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采用反应-动力学法测定了加氢条件下风城减压渣油超临界萃取窄馏分在四种孔径均一催化剂(WDUPS)中的有效扩散系数。结果表明:在400℃,6.0 MPa下,重油分子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系数的数量级在10-9~10-8 cm2·s-1。随着馏分变重,各馏分的有效扩散系数均逐渐降低;随着催化剂孔径增加各馏分的有效扩散系数逐渐增加,但当孔径大于48 nm后,有效扩散系数基本不受孔径影响。受限扩散因子的计算结果表明,相比轻馏分,重馏分在催化剂孔道中的扩散更容易受到催化剂孔径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出口柴油硫含量在馏分中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牟明仁  徐嫔  隋学勇  赵雪蓉  徐伟  赵欣  王军  马永无 《辽宁化工》2010,39(10):1017-1018,1033
采用紫外荧光法对切割后柴油各窄馏分油进行了硫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轻馏分段中含量占整个馏分中硫质量分数相对较小,重馏分段所占比例相对很大,80%~100%窄馏分中硫质量分数占整个馏分中硫质量分数的32.538%~34.807%,是0%~20%窄馏分段中硫质量分数的3倍,说明硫含量主要集中在重馏分段中。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基于减压渣油组成及性质的连续分布模型研究。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技术,分别将三种减压渣油分离成若干窄馏分,并测定了各个窄馏分的性质和组成。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减压渣油组成及性质的连续分布模型,并利用连续分布模型对减压渣油的二次加工性能进行初步评价。再对此模型进行验证,尽管实测值与计算的KH值有一定的偏差,但是对该馏分的二次加工性能评价基本没有影响,说明该模型的应用成功。  相似文献   

4.
陈进  石剑  王车礼 《现代化工》2022,(4):156-160+166
以地沟油和龙口页岩油为原料,考察了不同配比的页岩油与地沟油共催化裂化及其产物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地沟油质量分数为25%时,轻油收率和液收率最高,分别为54.24%和78.13%,转化率达到92.23%。对汽油馏分和柴油馏分组成进行分析可知,随着地沟油质量分数的逐渐增加,汽油中的芳烃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杂原子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先减少后增加;当地沟油质量分数为25%时,汽油馏分中的芳香烃质量分数在50%左右。裂解气中主要是C3及以下气体,质量分数达到65%以上。  相似文献   

5.
研究两种不同溶剂条件下,煤直接液化初级产品的物理化学特性,通过实沸点蒸馏装置,将样品油进行了实沸点切割,得到17个窄馏分,并考察了各窄馏分的密度、相对分子质量、元素组成及临界性质.结果表明,两种煤液化粗油馏分组成差别不大,得到的相应粗油窄馏分的密度、元素组成和相对分子质量等相差也较小.加氢后的循环溶剂条件下,煤液化粗油S和N元素含量较低;最后采用经验关联式对两种煤液化粗油窄馏分的假临界性质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两种油的假临界性质差别不大,且随切割馏程升高假临界温度和假临界体积逐渐增大,窄馏分的假临界压力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采用自动快速蒸馏装置对脱砷前后的催化裂化汽油进行窄馏分切割,利用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各窄馏分砷化物含量进行分析,研究催化汽油脱砷前后砷化物分布规律,为催化裂化汽油脱砷剂开发及脱砷工艺流程选择提供指导。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各窄馏分沸点增加,砷化物所占比例逐渐增大,90%以上砷化物均分布在80℃以上的重汽油组分中,尤其170℃以上馏分砷化物所占比例陡增,占总砷化物65.82%~96.31%。吸附脱砷剂对汽油150℃之前馏分中砷化物实现了全部脱除,而对150℃之后的重馏分脱砷率略有下降;临氢脱砷剂对汽油中80℃之前轻馏分和170℃之后重馏分中砷化物具有较高的脱除率,达到90%以上,而对中间馏分中砷化物脱除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以小型固定流化床为实验装置,CIP-2为催化剂,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地沟油催化裂解的产物分布,特别是丙烯产率和汽油馏分收率随裂解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液化气中丙烯质量分数最高,约占30%,且随着温度的增加逐渐增大,但反应温度大于540℃时丙烯质量分数的变化不明显。汽油馏分收率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13C-NMR分析发现汽油馏分中芳烃取代基主要是短碳链取代,以甲基和乙基取代为主,分别占44. 2%和43. 5%。FT-IR分析表明,汽油馏分和柴油馏分中不含酯类羰基。  相似文献   

