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对当前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现状和虚拟实验应用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虚拟实验在这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虚拟实验很好地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加深了学生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理解,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是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其中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对于新工科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对智能花卉种植物联网系统设计与实现虚拟仿真实验课程的建设进行论述,对教学应用和促进新工科人才培养情况进行分析,探讨了新工科背景下综合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建设与教学应用的关键共性问题,为类似的虚拟仿真实验一流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不足现状,阐述了“电子技术”课程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整合的必要性.我们在对电子技术实验项目类型进行分析基础上,针对不同实验类型进行虚拟实验的应用,并给出虚拟实验的案例.“电子技术”课程虚拟实验的应用研究结论为虚拟实验可以和实物实验实现理想整合,共同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虚拟实验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号与系统实验是辅助该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传统的硬件电路实验灵活性和实时性较差,因此利用软件技术构建虚拟实验是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及实验效率、降低实验成本的一条有效途径。虚拟实验不仅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公式,还可以由学生在PC机上单独完成各种信号与系统的实验仿真,培养学生动手创新的能力。本文介绍了采用Matlab语言构建的8个虚拟实验,并给出了利用Matlab实现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具体实例。  相似文献   

5.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是高等院校电气信息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开发一个虚拟实验平台对于“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的教学和实验具有积极的意义。它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实验室教学模式的诸多问题,提供更加灵活、高效、便捷的学习方式,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此次研究立足课程实验教学的需求,设计了一个由运算内核、内核驱动程序、虚拟实验台内核和虚拟实验台界面组成的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虚拟实验平台。  相似文献   

6.
<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激发了教学形式的变革,为促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在技术与教学方面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本文针对专业基础类课程的实验教学,基于精细化虚拟仿真技术,分别在实验教学条件、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实践。在教学应用方面,更新基于技术的教学法,设计精细化虚拟仿真实验环节,建设实验教学平台,丰富精细化评价模型,促进教与学的深度融合,对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将精细化虚拟仿真实验及实体实验有机融合,推动了专业基础类实验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针对"自动控制原理实验"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提出了该实验课程的教学改革理念与思路。本文首先从传统实验箱教学入手,然后对Matlab仿真教学法和基于Multisim的虚拟实验教学法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分析了虚拟实验教学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电力拖动类课程传统实验具有实验过程抽象,实验难度大及实验成本高等不足之处。我们将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电力拖动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并综合应用Visual C++,Matlab/Simulink,MS Access和MS Word构建了电力拖动类课程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实践证明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可以解决传统实验存在的不足,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学生科学素养和能力培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河北工业大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课程组利用网站开发工具Macromedia DreamWeaver,设计了以电子电路仿真软件Electronics Workbench为基础的电工电子虚拟实验室.该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仿真实验环境,学生通过自主设计课程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提高了动手能力,培养了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促进了综合素质的发展,同时促进了"工与电子技术"程教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计算机组装及维护>课程实验教学的不足,结合虚拟现实技术和三维建模技术,论述了三维虚拟工作平台构建的意义和必要性,并根据设计目标给出了三维虚拟工作平台相应功能模块的设计.三维虚拟工作平台可以完成用户与虚拟实验设备的交互,并具有实验考核和实验管理的功能,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水果品质无损检测中应用的研究与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兴虎付广伟  毕卫红 《红外》2006,27(2):33-37,48
简单概述了我国水果产业的发展现状,着重阐述了国内外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品质无损检测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当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进行水果检测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星载差分吸收光谱仪转动部件控制需求,设计了星载光谱仪转动部件的测试系统。采用微动开关复位加定步的电机运动方式实现电机的精确定位。采用脉冲调制(PWM)的方式实现驱动电流的精细调节。并搭建平台对系统进行重复性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测试系统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能够满足光谱仪的精确定位要求,使电机在工作寿命内按计划完成定标工作。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对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目的和基本特征进行了归纳,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的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对设计性实验的体系进行了初步设计,并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性实验的实施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刘启能 《激光技术》2008,32(3):327-327
为了研究杂质的吸收对光子晶体滤波器设计的影响,引入复折射率并利用特征矩阵法,计算了滤波透射峰的峰值和半峰全宽。滤波透射峰的峰值随杂质的消光系数增加而迅速减小,滤波通道透射峰的半峰全宽随消光系数增加而增大,滤波透射峰的峰值和半峰全宽都随吸收杂质的光学厚度的增加而减小。结果表明,设计光子晶体滤波器时,必须考虑杂质吸收这一重要因素,应选择消光系数小于0.002的掺杂材料,并且杂质的光学厚度应设计在2(λ0/4)左右。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线学习掀起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教育革命,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对高等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技术基础实验课程地位特殊,传统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需要,文章从其教学特点出发,提出了“线上教学+自主实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同时还阐述了与此密切相关的集约化线上教学资源平台、智能化翻转教学环境以及多元化过程性考核评价机制三个重要环节。经研究发现,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教师的教学创造力得到全面提升。教学环境支持课堂互动和全周期教学行为数据采集,体现了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教学实施的精准化和教学评价的客观化,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6.
Sn-Zn-Ag系无铅钎料焊接性能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讨论了电子软钎料的钎焊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并采用铺张面积法对Sn-Zn-Ag系钎料钎焊性能进行评估。钎料的钎焊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钎料对基板的润湿性能,而润湿性能与液态钎料在基板上的液、固、气三相界面的界面张力有关。对润湿角(θ)与铺展面积(S)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严佳婷 《电子测试》2013,(20):119-120
上市公司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不断扩大生产规模,追求规模经济,但是由于我国较低生产力水平、政府干预、体制等原因,上市公司的规模经济效果并不明显。同时,20世纪9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改变了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条件,使得规模经济的实现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下,规模经济理论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拓展,企业按照新形势来选择合适的经济规模。  相似文献   

18.
凋亡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分析人大脑皮层凋亡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形态计量学变化.方法:取21例脑外科手术患者的额叶大脑皮质超薄切片中的正常神经元和凋亡神经元的电镜照片各80张,分为对照组与凋亡组.采用形态计量学方法对两组神经元的细胞体、细胞核、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灰度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神经元相比,凋亡神经元线粒体的体密度、面密度、数密度、比膜面明显增大(P<0.01),比表面无明显改变(P>0.05),线粒体基质与细胞质基质灰度之差明显增大(P<0.01).结论:凋亡神经元线粒体未发生明显肿胀或增生,但其内膜和嵴的面积明显增加,基质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一种新型应答机数字化终端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喻芳 《电讯技术》2002,42(3):39-43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及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实现脉冲应答测距和指令数据接收双重功能的数字化终端。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磁脉冲的口径瞬态辐射场计算公式,针对圆形口径的线性相移、平方律相移等非同相口径场情况,计算了辐射高斯脉冲时的能量方向图、半能量波瓣宽度、面积利用系数等参数.计算表明,对于圆形口径非同相口径场,最大辐射场的方向为口径面法线方向,同时能量方向图关于口径面法线方向对称;随着口径的增大,波瓣变窄,无副瓣;随着平方律相移的滞后参数的增加,波瓣变宽,主瓣不分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