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采用复合蛋白酶水解苜蓿叶蛋白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苜蓿叶蛋白水解物。将其添加到熟猪肉糜中,模拟夏季、春秋季和冷藏的贮藏条件,将熟猪肉糜在37℃,20℃和4℃下贮藏,研究熟猪肉糜的酸价(AV值)、过氧化值(POV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的变化情况,考察苜蓿叶蛋白水解物对熟猪肉糜的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2%的苜蓿叶蛋白水解物均显著提高了熟猪肉糜的氧化稳定性,且熟猪肉糜的氧化稳定性随苜蓿叶蛋白水解物添加量的增大而增强;另外,添加了2%苜蓿叶蛋白水解物的熟猪肉糜脂质氧化程度低于添加0.02%的二叔丁基对甲酚(BHT)的熟猪肉糜,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葡萄籽提取物对火腿发酵成熟过程脂质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分解氧化是干腌火腿工艺过程中一个主要的生化反应过程,对干腌火腿风味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脂质过度氧化对火腿品质安全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采用天然抗氧化剂-葡萄籽提取物对传统发酵工艺火腿进行抗氧化处理,研究其对火腿脂质的抗氧化效果.结果显示:抗氧化处理组在发酵成熟时期能有效抑制火腿脂质氧化.成熟结束时,经葡萄籽提取物(GSE)抗氧化处理的火腿半膜肌过氧化值(POV)、TBA值、羰基值和双烯值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57%、48%、29%、18%;表层脂肪降低了60%、24%、42%、36%;而经葡萄籽提取物和猪油联合处理的火腿(GSE+Lard)半膜肌各氧化指标分别比对照组降低了20%、8%、14%、6%;表层脂肪降低了27%、5%、25%、24%.GSE处理组抗氧化效果优于GSE+Lard处理组.  相似文献   

3.
朱虹 《现代食品科技》2007,23(11):22-23
本文以猪油、菜油为实验材料,测定其POV值来评价蜂胶在动物油和植物油中的抗氧化特性,并与没食子酸丙酯(PG)比较.结果表明蜂胶能够延缓这些底物的氧化进程,明显延长诱导期.且柠檬酸、卵磷脂能增强其抗氧化功能.蜂胶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相近浓度的PG,蜂胶在短时间高温加热后,其抗氧化效率不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比较研究茶多酚和鼠尾草对猪肉的抗氧化效果.通过改进猪肉过氧化值(POV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值)的测定方法,分析分别添加茶多酚(1.0%)和鼠尾草(1.0%)的猪肉在5℃下贮藏10d(0d,2d,4d,6d,8d,10d)期间的脂肪氧化程度,同时对样品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1.0%茶多酚处理组的POV值显著高于时照组(P<0.05),1.0%鼠尾草处理组的POV值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前4天内各组间TBA值差异不显著(P>0.05),1.0%茶多酚处理组的TBA值在第6天及以后显著低于时照组(P<0.05),1.0%鼠尾草处理组的TBA值从第4天以后显著低于1.0%茶多酚处理组(P<0.05).第10天时,各组感官评定(气味、颜色、状态)总分为:1.0%鼠尾草处理组>1.0%茶多酚处理组>对照组.以上结果表明鼠尾草对猪肉的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茶多酚.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得到高良姜精油微胶囊并将其应用于猪肉糜的保鲜,研究不同质量分数微胶囊添加量对肉糜在10 d冷藏期间菌落总数、脂肪氧化程度(TBA值)和高铁肌红蛋白(Met Mb)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壳聚糖和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的高良姜精油微胶囊能缓慢释放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酵母菌有良好的抑菌效果。用于肉糜保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处理组均能抑制肉糜微生物生长,降低其TBA值和MetMb含量。其中,添加质量分数0.1%和0.2%微胶囊对肉糜有较好的保鲜作用且效果接近,而0.05%微胶囊保鲜效果不明显。结论:添加0.1%高良姜精油微胶囊可以提高肉糜品质,延长肉糜冷藏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6.