8.
在固定流化床装置上进行了绥中高酸原油及其馏分油的催化裂化研究,在相同反应条件下考察了不同原料的脱酸率和产物分布,对比分析了绥中高酸原油切割前后催化裂化产物分布的变化以及全馏分催化过程中各馏分对产物分布的贡献。结果表明,绥中原油及其馏分油裂化性能较差,但不影响其催化裂化脱酸效果。绥中原油切割前后催化裂化的转化率和轻油收率变化不大,但柴油减少,汽油增加。全馏分催化时各馏分对产物分布的贡献不同,减压蜡油贡献最多的是汽油,而减压渣油贡献最多的是气体和柴油。  相似文献   

9.
杨涛  葛海龙 《当代化工》2015,(4):687-690
对伊朗和沙轻两种减压渣油进行了超临界萃取分离,并对各自窄馏分的性质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两种减渣中硫含量随着馏分变重均匀增加,而金属与残炭主要富集在萃余残渣中;为达到相同的萃取收率,伊朗减渣相比沙轻减渣需要更高的萃取压力,且伊朗减渣中硫与金属在重馏分富集程度更高,二次加工难度大。沙轻减渣杂质含量较低,芳碳率高,烷烃侧链少,相对容易二次加工。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氮分布和酸电位滴定分析技术对渣油在加氢处理中试装置上的氮含量及氮类型变化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氮的总脱除率为42.36%,在上流式和固定床两个阶段的脱除率分别为26.76%和15.60%。焦化蜡油和减压渣油混合成的原料渣油的氮含量呈"U"型分布。随着加氢深度增加,芳香分中的氮含量降低,而胶质和沥青质中的氮含量增加。氮在渣油四组分中的分布规律是芳香分组分〉胶质组分〉沥青质组分。在加氢处理过程中,总氮、碱性氮和非碱性氮含量逐渐降低,但非碱性氮占总氮的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而碱性氮占总氮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1.
The vacuum residual from Iranian Light crude oil are separated into a series of 16 narrow fractions according to the molecular weight by the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 and fractional (SFEF) technology. The chemical element and the UV spectrum of each fraction are analyzed. The effects of several factors on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are investigated, which are the fraction concentration in oil phase, the ratio of oil component, the salts dissolved in the water phase and the pH value.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decreases rapidly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residual fraction in the oil increases, showing a higher interfacial activity of the fraction. The interfacial tension changes, as the amount of absorption or the state of the fractions in the interface changes resulting from different ratios of oil, different kinds or concentrations of salts in water, and different pH values.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trfacial tension changes regularly, corresponding to the regular molecular parameters of the vacuum residual fractions.  相似文献   

12.
葛海龙  蒋立敬 《当代化工》2013,(12):1636-1638,1641
在对沸腾床渣油加氢原料及生成油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及其窄馏分性质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已有的渣油特征化参数对减压渣油及加氢生成油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已有的渣油特征化参数不能够准确的体现加氢前后的结构的变化。因此,笔者建立了一个新的渣油特征化参数&,可以比较准确地体现加氢反应的效果,且与加氢生成油化学组成及加氢转化有着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尹玖黎  隆建  黄富 《广州化工》2012,40(21):80-84
采用实验方法确定了减压渣油、乙酸乙酯的溶解度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关联出一个适用于低温下减压渣油在乙酸乙酯溶剂中的溶解公式,揭示了减压渣油在常压溶剂乙酸乙酯中的溶解度参数与萃取温度的规律,建立了萃取温度与摩尔分数之间关系,为进一步的减压渣油在常压溶剂脱沥青过程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4.
郑振伟 《当代化工》2014,(3):330-333
以高硫劣质渣油为原料,在渣油加氢处理反应器上对减压渣油进行加氢处理,得到渣油加氢生成油。对原料渣油和渣油加氢生成油分别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分离,按质量收率10%分割成几个不同的组分,研究反应前后各个组分中金属含量的变化。减压渣油经过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后,大部分金属都集中在残渣中,说明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对金属有较好的选择性。减压渣油在所确定的工艺条件下经过加氢处理,所得渣油加氢生成油进行超临界流体萃取分馏。结果表明,残渣中金属所占的比例增加,相当于金属进一步在残渣中"浓缩"。随着加氢的进行,金属脱除,渣油中很难脱除的Ni和V在各个组分间的分布发生变化,馏分油中的金属所占的比例减少,而残渣中的金属所占的比例增加,未能脱除的金属主要浓缩在残渣中,这部分浓缩于残渣中的金属很难脱除。  相似文献   

