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潮电子》2002,(2):83-87
1992年,世界上第一台MD随身听在日本索尼(SONY)公司诞生,整整10年过去了,MD随身听最初的设计者一定很难想象今天MD随身听世界的丰富多彩,它们令众多MD随身听FANS为之疯狂。虽然后来随着MP3随身听的兴起和迅速发展,MD随身听的地位面临挑战,受到冲击,然而由于拥有MP3随身听无可比拟的音质和DIY的无限魅力,所以MD随身听仍然俘虏了无数年青人的心、成为他们不可替代的伙伴。  相似文献   

2.
viamd 《新潮电子》2002,(1):119-119
神奇的“0”和“1”推动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这世界增添了无穷乐趣,数字音频便深受其裨益。索尼(SONY)公司是数字音频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其MD随身听便是用户领略数字音频的上佳器材之一。如今,MD随身听作为随身听领域中两大主流之一,凭借其音质的优势与MP3随身听对弈沙场,若想获取最终胜利,音质自然是它的致胜法宝,因此它充分利用心理声学开发出了ATRAC编码技术。1999年底,索尼更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地将ATRAC扩展到ATRAC3(MDLP),这可以说是MD随身听竞争MP3随身听所拥有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新潮电子》2003,(11):30-31
自从索尼(SONY)推出MZ-NE810之后,随身听市场中便没有了Net MD的新生力量,特别是省略了ATRAC芯片的MZ-NE810,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Net MD.这让索尼的MZ-N10(以下简称N10)有了高处不胜寒的感觉。没有了挑战N10的勇士.让各大厂商在Net MD上保持了前所未有的平静。这样的平静.使得原本就“猖狂”的MP3随身听对市场的侵蚀愈演愈烈.人  相似文献   

4.
单放机型是MD随身听今后发展的主流,产品不断地推陈出新,层出不穷,各大厂商都竞相推出超轻、超薄的MD随身听来取悦消费者。但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单放MD随身听的发展。就会发现它的改进仅仅停留在播放时间的提升方面,2001年12月10日松下(Parasonic)公司打破常规标新立异地推出了极具特色SJ-MJ50,独特的两路回放MD便携音箱让随身听的音乐不再是独自的享受。其官方主面上众多的Flash广告和日本当红的演员Ayumi Hamasaki(滨崎步)参演的宣传短片,创新的设计和强大的宣传攻势足以证明松下对SJ-MJ50寄予厚望,并以次向索尼(SONY)与夏普(SHARP)发起最强劲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电子科技》2002,(18):40-41
MD随身听进入内地市场有不短的时间了,我们可以发现,在随身听玩家聚集最多的互联网各大随身听论坛上,常常有议论MD随身听的帖子,其中部分型号的MD随身听更是饱受非议。不过很巧的是,这些被用户们骂得最多的MD随身听往往都是市场上卖得最火的机型———这是很自然的事情,关注的人越多,议论的人就越多,自然受到的非议就越多。毕竟,现在的消费者层次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挑剔”,从产品发布开始他们便紧盯各种设计及规格参数,不挑出些毛病来绝不罢休。“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本无可厚非。不过应该看到,这些看法之中有些论据充分,的确有道理,但有些过分牵强,甚至很多完全是的自己主观看法,实在有失公允。因此,本期榜单专为这些备受“非议”的MD随身听而设立,不过它仅仅是把这些热销明星的“伤处”给大家看,而并非是它一定就有这些“不足之处”。大家看过一笑而过,不必当真。  相似文献   

6.
景遇 《电子世界》2004,(5):20-20
有很多朋友在初次接触数码音乐产品的时候,心里总是存在着疑问:到底是MP3好,还是MD好?多数MD玩家一说到MP3就是垃圾音质,但是我认为把MP3就这样一棍子打死其实是很不负责任的。打个比方,普通杂牌的CD机和SONY的CD机,用同样的光碟,听起来的效果会一样吗?之前的磁带随身听,大家都在生产,国产的杂牌100元的随身听和  相似文献   

