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两种非芳香性磺酸盐驱油剂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用发烟浓硫酸对两种非芳香性原料-生物油酯和环烷基油进行磺化反应,经氨水中和后得到两种非芳香性磺酸盐驱油剂。用红外谱图对两种磺酸盐进行了结构分析,并考察了它们在胜利油田各采油区块原油-水体系中的界面活性. 结果表明,生物油在磺化时其中的不饱和双键与SO3发生了加成反应,水解、中和后生成了饱和的羟基磺酸盐;环烷基油磺化时发生了取代反应,中和后得到了环烷基磺酸盐。这两种磺酸盐在油-水体系中都具有很好的界面活性. 在不加碱及其它任何助剂的情况下, 能大幅度降低胜利油田采油一区、胜利油田采油二区1#、2#、3#区块的原油-水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至1×10-3 mN/m,最低值达到5×10-4mN/m。  相似文献   

2.
三次采油需要大量的高性价比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以炼油厂馏分油为主要原料,AlCl3为催化剂合成混合烷基苯,再与发烟硫酸反应制备混合烷基苯磺酸盐,并评价合成样品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混合烷基苯磺酸盐与胜利油田Ⅰ、Ⅱ类油藏4个区块原油的界面张力达到了5×10-3mN/m以下,对Ⅲ类油藏原油界面张力达到3×10-2mN/m,且具有较宽的浓度窗口、较高的耐盐性能、较低的吸附性能、与聚合物较好的配伍性能,综合性能明显优于同类产品。红外光谱、质谱和碳数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其组成比石油磺酸盐复杂,更接近于原油的组成。  相似文献   

3.
酸渣为生产驱油剂石油磺酸盐时产生的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发现酸渣主要由未磺化油、硫酸以及磺酸组成。利用酸渣中大量的硫酸与十八烯烃进行马氏加成反应实验,结果表明:酸渣与十八烯最佳质量配比为1∶0.6;反应时间6 h后,可得到界面张力为8.8×10-2mN/m的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再与石油磺酸盐5∶5(质量比)复配后,界面张力可以达到10-3mN/m。岩心驱替实验表明,水驱岩心至含水率为98%后,注入0.5 PV的石油磺酸盐与处理后酸渣复配体系可提高驱油效率18.53%,与石油磺酸盐的驱油效率(19.26%)相当。该实验为酸渣再利用提供了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二元无碱驱油体系的室内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三元复合驱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 三元复合驱体系中碱对石油开采过程及地层造成的危害日益凸现。以自制石油磺酸盐NPS-2为表面活性剂, 通过考察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和石油磺酸盐对大庆采油四厂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 确定了二元无碱驱油体系配方, 并对该体系的应用广泛性和驱油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从自制石油磺酸盐为表面活性剂, 二元无碱驱油体系合适配方为CNaCl=0.6%~1.2%, CNPS-2=0.1%~0.3%, CHPAM=0.12%. 该二元复合驱配方体系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 全部达到10-3mN/m 数量级, 最低可达10-4mN/m 数量级, 能够避免由碱引起的对地层和采油设备的损害, 具有很高的现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表面活性剂驱油体系中各种化学剂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测定强化采油中表面活性剂驱油用油田化学剂的技术.用单柱离子色谱法,测定油田水中的碱金属离子Na+、K+和碱土金属离子Ca2+、Mg2+,可分别在20min和10min之内完成;动态吸附试验中石油磺酸盐含量的测定,可用短柱快速离子交换色谱法,进样量为1μl,每小时可完成40次分析;用多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采出液中的微量石油磺酸时,可在20min内将原油与单磺酸基和双磺酸基石油磺酸盐很好地分离,并可对后者分别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用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聚丙烯酰胺的浓度时,以新洁尔灭作为反应试剂,最小检出浓度为25mg/L,每小时可分析60个样品;驱油体系中的聚丙烯酰胺,也可用凝胶渗透色谱法进行测定,5min内完成一次分析,最小可检出浓度为1mg/L;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助剂醇的浓度时,最小检出浓度为10mg/L.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溶菌酶在循环水系统中的缓蚀效果,研究了Zn2+、Mg2+、Ca2+等循环水系统中常见的离子对于溶菌酶缓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循环水中Zn2+、Mg2+、Ca2+质量浓度范围分别为25~100 mg/L、61.97~86.97 mg/L、107.75~182.57 mg/L时,溶菌酶的活性和缓蚀性能均有所提高;其中,Zn2+质量浓度为50 mg/L时溶菌酶的缓蚀率最高,达99.37%。  相似文献   

