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传递矩阵法曲线桥的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曲线桥的结构特点,将曲线桥离散成多个无质量的曲梁单元和包含质量的刚体.刚体包含质量和转动惯量.应用传递矩阵法建立曲线箱形截面梁的振动传递矩阵,求解频率方程,得到曲线箱形梁桥的固有频率值和相应振型,分析其振动动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建筑结构分析算法,在建立建筑结构动力分析的二阶传递矩阵模型基础上,应用传递矩阵算法于建筑结构的固有频率和固有振型计算,得到了与实验测试相一致的结果.通过分析,说明传递矩阵法应用于建筑结构分析是正确可靠的,且具有运算量小、速度快捷、编程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为了准确地分析梁杆结构的稳定性问题并降低系统刚度阵的阶数,提出了基于传递矩阵法和精确有限元的模型缩减法.将具有弹性支撑的非共线链式分支子结构当作一个超单元,结合梁单元精确刚度阵,使用传递矩阵法联系两端载荷和位移关系,得到该超单元在整体坐标系下的刚度阵,且该刚度阵为与普通梁单元同阶的对称方阵,可直接组装到系统刚度阵中.求解该缩减后系统刚度阵的行列式可得到结构的欧拉临界力.由于子结构的内部自由度不出现在系统刚度阵中,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极大降低了系统刚度阵的阶数.典型算例的稳定性分析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矩阵传递法具有计算量小,精度高.能在微机上求解复杂结构的优点.本文采用矩阵传递法求解高层建筑结构的内力和变位问题,由微分方程的解析解导出传递矩阵.并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梁弯曲时各截面状态矢量间的传递关系,并给出了按梁的不同支承形式所给定的边界条件求截面状态矢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桥墩的有效长度系数对桥墩的稳定性和强度十分重要。为解决桥墩的稳定性问题,本文建立了一种便于采用传递矩阵法求解的新颖力学模型,并基于该方法计算了多跨连续刚构桥的有效长度系数。首先,建立n跨刚构桥的一般力学模型,并利用传递矩阵法推导了其在考虑自重荷载情况下的平面内稳定特征方程,进而求得弹性屈曲载荷和有效长度系数,并将其与有限元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从而验证所提理论和方法的正确性。其次,研究了用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和超高性能混凝土加固桥墩时,桥墩有效长度系数的变化规律。最后,探讨了边跨与中跨之比、桥面梁刚度以及桥墩刚度对桥墩有效长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整体结构刚度比增强局部刚度对提高稳定性更有效,桥梁边跨和中跨跨度对有效长度系数的影响较大。同时,还观察到碳纤维增强聚合物加固高度改变时,桥墩有效长度系数变化曲线产生了独特的双峰效应。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串联基础隔震结构隔震层的恢复力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SIMULINK的串联基础隔震体系仿真计算的新方法,将该种隔震结构的运动微分方程用状态空间法描述,在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串联基础隔震体系的动力仿真程序,实例证明该动力仿真程序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压弯杆弹性弯曲分析的精细传递矩阵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精细传递矩阵法,根据压杆微弯平衡状态下的微分方程,建立了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压弯杆弹性弯曲分析的精细传递矩阵式,并运用精细传递矩阵法对两端铰支的压弯杆进行了内力计算.算例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9.
根据薄壁杆件弯扭耦合变形的经典理论,建立了轴心压力作用下的薄壁型钢构件的弯扭稳定分析的计算模型,导出了拉格朗日函数和拉格朗日方程;并引入对偶变量,导出哈密顿函数,将问题导入哈密顿对偶求解体系,建立型钢构件稳定问题的哈密顿正则方程,最后利用混合能的精细积分法及二分法求出临界荷载。本方法思路清晰,计算精度高,可推广应用于变截面构件的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将精细传递矩阵法应用于门式钢框架的稳定分析,研究门式钢框架在考虑构件轴向变形及不考虑轴向变形时的屈曲荷载.根据精细传递矩阵法原理和压杆微弯平衡状态下的平衡微分方程,建立门式钢框架稳定分析的精细传递矩阵式.并运用精细传递矩阵法对铰支约束下的门式钢框架进行了屈曲荷载的计算.计算结果与有限元软件ANSYS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为求解舰船管路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响应,应用离散时间精细传递矩阵法,编制计算程序,对管路冲击响应进行模拟,形成了一套管路冲击响应计算方法.设计管路冲击试验,对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离散时间精细传递矩阵法的管路冲击响应计算方法精度较高;同时,建立弯头管路和三通管路有限元模型,与离散时间传递矩阵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提出的方法既保证了较高的计算精度,同时计算时间大为降低,效率明显提高,可以为管路冲击响应预报和抗冲击设计校核计算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将快速多极间接边界元法 (FMIBEM) 应用至地震超材料对地震波的散射模拟,并提出一种周期性隔震材料——岩土复合地震超材料 (RSCSM)。在精度验证基础上,对RSCSM的带隙结构及不同单晶胞结构下的隔震效果与带隙范围进行详细的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采用FMIBEM能够有效地处理大型地震超材料对地震波的宽频散射问题;RSCSM能够隔离地震波超低频段隙,方形晶胞结构产生的带隙宽度(0.5-17 Hz与54-72 Hz)涵盖了地震波产生危害的主要频段(0.5-2 Hz),隔震效果可达35%以上;改变RSCSM的单晶胞结构会对地震超材料带隙结构产生重要影响。本文研究为二维地震超材料对地震波散射的模拟提供一种高效方法,研究结论可为地基隔震设计提供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半刚性连接钢框架对结构受力产生一定影响的问题,利用精细传递矩阵原理对其进行静力分析.采用三参数力学模型模拟半刚性连接梁柱节点的弯矩-转角性能,用螺旋弹簧模拟节点连接的半刚性.根据精细传递矩阵法原理和结构的平衡微分方程,推导了半刚性连接钢框架静力分析的精细传递矩阵,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并进行了算例计算.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可用于结构的初步设计和最终校核;梁柱连接的半刚性使结构的内力发生重分布,进行钢框架结构分析及设计时应考虑半刚性连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础隔震结构基于设计反应谱的地震作用取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建立了基础隔震结构的运动方程.由于所得运动方程为非对称质量与非经典阻尼矩阵的情况,因此用复模态法解耦,得到了结构地震响应的时域表达式;然后引用欧拉变换,获得了响应关于一系列等效单自由度体系位移和速度响应的线性组合,根据振型分解反应谱理论就可以求解基础隔震结构基于设计反应谱的地震响应和地震作用.最后,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该方法的精度和应用,以便为理论研究、工程设计和规范的修正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发电可解决单纯新能源发电投资成本高、利用率低等问题,可维持发电系统稳定性及连续性,实现更深层次的节能减排.以300 MW机组为例,建立了由太阳能、生物质能组成的辅助系统作用于燃煤机组回热系统的热经济性分析矩阵模型.结果表明:辅助系统作用于高加侧的经济性好于低加侧,并随分流系数增大高加侧的优势更明显;高加侧各加热器中,辅助系统作用于1号高加时混合发电系统的热力性能最好;分流系数增至完全排挤汽轮机抽汽时,混合发电系统各性能指标达最大值,汽轮机做功及绝对内效率提高率分别达0.42%~8.74%,0.42%~7.2%.  相似文献   

