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探究中秋酥脆枣鲜果的保鲜方法,延长冷藏条件下中秋酥脆枣的保鲜时间。对采后的中秋酥脆枣鲜果用45℃、50℃、55℃和60℃热水及3%、4%和5%CaCl_2溶液浸泡20 min,每隔21 d对枣果的硬度、可溶性总糖、还原糖、Vc及MDA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的品质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用40℃、50℃和55℃热水浸泡的枣果,果实硬度和Vc含量在贮藏过程中均显著高于对照,且能显著影响枣果内两种糖含量、抑制枣果MDA含量的上升;3种浓度的CaCl_2溶液浸泡处理对枣果Vc含量存在显著影响且均能减缓枣果硬度的下降速率,3%CaCl_2处理的枣果MDA含量增加最慢。在贮藏过程中,枣果的果实硬度与Vc含量、还原糖含量与MDA含量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中秋酥脆枣冷藏前热水浸泡处理最适温度为55℃,CaCl_2浸泡处理的较适浓度为3%,这两种处理的枣果的保鲜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4,(9):102-106
以中华猕猴桃为材料,分别用1%、3%、5%的CaCl2溶液浸果处理15 min,蒸馏水处理15 min作为对照组,自然晾干后于04℃贮藏,每隔4d测定呼吸强度、硬度、Vc含量、淀粉含量、可溶性果胶含量、细胞膜渗透率、纤维素酶活性、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研究不同钙处理对中华猕猴桃软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钙处理可以有效延缓果实的软化衰老,与对照组相比,钙处理抑制了中华猕猴桃果实的呼吸强度,延缓果实硬度、Vc含量和淀粉含量的下降,减缓果实可溶性果胶含量、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纤维素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其中以3%CaCl2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用45℃、1 min,45℃、5 min,50 ℃、1 min和50 ℃、5 min对采后黄皮进行热处理,并贮藏于6℃观察其保鲜品质的变化,对其贮藏期间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细胞膜透性变化进行了检测.研究结果显示,45℃、5 min和50℃、1 min处理均能有效地延长采后黄皮果实保鲜寿命,其中尤以50℃、1 min处理效果最好.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也明显不同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钙和热激处理对无花果的采后生理效应和保鲜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钙和热激处理是目前公认的绿色环保型保鲜处理手段。对无花果采用6%CaCl2溶液或43℃热水处理,然后1℃环境中贮存,能使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明显降低,并能较好地维持SOD活性,抑制MDA的生成。热处理能显著降低果实腐烂率,钙处理在维持果实硬度方面效果很好。整体比较,热处理的保鲜效果优于钙处理。  相似文献   

5.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浓度NO熏蒸处理对冬枣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白熟期冬枣为试验材料,分别以0,50, 100, 150和200μL/L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气体熏蒸处理2 h后,在0±1℃条件下贮藏80 d。观察贮藏期果实阶段性的外观变化,同时分析测定其腐烂指数、失重率、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呼吸强度和细胞膜渗透率的变化。结果表明:NO处理(浓度为50~200μL/L)能够不同程度地减轻白熟期冬枣果实表面出现腐烂斑点和软腐情况;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失重率和细胞膜渗透率;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较好地保持果实的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在NO浓度为50~200μL/L范围内熏蒸对白熟期冬枣采后的贮藏品质有不同影响,其中以150μL/L处理2 h后在0±1℃条件下贮藏效果最好,贮藏期延长,腐烂指数降低,失重率降低,硬度保持较好,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较好,能抑制冬枣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呼吸强度、抑制细胞膜渗透率的上升。  相似文献   

6.
"大五星"枇杷冷藏过程中采后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4℃、8℃和12℃3种低温条件下冷藏"大五星"枇杷,检测其采后呼吸强度、硬度、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PAL活性及自由基清除酶(POD、CAT和SOD)活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8℃是"大五星"枇杷果实适宜的贮藏温度,4℃以下枇杷果实易发生冷害.在贮藏的过程中,枇杷果实呼吸强度一直呈递减的趋势,直到果实发生大量的腐烂也未见呼吸高峰.在8℃、12℃和常温下贮藏,果实的硬度、果皮的细胞膜透性、丙二醛(MAD)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下降趋势.果实的MAD含量与相对电导率、细胞膜透性呈显著正相关.在4℃贮藏温度条件下,从12d开始,果实硬度、果皮的细胞膜透性、MAD含量和PAL活性都明显高于其它3个温度条件下相同贮藏时间的果实,而自由基清除酶(CAT、POD及SOD)的活性相对比其它3种温度条件下贮藏的果实低.  相似文献   

7.
田红炎  饶景萍 《食品科学》2012,33(18):298-302
研究冷藏条件下二氧化氯(ClO2)处理对受损猕猴桃果实的防腐保鲜效果。以‘海沃德’果实为试材,对其进行压伤、果面刺伤两种机械损伤处理,压伤果和果面刺伤果均用60mg/L ClO2溶液浸泡20min(分别记为T1和T2),以蒸馏水浸泡20min的健全果、压伤果和果面刺伤果作为对照(分别记为CK、CK1、CK2),比较处理和对照果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质量损失率、腐烂指数、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活性。结果表明,CK1和CK2的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质量损失率和腐烂指数均高于CK,但T1、T2果实的上述指标均低于CK1和CK2(除质量损失率外),且在贮藏后期,T1和T2的过氧化物酶(POD)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均高于CK1和CK2,有效延长了贮藏期。说明ClO2处理对机械损伤猕猴桃具有明显的防腐保鲜效果,可有效降低腐烂损失。  相似文献   

