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我国317个地级市(不含港澳台)的第五次、第六次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数据,从历史进程演化视角分析了我国人口总数和人口密度的时空格局,以及市级人口的空间分布范围、市级人口密度空间分布形态、市级人口空间分布方向和市级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重心迁移轨迹,并通过全局自相关、空间热点和时空规律分析,基于现实时空格局研究我国市级人口的时空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人口发展规律并提出相应的空间引导策略,以期发挥新型城镇化对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撑作用,为完善我国城镇化空间布局和城镇治理体系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2000-2010年北京市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少颖  陈锐  杨鑫 《城市规划》2015,(11):16-22
2004年制定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规划了11个新城来承担疏解中心城区人口和功能。研究利用2000年"五普"和2010年"六普"北京街道、乡镇层面的数据,通过人口分布重心、人口分布空间自相关分析、人口密度分布模拟、人口密度和人口密度差分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分析了2000年到2010年北京市人口分布格局的时空演变。结果显示:虽然和2000年相似,2010年北京人口密度呈Clark函数分布,是典型的单中心模式,但是在以上地为核心的海淀、朝阳、昌平三区接壤地带和以高碑店为核心的朝阳和通州区的走廊地带形成了人口快速增长的两个副中心。反而,总体规划中的11个副中心人口吸纳能力不如规划预期。同时,由于新形成的副中心和主中心的距离较近,有相互融合的态势,造成城市管理的压力加大。在总人口快速增长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步采取多种政策强化11个副中心的建设。  相似文献   

3.
以"五普"和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多种方法,对2000-2005年间全国及分省统计公布的常住人口、城镇人口及人口城镇化水平进行校正和修补,进而分析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变动状况的省际差异。发现:(1)从数据校正和修补情况看,现有的统计数据可能存在总人口、常住人口偏大而城镇人口、人口城镇化率偏小的问题;(2)2000-2005年间,全国人口城镇化水平呈现加速增长态势,而年均提高幅度在1.3个百分点左右;城镇人口分布和人口城镇化率的总体格局基本未变,但部分城镇化水平低、经济基础较弱省区的城镇人口、人口城镇化水平出现超高速增长态势;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省际差异呈现逐年缩小的趋势,差异主要体现在政策区域之间,其对总体差异的影响依然在加大;(3)人口城镇化率和人均GDP呈现对数关系,而且随时间推移,二者相关性逐年增强。  相似文献   

4.
杭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及演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述了我国城乡规划领域对人口老龄化研究的基本发展情况,认为应对老龄化问题的城乡规划,需要对老龄人的空间分布进行动态的、整体的研究。以杭州市区为样本,在"五普"和"六普"数据的基础上,应用GIS及相关模型对2000年、2010年杭州市区老龄人口密度进行计算和空间化处理。研究发现:圈层结构是杭州市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的基本特征,城市中心与外围地区的老龄人口密度成指数下降;城市中心地区的老龄人口密度不断提高、老龄化程度加深,且分布边界相对稳定;不同圈层的老龄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存在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与老龄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养老设施规划建议。  相似文献   

5.
多中心城市人口模型及模拟:以上海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基于街道(镇)的人口普查数据,运用多中心(polycentric)人口密度模型模拟了上海1990年和2000年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得出的结论是:(1)随着1990-2000年上海市人口分布的巨大变化,上海人口空间结构的变化也逐渐复杂化,已经从1990年的单中心结构演变为2000年的多中心结构;(2)利用多中心对上海人口密度分布进行的模拟表明,多中心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上海的人口密度分布。1990年模拟表明,上海有2个人口分布次中心,城市中心对上海人口分布起主要作用,2000年模拟表明,上海有6个人口分布次中心,各个次中心对人口分布都有重要影响;(3)通过对不同区域的多中心模拟发现,在1990年和2000年,城市中心区域的模拟效果最差,但随着研究区域的不断扩大,多核心模型的模拟优度不断增加,表明在更大的区域范围内,城市人口分布的多中心结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陈畅  刘爱华  周威 《城市规划》2016,(10):17-22
快速城镇化引起城市人口空间发生激烈变化,城市边缘区作为城市中最敏感的地区之一,凸显了人口空间重构的各种问题。本文以天津为例,基于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从时空两个角度系统分析城镇化过程中城市边缘区的人口分布、人口密度及人口结构的演变特征,并探讨由此带来的空间、社会、生态方面的问题,进而尝试从空间的多个方面及规划时序提出优化人口分布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人口密集的中国正处于城镇化高峰期,复杂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庞杂精密和土地利用格局的形式多样,而居于中国城镇化中的特殊城镇建设具有基数大、格局复杂、需要特色化发展等诸多特点。通过结合我国黑龙江省建三江前锋农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实际案例,该文以人口密度与人居环境质量为切入点探索非传统地区城镇化中的一些普适性规划原则和针对性建设控制措施,总结相关经验,提出非传统地区城镇化规划的一些优化策略以及基于人口密度和人居环境质量关系的规划模式。  相似文献   

