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孙海 《通信技术》2012,45(7):62-64
针对目前多类型终端视频互通的需求,基于SIP协议的不对称编解码协商方式,能实现将视频终端媒体协商过程中的编码和解码分开协商,由此,视频通信时终端可以根据自己和对方的视频能力,选择更合理的编码和解码方式。不对称协商方式的实现能使得不同能力的终端互通时充分利用终端能力条件,获取更好的视频互通效果。该方式不仅仅是视频通信产品发展的需求,也是多媒体通信方式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2.
目前VoIP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不同协议间的互通,本文提出采用公用信道技术的解决方法,并且进一步实现了其协议互通的框架结构和信令设计,而且还以SIP和IAX并以SIP协议互通为例对信令交互过程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3.
NGN中SIP与MGCP的互通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丰瑞 《电信科学》2003,19(12):21-24
下一代网络(NGN)体系采用开放的网络架构,而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和会话起始协议(SIP)作为NGN的关键协议,在其体系结构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由于两均可在分组交换网络上实现语音、多媒体等通信业务,因此研究两间的互通对于实现在NGN中更方便地提供多媒体业务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本分别从基于MGCP和SIP的呼叫分析出发,对MGCP和SIP互通中需解决的协议映射、寻址、能力协商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以MGCP侧发起呼叫为例模拟了MGCP与SIP的互通实现。  相似文献   

4.
H.323和会话初始化协议(SIP)都是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协议,采用实时传送协议(RTP)传送实时的音频视频传输,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设置信令网关互通,完成信令消息的翻译和转换功能。要实现H.323与SIP网络之间的互通,必须解决地址格式的转换、消息映射和终端能力协商等方面的问题。H.323-SIP信令网关在H.323和SIP互通中占有得要的地位,它能够使位于不同网络的用户直接和对端进行媒体交换,实现点到点、点到多点之间的通信。H.323-SIP信令网关的功能会越来越完善,也会越来越适应用户更加广泛的业务需要。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配电终端的运行能力以及快速可靠的故障处理能力,配电终端逐渐由单核处理器发展为多核处理器,由此带来了多核处理器之间数据通信的需求。本文基于物联网协议MQTT实现了一种新型的多核处理器核间通信技术,将共享内存封装成MQTT交互协议格式,保证各核数据的独立、互斥与共享,从而实现多核处理器各内核间简易可靠的数据通信方式。在此基础上采用MYC-C7Z015芯片进行配电终端硬件设计,并研究MYC-C7Z015芯片核间的数据通信方式,提升了配电终端的数据容量及运行能力。通过核间通信时延测试、通信极限测试,配电终端功能测试,验证了基于MQTT的配电终端核间通信的性能,简化了核间应用层通信代码设计,提升了配电终端性能。  相似文献   