用共轭二烯值、过氧化值和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值等指标,评价了腌大叶芥菜(5%盐浓度腌制30d)干粉及其乙醇提取物对熟猪肉糜在(4±1)℃冷藏7d过程中的抗氧化效果。结果发现,腌芥菜干粉及其乙醇提取物显著地抑制了熟猪肉糜中的脂质氧化,其中腌芥菜干粉比其乙醇提取物更有效。0.2%腌芥菜干粉与0.02%的Vc对熟猪肉糜的抗氧化作用相当。增加腌芥菜干粉的浓度至0.4%并不能显著增加其对熟猪肉糜的抗氧化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腌芥菜干粉及其乙醇提取物可用作熟猪肉糜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  相似文献   

7.
以新鲜猪肉为原料,制成肉糜,探讨在4℃冷藏温度下,添加不同比例淫羊藿黄酮提取物(0.4%、1.0%、1.6%)对猪肉糜感官、质构、p H值、酸价、挥发性盐基总氮(TVB-N)各方面指标的影响,并和Vc、D-异抗坏血酸钠的抗氧化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淫羊藿黄酮提取物对于抑制冷藏期间猪肉糜pH值、酸价、TVB-N值的提高均有较显著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在质构上能有效保持肉糜的硬度,减缓猪肉糜冷藏期间由于腐败变质而引起的质构特性变化;在感官上使猪肉糜的感官评分下降趋势减缓。说明淫羊藿黄酮提取物在猪肉糜冷藏期间起到了较好的抗氧化作用,为将来淫羊藿黄酮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测定鸡肉糜脯贮藏过程中酸价、过氧化值、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值和菌落总数的变化,研究八角茴香油对鸡肉糜脯的抗氧化及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在4℃和25℃贮藏时,添加八角茴香油鸡肉糜脯的酸价、过氧化值、TBA值及菌落总数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均低于空白组,八角茴香油对鸡肉糜脯的脂肪氧化和腐败变质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在25℃贮藏时八角茴香油添加前后鸡肉糜脯TBA值差异显著,说明贮藏温度较高时八角茴香油的抗氧化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还原力以及螯合金属的能力,并与天然抗氧化剂VC、VE、儿茶素、蜂胶和合成抗氧化剂BHT、TBHQ、PG进行比较,研究葡萄籽提取物(Grape seed extract,GSE)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GSE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和螯合金属铁离子的能力,均高于VE、蜂胶、BHT;GSE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较弱,低于VC、VE、儿茶素、蜂胶、BHT、TBHQ。表明GSE的抗氧化机理与自由基、还原力和螯合金属离子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乳清多肽(whey protein hydrolysates,WPH)对反复冻融猪肉糜氧化和品质的影响规律及机理,本实验将不同质量分数(5%、10%、15%)WPH添加到生猪肉糜中,进行不同冻融循环(0~9)处理,检测冻融后肉糜解冻损失、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basenitrogen,TVB-N)值、质构特性、流变学模量损耗、蛋白羰基含量以及拉曼光谱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未经冻融时,样品组与空白组各指标之间都无明显差异(P0.05)。冻融处理后,猪肉糜的解冻损失率由2.67%~2.93%升高至7.00%~12.4%,其中15%WPH明显抑制了解冻损失的增加(P0.05),提高了肉糜保水性。当冻融循环达到7~9次后,添加15%WPH组抑制肉糜TVB-N值、TBARS值以及羰基含量升高均比空白组和未水解乳清多肽组效果好(P0.05)。在质构方面,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猪肉糜硬度、弹性、内聚性和咀嚼性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冻融9次时,15%WPH可使猪肉糜咀嚼性从9.63 g升高到17 g;冻融5次时,15%WPH组的弹性高达到0.69,超过丁基羟基茴香醚(butylatedhydroxyanisole,BHA)阳性空白组;WPH组和BHA组的硬度和内聚性均显著高于空白组;不同添加量WPH对猪肉糜质构都有改善作用,其中高剂量组效果最好。流变学结果显示,WPH组猪肉糜损耗模量G’’降低比较明显。拉曼光谱表明,添加15%WPH有效抑制了冻融循环过程中肉蛋白α-螺旋含量下降、β-折叠含量上升的现象,保护了蛋白质二级结构。实验表明,在冻融循环过程中,WPH起到抑制猪肉糜氧化和改善产品品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薛菲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8):325-327,343
研究了添加维生素C与异抗坏血酸钠对盐水鹅真空包装制品经辐照处理后品质的影响。在盐水鹅中分别加入0.02%(w:w)的维生素C、异抗坏血酸钠两种抗氧化剂,作真空包装,经60Coγ射线以6kGy剂量辐照后,于25℃贮藏,对其Aw值、TBA值、POV值、酸价、TVBN含量进行序时检测。结果表明,相比对照组,盐水鹅的TBA值、POV值、酸价以及TVBN含量在辐照后28d内均显著降低(p<0.05),说明维生素C与异抗坏血酸钠在延缓脂肪氧化方面均效果明显;两者比较,异抗坏血酸钠的抗氧化效果优于维生素C。  相似文献   

12.