7.
将石油磺酸盐产品中未磺化油分离后进行氧化、皂化反应,表面活性剂产率提高25%以上,得到的石油羧酸盐与石油磺酸盐产品进行复配,在Na2CO3含量6数12 g/L及复配表面活性剂含量1数3 g/L的范围内,复配体系与大庆原油间可以形成超低界面张力。考虑到石油磺酸盐产品在分离未磺化油后活性会下降,又进行了将含有未磺化油的石油磺酸盐产品直接氧化的研究,得到石油羧酸盐和石油磺酸盐的混合产物,活性物含量提高8%以上,未反应油含量降低10%左右,氧化后界面活性得到保持或略有改善。用氧化后的产物配成的三元复合体系具有很好的界面活性长期稳定性,在6个月的贮存测试期间均保持了初始时10-4m N/m数量级的超低界面张力。  相似文献   

8.
特高含水油藏复合驱技术提高采收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双河油田IV5-11层系特高含水油藏条件,筛选出SP二元复合体系、ASP三元复合体系的优选配方,分别为2000 mg/表面活性剂SH6+1500 mg/L聚合物ZL-II和8000 mg/LNa2CO3+2000 mg/L表面活性剂SH6+1500mg/L聚合物ZL-II,并对比评价了两种体系的热稳定性能、多次吸附性能和岩心驱油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81℃、7.34 s-1下优选出的SP二元体系、ASP三元体系的黏度分别为74.6mPa·s和46.5mPa·s,与原油间的界面张力分别为3.64×10-3和3.89×10-4mN/m,ASP三元体系与SP二元体系相比,界面张力有一个数量级的下降,黏度下降37%。81℃老化120 d后,APS三元体系的黏度保留率高于SP二元体系,界面张力始终维持在10-4mN/m数量级,较SP二元体系低两个数量级,长期稳定性能优越于SP二元体系。ASP三元体系在与天然油砂重复接触5次以后,界面张力从3.63×10-4mN/m增至4.67×10-3mN/m,仍维持在超低数量级,且非均质岩心驱油效果整体比SP二元体系高3%5%。因此采用三元复合驱技术作为双河油田IV5-11层系在特高含水阶段水驱后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接替技术。经过两年的的矿场试验,区块已经见到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9.
丁小惠  周丹  吴凯  李栓  贺勇  余波  陈丽 《油田化学》2022,39(4):651-657
为适应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求,以双子表面活性剂双烷基酚酮聚氧乙烯醚为主要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乳液作为驱油剂。室内评价了其界面性能、润湿性能、耐温抗盐性能等,并通过核磁共振、相渗实验及自发渗吸实验考察了该纳米乳液驱油剂的驱油效果,同时与常规驱油剂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纳米驱油剂乳液的平均粒径为60 nm。随纳米驱油剂加量增加,溶液表面张力和油水界面张力逐渐下降。驱油剂加量为0.2%时,油水界面张力可达2.94×10-3mN/m,界面活性良好。纳米驱油剂可使岩心表面由亲油性转变为亲水性,实现润湿反转。纳米驱油剂加量为0.2%时,对原油的乳化效率为98%,其耐温抗盐性能良好,静态渗吸驱油可提高采收率30百分点。在新疆油田压裂驱油和老井注水吞吐的应用表明,纳米渗吸驱油技术的增产效果好于常规驱油技术,在产液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返排率更低,产油量更高,驱油置换增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0.
为了厘清乳化性能和界面活性在化学体系驱油过程中的作用效果差异,分别采用乳化性能较弱、界面张力达10-3mN/m的复合体系和乳化性能较强、界面张力达10-2mN/m的复合体系进行相对渗透率曲线测定和微观驱替实验,分析了两种体系的渗流特征。研究表明:相对于乳化性能较强而界面活性较弱的复合体系,乳化性能较弱而界面活性较强的复合体系的油水相相对渗透率更大,等渗点偏右,残余油饱和度相对低4.4%;当驱替时间较长而达到高含水饱和度时,乳化性能较强而界面活性较弱的体系具有足够时间充分发挥乳化作用,具有更高的提高采收率潜力。  相似文献   

