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用玉米胚芽蛋白替代部分牛乳,制备新鲜干酪。研究了玉米胚芽蛋白添加量、发酵剂添加量、CaCl2添加量、凝乳酶添加量对新鲜干酪产率的影响。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工艺参数,即玉米胚芽蛋白液添加量为4%,发酵剂添加量为0.06%,CaCl2添加量为0.04%,凝乳酶添加量为0.04%。生产出的新鲜干酪产率高,质地细腻,酸味清爽。  相似文献   

2.
双蛋白干酪风味物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牛乳中添加10%豆乳,按照Cheddar干酪加工方法生产双蛋白干酪,以纯牛奶生产的干酪作为对照,利用气质联用分析成熟后的两种干酪的风味物质,并对两种干酪的基础理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干酪检测出8种风味物质,双蛋白干酪检测出12种风味物质,比对照组干酪多检测出1-己醇、5-羟基-2,7-甲基-4-辛酮、2-戊烷基呋喃、壬醛等四种风味物质,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干酪的风味。基础理化成分结果显示,双蛋白干酪较对照组干酪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相对低,并且双蛋白干酪中16种氨基酸含量均比对照组高。  相似文献   

3.
李文钊  吴霜  赵征 《中国乳品工业》2007,35(8):57-58,6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对卡地干酪青霉菌(P.camemberti)水解乳清产物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检测并与40 d成熟Camembert干酪作比较。结果表明,二者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都以烯类、环烯类物质和酮类物质为主,而酮类物质是霉菌干酪中的重要风味物质。  相似文献   

4.
SPME-GC/MS测定再制干酪中的风味物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利用固相微萃取法(SPME)富集,GC/MS分离与检测技术,研究了再制干酪加工过程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影响。共鉴定出73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在1个月及5个月成熟期的切达干酪中分别鉴定出了41和43种挥发性化合物.在再制干酪产品中鉴定出44种化合物,其中原料干酪和再制干酪中同时拥有的化合物有35种。通过对加工前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推断,在再制干酪加工前后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对产品风味强度的减弱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臭鳜鱼的风味物质及风味活性物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固相微萃取条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离鉴定徽州臭鳜鱼挥发性风味物质,并进一步鉴定其风味活性物质。结合谱库以及保留指数比对,在臭鳜鱼中共鉴定出45种风味物质。根据其结构性质分为9类,其中醇类含量最高,约占总风味成分的62.60%,酸类、芳香类、含氮、含硫化合物等次之。通过计算气味活度值(OAV)并进一步用标准品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3种风味活性物质,其中丁酸、三甲胺、芳樟醇OAV值较大,对整体风味品质具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泥挥发性风味物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妍  马晓军  王黎瑾 《食品科技》2007,32(2):100-105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制备样品,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离并鉴定新鲜的及在4℃下冷藏1d的马铃薯泥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由检测结果可知,新鲜样主要风味组分有47种,而冷藏样主要风味组分有37种。新鲜样中最丰富的是醛类化合物,出峰面积相对比例76.94%,其次是呋喃类8.08%,醇类6.85%。冷藏样中出峰面积相对比例较高的是醛、酯、醇类化合物,分别为93.27%、3.45%和1.03%。新鲜样和冷藏样中醛类含量均最高,是由蒸煮阶段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氧合酶催化下生成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紫薯酸奶和普通酸奶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仪进行测定,结合NISTLibrary数据库自动检索技术对有机风味化合物进行鉴定。在相同的检测条件下,分别检出紫薯酸奶和普通酸奶中有75和46种挥发性成分。乙酸、乙醛、双乙酰、丁位壬内酯等特征性风味物质在两种酸奶中均检测出来。普通酸奶含芳香杂环化合物和萜烯类各3种和1种,分别占1.42%和0.77%。而紫薯酸奶中含芳香杂环化合物和萜烯类达6种和5种,各占2.33%和5.96%。橙花醇、愈创木酚、香草醛等只在紫薯酸奶发现,尤其是橙花醇占4.77%。这些特色风味成分的生成可能是发酵过程中紫薯本身成分参与了酸奶的发酵过程,生成了多种风味物质,导致紫薯酸奶中的挥发性成分较多,而且有效的风味物质也增加,赋予了紫薯酸奶柠檬样的果香。  相似文献   