6.
在不同的会议电视系统终端之间实现互通,除了要求图象、声音、数据等信号具有共同的数字信号形式外,还必须具有共同遵循的互通规程。为了便于不同会议电视系统终端互通问题的探讨与研究,首先对整个会议电视通信系统及其所使用的帧结构作一简要的论述及必要的说明。进而讨论了:端-端的信令、终端之间实现互通的模式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网关为不同的通信网络和通信协议提供一个接口,通过翻译通信格式和通信过程完成不同网络设备的互通。主要研究了H.323终端在IP网络中的媒体流格式和H.321终端在B-ISDN中的媒体流格式,并编程来实现两终端在网关中的数据流转换。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指挥调度或应急通信对讲通信应用,一般在同一制式或系统网络下的一个群组终端才能进行通信联络.现在越来越多地在一些大型活动或抗击各类灾害通信保障的实际应用中,为跨部门的通信.通过应急指挥车设立现场指挥调度和通信系统,但少量配置的终端,个性化的集群系统,基站的孤站使用使现场指挥网覆盖范围极为有限,同时各行各业各级系统部门所拥有指挥调度终端类型制式五花八门,使现场指挥车无法实现统一、高效、便捷的指挥通信联络.本文通过对各集群对讲系统设施的研究,形成多制式终端混合语音网关,进而实现数字集群McWill终端与数字集群TETRA终端及与普通对讲机的互通.以此谋求实现各种制式集群系统的终端互通的应用手段,提高不同场景下语音指挥调度和现场通信联系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9.
李瑞超  张思东 《电信快报》2005,(11):26-28,33
通过对MGCP和H.323协议的分析和比较,提出了MGCP和H.323协议互通的实现方法,重点探讨了协议互通模型和呼叫处理模块的设计方法,并分别以MGCP和H.323终端发起呼叫为例,详细描述了MGCP和H.323互通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基于Yahalom协议终端间视频通信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佳 《通信技术》2009,42(2):280-282
终端间视频通信应用Vaha lom协议将保证通信的安全性。分析了Yaha lom协议的基本原理,并基于此原理对可视电话的视频安全通信进行了研究,分别对视频通信中的三个子流程:建立网络互联、建立安全协议、加密视频通信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终端间视频通信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前,如何实现下一代网络(NGN)软交换技术中4种关键的协议,即H.323、会话初始协议(SIP)、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和H.248的互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在对这些协议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软交换信令互通的解决方案,并根据呼叫状态的变迁给出了部分主要的信令映射关系,最后,通过具体实例说明了互通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2.
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NGN)的核心技术,其中信令网关(SG)是软交换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主要研究了软交换中SG的应用。首先介绍了软交换技术以及软交换在NGN中的应用,接着从SG的介绍和SG的应用两方面,对SG技术作了全面的阐述,着重讲述了如何通过不同的信令适配层协议实现SG与软交换的互通。  相似文献   

13.
文中从实际出发,参考了RFC3261和H.323文献,详细阐述了SIP和H.323的区别,提出了两者在网络中互通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网际协作功能(IWF)提出了SIP和H.323的互通模型。最后,在软交换网络体系中,提出了SIP和H.323互通的网络构架,以满足未来网络和业务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软交换在3G网络中的应用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健芳 《电信科学》2002,18(11):27-32
控制、承载、业务的分离,则NGN(Next Generation Network,下一代网络)以及软交换(softwitch)技术的核心概念,3G技术则是目前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在简单介绍NGN体系结构的基础上,对UMTS(通用移动通信系统)Release5核心网的技术构成进行了分析。借助于软交换技术,UMTS Release5也实现了控制、承载、业务的分离,从而可以保证3G网络与下一代网络的顺利融合。  相似文献   

15.
SIP和H.323是下一代IP分组网上多媒体业务技术发展的两个方向,软交换可以同时支持这两种协议并实现两者的融合互通.在软交换网络的基础上,结合这两种协议的特征,本文简要介绍了SIP和H.323互通的实现过程和呼叫流程,并介绍了互通功能(IWF)单元在互通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基于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从网络融合的角度分析了SIP和ISUP互通单元(IWU,即Interworking Unit)的结构模型,着重介绍了IWU上实现SIP和ISUP互通的原则和机制,为实现PSTN向软交换网络的平滑过渡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软交换系统七号信令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公共交换电话网络大规模应用七号信令的实际情况,对软交换体系结构、信令网关、初始会话协议(SIP)进行了描述。并针对下一代网络的分层思想、软交换的互联互通结构和呼叫流程,提出了利用软交换交换核心平台和信令网关及SIP相互配合实现七号信令的解决方案。描述了软交换系统的七号信令软件结构、信令网关的软件结构,阐述了相应呼叫流程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ITU-T Study Group 15 development of H-series Recommendations that allow interworking between different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terminals manufactured by different equipment providers. The paper focuses on H.310 and H.321 systems for broad-band ATM environments and H.322 and H.323 systems for LAN environments where the quality of service may or may not be guaranteed. The paper first lists the Recommendations developed by the ITU-T for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and the network environments in which they may be used. It then describes the design philosophy, the network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and hardware trials for each system. Then it describes the communication control protocol defined in H.245 which is used commonly by different audiovisu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Finally, the paper discusses interworking scenarios for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different types of terminal on different network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