11.
糠醛抽出油制取驱油用表面活性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庆炼油厂减二线糠醛抽出油为原料,发烟硫酸为磺化剂,在釜式磺化反应器中制备了一种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考察了合成条件对产品收率及表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油质量比为0.4:1,反应温度60℃,磺化时间45min的最佳合成工艺条件下,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收率为46.2%,产品活性物含量48.2%;石油磺酸盐溶液浓度在1mmol/L时油水界面张力31.5mN/m,临界胶束浓度1.7×10^-3mmol/L;与碳酸钠复配后,界面张力可降低至10^-3mN/m,适合用作三次采油用驱油表面活性剂。  相似文献   

12.
通过进行油水动态界面张力测试,系统地研究表面活性剂种类、表面活性剂浓度、水介质矿化度、聚合物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动态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表面活性剂比12-4-12有较强界面活性,在低浓度下,能将界面张力降低到5×10-3 mN/m。提高表面活性剂浓度,可以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当浓度超过一定值时,继续增加12-4-12浓度,会降低其界面活性。12-4-12最佳浓度为500 mg/L。12-4-12在不同矿化度都表现出良好界面活性,尤其在高矿化度下(25×104 mg/L)最佳。在高矿化度水介质中与常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NT复配,界面张力可降低到4×10-3 mN/m并稳定在10-3数量级,而与HPAM的复配性能较差,这可能与水介质矿化度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采用耗散颗粒动力学(DPD)方法在介观层次上模拟了表面活性剂烷基苯磺酸盐在油-水界面的排布行为,考察了分子结构、油相等因素对界面密度和界面效率的影响,探讨了利用表面活性剂复配协同效应提高界面活性的机理。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油相、表面活性剂复配等对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非”表面活性剂复配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1个数量级。根据分子模拟和实验研究结果,结合孤东七区试验区原油特点,提出了“0.3%”石油磺酸盐 + 0.1%表面活性剂1#+0.15%聚合物"的二元复合驱配方,可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2.95×10-3 mN/m,物理模拟实验提高采收率高达18.1%。  相似文献   

14.
松香聚甘油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温静卫  谢晖  周永红 《石油化工》2004,33(3):249-251
以松香和聚甘油为原料,合成出一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松香聚甘油酯,对产物结构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并测定了产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结果表明,合成产物的表面张力为44 2~49 6mN/m,临界胶束浓度为8 4×10-4~2 6×10-3mol/L,钙皂分散指数为13 5%~21 5%,界面张力为11 7~18 9mN/m,对松节油的乳化力为44~85s,泡沫性能为6~46mm,润湿力为87~121s。考察了甘油平均聚合度对产物的表面物理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平均聚合度的增加,表面张力先下降后有所上升;临界胶束浓度减小;钙皂分散指数先增加后减小;界面张力降低,但变化幅度不大;乳化力增强;润湿力增强。  相似文献   

