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载银活性炭的载银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苹 《化学世界》1999,40(11):606-608
采用灼烧法预处理,银量法滴定来测定载银活性炭的载银量,获得稳定而准确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制备载银活性炭时所加入的银并未全部吸附在活性炭上;吸附性能高的活性炭能制得高载银量的载银活性炭。  相似文献   

2.
汪龙眠  万大军 《河北化工》2008,(1):32-32,36
制备载银活性炭,比较载银活性炭对不同浓度甲基橙溶液和COD的吸附量,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的吸附剂,用于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或是微污染水的二级处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伊犁蛭石为原料,首先对蛭石进行预处理,主要经过酸化、热处理及钠化处理,其次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载银蛭石抗菌剂,最后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硝酸银浓度和pH对产品载银量影响的探讨,优化出制备载银蛭石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5 h;硝酸银浓度为0.1 mol/L;pH为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产品载银量最大,最大载银量为5.23%(载银质量分数)。通过抑菌环法测试产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表明载银蛭石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4.
竹炭对碱性品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竹炭对碱性品红染料的吸附性能,考察了竹炭用量、竹炭粒径、吸附时间、pH值、温度和染料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色率随着竹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竹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加,用200~300目竹炭处理25 mg/L的碱性品红溶液,当加入量为4 g/L时,吸附平衡时间为10 h,脱色率为90.1%;在不改变碱性品红结构的pH范围内(pH<9),脱色率均大于74%;溶液温度升高,脱色率增大,但随着染料浓度增加,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越来越小;Langmuir等温方程比Freundlich等温方程更适合于描述竹炭对碱性品红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5.
以酚醛树脂为基体前躯体,竹炭为添加剂,通过发泡、固化及炭化工艺制备出竹炭改性酚醛树脂基泡沫炭材料,研究了其对Cu2+的吸附性能,探究了竹炭含量、吸附时间和溶液pH值对泡沫炭材料吸附Cu2+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竹炭含量为7%~10%、吸附时间45 min、溶液pH值为9的条件下,Cu2+的吸附效果最好,并且从微观结构上解释了其对Cu2+吸附能力曲线的变化趋势,解决了泡沫炭因孔径大而难以吸附重金属离子的问题,降低了制备成本,扩大了泡沫炭材料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卢红芳 《广东化工》2007,34(7):27-30
主要研究了载银树脂的制备工艺及静态吸附过程中银的行为。本文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载银树脂制备过程中引入添加剂锌或铜条件下的工艺条件,吸附性能,反应动力学、热力学进行了探讨。分阶段进行吸附工艺:选用001×7树脂作为载体,温度为25℃,溶液浓度为0.020 mol/L,吸附至平衡;选用锌或铜为添加剂,换取吸附溶液,通过对时间、温度及添加剂浓度的影响,分析银吸附及解吸行为,并为选择较佳的工艺条件和参数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朱云华  丁磊  钟梅英  杜宾 《硅酸盐通报》2015,34(7):1857-1863
将天然沸石依次使用1 mol/LNaCl溶液、1moL/LHCl溶液、0.2 mol/LAgNO3溶液改性并于马弗炉中450℃焙烧2h制得载银沸石吸附剂.采用静态吸附方法,探讨了溴离子浓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pH值等因素对溴离子去除效果的影响.载银沸石投加量为0.9 g/L,溶液pH值为7,吸附时间为90 min时,溴离子去除效果达97%以上.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载银沸石对溴离子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其吸附平衡规律符合Langmuir等温线模型.  相似文献   

8.
刘军  罗志龙  宋扬扬 《当代化工》2013,(11):1534-1535,1544
以碳酰二胺为沉淀剂与TiOSO4溶液反应生成Ti(OH)2沉积于AgCl晶种表面制备载银纳米二氧化钛,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大肠杆菌(E.coli)和白色念珠菌(C.albicans)达到99%抗菌率的最小浓度分别是90、70、60 mg/L,经电子透射显微镜(TEM)表征,粒径主要分布于100~200 nm。  相似文献   