8.
热水处理对冬枣贮藏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热水处理对冬枣贮藏过程中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冬枣经热水处理后,有效地降低了呼吸强度,抑制了枣果的硬度、Vc含量、好果率的下降和果肉乙醇乙醛含量的上升,延长了冬枣的贮藏时间。最适宜的热水温度及处理时间为50℃6 min,处理果在0℃下经60 d贮藏期,好果率为82%,而对照的好果率只有7%,处理和对照之间的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壳聚糖(Chitosan)、热处理(Heat treatment)结合咪鲜胺(Prochloraz)复合处理对哈密瓜采后生化代谢的影响,为控制哈密瓜采后腐烂提供技术参考。方法:以哈密瓜西州蜜17号为试验材料,经含有咪鲜胺的55℃热水中浸果3 min后取出,晾干,再浸入20 g/L壳聚糖溶液浸泡1 min,自然晾干后贮藏于(6±1)℃冷库中,研究复合处理对哈密瓜采后抗病性的机制。结果:以20 g/L壳聚糖、55℃热水结合咪鲜胺的处理显著增强了果实抗性系统,不仅表现在贮藏前期(0~18 d)对POD、PAL、CAT、SOD、β-1,3-葡萄糖酶、木质素含量的增高,也表现在,处理组能有效抑制病原菌,延缓侵染时间,并当病原菌侵染果实时,显著提高果实体内POD、PAL、几丁质酶、β-1,3-葡萄糖酶、木质素含量,对病原菌造成直接的抵抗作用。结论:采后20 g/L壳聚糖、55℃热水结合咪鲜胺处理可有效抑制哈密瓜采前潜伏侵染的病原菌,并在贮藏后期显著提高果实防御酶活性。  相似文献   

10.
龙眼果实采后容易发生果皮褐变,是影响采后龙眼果实品质和货架期最重要的因素。热处理是一种能延缓果蔬衰老、保持贮藏品质的环保型采后物理处理方法。本文探讨热处理对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和酚类物质代谢的影响。采后"福眼"龙眼果实用50℃热水处理10 min,晾干,用聚乙烯薄膜袋密封包装,置于(15±1)℃下贮藏。贮藏期间定期测定果皮褐变指数、总酚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果实相比,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指数,降低果皮PPO和POD活性,提高果皮PAL活性,保持较高的果皮总酚含量。因此认为,50℃热水处理10 min可有效降低采后龙眼果实酚类物质代谢,从而延缓采后龙眼果实果皮褐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采后UV-C处理对延缓香梨软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采后UV-C照射处理对延缓香梨软化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照射剂量分别为3kJ·m-2、6kJ·m-2,以未经照射处理香梨为对照,避光储藏于20℃、相对湿度90%~95%的人工气候箱,定期取样测定各指标。结果表明,短波紫外线处理增加果实硬度,显著降低细胞膜透性和MDA含量,促进还原性糖和酚类物质的合成,降低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活性。这些结果显示短波紫外线能延缓香梨软化,延长香梨的贮藏保鲜期。  相似文献   

12.
以'粉红藕'为试材,研究了短波紫外线处理对鲜切莲藕4℃冷藏过程中褐变效果的影响。主要分析了不同照射剂量(1.0、3.0和5.0 kJ/m2)下鲜切莲藕色泽、失水率、硬度、没食子酸含量、儿茶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对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5.0 kJ/m2剂量UV-C处理的鲜切莲藕褐变指数在贮藏第12 d时低于30,显著低于对照和其他处理组(P<0.05),5.0 kJ/m2剂量UV-C处理可通过抑制褐变底物儿茶酚、没食子酸与PPO反应来延缓鲜切莲藕的酶促褐变,并通过延缓硬度的下降,提高鲜切莲藕的贮藏品质。综合保鲜效果得出,12 d的贮藏期内,5.0 kJ/m2剂量UV-C处理抑制鲜切莲藕的褐变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3.
研究不同剂量UV-C照射处理对采后芦柑在15℃贮藏期间腐烂率及主要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1.5kJ/m2或3kJ/m2UV-C照射能有效减轻果实贮藏期间腐烂,推迟腐烂6d或12d,显著降低腐烂率。贮藏后期,1.5kJ/m2或3kJ/m2处理降低了失重率,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和VC含量,且促进了果肉中类黄酮和总酚的次生代谢合成,从而较好地保持了果实的感官品质和营养品质。1.5kJ/m2或3kJ/m2处理也有助于提高果皮中类黄酮和总酚含量。UV-C照射处理作为采后芦柑的非化学贮藏保鲜手段,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1-methylcyclopropene (1-MCP) combined with UV-C irradiation on postharvest quality of blueberry fruit (Vaccinium spp. Berkeley) stored at 4 ± 1 °C for 8 days. Respiration rate, ethylene production, decay incidence, softness, color, total anthocyanin content, malondialdehyde (MDA) content, titratable acid content, soluble solid content, peroxidase (POD), phenylalanine ammonia lyase (PAL), and catalase (CAT) of treated blueberry fruit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reatment with 1-MCP plus UV-C irradiation inhibited respiration rate, ethylene production, decay incidence, and MDA content. The combined treatment also delayed softness, color, titratable acid, and soluble solid content and improved total anthocyanin content of blueberries throughout the storage period at 4 ± 1 °C compared to the untreated samples. The efficiency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1-MCP + UV-C irradiation)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1-MCP or UV-C irradiation alone. Furthermore, combination of 1-MCP and UV-C irradiation effectively enhanced PAL and CAT activities and inhibited the increasing of POD activity in blueberries. Therefore, our results shows that 1-MCP plus UV-C irradiation treatments may be a useful method in maintaining commercial quality and extending shelf life of blueberries.  相似文献   

