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津冶金》2010,(5):29-29
从天津滨海高新区获悉,世界上第一套介电电泳法贵金属无污染连续回收技术在天津滨海高新区诞生。据介绍,滨海高新区企业天津富金公司推出的这套设备,能将一些黄金尾矿中的贵金属——金分离出来,且连续作业、无污染、零排放。  相似文献   

2.
有色金属资源的匮乏和电子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一直是我国面临的难题,宁波诺丁汉大学的一项新技术研发有望在3年内改变现状。该研究研发的技术和设备,能够从电子废弃物中有效提取有色金属,变废为宝。宁波诺丁汉大学关于电子废弃物高效率、低能耗资源化回收技术的合作研究,被列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政府间项目,获得100万元专项经费资助。宁波科技局也将提供50万元,作为配套经费。  相似文献   

3.
我国电子废弃物回收现状和EPR制度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的来源、流向、处理处置和管理现状,借鉴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的实践,从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分担角度,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EPR体系。  相似文献   

4.
一种真空无污染提取元素砷的方法,其将熔炼室升温到100~300℃后保温,排除含砷精矿物料中的水蒸气和少量灰尘;在残压≤50 Pa的状态下,将熔炼室和结晶室升温到300~500℃后保温,排除挥发的砷的硫化物;保持结晶室温度,将熔炼室升温到500~600℃后保温,排除分解出的气态元素硫;将熔  相似文献   

5.
钪的回收及提取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钪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含钪矿物种类高达800多种。钪金属及其化合物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广泛应用于多种生产领域。然而,钪在自然界中主要以伴生矿物的形式较稀散地分布于其他矿物中,其分离和提取难度高、工艺复杂。归纳可回收钪的原料类型、简化回收及提取钪的工艺受到我国选矿工作者的普遍重视。介绍了主要赋钪矿物资源,根据处理含钪矿物时钪的富集走向不同,进一步将可回收及提取钪的物料归纳为原生矿、渣和处理液3类;分析了从不同类别含钪物料中回收及提钪的方法和步骤;列举了一些从具体含钪物料中回收及提取钪的研究和应用实例;根据国内外回收及提钪的现状,提出发展方向:兼顾主金属及其他有价金属的回收、尽量简化钪的回收和提取工艺、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注重联合多种方法来改善浸出和提钪工艺;寻求更多可回收钪的物料和回收、提钪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电子废弃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几种典型的电子废弃物及其组成,并对其处理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详细地阐述了机械处理技术中的分离技术,火法冶金中处理二恶英的技术,湿法中的硫酸鼓泡及碱法处理技术,低温碱性熔炼中高效分离两性金属技术和生物冶金中的生物浸出与生物吸附技术等,合理地处理电子废弃物,对于环境保护与资源循环利用,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矿渣废弃物贵金属种类,以此作为基础,进一步探索和了解金属提取技术必要性,同时,详细阐述现阶段我国矿渣废弃物中贵金属提取技术以及相关工艺,最终进一步总结了目前具有前景的贵金属提取技术,为我国矿渣废弃物中贵金属提取技术的探究提供了基础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8.
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器、电子产品生产和消费国,在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电子废弃物,如何规范、有效、合理的回收利用这些“被放错地方的资源”受到广泛关注,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环境管理问题。本文主要介绍和分析了目前我国电子废弃物市场的发展的相关状况。  相似文献   

9.
《有色冶炼》2013,(6):56-56
美国ATMI公司正全力瞄准电子废弃物回收商机。随着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包括微处理器(MPU)、存储记忆体、图像感测器、射频(RF)元件与印刷电路板(PCB)等电子废弃物数量与日俱增。其中,报废的印刷电路板更蕴藏庞大贵重金属回收商机,  相似文献   

10.
《金川科技》2010,(3):17-17
1、技术含义。无污染强化冶炼过程是指将硫化矿物的焙烧、熔炼(甚至吹炼)合在一起并充分利用硫化物氧化所生成的热来进行熔炼的方法。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悬浮熔炼(如闪速熔炼、旋涡熔炼等),是将干燥的粉状物料和热富氧空气经喷嘴以高速喷人高温炉内,进行快速氧化和溶化,生成硫和渣;另一类是熔池熔炼(如诺达兰法、白银炼铜法等)是通过侧吹、底吹或顶吹喷嘴或喷枪往高温熔体中喷人富氧空气或纯氧,使熔体激烈搅动,从而加速传质传热过程,使不断加入的物料迅速氧化和熔化。强化冶炼的特点是生产能力大,热利用好(燃料消耗低),烟气中SO2浓度高,有利制酸。富氧或纯氧的使用为强化熔炼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s  相似文献   