15.
Fluidized bed catalytic cracking of vacuum gas oil fractions in the presence of extract from phenol purification of heavy lubricating oil fraction as an aromatic addition was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optimum concentration of the addition, coke formation on the catalyst decreases by 50 to 70% while the content of olefinic hydrocarbons in gasoline decreases, with a corresponding increase in the content of paraffin/naphthene hydrocarbons. The yield of gasoline increases, while its octane number increases by about two units.  相似文献   

16.
欧阳瑞华 《当代化工》2010,39(4):389-390,393
大庆、沈北原油减压渣油富含微晶蜡,尤其是沈北原油减压渣油微晶蜡质量分数高达52.72%。通过中试试验结果和效益对比,说明大庆、沈北混合原油减压渣油经脱沥青等系列工艺处理生产光亮油和微晶蜡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提出了大庆、沈北混合原油减压渣油综合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采用真空间歇精馏方法对从1,4丁二醇(BDO)生产残液中提取BDO的精制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考察塔顶真空度、回流比和加热负荷等操作因素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操作条件,塔顶压力为700 Pa,釜温在160~170℃之间,采用变回流比操作.结果显示,产品BDO的质量分数达到99.5%以上,收率80%以上.这种方法操...  相似文献   

18.
孙学文 《工业催化》2013,21(11):56-61
以正戊烷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溶剂萃取分馏装置将委内瑞拉常压渣油分离为15个窄馏分和一个脱油残渣。采用LHO-1催化剂,在温度500 ℃、剂油质量比4和空速30 h-1条件下,在小型固定流化床上对不同窄馏分进行催化裂化反应。结果表明,随着窄馏分的变重,干气产率从1.84%升至4.98%,液化气产率从12.18%升至14.47%,汽油产率则从37.49%降至16.73%,柴油产率由23.12%降至17.33%,焦炭产率由9.34%升至20.08%。窄馏分1~4具有良好的裂化性能,窄馏分5~9裂化性能中等,窄馏分10~15裂化性能较差。催化裂化汽油中硫化物主要以噻吩硫为主,尤其是短侧链烷基噻吩,约占90%。催化裂化柴油中硫化物主要为苯并噻吩,约为70%,其次是二苯并噻吩。催化裂化柴油中的含氮化合物主要为苯胺类、 喹啉类、吲哚类和咔唑类,其中,吲哚及其衍生物约占总氮含量的50%,而一甲基、二甲基和三甲基的氮化物含量占氮化物总量的70%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预测煤直接液化油窄馏分的偏心因子的新方法,建立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基团键贡献耦合模型(ANN-GBC),以煤直接液化油包含的45个基团键和常压沸点(T_b)共46个参数作为该模型的输入参数,研究了煤直接液化油15个窄馏分的偏心因子与分子结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通过计算20个模型化合物的偏心因子,表明ANN-GBC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推算功能,计算值与理论值平均相对误差均在2.5%以下。偏心因子ω随蒸馏切割馏分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NN-GBC模型预测值普遍高于Watanasiri、NEDOL关联式的计算值。380℃馏分ω小于1,相对偏差较小;380℃馏分ω偏差较大;针对420℃馏分,因仅能定性定量分析其中20%物质,不同物质的含量差异导致个别结果的跳跃,ω偏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