滩坝砂体分布在构造带核部及东翼。构造演化特征表明,新近系上干柴沟组、下油砂山组沉积时期储层砂体分布在斜坡区,而现今的英雄岭构造带为新近系狮子沟组沉积末期形成的晚期反转构造,早期沉积的砂体在构造反转背景下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圈闭、砂岩透镜体岩性圈闭,是寻找规模岩性油藏的有利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储层反演技术在埕北断阶区岩性油气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埕北断阶区北部工区构造复杂、储层横向变化大、物性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本文运用高精度叠后拟声波阻抗反演、频谱成像分析等储层预测技术对沙河街二段储层空间展布特征进行了精细描述,认为研究区沙二沉积期以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滨岸滩坝砂体为主要储集体,主要分布在赵北断层下降盘东部和张东—海四井断层的两侧;进而运用衰减梯度属性研究储层物性及含流体性,圈定有效储层分布区域,确定了三个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区带及目标。  相似文献   

6.
精细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技术在腰英台地区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南长岭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二段Ⅲ砂组以三角洲前缘相为主要沉积特征,砂体较为发育,但砂体变化快,地层为砂、泥岩薄互层,地震速度变化快,圈闭类型主要发育构造[CD*2]岩性复合型隐蔽圈闭。采用层位精细标定、精细构造解释、层位自动追踪和变速成图等技术,落实了目的层构造形态和断层展布;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和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技术,弄清了砂体的横向分布规律及其分布特征,为腰英台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地震属性研究,建立了东濮凹陷濮城构造带沙三中亚段沉积相模式,针对研究区"高隆深洼"的地质特点,结合砂岩和泥岩波阻抗随埋藏深度的变化规律,提出了去压实波阻抗反演方法,在沉积相模式指导下采用该方法进行了储层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中亚段沉积时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湖相泥—滩坝沉积体系,其中兰聊断层下降盘陡坡带发育2个扇三角洲,濮城背斜带为滨浅湖滩坝沉积,储层预测结果揭示出砂体厚值区围绕2个扇三角洲以及濮城背斜带的2个坝主体分布,在2个扇三角洲之间局部发育较厚砂体,其他地区为砂体厚度低值区,砂体展布特征符合沉积规律。在濮城背斜带与濮城次洼之间的斜坡地区,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以及2个扇三角洲之间的滩坝砂体具备形成岩性上倾尖灭、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条件,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春光区块中新统沙湾组沙二段取得油气勘探突破,但对其沉积体系的认识争议很大,沉积相类型难以确定,加大了单砂体精细刻画、内部构型及储层建模等精细研究的难度,阻碍了该区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的进程。综合岩心、测井、测试分析及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分析现代沉积的遥感图像特征,与甘肃省玛曲河及俄罗斯勒拿河三角洲沉积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二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沉积微相为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砂坝,砂体发育。研究区岩性圈闭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较为发育的分流间湾导致分流河道和分流砂坝砂体的横向不连续,形成孤立的圈闭;研究区东南部由于不存在沉积的横向间断,较难形成有效圈闭。  相似文献   

9.
胜坨地区沙二段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胜坨地区沙二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特征特殊。综合大量地质资料描述了辫状河三角洲的岩性、沉积构造、粒度及沉积序列等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最显著特征是具有三层结构,由下而上依次发育前辫状河三角洲亚相、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和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呈明显的进积层序。辫状河三角洲主体为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河口坝,常见多个河道砂体在纵向上相互叠置,沉积砂体的储集性能良好,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10.