7.
《新潮电子》2003,(7):82-82
在N、MD随身听的市场上,索尼(SONY)和夏普(SHARP)之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竞争导致的最直接结果便是新产品和新技术层出不穷。价格也越来越平易近人,最终得到实惠的是普通消费者。避已之短,扬已之长,两大MD业界巨头在各自擅长的技术上大做文章。夏普更是在其独有的1-DIT数字放大技术上大展拳脚,希望藉此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  相似文献   

8.
MD是MiniDisc,即迷你碟的英文缩写,是对MD碟片和对使用MD碟片设备的通称。我们通常所说的“MD”是指播放MD碟片的小型数字化随身听,是索尼公司在1992年发布并销售的一种继卡带随身听和CD随身听之后的新类型随身听产品。 MD随身听可以说是综合了卡带随身听和CD随身听二者的优点。MD允许使用者自行录制音乐,可以从所有的音源设备录制声音。同时用户还可以对录制到MD碟片上的音乐进行命名、分割、移动、删除等编辑操作。因为MD和CD一样使用数字化方式记录音乐信息,因此它也和  相似文献   

9.
《新潮电子》2003,(11):66-66
谈到MD.一定少不了索尼(SONY)和夏普(SHARP)。作为MD领域两大巨头,索尼和夏普在产品方面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发布的几乎每一款产品都是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近期.夏普接连推出了数款MD随身听新品,其中MD-DS70在单放机领域向索尼发起了强劲的冲击。MD-DS70采用的“Δ∑”1-BIT数字放大技术更是令其如虎添翼;索尼自不能坐视夏普如此风光,也先后发布了两款单放MD随身听作为回应。  相似文献   

10.
一、少女情怀:索尼MZ-E610 以前,索尼公司也曾推出过粉红色外壳的MD随身听。但设计得如此具有“童真”感,却是破天荒之作。主色是女孩青睐的粉红色。加上横向间隔条纹(型号MZ-E610-P)或小圆点图案(型号MZ-E610-W),就成为MZ-E610MD随身听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说起MD随身听,生活在数码时代的你一定不会对它感到陌生吧! MD机由推广到普及经历了一段很长的时间,而在此期间,它的各种技术也在默默进化着:体积越来越小了,播放时间越来越长了,甚至连录音时间也有一个质的飞跃(HDLP技术)……。而当你带着心爱的MD随身听  相似文献   

12.
每每听着听着夏普(SHARP)MD-DSB的音乐时,总是不停地感叹,为什么夏普MD—DS8的外壳不是以纯粹的金属表面示人,而要加上一层高光的涂层?对于以前那种或纯黑、或银白的金属感追求让我经常幻想要是能把夏普MD—DS8的机芯装进索尼(SONY)MZ-E900的外壳就好了。当朋友笑着把健伍(KENWOOD)的DMC—Q55(下文简称Q55)托在手心里递到面前时,我的眼睛为之一亮……  相似文献   

13.
《新潮电子》2007,(1):178-181
纵观MP3随身听发展的历史,不论是当年Discman时代消费者对于索尼(Sony),爱华(aiwa),松下(Panasonic)等产品的笃信,还是索尼,夏普(Sharp)在MD时代人为铸就的“准入制度”,  相似文献   

