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采用离子交换法,分别以乙酸铜、氯化铜、硝酸铜和硫酸铜为前驱体制备了4种铜物种含量几乎相同的Cu/SSZ-13分子筛催化剂。探究了前驱体对NH3选择性催化还原NO(NH3-SCR)的影响,并通过XRD,ICP,N2吸-脱附,SEM,H2-TPR,XPS,NH3-TPD等表征分析对样品的物化性质进行了系统探究。催化活性结果表明,铜前驱体对Cu/SSZ-13分子筛中低温范围的氨选择性催化还原性能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催化剂起燃温度T50(转化率 ≥ 50 %时的温度)的高低顺序为Cu(乙酸铜)/SSZ-13 < Cu(氯化铜)/SSZ-13 < Cu(硫酸铜)/SSZ-13 < Cu(硝酸铜)/SSZ-13。表征结果表明,铜前驱体会影响分子筛催化剂中铜物种的分布和数量以及酸性。以乙酸铜为前驱体制备的Cu/SSZ-13催化剂具有最多的孤立Cu2+以及强L酸位数量,有助于样品低温段NH3-SCR催化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2.
DDS含量对有机硅/SiO_2杂化涂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溶胶-凝胶法,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无机相前驱体,甲基三乙氧基硅烷(MTES)和二苯基二甲氧基硅烷(DDS)为有机相前驱体,盐酸和水为催化剂,通过水解-缩聚反应制备了不同DDS含量的有机硅/SiO_2有机-无机杂化溶胶。在100℃下经12 h烘干得到有机硅/SiO_2杂化涂层。涂层性能测试表明:随DDS含量增加,硬度、附着力、耐蚀性(未加DDS耐蚀性较差)有所下降;柔韧性均为1级。低温下涂层耐热性较好。溶胶中n(TEOS):n(MTES):n(DDS)为6:9:2时涂层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3.
分别采用乙酰丙酮钯、氯化钯和硝酸钯作前驱物,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一系列Pd/C催化剂,以松香歧化反应评价其活性,研究了活性炭类型、载体预处理、溶剂、还原方法及温度等因素对Pd/C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孔容的活性炭作载体有利于钯在其表面的均匀分布和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以Pd(acac)2作前驱体,以及使用极性较强的溶剂与用无机配合物前驱体相比,制备的Pd/C催化剂活性较高;TG-DTA分析表明Pd(acac)2在350℃下完全分解,基于此结果,作者在350℃条件下采用氢气干法还原,制备出活性略高于从日本进口的Pd/C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天然气汽车(NGVs)尾气净化三效催化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高分散性的负载型贵金属催化剂。本文利用金属有机骨架(MOFs)模板法制备了纳米结构的CeCoOx复合氧化物作为载体,并与传统溶胶-凝胶法(SG)制备的铈钴氧化物比较,探究了贵金属Pd在两种催化剂载体上的分散状态及其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CeCo-MOFs材料为前驱体衍生制备的Pd/CeCoOx(M)催化剂其CO、NO、CH4三效催化性能相比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相同组成Pd/CeCoOx(SG)催化剂低了约100 ℃左右,具有更低的低温活性。以CeCo-MOFs为前驱体衍生制备的铈钴复合氧化物晶体粒子更小,晶相结构均匀,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促进了Pd组分分散状态的提高,也丰富了催化剂的氧空位和结构缺陷,显著提高了催化剂的低温三效催化性能。利用MOFs前驱体热分解得到的复合氧化物可以作为三效催化贵金属活性组分分散的良好材料。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一系列CexZr1-xO2(x=0~1)复合氧化物,并以该复合氧化物为载体制备负载贵金属的PdO/CexZr1-xO2(x=0~1)催化剂,选择NO-CO反应和CO以及CH4氧化反应为模型反应对催化剂的三效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并通过XRD、H2-TPR等手段对载体和催化剂进行初步表征。结果表明:Ce/Zr比对CexZr1-xO2载体及负载PdO催化剂三效催化性能均存在重要影响,不同Ce/Zr比的CexZr1-xO2复合氧化物载体具有不同的晶相结构及还原性能,由其负载的PdO催化剂的三效催化性能也各不相同。同时,催化剂的NO还原活性与CO氧化活性与α还原峰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以Ti3AlC2和Cu粉作为原料,原位热压制备一系列Cu/Ti3AlC2复合材料,并研究Ti3AlC2含量对复合材料生成相、显微组织、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1150℃的高温下,不管Ti3AlC2的含量,Al都从Ti3AlC2中溶出进入液相Cu中,反应生成新的复合相。当Ti3AlC2原料的体积分数为40%~60%时,复合材料由Ti3C2相和Cu(Al)合金相组成。Cu/Ti3AlC2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及良好的断裂韧性和导电性,归因于Ti3C2聚集薄层与Cu(Al)合金层之间的牢固结合以及Cu(Al)相构成的空间网络结构。当Ti3AlC2原料的体积分数为70%或80%时,复合材料由Ti3C2和Cu9Al4金属间化合物组成,随着Ti3AlC2含量的增加,其强度和断裂韧性减小,硬度和电阻率增大。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铈和氢氧化钠为原料,使用超声雾化工艺实现微区反应制备纳米CeO2粉体和掺铜CeO2复合粉体;再以硝酸铈为铈源,氨水为沉淀剂,用凹凸棒石为载体合成凹凸棒石负载CeO2纳米复合材料.利用XRD、TEM、HRTEM和BET-N2等手段对所得产物的成分、物相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研究所制备的纳米CeO2及其复合催化剂对CO氧化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纳米CeO2粉体和掺铜CeO2复合粉体呈球形,粒径均为4~5 nm,且单分散性好;所合成的CeO2/凹凸棒石纳米复合材料中,CeO2颗粒均匀包覆在凹凸棒石表面.催化实验结果表明:CeO2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对CO氧化的催化活性就越高;凹凸棒石负载CeO2纳米复合催化剂具有很强的协同催化效应,可提高其催化活性;Cu(5%)-Ce-O催化剂对CO氧化具有最好的催化活性,表明铜的掺入有利于提高CeO2在CO催化氧化反应中的低温活性,降低起燃温度.  相似文献   