11.
废弃印刷线路板中金的回收处理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金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延展性和低接触电阻,被广泛应用于电气电子产品的印刷线路板上。随着科技的发展,电气电子产品的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其平均寿命伴随产品功能和外观设计的日益更新显著降低,导致大量的印刷线路板被废弃。在我国金矿资源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从废弃印刷线路板中回收黄金受到广泛重视。文中阐述了废弃印刷线路板的构成特点及回收价值,并从废弃印刷线路板预处理、金属富集、金的浸出和浸出液中金的回收4方面详细介绍了黄金回收提取的整个过程中所涉及的多种主要技术。同时,文中从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工业化可行性等方面对各种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指出各种回收处理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表明未来的研究趋势是以最大程度降低二次污染为目标,将多种技术融合联用,在达到环境效益和降低处理成本的基础上,最大程度提高黄金的回收率和回收纯度;同时还需进一步开发新的处理设备,寻找更有效的处理手段,以促进我国废弃印刷线路板中黄金的回收利用。  相似文献   

12.
废电路板有色金属资源化回收利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冶炼炉渣。针对《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21年版)实施后有色金属资源化回收冶炼炉渣的下一步安全处置方式、危险特性不明等问题,选取国内某典型电子危险废物治理企业富氧侧吹冶炼炉渣为研究对象,通过采集100个样品进行元素种类和腐蚀性、毒性特性测试,得出该冶炼炉渣不具有危险废物鉴别标准规定的危险特性,可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进行管理的结论。该结论有助于冶炼炉渣的危险特性判断和环境监管,也为冶炼炉渣类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3.
钪的回收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从矿石、氯化物烟尘、赤泥、冶炼废液中回收钪的主要工艺技术。根据国内外回收、提取钪的现状,从赤泥及冶炼废液中回收钪的技术相对较为成熟;随着多种高效、清洁萃取剂的开发及应用,萃取法在回收钪方面的工业应用较为广泛,开发低成本、高容量、无毒性或低毒性、无污染的萃取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寻求较易的分离、提纯钪的新工艺,是今后钪回收、提取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硬质合金回收技术存在环境污染严重、对设备要求高、生产成本高等问题,而且只有少数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平均水平,导致废弃硬质合金的堆积量呈几何倍增长.在我国钨、钴资源稀缺的前提下,开发一种新的废弃硬质合金高效短流程回收工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回收废弃硬质合金的主要方法,对电化学法的低温水溶液回收技术和高温熔盐...  相似文献   

15.
赵楠  吕宪俊  梁志强 《黄金》2015,(3):71-75
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黄金矿山尾矿处理和利用的发展趋势,归纳总结了黄金矿山尾矿综合回收技术的进展概况,提出了黄金矿山尾矿的综合回收、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尤其是黄金矿山尾矿中伴生的大宗非金属矿物的综合回收利用,对黄金矿山尾矿的减排和利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电子垃圾指各类报废的电脑、手机、电子产品等,虽说是垃圾,却仍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从一些废旧手机、电脑等部件中,可以挑出含金银铜的元件,提炼出黄金等贵金属。但是,如果处理不当,电子垃圾中的汞、铬、铅等重金属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形成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7.
18.
《山东冶金》2009,31(5):107-107
3利用烧结废气生产蒸汽 20世纪70年代末期,日本住友金属工业公司烧结机冷却器的回收装置采用完全循环的双通道方式。循环风机和风管对烧结矿层进行二次循环,使循环温度提高到370℃,用废热锅炉回收蒸汽。和歌山厂4号烧结机上安装1台冷却器废热回收设备,每小时可产生蒸汽10~20t。  相似文献   

19.
电子废弃物因其高速增长性、潜在污染性和资源性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由于对电子废弃物缺乏健全的回收体系和有效的监管,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本文介绍了我国电子废弃物的来源、流向、处理处置和管理现状,借鉴国外生产者责任延伸制(EPR)的实践,从政府、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分担角度,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EPR体系。  相似文献   

20.
硒是一种稀散元素,主要伴生在硫化矿中,全球极少有独立的硒矿资源。硒主要从有色冶炼与化工厂的中间产物或副产物中得到富集和回收。随着科技的发展,硒在冶金、玻璃、化工、电子等领域的用途日益广泛,也产生了各种含硒废料。文中简述了全球硒的应用、生产和消费概况,介绍了以阳极泥为代表的几种提硒原料,阐述了国内外硒提取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指出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应性,探讨了硒资源开发利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