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载银活性炭的载银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灼烧法预处理,银量法滴定来测定载银活性炭的载银量,获得稳定而准确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制备载银活性炭时所加入的银并未全部吸附在活性炭上;吸附性能高的活性炭能制得高载银量的载银活性炭。 相似文献
2.
制备载银活性炭,比较载银活性炭对不同浓度甲基橙溶液和COD的吸附量,可以作为污水处理的吸附剂,用于城市污水的深度处理或是微污染水的二级处理等领域. 相似文献
3.
以新疆伊犁蛭石为原料,首先对蛭石进行预处理,主要经过酸化、热处理及钠化处理,其次采用离子交换法制备了载银蛭石抗菌剂,最后通过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硝酸银浓度和pH对产品载银量影响的探讨,优化出制备载银蛭石的最佳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50 ℃;反应时间为5 h;硝酸银浓度为0.1 mol/L;pH为5。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得到的产品载银量最大,最大载银量为5.23%(载银质量分数)。通过抑菌环法测试产品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表明载银蛭石具有很强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4.
竹炭对碱性品红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竹炭对碱性品红染料的吸附性能,考察了竹炭用量、竹炭粒径、吸附时间、pH值、温度和染料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脱色率随着竹炭用量的增加而增大,竹炭粒径的减小而增加,用200~300目竹炭处理25 mg/L的碱性品红溶液,当加入量为4 g/L时,吸附平衡时间为10 h,脱色率为90.1%;在不改变碱性品红结构的pH范围内(pH<9),脱色率均大于74%;溶液温度升高,脱色率增大,但随着染料浓度增加,温度对脱色率的影响越来越小;Langmuir等温方程比Freundlich等温方程更适合于描述竹炭对碱性品红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5.
6.
主要研究了载银树脂的制备工艺及静态吸附过程中银的行为。本文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对载银树脂制备过程中引入添加剂锌或铜条件下的工艺条件,吸附性能,反应动力学、热力学进行了探讨。分阶段进行吸附工艺:选用001×7树脂作为载体,温度为25℃,溶液浓度为0.020 mol/L,吸附至平衡;选用锌或铜为添加剂,换取吸附溶液,通过对时间、温度及添加剂浓度的影响,分析银吸附及解吸行为,并为选择较佳的工艺条件和参数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8.
9.
以滤纸为生物模板,二水合乙酸锌为原料制备ZnO,再以硝酸银为前驱体,通过光还原法制备Ag/ZnO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对制备样品的物相形貌、组成及光吸收性能进行表征。以亚甲基蓝(MB)的光催化降解为目标反应评价其光催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载银含量为10%(质量分数)时,催化效果最佳;最佳催化条件下,10%Ag/ZnO对亚甲基蓝的150 min光催化降解率为96.5%;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常数为单独ZnO的2.3倍;催化剂循环使用四次后,降解率仍高于90%;活性物种捕获实验表明,超氧自由基和空穴是主要反应活性物质,其中空穴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竹炭对苯酚吸附的热力学及动力学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竹炭对水相中苯酚吸附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参数。动力学实验表明:竹炭对苯酚的吸附拟用准一级动力学处理。并测定不同粒径、不同温度下竹炭对苯酚吸附的表观速率常数及活化能。热力学研究表明:竹炭对苯酚的吸附符合 Langmuir 等温吸附方程。测得吸附热ΔH=-14.0 kJ/mol,说明竹炭对苯酚的吸附过程为放热过程,且ΔH<40 kJ/mol,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同时测得吉布斯自由能ΔG<0,且受温度的影响不大,表明吸附质从溶液到吸附剂表面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过程。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螺杆挤出机将聚乳酸(PLA)切片和纳米载银磷酸锆颗粒共混制备纳米载银磷酸锆质量分数为20%的PLA母粒。将母粒和纯PLA切片按照不同比例共混熔纺制备PLA/纳米载银磷酸锆共混纤维。研究了共混纤维的制备方法,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纤维束外部形貌,测试了纤维的力学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纳米载银磷酸锆在纤维中有少量凝聚,总体分散均匀;随着纳米载银磷酸含量提升,纤维断裂强度先增大后降低,同时纤维的抗菌性不断增加。当载银磷酸锆含量达到1.5%时,纤维的断裂强度最大为0.85 c N/dtex,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率达99.9%。 相似文献
14.
以化学沉淀法制备得到多孔纳米SiO2,采用吸附法在其表面负载银,用载银粉体的抑菌圈直径表征抗茵性能,研究了吸附时间、硝酸银浓度及吸附温度与负载量的关系,并考察了焙烧温度与抗菌性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7):937-946
The mercerized coconut fiber (CF-NaOH) was prepared by treating the pristine coconut fiber (CF-Pure) with NaOH solution. The morphology and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F-Pure changed after mercerization process. The maximum Ag(I) adsorption capacity of the CF-Pure and CF-NaOH was 0.502 and 0.612 mmol/g, in which the equilibrium data fitted to the Freundlich and Langmuir isotherm models, respectively. The Ag(I) adsorption rate also increased by using CF-NaOH and the kinetic data of both CF-Pure and CF-NaOH obeyed the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The enhancement of Ag(I) adsorption selectivity from photographic waste solution was also observed for the CF-NaOH.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