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金龙煤矿一1煤开采过程中水文地质特征、导水通道及突水机理等因素的分析,论述了突水强度与含水层类型、赋存条件、煤层顶底板水文地质条件、地层结构的关系,明确了奥陶系中统灰岩为矿井开采一1煤底板的主要充水含水层,结合矿井实际,提出了水害防治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突水事故不仅会影响矿井正常生产,还会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本论文分析了郭庄煤矿的水文地质特征,尤其是十四灰和奥灰水对17煤安全开采的影响,据此采用突水系数法得到了17煤开采十四灰和奥灰的突水系数,进而确定了17煤的安全开采下限,对郭庄煤矿17煤带压开采安全性和开采的危险区域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南方煤矿特殊开采条件下的突水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方煤矿特殊开采条件下,其断层岩溶突水具有与北方煤矿不同的特点,开展南方煤矿岩溶突水的机理与相关对策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探讨了南方岩溶矿区开采及地质特点,得出了南方岩溶突水是由于断层和隔水煤岩层厚度等原因引起的;以一现场突水为例,分析了突水原因,并从理论上进行防水煤岩柱合理宽度的验算;针对南方岩溶矿区的突水特点,从技术和管理上给出了防治突水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4.
我国华北型煤田的诸多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煤系地层下伏有奥陶系高承压含水层。新民煤矿1#井8#、9#煤的开采将面临矿井水害问题,通过计算8#、9#煤开采时奥灰水的突水系数,对8#、9#煤带压开采进行合理分区,并对安全地进行带压开采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煤矿底板突水事故的发生受地质、水文地质和开采技术条件等多种动态因素的影响。任何单一因素的研究难以对矿井突水规律作出合理的判断。本文在充分分析旗山煤矿山西组9煤赋存及开采技术条件的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按照底板水预测工作流程,建立能反遇多因素综合作用的底板突水指数数学模型,确立了安全程度的评价指标和突水阈值,进行相对程度分区,为9煤开采预防底板突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华北型煤田底板承压含水层突水危险性加大,突水事故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防治底板水害成为许多煤矿面临的重要问题,一直以来也是煤矿防治水工作的一个难题。通过对滨湖煤矿16煤开采的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详细分析、总结突水资料、揭示了断层突水机理,对底板双承压含水层进行了危险性评价,提出了有效的煤层底板水害防治技术途径,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金龙煤业井田突水系数严重超《煤矿防治水规定》规定临界值,且矿井滑动构造发育,全区带压开采且底板突水威胁严重。对井田充水水源、充水通道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目前对于煤层开采存在较大威胁的是奥灰水和老空水。根据该结论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治水原则及措施。  相似文献   

8.
金龙煤矿矿井开采受到奥陶系灰岩水的严重威胁。对金龙煤矿14041工作面进行了直流电法底板物探,根据物探结果进行了钻探验证和注浆加固设计,并对注浆效果进行了分析。开采实践证明,金龙煤矿14041工作面采取的奥灰水防治技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9.
针对小屯煤矿开采7煤层受到矿井突水威胁的现状,在计算导水裂缝带高度及底板突水系数的基础上,确定小屯煤矿开采7煤直接充水因素为顶板龙潭组灰岩含水层和砂岩含水层,间接充水因素为底板茅口灰岩含水层。在考虑开采7煤上覆含水层静态储量释放的基础上,采用大井法对顶板动态水量进行了计算,并建立了以断层为通道的底板断层突水量计算模型,预测了小屯煤矿开采7煤矿井正常涌水量和最大涌水量。  相似文献   