8.
2000年以来山东省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城镇体系演变成为焦点.在既有研究成果基础上,将研究对象从城市扩大到县城和国家级重点镇,城镇人口规模从行政区非农人口精确为建成区人口,从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和职能结构三个方面分析山东省城镇体系演变过程,总结发展趋势,为城镇化道路选择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2000年以来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区区域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珠三角大城市地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2005年分县(市、区)1%人口调查数据和五普分县(市、区)人口资料,对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区当前区域格局,包括空间格局、经济格局进行分析,并对2000年以来的区域变迁特征进行解析,其主要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和聚类方法.研究结果表明:①整体上而言,珠三角巨型城市地区"核心-外围-边缘"三大地带空间格局依然显著.核心地带主要是分布在珠江口两岸,即传统的都市连绵区;外围地带则主要集中在广东省沿海地区:边缘地带则主要是广东省内陆地区.②在三大地带格局基础上,珠三角地区仍显示出一定的"多中心结构"特征;③2000年以来珠三角地区区域趋向总体而言呈现"核心一边缘强化"特征.多中心化态势虽有进展,但不显著,且主要集中在濒临连绵区和沿海的外围地带内,边缘地带则相对而言愈加"边缘化".  相似文献   

10.
采取"五普"、"六普"人口数据,对近10年来杭州城市人口空间变动进行深入分析,结合近郊区通勤人口的交通出行调查,界定杭州都市区空间范围及其未来生长空间。研究发现,上轮总体规划确定的"一主三副六组团"格局,已成为一种非均衡的发展格局。同时,提出"一主六片区"的城市空间布局,有利于形成新时期杭州大都市多中心的空间形态,构建不同空间尺度的多中心体系,以引导城镇化人口合理集聚和城市空间优化布局,并为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供相应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1.
人口问题是城市规划理论中最敏感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城市兴衰有着密切的联系。当前我国县城人口数量普遍偏少,影响了人口素质和人口结构,限制和阻碍了县城经济的发展。本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县城人口规模,认为以万人为下限,三万至五万人为最佳.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的根本区别在于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和人与人、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人口数量与实现资源的持续利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建立全方位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是解决人口结构老化带来各种严重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重视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文化素质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上海市人口布局导向战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汤志平  王林 《城市规划》2003,27(5):63-67
本研究根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城市人口发展目标 ,在深入分析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的基础上 ,借鉴了国内外特大城市人口分布的发展变化特征及其经验 ,研究上海人口分布变化与布局的规律与特点 ,提出了上海人口布局战略目标和规划导向 ,以及实施上海市人口布局战略目标的若干对策 :实施旧区与郊区联动发展 ;控制中心城继续蔓延式发展 ;引导城市轴向组团式发展 ;增强郊区城镇综合实力 ;吸引中心城及农村人口落户城镇  相似文献   

14.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的预测是一项政策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对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相当重要.本文采用Logistic曲线拟合法、灰色预测法等多种预测方法预测贺州市域总人口,并对多个预测结果相互参照,从而较好地保证了人口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增强了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5.
城市人口规模预测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洋  郑世伟 《山西建筑》2010,36(31):24-25
针对城市人口规模预测的准确性问题,通过对常用城市人口规模预测方法的介绍,提出对预测的本质理解,并对这些方法的应用条件及缺陷做出分析,并由此引发对城市规划人口规模预测有效性的思考,并提出了修正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00年前后杭州市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以期在更大的范围内优化配置空间资源。随后"一主三副六组团"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思路的提出,则实质上暗含通过多中心空间结构引导老城人口疏解以及促进人口空间分布优化的内在要求。本文基于区划调整后近10年来的人口统计数据,对新时期杭州市区的人口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并从市区和主城两个层面对杭州人口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实证研究,据此提出引导杭州市区人口空间合理分布的规划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2000年以来江苏人口城市化历程为研究基础,针对其非均衡、不充分、难稳定和质量有待提升的特点,系统分析了江苏人口城市化发展的特征与问题,借鉴国际经验比较,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及预测,以期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化发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罗仁朝 《城市规划》2004,28(8):49-53
通过对流动人口管理现状的实地调查,提出了流动人口管理的“属地管理模式”与“委托管理模式”概念,并介绍了两类管理模式的具体做法与适用地域。分析了现状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对管理策略优化的可能性,如提供服务性管理、改善子女教育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9.
农民市民化必须突破五大障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姜作培 《城市规划》2003,27(12):68-71
在城市化进程中加快实现农民市民化 ,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须趋势 ,但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目前农民市民化仍面临重重障碍 ,主要有认识障碍、政策障碍、制度障碍、信息障碍和农民素质障碍。只有全面推进改革 ,努力突破上述五大障碍 ,才能让我国大部分农民最少痛苦地、平稳而又较快地实现由农民到市民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