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度的生物质能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天其 《新能源》1995,17(10):9-18
  相似文献   

2.
舟丹 《中外能源》2014,(2):64-64
<正>目前,我国少数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具有一定的经济竞争力,初步实现了商业化、规模化应用,如沼气技术;一批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已进入商业化早期发展阶段,目前需要通过补贴等经济激励政策促进商业化发展,如生物质发电,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以粮、糖、油类农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质液体燃料等;还有许多新兴生物质能技术正处于研  相似文献   

3.
2008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路线标准体系建设论坛于8月30日在上海召开。100余位相关专家和企业代表围绕生物质能源产业技术路线和怎样制定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标准体系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新疆能源产业发展战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处我国西北边陲,亚欧大陆腹地,各种能源资源十分丰富。本文围绕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从新疆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区情出发,深入分析了新疆能源资源状况、能源产业发展现状、前景以及面临的挑战,客观地提出了新疆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思路与战略目标;通过系统梳理新疆能源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不同阶段所面临的重大技术问题,思考性地描绘了实现新疆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科技需求与实现途径,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6.
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与前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无敌  宋洪川 《新能源》2000,22(1):16-20
开发和利用生物质能,能够获得气体、液体、固体和电力等形式的能源。本文描述了沼气及其综合利用、热解气化、发酵乙醇、能源植物、压块成型、垃圾能源回收和发酵产氢等生物质能源转换技术。  相似文献   

7.
发展生物质气化 利用可再生能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8.
田力 《中国能源》1992,(10):3-5
<正> 核电在经过了长达十余年之久的“轻重之争、大小之争”后,确立了近期以发展60万千瓦压水堆为主的技术路线,同时提出了“国产化、标准化、系列化”的技术方针,因此,在许多同志的思想中,就形成了“标  相似文献   

9.
田华  郭建业 《中国能源》2008,30(3):36-37
本文从发展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必要性、对升级调整能源产业结构的特殊意义两方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发展能源产业投资基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热机技术》2007,(1):13-13
生物质发电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小火电。作为生物质能产业的重要领域。生物质发电其实是一项为国家增加能源供给、保护生态环境、服务“三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清洁发展机制(CDM)与我国生物质能的规模化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洁发展机制允许发达国家通过与发展中国家进行项目级的合作,获得由项目产生的“经核证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同时实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资金和技术转移。简要介绍了CDM的基本概念和我国清洁发展机制的进展,并通过介绍国外生物质能CDM项目和我国生物质气化发电项目CDM案例分析,探讨了CDM对推动我国生物质能的规模化发展可能发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植物生物质能源开发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宝圣 《太阳能》2003,(1):20-23
植物生物质能源是绿色能源之一,源于太阳能。绿色植物大约能捕获0.024%太阳能,并通过光合作用转变成植物体内有机物的化学能,即植物生物质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每年可收获大约6.5×1011kg植物秸杆。其中小麦、玉米和稻谷等单子叶植物秸杆约4.5×1011kg;豆类、花生等双子叶植物秸杆约1.3×1011kg;薯类藤蔓等约7.0×1011kg。植物秸杆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约为40%,其次为氢、氮、氧、镁、硅、磷、钾、钙等元素。植物秸杆的有机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质量分数约为50%,其次为树脂、单宁、氨基酸、蛋白质等。就我国目前情况来看,上述植物秸杆…  相似文献   

13.
张晶  朱佳妮 《太阳能》2009,(7):63-64
作为一种新兴可再生能源,生物质能什么时候才能实现产业化?日前,记者带着这一疑问采访了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吴创之等有关专家.专家认为,到2020年前后,生物质能产业将初步形成规模,在能源结构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如果没有合理有效的政策引导,生物质能产业很难实现真正的规模化、商业化.  相似文献   

14.
China is a big agricultural country and one of the most abundant straw resources in the world, producing more than 620 million tons of straw in 2002, and representing about 33–45% of energy consumption for livelihood in rural areas. Utilization of straw as energy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rationality not only meets the demands for energy as the economy grows, but also provide a basis for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n China. This paper reviews the present utilized technologies of straw in biomass energy, including improved stove, biogas, straw gasification and straw briquette, which are already commercialized and popularized in China. Other technologies, such as liquefaction, straw carbonization and bio-coal, are also presented. Based on the technology status and potential,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straw in the biomass energy portfolio in China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5.
发展我国生物质能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研究国内外生物质能的利用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生物质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我国生物质能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可再生能源》2013,(3):125-128
以天津市9个区县作为研究对象,定量分析农村沼气生物质能两大类资源——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的状况,根据不同农作物谷草比系数、折算标煤系数以及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系数,计算出天津市农村生物质能耗占全市新能源消费总量和农村生产、生活能耗比例。同时,详细分析了天津市农村沼气生物质能发展的五大利用模式,并且对全市农村户用沼气工程进行了环境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天津市武清区、宝坻区、蓟县和静海县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在天津市排名分列前4位,宁河县、静海县、武清区和宝坻区畜禽粪便资源占有量分列天津市的前4名,全市农村户用沼气池替代秸秆减排CO2达到1万多t。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物质能源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十中 《太阳能》2006,(1):42-46
煤燃烧释放了占全球1/3以上的碳,是造成全球气候变暖的元凶之一。中国75%的电力源自煤炭;煤变油更会加快煤炭的枯竭速度!生物质能源再次浮出水面一次性化石燃料资源的日趋枯竭使人们不得不把注意力转向可再生能源。目前可再生能源中的生  相似文献   

18.
云南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现状与未来前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云南作为中国的能源大省,各种能源资源的储量都十分丰富,而且以可再生能源见长,尤其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发展前景广阔。这对解决云南省农村能源短缺和恢复生态平衡、保证能源安全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我国户用生物质炉灶的发展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回顾了我国户用生物质炉灶的发展历程,介绍了我国生物质炉灶的推广应用现状和技术水平,分析了生物质炉灶性能测试标准和评价方法;阐述了应用生物质炉灶技术开发CDM项目的发展现状、开发方法以及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最后提出了生物质炉灶技术应用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物质能作为我国农村家庭生活能源消费的重要构成单元,在当前利用过程中面临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挑战,其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解决该难题的关键之一是系统地构建农村家庭生物质能可持续利用理论基础框架.文章结合牛物质能已有相关研究,首次尝试建立了包括系统理论、生态承载力理论、效用理论、生态经济学理论、自然资源价值理论的农村家庭生物质能可持续利用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农村家庭生物质能可持续利用具有的四大内涵,即资源供给的可持续性、生态环境效应的可持续性、生物质能生产的可持续性和消费者接受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