10.
翟镇煤矿下组煤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安全开采翟镇煤矿下组煤,利用多元信息复合方法,对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利用Surfer的多元信息复合功能,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对突水系数法进行了修改,构建了适合本矿井的突水指数模型.利用该模型,以11煤为例对全井田开采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分为突水危险区、较危险区和安全区.结果表明:底板突水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底板承压含水层的富水性起决定性作用,地质构造起控制作用,水压力、采矿压力是动力条件,隔水层起制约作用.利用分区结果,指导矿井下组煤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1.
五阳煤矿煤层底板突水评价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保障五阳煤矿在承压水威胁条件下进行安全开采,从主要含水层、底板隔水层阻水性能和突水通道3个方面对井田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采用突水系数法对底板的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安全评价,结果表明:五阳煤矿3号煤底板奥灰岩岩溶水突水危险性极大,尤其在采动影响下,底板破裂严重,发生突水的危险性进一步增加.以此提出了五阳煤矿底板突水防治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根据红砖煤矿水文地质条件,推测井田内长兴组为中等岩溶含水层,茅口组为强含水层。采用顶板垮落带与导水断裂带高度计算法,分析了开采C1煤层时顶板突水危险性,同时采用底板安全隔水层厚度及突水系数法,分析了开采C10煤层时底板突水危险性。结果表明,在井田范围内C1煤层采掘作业时,顶板长兴组含水层对C1煤层有突水威胁;开采C10煤层时,由于受底板峨眉山玄武岩的隔水作用,在正常地段各煤层+800 m标高以上带压采掘作业茅口组强含水层对矿井没有突水威胁。另外,由于矿区范围内F3、F4、F8断层作用,上盘各煤层与茅口组地层间距拉近,导致在断层附近各煤层采掘作业时有突水危险。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禹州煤田西南部云盖山煤矿二矿"两软一硬"不稳定二1煤层带压开采突水危险性,在钻孔数据和采掘揭露等资料统计的基础上,进行了煤层底板标高和厚度分布特征的分析。选择典型钻孔结合《煤矿防治水细则》相关内容进行了底板突水危险性探究,提出了根据钻孔进行临界开采深度的计算模型,获得了研究区主采煤层底板2个主要间接含水层对开采的影响和临界开采深度的量化取值,并进行了突水危险性分区评价。研究结果对研究区预采掘底板带压深部延伸水害防治具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安全检查表法评价中小煤矿潜在突水危险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评价中小煤矿突水危险性,基于煤矿突水原理和事故致因理论建立煤矿突水事故模型,确定突水水源、突水通道、突水诱因和应急失效四类突水事故危险源,以杨庄矿周边六个地方煤矿为例,参考专家经验建立地方煤矿突水危险性检查表与评价标准,通过现状调查并赋分评价地方煤矿突水危险性.结果表明,6个地方煤矿的突水危险等级为1个高度危险、4个中度危险,1个低度危险.防治地方煤矿突水的重点是加强对危险煤矿重点监管,严禁擅自提高开采上限、严禁破坏各类防水(砂)安全煤(岩)柱;安全检查表法能够可靠完成煤矿潜在突水危险性专项评价.  相似文献   

15.
小煤矿矿井充水因素分析和防治水措施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小煤矿开采下组煤的环境条件,分析了可能引起矿井突水的主要充水水源和通道,探讨了矿井涌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及矿井防治水措施。为小煤矿安全开采下组煤提供了技术路线,对降低矿井突水风险,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龙东煤矿的地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富水性等多方面分析和研究,认为奥灰岩溶水是开采21煤所面临的主要威胁。采用突水系数法对21煤试采区奥灰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对将来矿井生产及奥灰水的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小浪底水库蓄水后对煤炭资源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恩营 《中国矿业》2002,11(3):40-42
小浪底水库蓄水后 ,抬高了区域地下水排泄基准面 ,致使矿区地下水位高于开采煤层最低标高 ,奥灰水成为开采一1煤矿井最重要的充水水源 ,突水危险很大 ,部分资源不能开采 ;开采二4煤的矿井受水库蓄水直接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京府八尺沟矿8~(-2)煤层底板突水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京府八尺沟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及对突水系数理论的数值计算,得出该矿施工至奥陶系的5个钻孔对应的突水系数。根据全国各矿区突水资料的统计分析及八尺沟煤矿隔水层的地质条件,得出该矿临界突水系数为0.1 MPa/m,该矿8-2煤层在开采过程中存在底板突水的危险。根据5个钻孔对应的突水系数,对该矿8-2煤层开采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判定及分区,+780 m水平以上的煤层为带压开采安全区,+730~+780 m水平的煤层为带压开采过渡区,+730m水平以下的煤层为带压开采危险区。  相似文献   

19.
随着煤矿开采,上组煤资源逐渐枯竭,矿井向下组煤延伸。开采下组煤主要的水害威胁为奥陶系灰岩承压水,在煤层带压开采过程中,预防奥灰突水成为下组煤开采过程中水害防治的重中之重,其中导水断层为诱发奥灰突水最主要的导水通道之一。为了有效的封堵由断层产生的导水通道,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邯郸郭二庄矿采用地面定向钻进结合地面注浆技术,对已探查出的采煤工作面附近的张性断层(F292断层)进行注浆加固改造,最终达到封堵断层导突水裂隙、降低奥灰突水风险的目的。实践结果表明,该项工程的实施有效的对F292断层导水性进行改造治理,实现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收集南屯煤矿下组煤十三采区各勘探阶段及生产矿井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奥灰富水性进行了评价,对16上煤、17煤底板突水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利用单位涌水量、隔水层厚度和突水系数值等相关参数对十三采区下组煤的开采危险性进行了分区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