15.
纳米二氧化硅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二氧化硅,对其进行了有机改性。将纳米二氧化硅、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分别与油田驱油中广泛应用的石油磺酸盐组成复合体系,采用TX-500界面张力仪测定了该复合体系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总浓度为1%时,石油磺酸盐、纳米二氧化硅-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0.01mN/m左右,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石油磺酸盐复合体系能使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3.37×10-3mN/m左右。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加入石油磺酸盐显著地降低了油水界面张力,从而提高了原油的采收率。  相似文献   

16.
氨基磺酸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十二胺、2-氯乙基磺酸钠为主要原料,采用二氯代的亲水性基团作为联结基,制备了新型氨基磺酸型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DAS-3PA和DAS-8EO;用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表面活性和油水界面张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表现出优于传统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25℃时DAS-3PA和DAS-8EO临界胶束浓度分别达到6.9×10^-5mol/L和8.0×10^-5mol/L,此时界面张力分别降至25.01mN/m和26.17mN/m;DAS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倾向于吸附在油水界面上,并能有效地降低原油与水的界面张力;DAS两性双子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复配时表现出较好协同效应,此复配二元体系均能将油水界面张力降低至10^-3mN/m以下。  相似文献   

17.
郭淑凤 《油田化学》2016,33(1):120-124
为明确有机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者之间的协同效应,采用旋转滴法研究了有机碱三元复合驱体系与正构烷烃间的界面张力。研究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烷醇酰胺6501能够有效降低正癸烷油水间的界面张力,浓度为2.0 g/L时6501溶液与正癸烷间的界面张力稳态值为10-1m N/m;有机碱乙醇胺或二乙醇胺的加入可以进一步将体系与正癸烷间的界面张力降至10-2m N/m,这主要是由于有机碱能够影响烷醇酰胺的溶解性及其在界面上的分子排列,乙醇胺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大于二乙醇胺;聚合物类型对有机碱三元复合体系与正癸烷间的界面张力有较大影响,加入水溶性聚合物后的有机碱三元体系与正癸烷间的界面张力可降至10-3m N/m,而加入疏水缔合聚合物后的有机碱三元体系与正癸烷间界面张力瞬时值升高,稳态值变化不大,保持在10-1m N/m数量级。  相似文献   

18.
锦州油田无碱二元复合驱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锦州油田的条件及开采现状,进行了α-烯烃磺酸盐类表面活性剂HDS及SNF聚合物组成的二元复合体系(SP)提高采收率的室内研究。考查了HDS表面活性剂的界面张力特性以及吸附特征;进行了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表观黏度及岩心驱替等实验。结果表明:HDS表面活性剂油水平衡界面张力可以降低到超低数量级(10-3mN/m),吸附损失小(0.2%浓度HDS≤2.0 mg/g);二元复合体系油水平衡界面张力也能达到超低;黏度保持率高(≥90%),配伍性好,相对水驱提高采收率20%以上。故HDS表面活性剂是性能优良的表面活性剂,HDS与SNF聚合物组成的无碱二元复合体系能大大提高锦州油田的采收率,无碱二元复合驱是适合锦州油田开发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2,4-二甲基-5-(7'-十三烷基)-苯磺酸钠的界面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实验室自制的高纯度2,4-二甲基-5-(7'-十三烷基)-苯磺酸钠(C13-7Sa)的界面活性。采用旋滴法测定C13-7Sa水溶液-正构烷烃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采用滴体积法测定C13-7Sa纯水溶液的表面张力。考察了水溶液中NaCl、异戊醇和C13-7Sa浓度对C13-7Sa水溶液-正癸烷体系油-水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使C13-7Sa水溶液-正癸烷体系油-水界面张力达到最低值的C13-7Sa水溶液最适宜的NaCl质量分数、异戊醇体积分数和C13-7Sa质量分数分别为0.15%、1.8%和0.1%,此时,体系油-水界面张力降到1.3×10-3mN/m;C13-7Sa水溶液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为1.28×10-4mol/l,最小表面张力(γcmc)为26.53mN/m。说明C13-7Sa具有较好的界面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