16.
定义了虚拟热力系统的概念,并在常规热平衡法、q—γ—τ矩阵形式和等效热降等概念的基础上,构造了热力系统能效分布矩阵方程。该矩阵方程全面反映了机组主系统和各种辅助系统对机组热经济性的影响状况,每个矩阵物理意义明确、规律性强,可以使热力系统的整体计算和局部分析变得更加清晰、简单、客观,非常适合于计算机程序化。  相似文献   

17.
弹性地基上变厚度环板分析的传递矩阵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弹性地基上变厚度环板轴对称弯曲的传递矩阵法.首先,简单地介绍了开尔文函数及其基本性质.其次,基于开尔文函数理论导出了文克勒地基上等厚度环板单元的正确传递矩阵,并证明了当地基参数趋近于零时,该传递矩阵退化为一般等厚度环板的传递矩阵.然后,沿径向将变厚度环板划分成一系列等厚度环板单元,应用传递矩阵算法原理获得了变厚度环板的整体传递矩阵.最后,给出了一些数值结果,证实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并简要地讨论了地基参数对板挠度和弯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根据拉格朗日方程推导出了椭圆滑道辊轴摩擦摆与碟型弹簧组成的三维复合隔震系统动力反应分析计算公式,考虑了竖向振动与水平向振动的耦合作用.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隔震系统在水平向与竖向都具备必要的隔震特性,即隔离能力与复位能力;依靠摩擦作用与结构自身阻尼可以消耗传入结构的能量.当滑道长轴a=1.0m、短轴b=0.5m、滑动摩擦系数为0.01左右时,水平向隔震效率可达75%左右,在竖向也能有效减小受压层间位移与防止出现受拉层间位移,同时具有较好的消能效果与复位能力,这时滑道曲率对体系竖向振动的扰动很小,可不考虑水平向与竖向的耦合作用,各自单独计算.  相似文献   

19.
在热力系统的定量分析中,定义了一个重要参数—纯热量折合系数,它表征了纯热量从某级加热器加入系统折合为等效吸热量的比率,也反映了各级回热抽汽的能级.推导了纯热量折合系数通用矩阵,便于计算机程序化计算.利用任一级的抽汽效率和对应级的纯热量折合系数,在不必结合功率方程、吸热量方程的情况下,便能很好地完成热力系统热经济性整体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