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针对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很多地方政府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控源截污,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实施城市河道和流域治理,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强化给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再生水回用等措施,提升了水环境质量,保障了供水安全。为推动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给水排水》2013,(13):115-116
近年来,针对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很多地方政府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控源截污,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实施城市河道和流域治理,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强化给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再生水回用等措施,提升了水环境质量,保障了供水安全。为推动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城市水环境  相似文献   

3.
以丁山河河道低碳治理工程生态修复设计为例,介绍河道低碳型生态修复设计方法及应用。根据深圳市丁山河水系和水质特征,结合区域内低碳发展理念,提出涵盖河滩浮岛、人工湿地、生态护岸、太阳能生态修复以及低影响开发的低碳生态修复整体方案,阐述河道低碳型生态修复设计方法及应用,并对丁山河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对人工湿地在丁山河流域低碳治理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介绍。基于可行性研究,根据处理水质、水量等要求,进行湿地床结构和布水系统设计;依据耐污性、景观性等原则进行湿地植物的选择,同时强调管理维护对人工湿地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作用。最后对人工湿地的低碳效应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5.
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天津市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和水生态系统退化的局面,开展了天津中心城区景观水体功能恢复与水质改善技术的研究,并建成示范工程3项。其中,外环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采用了投菌/浮床/沉床/人工湿地工艺,津河/卫津河示范工程采用的是化学/微生物/水生植物净化集成工艺,梅江生态园采用了人工湿地/稳定塘/循环河道旁路生态修复技术。各示范工程均稳定运行6个月以上,且处理效果良好,其中外环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和梅江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津河/卫津河水环境改善示范工程的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  相似文献   

6.
丁山河是深圳国际低碳城规划范围内的主要水系,近年来由于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环境保护,导致其水质变差,河道生态系统严重破坏。为了集中解决丁山河低碳城段河道"黑、臭"及"杂、乱"等问题,基于其污染现状和水量、水质的采样分析结果,提出针对性的低碳治污对策,并对治污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生态环境部提出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体系建设方案,为解决我国北方城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问题提供了方向性的指导。在该方案的基础上,针对北方重点缺水城市呼和浩特市的再生水布局和河道水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大黑河流域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的系统思路和总体方案,探讨了河道生态补水及水质保持、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湖库水量调蓄等关键技术环节,给出了再生水作为呼和浩特市农业、工业以及饮用水应急备用水源利用的发展方向,以期为北方重点缺水城市的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针对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水环境恶化等问题,很多地方政府进行了水环境综合整治,通过控源截污,完善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升级改造污水处理厂,实施城市河道和流域治理,重点保护饮用水源,强化给水预处理和深度处理技术,再生水回用等措施,提升了水环境质量,保障了供水安全。为推动水处理新技术的应用,加快城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及生态系统修复重建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和生态环境水平,《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拟于2013年10月25-27日在福州融侨水乡酒店召开饮用水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丁山河水质污染及生态破坏问题,借鉴"河湖分离"的设计理念,将"河湖分立"理念应用于丁山河水质改善及低碳城段景观提升项目。通过建立人工湖,提高生物栖息地的多样性、降低河流流速、提高水体通透性;通过与LID技术、湿地植物等多项生态修复方略相结合,实现雨污分流及收集、净化作用,提升丁山河生态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竹皮河为季节性雨源型城市河流,存在污水直排、底泥淤积、季节性干涸等诸多水环境问题,导致其水质恶化严重,水生态系统受损,自净能力较弱。为恢复竹皮河生态系统多样性,提升水体自净能力,实现水质长效保持,在控源截污的基础上,采用人工湿地、原位微生物修复、生态砾石河床、水生植物恢复等多种生态治理技术集成,实施河道生态补水、生态净化、生态修复三大工程,重建生态系统多样性,实现水质自然净化。通过流域综合治理,竹皮河城区段下游水体水质逐步达到地表Ⅳ类水标准。工程设计为雨源型城市河流的生态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门窗》2019,(18)
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城市地区的河流面积逐渐减少,水质恶化的问题日益严重。城市河道除了具有基本功能外,还具有自动净化城市水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城市文化和历史财富等作用。以南京市秦淮区月牙湖河道整治为例,工程采用流域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湖体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使得月牙湖水质稳定四类水,部分指标达到三类水,本文深入剖析生态修复对水质改善、水环境质量提高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城市雨源型河道水质特征,利用现有条件采用原位水质净化处理系统,该系统采用了改良型A~2/O+人工湿地+氧化塘组合工艺,最大处理能力为600 m~3/d,设计出水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V类标准(NH3-N≤4.8 mg/L)。实际运行数据表明,该系统在常规污染物削减达标的情况下能进一步对特征痕量有机污染物进行有效去除,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深圳茅洲河流域因排水系统滞后于城市发展、污染排放量大等原因,水体长期严重黑臭。经过2016年启动的第一轮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流域内旱季污水不入河的阶段目标,但雨季河道污染、污水系统缺陷等问题依然存在。为了实现长制久清,全流域启动了第二阶段的排水系统提升与完善,按照“厂-网-源-河”要素进行系统梳理,提出雨污源头收集完善、传输系统梳理提升、污水厂站韧性连通等对策,实现河道水质稳定达标,入厂污水浓度提升,为流域水环境质量提升、污水系统提质增效提供了可借鉴的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宿迁市中心西南片区水环境质量,在已有黑臭水体治理经验的基础上,转变被动治水思维,对西南片区流域水环境开展系统化治理。在“全域规划、全域设计、全域配套、全域修复、全域清流”的“五全理念”指引下,以问题、目标双导向,对片区河道污染负荷量及纳污能力进行测算,制定水质达标策略;通过河道生态需水量供需平衡调度研究,布局活水循环方案。从河道水系和排水管网等两大系统着手,积极开展了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宿迁实践。  相似文献   

