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品鉴·手记     
<正>建筑品鉴:1、通过对原有场地环境的分析,转译成限制建筑生成的设计参数,结合"广场上雕塑"的设计概念,"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设计策略相互融合、影响,共同生成了建筑最终的形态。通俗易懂的概念以及逻辑的清晰性值得借鉴,是当代建筑生成策略的典型案例。2、建筑空间形态的处理上,并没有做多余的修饰,简洁的设计理念从室外贯彻到室内,是基于建筑自身的功能以及对场地环境的适应共同得出结果。面对当今浮躁的建筑环境,这种建筑本质化的设计策略,是值得尊重的。3、面对特殊的场地环境,尤其是面对新老建筑的衔接、景观资源的引入,建筑首先应  相似文献   

2.
张红燕 《山西建筑》2002,28(11):4-5
从建筑的整体形象,建筑周边与内部环境的关系,建筑与人的相互影响几方面阐述了建筑设计的内涵,指出要体现以人为主,追求建筑、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3.
王玲 《新建筑》1998,(3):48-49
介绍兰州炼油厂游泳馆的设计构想,在结合用地环境,塑造形态空间,把握建筑特性,安排使用功能等方面做了一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汤桦 《城市建筑》2005,(4):38-41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KOYOO优品艺墅设计项目的概况,挖掘山与海——建筑与环境的契合、立体主义——空间多样性的深层内涵,进而从功能布局、形态与空间、交通组织、景观结构、住宅设计五个方面,阐述建筑的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5.
以共生理论分析商服区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的关系;以场所理论研究商服区环境层次、空间形态、场所特性设计;以绿色建筑理论分析商服区设计方式、设计要点。结合三明陆地港商服区项目实践,采用功能共生、场所塑造、绿色措施设计策略。功能共生是在市场环境作用下各功能要素形成的共生关系;场所塑造以挖掘地域建筑模式语言和空间原型结合设计条件进行再创作;绿色措施根据场地气候特点在规划和单体两个层面设计应用。通过理论分析和设计策略应用,以期为相似实践提供设计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的建筑设计立意是创建一座外形简约、内涵丰富的高校建筑.理念的创新构成富于想象力的空间,设计在空间与功能、形态与环境之间寻求有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7.
廉鹏  张德勋 《山西建筑》2007,33(29):28-29
从如何营造优良的就餐环境氛围出发,就高校餐饮建筑内部空间的形态、功能、类型等方面分析了高校餐饮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原则和要素,以提高高校餐饮建筑内部空间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8.
陈大明 《新建筑》2002,(4):36-37
在上海市委党校学习研究中心创作中,把握项目的特殊性,以“自然”作为设计的中心理念必建筑空间处理的主题;从功能布局,建筑空间,景观,造型等方面追求建筑与环境的融合,以及建筑形态对基地的使用者的回应。  相似文献   

9.
以泰顺县科技文化中心设计工程为例,从建筑空间的布局、建筑形态的塑造、功能逻辑分布、景观环境的设计方面,总结了该工程创作的方法,实现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现代城市建设发展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在肯定建筑美的前提下,就设计与整体环境,技术功能和其服务对象三方面来阐述建筑美如何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1.
许世文 《新建筑》2001,(6):43-46
结合黄龙体育中心主体育场的设计实践,就建筑与环境、建筑与人、建筑形式的创新及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了论述.指出建筑设计应当尊重环境,以人为本,对使用功能进行优化,对建筑形式进行创新,并且还要考虑建筑自身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2.
谭伟  陈清 《城市建筑》2005,(12):41-46
本文对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建筑设计竞赛进行了分析与评述,首先介绍了本次竞赛展开的背景、场地情况以及相关的规划与建筑设计要求,然后从各方案的环境解读、功能布局、建筑形态以及主要会议厅的设计等方面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3.
运动的建筑形态:上海国际汽车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丽萍 《建筑创作》2006,(1):110-117
通过对上海国际汽车博物馆设计策略的分析,探讨了该建筑在总体布局、功能构成、立面造型、空间形态以及技术运用等方面的独特之处。揭示了该建筑运动的建筑形态及内部空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桑振群 《山西建筑》2007,33(30):51-52
结合重庆地区的山地地形特征,详细地阐述了重庆地区传统建筑的接地形态,以促进重庆地区山地建筑接地形态的研究,达到在顺应山地环境方面体现出设计灵活性的目的,以更好地将人居和环境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5.
以落户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泉峰国际集团总部办公楼设计为案例,介绍了企业从工厂到集团发展过程中核心建筑在功能整合、空间协调性、人性化环境和形态表达等方面的设计特点,以及当代设计如何适应现代企业总部建筑发展需求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制约条件中创造新的环境─—北京五中设计浅谈王鸿禧,杜今一个好的建筑形态,不仅仅取决于建筑风格或营造技术,还取决于它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功能安排。众多的限制因素,在制约建筑设计的同时,也造就了异独特的建筑形态。北京五中的设计就是把顺应条件要求及解决这些要...  相似文献   

17.
人、建筑、环境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寒冷地区,地域的自然环境、社会文化和人的行为习惯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整体环境。体育建筑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类型,其使用功能、建筑形态、空间性能和应用技术与众不同。本文以寒地体育场馆为研究对象,将调查研究与设计实践相结合,从功能适需、形态适地、空间适候、技术适宜4个方面,通过对国内外案例的综合分析,探索寒地体育场馆地域适应性设计策略。旨在使寒地体育场馆与当地的地域环境有机结合,实现低碳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目标。  相似文献   

18.
刘均 《新建筑》2004,(4):22-24
在武钢总医院新建综合住院大楼的方案创作中,从建筑所处的城市环境入手,分析周边环境及基地地形,在功能布局、建筑空间形态、景观等各方面力求与环境融合。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案例,从建筑的形态和功能特征着手设计,分析建筑与环境、功能与形态,在理性中体味建筑艺术,在建筑内享受阳光自然,探讨艺术类建筑形态与功能的塑造手法,同时对山地丘陵地区的建筑设计及评价提供相关的指导。  相似文献   

20.
从设计思路、绿色建筑理念、可变空间、复合功能、形态逻辑等方面,介绍了上海世博会演艺中心的设计内容和处理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