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胡艳 《中国纤检》2011,(24):62-65
通过采用YG155A型电子纱线捻度仪和YG023C型全自动单纱强力机测试26S/2羊绒纱线的捻度和纱线强力,比较其捻度与强力的关系,得出当羊绒纱线捻系数小于临界系数时,纱线强力随捻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当羊绒纱线捻系数大于临界系数时,纱线的强力随捻系数的增加反而下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以20.83 tex和14.70 tex山羊绒单纱为试验材料,确定5个不同的捻系数比,羊绒单纱分别反向加捻成20.83 tex×2和14.70 tex×3的纱线,在横机上编织纬平针织物,分析捻系数比对扭斜角的影响.试验结果分析表明,捻度是影响扭斜的主要因素,二者呈显著的线性关系,扭斜角随捻系数比的增大而减小,20.83 tex×2织物捻系数比为0.787时,织物的扭斜角为0°;14.70 tex×3织物的捻系数比为0.734时,织物的扭斜角为0°.  相似文献   

3.
利用16.2tex的S捻和Z捻棉纱线,通过改变7种平纹织物中经纱和纬纱的配置及纱线S捻和Z捻的配置,研究了捻向和捻度松弛对尺寸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纱Z捻、纬纱S捻配合时,织物的收缩率比其他捻向纱线配合时要小。  相似文献   

4.
薄型精纺毛织物综合服用性能与结构参数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为青 《纺织学报》2006,27(11):86-89
通过对薄型精纺毛织物经纬向拉伸强力、折皱回复角、悬垂系数、经纬向抗弯长度、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测试,并运用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所测指标与织物的经纬纱线密度、经纬密度、经纬纱捻度、面密度、厚度等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得出性能指标与织物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原料、组织相同,经纬纱线密度相近的薄型毛织物综合服用性能接近;织物的原料对薄型毛织物的服用性能影响最大;织物的面密度、厚度对薄型精纺毛织物综合服用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羊绒针织品的扭斜情况与原绒品质有直接关系,为此测试了19批无毛绒,对其品质指标进行偏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分析得出:精纺羊绒针织物的扭斜是由加捻纱的内应力引起的,捻度是造成扭斜的决定因素,而原绒品质引起了织物扭斜角度的差异,是扭斜的内在影响因素。扭斜角与捻系数比、原绒指标三者之间呈线性关系。所以,生产中应针对不同原绒合理选择捻系数比,使得织物扭斜达到最小。  相似文献   

6.
为满足织物某些风格特征的需要,我们在进行纱线设计时,除注意选择原料外还要恰当地选择纱线的支数和捻度。当原料和支数确定之后,捻度便成为影响纱线性能的一个突出的因素了。 产品设计者所选用的单纱或双纱的捻度,大都是根据生产经验来确定的。如对于精纺毛织物单纱捻系数多在80左右、股线捻系数多在130左右。抢系数反映了纱线中表层纤维和纱线轴线的几何关系。纱线加捻程度不同,不仅反映在纱线中纤维之间的几何关系上也反映在纱线的物理机械性能方面。一定原料和支数的纱线当其捻度不同时,所获得的纱线的性质也不相同。进一步研究捻度与纱…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精纺毛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性能的关系,收集了18 种精纺毛织物,应用JN-1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动态测试仪进行折皱回复角测试,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角间的关系。为了进一步分析各结构参数对织物抗皱性能的影响程度,找出对折皱回复角影响较大的结构参数,同时研究了织物结构参数与折皱回复角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精纺毛织物的折皱回复性不仅与织物原料、纱线线密度和捻度有关,还与织物经纬密、织物紧度以及面密度有关;除了纤维原料以外,纱线捻度对织物折皱回复性的影响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布面毛羽对涤棉机织物起球的影响,采用正交优化设计法研究纱支、捻度、捻比、织物覆盖系数、纱线烧毛及涤纶碱处理6个工艺参数对布面毛羽和毛球的影响,并利用图像处理法和马丁代尔法分别对布面毛羽和毛球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6个工艺参数对布面毛羽和毛球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且最优工艺参数为纱支24 S、捻度890 T/m、捻比0.0、织物覆盖系数91%、纱线烧毛、涤纶碱处理。涤棉机织物起球的先决条件为毛羽平均长度在3.7~9.0 mm,毛羽密度达到8.6~9.1根/cm~2,织物才开始起球。  相似文献   