8.
以Cu-BTC为前驱体,采用水热法制备碳基催化剂,并进行低温脱硝性能研究。通过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Raman)、扫描电镜(SEM)和能量弥散X射线谱(EDS)等技术对碳基催化剂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碳基催化剂基本保持着Cu-BTC前驱体的八面体形貌,并主要呈现面心立方铜结构。通过碳基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研究发现:CuO_x/C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且其活性随着Ag的掺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当Cu/Ag摩尔比为6:1,活化温度为600°C时,碳基催化剂具有最优的催化活性,其脱硝效率达到100%时温度可降低至235°C。该催化反应过程中,主要是Cu~+起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二次干燥的化学共沉积法制备出了振实密度β-Ni1/3CO1/3Mn1/3OOH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前驱体.研究了反应物浓度、聚沉剂、烘干方式和加料方式等对产物晶体结构和振实密度的影响,得到了制备高密度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前躯体的最佳条件.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制备的Ni1/3CO1/3Mn1/3OOH为β型六方层状结构,粒子细小,局部存在大量的晶格缺陷,反应活性较高.以此为前驱体制备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1/3CO1/3Mn1/3)O2振实密度为2.67g/cm3,晶体结构属于六方晶系,与α-NaFeO2结构类似,(003)/(104)峰强比值高达2.2,(108)峰和(110)峰分开明显,表明该前驱体制各的正极材料层状结构发育好,振实密度高,预示着优良的电化学活性和高的体积比容量.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ZrO2-Al2O3在天然气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中的实际应用,并阐明其制备条件对负载催化剂转化活性的影响机制,文章以ZrO2-Al2O3复合氧化物为载体,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Pd/ZrO2-Al2O3催化剂,并在连续流动固定床反应器上研究了ZrO2-Al2O3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对催化剂低温CH4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方法中,相比于浸渍法和胶溶法,沉淀法更能提高催化剂活性;锆源、铝源优选中,以Zr(NO3)4为锆源、拟薄水铝石为铝源时能获得较高的催化活性;组分配比中,以w (ZrO2): w (Al2O3)=10:90的催化活性最高。XRD、低温N2吸附、CO脉冲吸附的结构表征表明,ZrO2-Al2O3复合氧化物的大的比表面积、孔容、孔径是促进贵金属Pd分散,提升催化剂低温CH4转化活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1.
Based on the experiment and the thermodynamics analysis for CuO/Al system, it is founded that the compounding reaction of CuO/Al under low temperature is available. The general equation of adiabatic temperature of the system is set up, and the influence of resultant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on adiabatic temperature is theoretically analyzed. The values of heat effect of CuO/Al system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re also caculated.  相似文献   