14.
《数码》2004,(3):67-69
在索尼的单放MD系列里,8系列一直是有些“特立独行”。1999年的MZ—E80在当年发布的所有MD随身听里独享“20周年纪念版”的美誉;2000年的MZ—E800则是索尼惟一一款吸入式的单放MD;到了2001年和2002年,MZ—E909/E707/E606W/E505相继出现,惟独缺少了E808;而进入2003年,8系列带给我们的又是怎样的惊喜呢?也许我们可以从这款E810SP当中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5.
一年前,国内的无数随身听爱好者曾对谁是随身听市场的霸主展开过激烈的争论,是体形较大,但音质最佳的CD随身听;还是音质仅次,便携性更好的MD随身听?最为激烈的争论则是集中在MD随身听和MP3随身听上。笔者也曾为作何选择而彷徨过,MD随身听可说是在音质和便携性上找到了最佳平衡点,但长时间的录音过程和对音源的较高要求对于性急、怕麻烦的笔者却是最大的阻碍。随着PC及互联网的普及,谁家里没有几十、上百兆的MP3音乐呢,而网络通畅、便捷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所以MP3随身听便成为我所“猎杀”的头号对象。经过长时间的对比选择,万城科技的新品DM-S64(以下简称S64)突出重围.经评委的一致认可最终成为我的随身伴侣。(注:评委包括父母、叔叔、阿姨、表哥、表姐等等一些门外汉,合适的价位是他们评估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Walkman,Run!!     
周迪 《新潮电子》2005,(7):24-26
2005年2月,就在这个被节日的华彩笼罩的季节,索尼官方突然爆出一个让业界震惊的消息——以MZ—RHlO为首的新一代Hi—MD将全面支持MP3,WAV等格式的音乐。正当人们还没摸清门道的时候,索尼又通过官方网站公布了一款划时代的MD产品——搭载彩屏和130万像素摄像头的MZ—DHIOP。在随身听产品上一贯奉行“厘米主义”的索尼,为何此次突如其来地呈现给消费者这么多新鲜而实际的东西?1979年7月,索尼用第一台磁带随身听TPS—L2创造了“Walkman”概念。接下来的时光里,“行走音乐”传遍了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它不但为人类缔造了一种全新的聆听体验,“Walkman”单词甚至被收入《牛津英语词典》:它已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一种时代的象征和文化的表现。之后,从磁带随身听到CD随身听再到MD随身听,移动音频领域每一代概念的建构和更迭者阡口索尼这个名字紧扣在一起。的确,凭借Walkman,索尼公司成功地从音频领域一跃成为在消费类电子和娱乐世界的先锋。无论随身听,笔记本电脑,游戏机还是DC、DV,贴有索尼标志的产品永远都是那么酷,这些产品和它们代表的索尼精神共同创造了索尼王国的盛世辉煌。  相似文献   

17.
《新潮电子》2004,(9):120-125
在2002年9月MD随身听诞生10周年之际,索尼(SONY)发布NET MD时曾扬言要彻底击败MP3随身听,然而事与愿违,后者不但没有灭绝,反而更加旺盛。而MD随身听在经历了前几年的高速发展后,前进的脚步似乎慢了许多,何时被挤出随身听市场的讨论不绝于耳。在经历了将近两年的沉默后,2004年1月24日的CES 2004大展上,索尼发布了另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Hi-MD,重新点燃了随身听类型之争。  相似文献   

18.
薛胜 《家庭电子》2003,(10):9-9
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目前市场上的随身听有磁带随身听、CD随身听、MD随身听、MP3随身听等4种,这4种随身听各有优劣。本文分别从音效、便携、外观、价格、音乐来源等5方面对4种随身听进行“评分”,以期比较各类产品的优劣。磁带随身听说到磁带随身听,就不得不提及SONY公司的Walkman系列,作为随身听的始祖,无论在音质、体积还是精巧程度等方面,Walkman都已经达到磁带机的极致。相对其它种类的  相似文献   

19.
Seed 《新潮电子》2004,(3):58-58
从来没有人能够猜测到索尼(SONY)对于消费类电子产品的蓝图是如何描绘的,但索尼却总能让世人感到惊叹。对于MD随身听市场,索尼可谓称霸一方。然而索尼并没有因为优势而放慢前进脚步,相反,索尼早已谋划了Hi-MD这块崭新的疆场。在人们都在翘期盼索尼对Hi-MD提供更多的内幕和资料时,索尼却出其不意地发布了传统MD类型的新战车——录放NetMD机型MZ-N920(以下简称N920)和单放机型MZ-E520(以下简称E520)  相似文献   

20.
孙皓 《视听技术》2000,(7):32-34
经常用Discman欣赏音乐的“随身听一族”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喜欢音乐的青年人,几乎每人都有一两部Discman、Walkman、MD。家里的音响虽好,毕竟不能随身带着。工作时、出外旅游时要欣赏音乐,还是靠随身听。听惯“随身听”的朋友对小耳塞肯定很熟悉,还经常交流心得体会,比较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