滩坝砂体是我国陆相湖盆重要的勘探领域之一,由于该类砂体具有砂泥薄互层的特征,储层预测难度较大。针对薄层滩坝砂体预测难题,运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等地震沉积学技术,对酒西盆地Y区块间泉子段滩坝砂体进行了识别和描述,结合岩心、录井和测井等资料对地层切片进行了地质解释,从成因、岩性、沉积厚度及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等方面总结了滩坝砂体的识别标志,并探讨了滩坝砂体分布规律和形成主控因素。研究区滩坝砂体平面上位于辫状河三角洲之间的湖湾区,呈多排条带状平行于湖岸线分布,垂向上主要发育于五级湖平面下降旋回L3油层组。湖岸线频繁迁移、沉积古地形平缓及物源供给相对充足是研究区大面积滩坝砂体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研究表明,地震沉积学相关技术是解决薄层储层预测的有效手段,指导了酒西盆地Y区块岩性油气藏的精细勘探与开发,并可为与其具有相似地质背景地区的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松辽盆地梨树断陷苏家屯地区营城组具有形成油气藏的良好条件,且研究程度低。为了研究其沉积微相与砂体储集条件,以指明有利储集相带,应用沉积学与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序理论方法,通过分析岩心、录井、测井、地震资料、古地貌特征,认为研究区主要发育湖泊相和辫状河三角洲相,并进一步识别出了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泥坪、滩坝等8种沉积微相,并描述了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同时,将营城组划分为4段、6个四级层序和7个砂组,阐明了各砂组沉积相分布特征和时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营一段末期(SG2)湖侵至最大湖泛面,沉积于其上的SG3砂组进积体系是最有利的油气储集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与储层分析表明,该区存在两支主辫状水道,分流河道砂体叠置且储层物性好,其与后期鼻状构造相组合是构造-岩性圈闭与岩性圈闭发育的最有利区。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建立松辽盆地古龙南凹陷葡萄花油层储层层序地层格架,结合岩心、测井、录井等资料对其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该储层可以划分为1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的基准面下降旋回,3个短期基准面旋回以及5~8个超短周期基准面旋回。该储层主要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并进一步细分出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河口坝、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浅湖等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及前缘席状砂沉积微相可形成优质储层。其物源主要为北部和西部方向:西部地形较陡,其物源较近,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北部地形平缓,其物源较远,形成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早期沉积以北部物源为主,晚期以西部物源为主。古龙南凹陷主要有构造、构造-岩性、岩性、断层-岩性及上倾尖灭5种类型油气藏,其中上倾尖灭油气藏分布于古龙南凹陷的西部斜坡区,岩性及断层岩性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凹陷的中心部位,构造-岩性油气藏发育于凹陷东部的斜坡区,构造油气藏则发育于凹陷东部的鼻状构造。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柴达木盆地在咸化湖相滩坝砂中发现了多个“小而肥”的岩性油气藏。为了拓展岩性油气勘探规模、发现新的目标及区带,支撑油田规模增储上产,利用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开展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综合分析。通过解剖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特征,明确控制因素,指出了岩性油气藏勘探接替领域。结果表明,柴西南区具备形成岩性油气藏的四大有利条件:一是发育继承性的七个泉—红柳泉、砂西—跃进、扎哈泉—乌南三大稳定的古斜坡,利于油气聚集成藏;二是临近红狮和扎哈泉两个生烃中心,油源条件优越;三是咸化湖盆发育大型辫状河三角洲、广覆式分布的滨浅湖滩坝砂及藻席—灰云坪沉积,形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两种互补型的储集体;四是发育多种疏导体系,纵向上可以形成多套含油层系。受古构造、沉积、成岩等多因素控制,柴西南区发育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物性封堵型和白云石化成岩圈闭四种类型岩性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受古构造、优质源岩和有效储层三因素控制。古构造决定岩性圈闭的类型和油气运移方向;优质烃源岩控制岩性油气藏的分布及规模;有效储层控制岩性油气藏的富集。综合评价指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下段岩性勘探的有利区,主要分布在砂西...  相似文献   

14.
用层序地层学构建辫状河三角洲岩性油藏地质模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近期在冀中坳陷饶阳凹陷留西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新发现的岩性油藏是较典型的辫状河三角洲砂岩岩性油藏.应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该地区层序地层进行了划分,建立了地震等时格架.综合分析各项资料结果表明:留西地区下第三系沙三段为一个三级层序,发育低位、湖侵和高位3个完整的体系域.通过大量的岩心观察、岩电组合特征分析和识别,将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划分出分流水道、分流河口坝和楔状砂等沉积微相.用Jason等多种地震反演方法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的平面形态和空间展布,预测出辫状河三角洲的前缘亚相的储集性能,指出了有利的储集相带.对留西地区辫状河三角洲砂体形成的沉积环境、构造背景、砂体类型等岩性油藏的成藏条件进行了系统剖析,构建了该区岩性油藏的成藏地质模型,也介绍了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的地震信息识别新方法和勘探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5.