15.
南宁市正在进行水环境建设,并取得了初步成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介绍了南宁市水环境规划总体结构及水环境建设情况,对水环境建设及运营过程中遇到的水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针对存在的问题,对水环境建设过程中河湖设置形式、河道截污系统的设计与建设、初期雨水的处理等进行研究。根据南宁市水环境现况,南宁市水环境建设河湖设置宜采用河湖分立形式,河道截污应增加截流倍数,并相应地配套提升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能力,应采取措施减少或避免初期雨水对水环境水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东莞运河樟村水质净化厂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污染河道水质净化厂,其污泥处理采用重力浓缩/机械脱水工艺.一期工程于2004年春季投入生产运行后,污泥处理系统存在浓缩池浓缩效果不佳、浓缩池未设计放空系统、污泥脱水机脱水能力不足、泥饼含水率不能达标和污泥脱水机房操作环境恶劣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增加浓缩池加药和放空系统、增加机械浓缩机和离心脱水机系统以及增加脱水机房除臭系统等技改方案.2005年-2006年实施改造后,有效解决了污泥处理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和泥饼含水率不能达标等问题,改善了厂区员工的生产操作环境和厂区环境,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受上游村庄、城镇、农田等点源和面源污染的城市河道,采用截污与人工湿地净化协同处理的方法改善水质。经过截污与人工湿地净化协同作用,可基本实现水质净化目标,使其达到河道的景观水质标准要求,不仅有效保障处理水质更可营造城市水景,通过充分发挥河流与湿地的生态服务功能,可改善研究区所在地生态环境,同时带来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8.
河道公园综合提升改造工程能通过水质提升、景观打造等方式改善河流流域水环境质量和周边居民居住条件,是城市生态水系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以河南省某市河道公园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影响该河道公园景观效果的因素,针对该公园给水和污水系统提出不同的改造措施,并对比分析了其优劣性,最终给出相应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马哲 《山西建筑》2016,(6):191-192
从河道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根据城市河道的治理原则,分析了当前城市河道治理的技术现状,并从整治规划、雨污分流处理、一体化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水环境生态治理的相关对策,从而改善河道水质,促进城市水环境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于人口集中、生产生活活动强度大,汕尾市黄江河(西闸断面以上)流域存在突出的生活污水直排、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等问题,再加上河道自净能力不足,西闸国控断面水质在枯水期为地表Ⅳ类或Ⅴ类,主要污染指标为COD、NH3-N、TP。为实现断面水质达到地表Ⅲ类水目标,针对水质评价结果、污染源特征,系统性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技术路线,采取了消除镇区生活污水直排口、治理畜禽养殖污染、收集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等控源截污工程措施,河道清淤、支流水质净化等内源治理工程措施,以及河滨带植被恢复、河道生态补水等生态修复工程措施。这些工程措施实施后,黄江河入河污染物大幅削减,水体自净能力显著提升,西闸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