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郭淑珍(山西省建材工业公司)十四届三中全会制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框架,这个框架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梁柱和支撑点,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有健全的市场活动主体。在多种类型的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2.
深化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企业制度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已经明确指出了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现代企业制度。1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要性 党的十一届全会以来,我国的企业改革经历了放权让利,实行经济责任制、利改税,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和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十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进展,国有企业的活力有了显著增强,为我国大中型企业适应市场和顺利进入市场奠定了基础。 但是,改革的措施并没有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3.
深化施工企业改革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姚本安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它不仅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提供大量的物质技术基础,而且能够带动建材、钢铁、化工、轻工、机械、运输等多种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劳动就业机会。据... 相似文献
4.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按公司法进行企业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革,使企业能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使企业能真正成为法人主体、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和市场竞争主体。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可喜的进展,但也仍有许多国有企业活力缺乏,经营困难,举步艰难,有的甚至濒临倒闭和破产的境地。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加快和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我国推进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以及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巩固社会主义制度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6.
探讨了依法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在于对国有企业进行多元化投资主体的股份制改造,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制度体系,构建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内部合理机制。l 相似文献
7.
5.2“夹生饭”是如何形成的非国有企业的蓬勃发展和国有企业发展碰到许多麻烦,不是改革的初衷,是人们开始未料到的.国有企业问题丛生,困难重重,发展缓慢,甚到严重地威胁到其生存,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企业改革来讲,国有企业目前处于“夹生饭”状态.“夹生饭”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国有企业在产权结构上的缺陷主要是产权虚置和产权约束软化.我国国有企业的资产名义上是全民所有,即每一个公民在名义上都是社会财产的所有者、但在实际上,由于全民财产不可分割的属性,从而使每一个社会成员都不能明确辨认,并通过支配或出卖等方式来实现应该归他所拥有那一份财产的所有权.国有企业内部没有任何一种机制可以保证每个社会普通成员实现其作为财产所有者的权利.所以,财产主体是虚置的.真正的主体不到位,也无法到位.这样就产生了产权主体和产权责任不明确,产生了产权约束的软化问题.这些问题是: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说明我国企业改革今后的主要任务,就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对国有企业进行改造,逐步建立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要研究现代企业制度,必须了解、认识什么是企业,什么是企业制度,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制度具有哪些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基本问题.1 现代企业1.l现代企业企业是一种久已存在的经济组织形式.古典经 相似文献
10.
4 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历程4.1 改革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企业制度改革牵涉到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和实际操作问题.乍一看去;企业改革似乎是微观经济问题,但实际上,它要牵涉到整个国民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和具体的改革方法及一系列得力而慎密的举措.对于我国来说企业改革是一个非常艰难、复杂的“制度变革过程.”首先是改革必须有理论先导,没有改革理论上的突破,不可能有改革的成功.我国是一个集中计划经济根深蒂固的国家,从新中国建立到八十年代前,中国按照前苏联的模式,建立了国有经济体系,在国有经济体系中实行严格的指令性计划制度.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是唯一的经济主体.全国是一个大工厂,企业的所有经济行为都要受到国家的严格控制:计划由国家定, 相似文献
11.
6 建立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6.1 国有企业的出路何在从目前情况看,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国有企业缺乏活力,负担重、效率差、竞争力弱,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它改革步履艰难,必然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正常有效运行,影响金融体制、财税体制、投资体制、市场体制以及政府职能的转变.整个宏观经济体制的改革都是以企业的改革为基础的,所以其它方面的改革都要以其为核心,并与之相配套,相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首先必须健全市场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主体——企业,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总框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支柱.《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已经明确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制度改革的出路.这就是解决深层次矛盾,由放权让利为主要内容的政策调整转变为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上来.探索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燃气企业做为一个独立的、特殊的行业,担负着整个城市燃气的生产、供应和服务任务,与城市人民生活、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另一方面,城市燃气企业又承受着巨大的社会困难。企业普遍存在着政策性亏损的问题。而且燃气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这样发展下去,必然导致两种直接的后果:一是政府行为代替企业行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是在政府设定的狭窄的框 相似文献
14.
15.
4.2 我国企业改革的六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搞活企业,增强企业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我国企业改革是一个随着对改革的理论认识不断提高而逐步深化的渐进式过程.总的来看,大体经历了六个阶段.即:简政放权、减税让利,实行经营责任制,两步利改税,厂长负责制,改革经营方式,转换经营机制等.4.2.1 简政放权,减税让利阶段(1978—198O年)也称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78年10月四川率先改革,选择了宁江机床厂等六个企业进行扩权试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5月,国家纪委、财政部等六个单位又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选择了首都钢铁公司,天津自行车厂,上海柴油机厂等八个单位进行扩大自主权的试点.试点后,效果极好,得到了许多企业和广大职工的拥护.一些部门和地方, 相似文献
16.
在改革中不断总结和摸索、尝试建立股份合作制企业模式,是我们1994~1995年度在体制转换,由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过渡到现代企业制度实质性的一步。 改革的目的:①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促进政企职责分开,实现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②开辟新的融资渠道,聚集发展力量,提高经济效益;③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社会生产和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④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殖。 相似文献
17.
18.
19.
深化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改革适应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王孝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建筑企业改革的方向,而深化建筑业劳动工资制度改革,又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不可少的措施。国家体改委《“九五”时期深化国有经济改革若干意见》和建设部《建筑企业建立现代企... 相似文献
20.
<正> 目前,理论界对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存在着几种不同的看法:a)现代企业制度就是现代公司制度。在市场经济发达国家,存在着三种基本的企业制度:业主制、合伙制和公司制。业主制和合伙制古已有之,公司制则只有400年左右的历史。现代企业制度即由公司制在19世纪末发展形成的现代公司制度。b)现代企业制度,一般是指适应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法人制度,其表现形式主要有股分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c)现代企业制度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我们所提出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