鄯南地区SQ7砂体厚度薄、横向变化快,沉积砂体展布认识不明确,常规沉积分析方法和储层预测技术不能满足精细油气勘探的要求。基于地震沉积学分析原理和研究方法,利用90°相位化对地震剖面进行了岩性归位,采用地层等时切片等技术对该区SQ7砂体展布开展了地震沉积学研究。通过对等时格架下的地震属性切片和岩性体等时切片的分析,揭示了该区SQ7时期南部物源体系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的时空演化规律和沉积微相平面展布规律,精细刻画了砂体分布范围,为油气勘探部署提供了地震沉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东营凹陷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低位三角洲砂体隐蔽油气藏是近年来在深化东营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中发现的一类新型油气藏。文中着重剖析了该类砂体的形成环境、沉积特征,指出它以发育河口坝砂体为主,主要分布在凹陷内的同沉积断层的下降盘;在岩相组合、沉积构造、电相特征上表现为反旋回的不完整型三角洲沉积。该类砂体在油气成藏中具有储集条件好、近油源、临近断裂疏导体系和储盖配置好等多个有利条件,主要在凹陷内较大型的同沉积断裂带上形成砂岩上倾尖灭油气藏和构造-岩性油气藏,应用相控储层地震解释技术描述砂体是勘探该类油气藏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南苏门答腊盆地J区中新统进积三角洲成因砂体叠置样式及空间演化规律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非构造油气藏的精细勘探。基于高精度成因地层分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岩石相类型、测井响应及地震特征,识别进积三角洲成因单元类型,根据其空间展布规律建立反映进积三角洲砂体结构的沉积模式,并提出三角洲砂体成因-结构分类方法和砂体叠置样式约束下的储层预测方法。研究区可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分流河道间和前三角洲泥等5种成因单元。进积三角洲沉积初期发育单成因孤立砂体,可形成上倾尖灭岩性圈闭、多层薄砂反向断块-岩性圈闭;沉积中期以双成因叠加复合砂体为主、单成因孤立砂体为辅,可形成多层反向断块-岩性圈闭;沉积后期以多成因切叠复合砂体为主、双成因叠加复合砂体为辅,可形成多层复杂断块-岩性圈闭、块状地层不整合圈闭;从下到上呈单成因孤立-双成因叠加-多成因切叠砂体叠置样式。  相似文献   

18.
库车坳陷南斜坡白垩系地层为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相沉积,钻井显示三角洲前缘和滨-浅湖砂坝砂体储层发育,但规模性油气发现较少;已发现的圈闭类型主要为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其勘探难点在于对薄层砂岩尖灭线的精细刻画。利用地震沉积学90°相位转换技术解决同相轴与岩性的对应关系问题,利用Wheeler域转换技术解决同相轴的穿时问题,结合地层等时切片技术刻画薄层砂岩尖灭线。将该技术应用于英买1三维工区白垩系舒善河组并取得较好的结果,相较于利用原始地震数据提取属性以及沿层切片预测薄层砂体的结果具有明显优势。勘探实践揭示,三角洲前缘以及滨-浅湖砂坝砂体的尖灭区域油气显示丰富,是地层、岩性油气藏发育的有利区带,因此砂体尖灭线的识别技术对推动库车坳陷地层、岩性油气藏的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探讨岩性圈闭发育的控制因素,结合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的研究,分析福山凹陷岩性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区域,旨在为下一步岩性油气藏的勘探提供指导。研究结果表明,福山凹陷古近系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主要沉积体系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古地貌、沉积体系发育背景、储层物性以及生储盖等条件匹配关系的控制;各三级层序中湖侵体系域最易形成岩性油气藏;平面上在三角洲前缘相带易形成与河口坝、滑塌体、湖底扇等有关的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20.
苏里格气田苏147水平井整体开发区盒8下段储层精细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苏里格气田苏147水平井整体开发区盒8下段储层微幅构造精细刻画,沉积微相精细识别,砂体展布特征分析及储集性能精细描述,综合筛选出适宜部署水平井整体开发的有利区带.研究表明:盒8下段储层微幅构造呈东-西向鼻隆-鼻凹相间排列,有效储层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平原底载荷型河道在地层剖面中呈“砂包泥”样式,河道砂与心滩坝砂体通过侵蚀面及侧积面相互叠置、连通,平面上构成毯状沉积复合体,垂向上河道下切、叠加、拼接,形成大型辫状河叠置砂体.沉积控制储层分布范围,成岩控制储层物性优劣,鼻褶平缓的构造区域是水平井部署的有利位置,由此制定出水平井整体开发区有利储集区域筛选原则并细化层次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