9.
以滤纸为生物模板,二水合乙酸锌为原料制备ZnO,再以硝酸银为前驱体,通过光还原法制备Ag/ZnO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对制备样品的物相形貌、组成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评价其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载银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催化效果最佳;最佳催化条件下,10%Ag/ZnO对亚甲基蓝的150 min光催化降解率为96.5%;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单独ZnO的2.3倍;催化剂循环使用四次后,降解率仍高于90%;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和空穴是主要反应活性物质,其中空穴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采用竹炭与壳聚糖复配的方法,并以海藻酸钠作为交联剂制备竹炭壳聚糖吸附剂,考察了制备过程中的交联剂种类、原料配比、操作条件及吸附过程中的吸附时间、溶液酸度等对Cr(Ⅵ)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壳聚糖比活性炭壳聚糖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壳聚糖的交联剂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不大;当m(竹炭)∶m(壳聚糖)为1∶2,吸附t为30 min,溶液pH为5~7时,竹炭壳聚糖吸附剂对Cr(Ⅵ)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1.
的吸附行为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研究了竹炭对溶液中Zn2+的吸附行为。测定了接触时间、pH值、投料量、吸附温度和溶液中Zn2+的初始浓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竹炭能有效除去水溶液中的Zn2+;在pH=3.2~6.2的HAc-NaAc缓冲体系中,竹炭对溶液中的Zn2+均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其最佳吸附酸度pH=5.3;吸附温度升高,吸附量减小,说明吸附是放热过程;研究表明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能较好的描述吸附过程。用水和微波加热的方法对吸附后的竹炭进行再生,竹炭的吸附能力可恢复到原来的97%以上。竹炭可作为理想的除锌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12.
竹炭对苯酚吸附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竹炭对水相中苯酚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动力学实验表明:竹炭对苯酚的吸附拟用准一级动力学处理。并测定不同粒径、不同温度下竹炭对苯酚吸附的表观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热力学研究表明:竹炭对苯酚的吸附符合 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测得吸附热ΔH=-14.0 kJ/mol,说明竹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且ΔH<40 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同时测得吉布斯自由能ΔG<0,且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切片和纳米载银磷酸锆颗粒共混制备纳米载银磷酸锆质量分数为20%的PLA母粒。将母粒和纯PLA切片按照不同比例共混熔纺制备PLA/纳米载银磷酸锆共混纤维。研究了共混纤维的制备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纤维束外部形貌,测试了纤维的力学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载银磷酸锆在纤维中有少量凝聚,总体分散均匀;随着纳米载银磷酸含量提升,纤维断裂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同时纤维的抗菌性不断增加。当载银磷酸锆含量达到1.5%时,纤维的断裂强度最大为0.85 c N/dtex,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99.9%。  相似文献   

14.
以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多孔纳米SiO2,采用吸附法在其表面负载银,用载银粉体的抑菌圈直径表征抗茵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硝酸银浓度及吸附温度与负载量的关系,并考察了焙烧温度与抗菌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郑伟  彭芳  徐承天  陈邦林 《化学世界》2004,45(12):619-622,626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平均粒径为300nm的银微粉,分别测定了银微粉自不同pH的溶液中对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胺(CTMAB)及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吸附等温线,并分别考察了这三种物质的浓度对银微粉Zeta电位和悬浮体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DS和CTMAB在银微粉表面的吸附等温线为双平台型;PVP在银微粉表面的吸附为多层吸附;发现了银微粉的Zeta电位及悬浮体的稳定性与SDS、CTMAB或PVP浓度的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温还原法回收实验废液中的银(回收率达98%以上,回收银纯度达99.90%),然后溶于硝酸,制备实验用试剂—硝酸银。硝酸银的回收率为97.5%。  相似文献   

17.
用浓硫酸将聚醚醚酮(PEEK)材料磺化后作为基膜材料,将银纳米颗粒(AgNPs)嵌合到膜材料中合成SPEEK-AgNPs抑菌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色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及X射线等方法分析该膜的表征,通过Ag+释放实验测试其安全性,并采用抗菌膜实验和悬浮抗菌实验测定其抗菌性.结果表明,磺化改性后的SPEEK材...  相似文献   

18.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7):937-946
The mercerized coconut fiber (CF-NaOH) was prepared by treating the pristine coconut fiber (CF-Pure) with NaOH solution. Th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F-Pure changed after mercerization process. The maximum Ag(I)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F-Pure and CF-NaOH was 0.502 and 0.612 mmol/g, in which the equilibrium data fitted to the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s, respectively. The Ag(I) adsorption rate also increased by using CF-NaOH and the kinetic data of both CF-Pure and CF-NaOH obeyed the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The enhancement of Ag(I) adsorption selectivity from photographic waste solution was also observed for the CF-NaOH.  相似文献   

19.
以壳聚糖(CTS)为基材、硝酸银为印迹物,提出了一种新的CTS水凝胶球的制备方法.采用Ag+吸附容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凝胶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进行了吸附试验.结果显示,当CTS用量为质量分数2.5%、交联剂用量为体积分数3.0%、凝固浴三乙醇胺的质量分数为10.0%、制备温度为25℃,热处理温度为60℃,洗脱剂硫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