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对酱油鸡的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提取,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保留指数(retention index,RI)分离定性。共鉴定出77种挥发性物质,包括烃类18种、醛类19种、醇类13种、酮类7种、酚类5种、酯类5种、酸类4种、醚类2种、杂环类4种。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对检出的风味物质进一步筛选,得到1-辛烯-3-酮、辛醛、反,反-2,4-癸二烯醛、反-2-壬烯醛、反,反-2,4-壬二烯醛、丁香酚、肉桂酸乙酯、壬醛、庚醛、糠醛、芳樟醇、己醛、对伞花烃、2-正戊基呋喃、香茅醛这15种"关键风味物质"(OAV≥1)。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不同脱腥方法鸡肝中风味物质的变化,采用感官评定、电子鼻与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分析了不同脱腥方法的生熟鸡肝样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结果表明:姜酒浸泡、β-环状糊精包埋和酵母发酵均能显著降低生样品腥味值(P<0.05);电子鼻响应值雷达图显示,组成鸡肝整体气味主要是硫化物、芳香成分和醇、醛酮类物质,姜酒浸泡能改变鸡肝原本的气味轮廓,且采用主成分分析(PCA)能较好区分各样品;HS-SPME-GC-MS共检出了124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经姜酒浸泡和酵母发酵后,鸡肝中醛类物质含量均明显降低,多种致腥物质含量均明显下降。鸡肝熟化后,苯甲醛构成了鸡肝的主体风味,姜酒浸泡组中的乙醇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酵母发酵组,是鸡肝熟化后保持较好风味的因素。研究表明,姜酒浸泡和酵母发酵能较好地改善鸡肝风味。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卤料包循环熬制对熟制小鱼干风味的影响。采用电子舌研究经第一锅卤水卤制的成品风味小鱼干A和第五锅卤水卤制的成品风味小鱼干B的风味差异。通过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mass spectrometry coupled with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A、B样品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电子舌中,经第五锅卤水油炸卤制后的风味小鱼干B在鲜味、苦味和咸味更强。从电子鼻结果来看,A、B样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W2W(有机硫类)、W1S(甲烷短链烷烃类气体)和W1W(硫化物)传感器上,前两者在小鱼干B中有所减少,而W1W(硫化物)则有所增加。通过GC-MS从两种产品中共检测出62种挥发性物质:A样品中检测出了45种物质,B样品中检测出了54种物质。共同检测到的物质有36种,其中相对含量较高的主体风味物质包括芳樟醇、茴香烯、乙酸芳樟酯和4-烯丙基苯甲醚等在风味小鱼干B中含量更高。综上,卤水的循环熬制有利于促进小鱼干中有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生成以及香辛料中风味物质的融出。这可为后续风味熟制小鱼干的技术优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牛乳、香蕉果浆为原料,在新鲜软质干酪的制作基础上,研究了新鲜果味干酪的制作工艺。首先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对影响牛乳凝乳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确定了工艺参数:发酵剂的添加量为2%,pH为6.0,凝乳酶添加量为2g/L,CaCl2的添加量为0.03%。然后通过正交实验和感官评价对影响干酪风味的因素进行研究,白砂糖添加量为7%;黄原胶的添加量为0.5%;果浆的添加量为30%。最终制得的干酪不仅可以保持新鲜干酪特有的奶香味、质地和营养,还兼具有水果的香甜滋味。  相似文献   