山梨酸纳米微粒在冷却猪肉保鲜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奕  王綪  丁武 《食品科学》2018,39(9):202-206
以离子凝胶法制备的山梨酸纳米微粒为涂膜材料,选取空白纳米微粒、山梨酸钾以及空白处理作为对照, 研究山梨酸纳米微粒对冷却猪肉抑菌及抗氧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山梨酸纳米微粒可以有效控制冷却猪肉的总 挥发性盐基氮含量、p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的变化;在整个贮藏期间,山梨酸纳米微粒组冷却肉样的菌落总数、 霉菌和酵母总数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在贮藏后期显著低于空白纳米微粒组(P<0.05);贮藏7 d后, 山梨酸纳米微粒组的红度显著高于其他实验组(P<0.05)。经山梨酸纳米微粒处理的冷却肉,其货架期比空白对 照组延长5 d,证明山梨酸纳米微粒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及脂肪氧化、延长冷却猪肉货架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以小麦面粉和胡萝卜为原料,探究胡萝卜添加量及面团饧发时间、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工艺条件对胡萝卜油炸方便面感官品质的影响。并以过氧化值(POV)、酸价(AV)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为指标探究不同胡萝卜添加量对油炸方便面抗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胡萝卜添加量为4%时,油炸方便面的感官评分最高,为(51.38±2.34)分;胡萝卜油炸方便面最佳工艺条件为:面团饧发时间20 min,油炸温度150 ℃,油炸时间90 s。抗氧化试验结果表明,在10 d的贮藏过程中,添加4%以上的胡萝卜,可有效控制油炸方便面的过氧化值和酸价在标准范围之内,添加胡萝卜的油炸方便面的硫代巴比妥酸值均明显低于空白组。因此,将胡萝卜添加到油炸方便面中,在改善风味的同时还起到一定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采用茶多酚、植酸和VC 为保鲜剂进行L9(33)正交试验,通过pH 值、挥发性盐基氮(TVB- N)、细菌总数指标的测定以及H2S 试验,对L9(33)正交试验结果进行极差分析,筛选出最佳比例组合,增强肉的保鲜质量和周期。结果表明,浓度为0.75% 的茶多酚、0.10% 植酸和0.40% VC 复配时对冷却肉保鲜效果良好,提高冷却肉保鲜度,延长冷却肉保鲜时间。  相似文献   

15.