9.
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因素复杂多变,为了获得精纺弹力毛织物的最佳服用性能,文章从生产实践出发,利用已有生产经验,采用针对性的实验,对经纬密度比、纱线捻系数、捻向排列、织物总紧度、织物组织等主要设计参数对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平纹双弹织物的纬经比、捻系数、捻向排列,全毛高支纬弹华达呢的总紧度,全毛高支纬弹花呢的织物组织是获得相应织物最佳服用性能的非常重要的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10.
纯毛弹性绉织物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纯毛高弹绉织物所采用的纱线捻度、经纬纱支、经纬密度及捻向配置进行了分析与试验,通过改变经纬纱捻向配置和交织规律来控制相邻纱线的退捻力矩,并以适当的后处理使织物产生不同效果的收缩,实现了织物的起绉,并赋予织物优良的伸缩性。对试织样品的弹性伸长率及回复率进行了测试,确定了起绉与弹性效果的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针织物扭斜的成因机理,得出加捻使纱线产生扭应力,针织物的扭斜是由纱线存在的内应力而形成。对原绒品质与针织物扭斜进行研究,试验及理论分析表明,原绒品质对扭斜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其中,在捻度一定的条件下,无毛绒的细度、细度CV值、机长B、CVH和小于12.5 mm的短绒率指标是影响针织物扭斜的主要因素。回归分析表明,针织物的扭斜角与无毛绒的细度、细度CV值、机长B、CVH和小于12.5 mm的短绒率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章简要介绍了山羊绒精纺针织物中出现的鸡爪痕质量疵点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产生鸡爪痕的主要影响因素,阐述了研究鸡爪痕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对比实验,分析了山羊绒精纺工艺中条干均匀度和捻度配置对织物鸡爪痕的影响.结合生产实际,简要概括了染色和后整理工艺对织物鸡爪痕的影响和对山羊绒精纺针织物鸡爪痕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3.
紧密纺在精纺羊绒纺纱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紧密纺纱在精纺羊绒中应用后对纱线各项测试指标的改善效果,讨论了其在减少精纺羊绒纱的毛羽、改善纱线条干、提高纱线强力并最终降低针织纱捻度的可行性。最后得出了在普通精纺羊绒工艺上可采用紧密纺的结论,同时对解决精纺羊绒行业长期存在的羊绒衫鸡爪痕问题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张后兵  张志  丁霞 《毛纺科技》2007,(12):31-34
对紧密纺在精纺羊绒实验性纺纱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了相关性分析,找到了影响紧密纺起毛起球的因素.同时将所纺制的相同线密度纱线的各项成纱检测指标和紧密纺成纱指标做了对比分析,并分析讨论了紧密纺在精纺羊绒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单纱捻度和针织密度为关键因素的实验结论.文章还为紧密纺在羊绒精纺领域更深层次的应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从原料、纱线结构、织物结构、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5个方面,对精纺山羊绒针织衫鸡爪痕疵点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生产工艺流程、原料选配、纺纱工艺、染色加工、织造和后整理的生产加工技术,开发出20.83 tex×2抗鸡爪痕精纺羊绒针织衫。研究表明:原料性能、纱线捻度与合股数、织物组织与密度、后整理和梳理强度是精纺羊绒针织衫鸡爪痕疵点成因的主要因素;生产过程中可以增加养生、蒸纱、洗纱和生坯熨烫等工序;优化技术方案需综合考虑生产效率、产品颜色、手感和生产成本等多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测试牦牛绒纤维特性的基础上,以牦牛绒原绒和拉伸细化牦牛绒为原料,经过半精纺及精纺工艺纺纱加工,分别纺制了半精纺16.7 tex牦牛原绒纱、15.6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纱,精纺13.5 tex牦牛原绒纱、10.9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纱和10.9 tex拉伸细化牦牛绒/牦牛原绒混纺纱。实验证明,牦牛绒可加工细特纱及轻薄产品;拉伸细化可有效改善牦牛绒纤维品质,提高其可纺性,纺纱特数更低,产品更轻薄,牦牛绒资源的应用更广泛。  相似文献   

17.
袁丽萍 《毛纺科技》2004,(10):51-53
纺制高级精纺羊绒纱对工艺和设备的要求比较高,文章从纺织理论和生产实践2方面论证了通过选用适当的毛纺和棉纺设备,纺制优质的精纺羊绒纱的详细工艺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采用毛纺设备生产精纺羊绒纱造成纱线制成率偏低的原因.指出在前纺及细纱工序中由于对短纤维控制不好,导致精纺羊绒纱的综合制成率偏低,造成生产成本较高.阐述了通过优选工艺流程、工艺参数,控制主要工序消耗,不同品种、不同用户采用不同的控制方法,回梳回理等取得了很大成效.实验及生产实践表明,精纺羊绒纱综合制成率从76.42%提高到80.01%,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9.
精梳绒毛高支纱加工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主要介绍了精梳绒毛高支纱加工中使用的羊毛原料培育、细分和改性加工技术,纺纱加工系统的选配以及新开发的各种纺纱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20.
精纺羊绒衫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精纺羊绒衫的原料、纱支、捻度、工艺流程等生产工艺,分析了影响生产与质量的关键因素及解决措施,指出精纺羊绒衫具有耐磨、耐洗、耐起球等优点,比粗纺羊绒衫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