12.
新鲜干酪工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实验通过对酶法生产新鲜干酪的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分析了酸度、CaCl2添加量、酶添加比例、凝乳温度等因素对凝乳效果、产率及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酸度为28°T,CaCl2添加量为0.02%,酶添加比例为0.04%,凝乳温度为35℃时可得到较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利用脱脂玉米胚芽粉采用醇法制备玉米胚芽蛋白的生产工艺.通过设计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试验,根据乙醇体积分数、液料比、浸提时间3个因素对蛋白提取率的影响,优化了玉米胚芽蛋白的制备工艺.经单因素试验得出利用玉米胚芽粉制备玉米胚芽蛋白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为65%,液料比为10∶1 (mL∶g),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1h.响应面优化的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蛋白提取率的主要因素依次是:料液比、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在乙醇体积分数为63.67%,液料比为10.25∶1(mL∶g),温度为45℃,提取时间为1.06h时,玉米胚芽蛋白的蛋白提取率达到最大.在最佳条件下蛋白质提取率可达81.87%,蛋白质质量分数达55.73%.  相似文献   

14.
Aroma Characteristics of Corn Germ Protein Flour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ight sensory attributes were established to differentiate aroma characteristics among four kinds of corn germ protein flours (CGPF) processed by treatments to improve flavor quality. The projections of sample and conceptual spaces on a two-dimensional scale reflected aroma differences among samples evaluated by panelists. Volatiles of samples were separated by gas chromatography, and peaks that elicited olfactory responses were recorded as instrumental data. The projections of sample and volatile compound spaces reflected changes of volatiles by treatments. Relationships between sensory and instrumental data were elucidated by superimposing the two spatial maps. In general, treated CGPF samples had less grainy, brown, corn-like and sweet notes than untreated CGPF samples. However, there were more green, musty and chemical notes in the treated CGPF samples.  相似文献   

15.
玉米胚芽蛋白酶解物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鸣镝  管骁  姚惠源 《食品科学》2007,28(2):302-305
用胰蛋白酶水解玉米胚芽蛋白,研究了玉米胚芽蛋白酶解物对小鼠体内的免疫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胚芽蛋白酶解物能显著提高正常小鼠的免疫脏器指数、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和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活性,促进溶血素的形成。结果提示:玉米胚芽蛋白酶解物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是一种很好的非特异性免疫激活剂。  相似文献   

16.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研究料液比、温度、pH值和时间4个因素对玉米胚芽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建立玉米胚芽蛋白提取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影响玉米胚芽蛋白提取的主要因素依次是pH值、料液比、温度、时间;得到优化组合条件为:料液比1:10、温度55℃、pH10、时间120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玉米胚芽蛋白最高提取率为34.28%。  相似文献   

17.
18.
干酪成熟过程中蛋白质的水解是风味形成的重要途径。在中国自由放养和小规模奶牛养殖仍占有一定比例,这其中的手动挤奶方式会导致原料乳中含有一定数量具有蛋白酶活性的体细胞,影响干酪成熟及风味。目前关于体细胞通过蛋白水解作用对脱脂干酪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尚未明确。本研究选取3 种不同体细胞数的原料乳,解析体细胞的细胞组成并制作脱脂干酪,在90 d的干酪成熟期中测定干酪的蛋白酶活性、蛋白水解水平、成熟后干酪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及其质构特性,评价不同体细胞数、干酪的蛋白质水解程度及其对干酪风味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体细胞数越高的干酪蛋白酶活性越高,αs2酪蛋白水解程度越高,对干酪风味和质构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使用体细胞数适量增加的原料乳(10×104~30×104 个/mL)有利于干酪风味的形成;中等体细胞数组中干酪特征风味物质3-羟基-2-丁酮含量最高(34.57%),是低体细胞数组含量(28.64%)的1.2 倍、高体细胞数组含量(20.72%)的1.6 倍;原料乳中过多体细胞(多于86×104 个/mL)则会导致干酪过度水解并产生不良风味,高体细胞数组中检测到会引起不良风味的风味物质如辛醛、壬醛、仲辛酮、己醛。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新鲜软质干酪加工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新鲜软质干酪加工过程中发酵剂菌种配比、凝乳酶添加量、加热终温度,确定干酪的工艺流程及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原料乳中添加发酵剂(乳脂链球菌:嗜热链球菌)比例为8∶1,凝乳酶添加量为0.01 mL/100L牛乳,加热终温度为55℃为宜,可得到产率较高,口感良好的新鲜软质干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