以两个部位的冷却猪肉(猪背最长肌、猪后腿肉)为主要实验原料,研究粉色光、粉紫色光、紫外光等光源对冷却猪肉色泽、氧合肌红蛋白含量、硫代巴比妥酸(TBA)值及菌落总数的影响,旨在选出最利于冷却猪肉保鲜的光源种类。结果表明:冷藏期间,粉色光组下冷却猪肉的色泽评分、a*值、氧合肌红蛋白含量及这三个指标的总体下降率(分别为38.64%~40.00%、10.36%~13.61%、25.88%~34.98%)均明显高于避光组、粉紫色光组和紫外光组。与避光组、粉紫色光组和紫外光组相比,粉色光源更有利于冷却猪肉肉色的稳定,且在此光源下,肉样的脂类氧化程度(TBA值总体增加率41.38%~86.57%)较其他三组更低。建议冷却猪肉在实际售卖过程中,陈列展示柜中采用粉色光源,提高冷却猪肉的保鲜效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测定发酵广式腊肠加工过程中的酸价、过氧化值、游离脂肪酸、硫代巴比妥酸(triobarbituric acid,TBA)值、羰基价、总酸、水分以及脂肪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发酵广式腊肠加工过程中脂类物质氧化特性及各指标变化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发酵广式腊肠在加工过程中,随着加工时间的延长酸价不断增加,过氧化值呈逐渐上升趋势,TBA值及羰基价总体呈上升趋势,游离脂肪酸总含量在烘烤过程中呈增加的趋势,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烘烤8 h后呈下降的趋势,饱和脂肪酸含量略有上升。发酵广式腊肠在加工过程中脂肪不断氧化水解,氧化程度逐渐加深,酸价、过氧化值、TBA值、羰基价、总酸含量和脂肪含量呈正相关性,过氧化值和总酸含量呈正相关性,说明发酵广式腊肠中酸败程度和脂肪氧化程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7.
测定分析市售广式腊肉的酸价与pH、水分、食盐、总糖、总酸、过氧化值及TBA值等8种理化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食盐、总糖含量与酸价呈现正相关性,而与过氧化值没有相关性;总酸与TBA值呈显著相关性;POV值与TBA值呈显著正相关;食盐含量与水分含量、总糖含量也呈弱相关性。说明食盐和蔗糖添加量影响广式腊肉的酸价和过氧化值等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18.
鱼粉在储存过程中油脂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发生氧化劣变,导致鱼粉的品质下降。通过检测油脂的过氧化值(POV)、酸价(A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获得3种不同产地鱼粉在自然储存条件下油脂品质的变化规律。以期得到有价值的数据,服务于鱼粉的实际储存。研究结果表明:在自然条件下通风、避光储存15个月后,进口鱼粉(秘鲁)、国产鱼粉(玉环)、国产鱼粉(温岭)的AV分别由2.01、1.11、2.43 mg/g升至7.23、6.22、6.79 mg/g。TBA分别由15.5、8.96、7.30 mg/kg升至43.79、34.63、28.34 mg/kg。POV分别上升到16.97、24.64、16.62 mmol/kg后开始下降;研究还证明了脱脂显著降低了鱼粉AV、TBA、POV的含量及其在储存过程中的AV、TBA、POV的生成量,脱脂利于鱼粉的储存。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以热反应制备肉味香精前体物为目的的猪脂肪控制氧化工艺条件。以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值(TBA)和酸值(AV)表征油脂的氧化状态。结果表明,猪脂肪控制氧化的较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2h、氧气流速0.025m3/h。采用固相微萃取- 气质联用技术对猪脂肪控制氧化产物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32 种化合物,其中醛类化合物占52.52%,为猪脂肪控制氧化产物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  相似文献   

20.
老腊肉加工过程中脂质水解及氧化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庆城口改进型老腊肉为研究对象,分别提取腌制前、腌制后、电热烘烤、烟熏5 d、10 d、15 d共6个阶段的试样,通过测定酸价、过氧化值、TBA、脂肪酶活力及脂肪酸组成等指标,分析其在加工过程中脂质水解及氧化的变化。结果表明:酸价在腌制后显著上升,在其他工艺阶段变化缓慢,TBA和过氧化值均在电热烘烤后显著上升,但过氧化值在烟熏阶段呈下降趋势而TBA变化不显著;脂肪水解酶的活力在腌制后显著上升,经电热烘烤阶段后不断下降;受脂肪酶水解酶活性的影响,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的组成成分在烟熏前期变化显著,其中磷脂和游离脂肪酸的含量及两者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变化趋势相反,而甘油酯的含量及其脂肪酸组成的相对含量保持稳定,说明磷脂在腊肉加工过程中水解作用显著,游离脂肪酸主要来源于磷脂的水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