12.
SiCp/Al合金复合材料时效强化的综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康华  李侠  宋旼  黄大为 《金属学报》2006,42(8):887-891
以颗粒强化和时效强化理论为基础,结合铝合金时效动力学研究了SiCp/Al合金复合材料中增强体尺寸、体积分数以及时效制度对屈服强度的影响.分析不同时效制度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与时效参数的关系,建立了一个SiCp/Al合金复合材料的时效强化综合模型,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复合材料屈服强度随增强体体积分数和尺寸以及时效时间的变化规律,将模型应用于SiC颗粒增强2XXX铝合金复合材料,结果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验数据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13.
不锈钢/Al固液轧制复合板材界面的精细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彩碚  董林 《金属学报》1999,35(2):117-120
应用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不锈钢/Al固液轧制复合板材界面的精细结构。结果表明,在钢-Al之间存在主要由两种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界面反应层。靠近钢处由一层细小的(Fe,Cr,Ni)2Al5纳米晶组成,靠近Al处由纳米级的(Fe,Cr,Ni)4Al13柱状晶组成。反应层附近的Al中有各种形态的(Fe,Cr,Ni)4Al13相析出,并对界面结构的形成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
挤压加工对SiCp/AI复合材料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了挤压加工对SiCp/AI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挤压加工有助于提高SiC颗粒分布的均匀性,挤压棒料中的SiC颗粒在挤压方向上定向、有序地排列,呈现出带状组织的特征;挤压加工还可以消除SiCp/AI复合材料毛坯中的显微疏松缺陷,改善铝合金基体对SiC颗粒损伤的容限性能,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相似文献   

15.
开展了挤压加工对 Si Cp/ Al复合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挤压加工有助于提高 Si C颗粒分布的均匀性 ,挤压棒料中的 Si C颗粒在挤压方向上定向、有序地排列 ,呈现出带状组织的特征 ;挤压加工还可以消除 Si Cp/ Al复合材料毛坯中的显微疏松缺陷 ,改善铝合金基体对 Si C颗粒损伤的容限性能 ,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塑性  相似文献   

16.
Al2O3/Al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含氢等离子蒸发法制备的Al2O3/Al纳米复合粉体冷压成直径为25mm,厚度为2mm的块材,并通过620℃,40min热烧结和变形量为55%的冷轧形变处理使样品的相对密度达到99%。对官致密Al2O3/Al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实验表明:其屈服强度σ0.2和断裂强度σb分别为粗晶Al的12-16倍和5-6倍,延伸率δ比同质冷轧粗晶Al约高28%。表征了Al2O3/Al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和热稳定性,研究了晶粒细化的强化效应、非晶Al2O3弥散增强和冷变形加工硬化等对材料强度的影响。探讨了Al2O3/Al纳米复合材料的强化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单晶α-A12O3陶瓷(蓝宝石)和单晶Cu为母材,采用真空扩散焊接获得具有两种不同的界面晶体位向关系的Cu/A12O3护散焊接头以及带Nb膜中间层的Cu/Nb/A12O3护散焊接头,研究了界面晶体位向关系对接头断裂能量的影响,响接头的断裂能量,界面位向关系为(100)「011」cu||(0001)「1120」A12O3的Cu/A12O3接头断裂能量值最代,而具有相同位向关系的带Nb膜中间层的Cu  相似文献   

18.
A16061/SiCp复合材料表面Ce转化膜腐蚀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兴文  尹钟大 《金属学报》2000,36(3):313-318
利用金相和X射线能谱分析了A16061/SiCp复合材料表面Ce转化膜的腐蚀行为,实验表明:Ce转化膜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以点钟开始,点蚀处基体为SiC颗粒的富集区,根据Mansfeld点腐蚀模型等效电路。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研究了Ce转化膜NaCl溶液中的腐蚀程度:转化膜在NaCl溶液中的腐蚀程度,转化膜在NaCl溶液中浸泡时间较短的情况下,等铲 的Warberg阻抗可忽略,可以对等效电  相似文献   

19.
1473K,30MPa,1h的热压条件下烧结了Ti/Ti TiAl/TiAl粉体叠层材料,在烧结过程中,混合层Ti+TiAl内部发生了剧烈的化学反应(Ti+TiAl→AlTi2),该反应波及到相邻的Ti层及TiAl层,因而形成了物相组成渐变的精细梯度结构:Ti/Ti+AlTi2/AlTi2/AlTi2+TiAl/TiAl.使用A176Si10Zn10Cu4质量分数,%)合金钎料在853K,20min的钎焊条件下将该材料的TiAl例与Al进行了连接界面的测试表明,钎焊过程中钎料中的元素Si向TiAl表面扩散,并有Ti-Si化合物生成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最终获得的Ti/TiAl/Al系密度梯度材料不仅整体致密,而且其密度治厚度准连续变化  相似文献   

20.
RELATIONSHIPOFTHEPROPERTIESOFHOT-PRESSINGC-BC_4-SiCCOMPOSITEWITHTHECONTENTOFADDITIVEAl¥Huang,Qizhong;Tan,Ping;Yang,Qiaoqin+;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