15.
以"砂蜜豆"品种甜樱桃为研究材料,经不同浓度的CaCl2(0,10,20g/L)浸泡15min后,在(0±1)℃下进行包装贮藏,每9d测试果实颜色、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及相关酶活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CaCl2处理均可延缓果皮的着色进程,防止果实软化,保持原有风味,抑制果实的PPO、POD和LOX的活性,减少MDA的产生。适当浓度的CaCl2处理能延长甜樱桃的货架期,保持较好的口感与风味,有利于甜樱桃的贮藏保鲜。  相似文献   

16.
研究钙处理对中华寿桃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5%的CaCl2溶液处理能够显著降低中华寿桃果实采后的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延缓桃果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下降,抑制细胞膜渗透率和出汁率的增加,较好地保持中华寿桃果实的贮藏品质.  相似文献   

17.
UV-C处理采后桃防御酶活性与贮藏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索无化学污染的UV-C处理果蔬保鲜途径及作用机制,用不同剂量UV-C照射采后"大久保桃",观察果实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并对果皮防御酶活性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0.25~0.5kJ/m2剂量UV-C能较好地减轻果实贮期腐烂,推迟发病10~16d,发病率比对照降低5.1和3.2倍,显著降低了发病率,诱导了果实提高抗病性;0.25~0.5kJ/m2剂量UV-C诱导的果皮PPO、PAL与0.5kJ/m2剂量诱导的β-1,3葡聚糖酶活性提高的趋势与抗病性提高趋势相一致,表明这三个酶在诱导采后果实抗病性中发挥了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不同化学方法处理水蜜桃保鲜效果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苏省张家港市凤凰镇的凤凰水蜜桃(Prunus persica)为实验材料,在冷藏条件下,研究了分别用质量分数2%的CaCl2、0.3g/L水杨酸、0.5g/L赤霉素对凤凰水蜜桃浸泡15min的保鲜效果,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经过处理后的水蜜桃各种指标都好于对照组,说明以上3种化学方法均起到了保鲜作用,CaCl2处理在保持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降低细胞膜透性、丙二醛含量和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方面要好于其他处理;水杨酸处理在保持可溶性糖含量,抑制呼吸强度方面要好于其他处理;赤霉素处理保鲜效果不如其他2种处理效果明显。此外,由于CaCl2通过果实体内的生理生化反应来发挥作用,无环境污染,因此符合食品安全的要求,而且方便获得,成本较低,所以利用CaCl2处理水蜜桃是经济实用、有效可行的最佳的化学保鲜方法。  相似文献   

19.
李玉娟  尹明安  任小林 《食品科学》2015,36(14):244-249
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7.5 kJ/m2剂量短波紫外线(ultraviolet-C,UV-C)处理对苹果常温和低温条件下贮藏性和品质的影响。供试苹果经7.5 kJ/m2 UV-C照射后,分别贮藏在20 ℃和0 ℃条件下,定期测定果实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soluble solids content,SSC)、可滴定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表明,不论是常温还是低温条件下,整个贮藏过程中,UV-C处理组果实质量损失率、呼吸强度均较对照低;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处理组高于对照组;SSC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处理组较对照组下降缓慢;SOD活性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UV-C处理组活性始终高于对照组;果实MDA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但处理组上升缓慢。可见,采后苹果经适宜剂量UV-C照射能减轻质量损失,降低呼吸强度,减缓果实硬度、SSC及可滴定酸含量下降,保护膜完整性,延缓衰老,对保障品质,延长贮藏保鲜期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不同射线辐照处理对大樱桃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采用不同剂量短波紫外线(short-wave ultraviolet light,UV-C)照射(1.37、2.05、2.74 kJ/m2)和60Co-γ辐照(0.75、1.5、2.25 kGy)分别处理大樱桃果实,定期检测其冷藏期间生理品质指标和果皮超微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贮藏15 d内,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较对照组可显著延缓大樱桃果实好果率下降、抑制果实质量损失,较好保持果实质地特性,促进花青素合成,有效抑制过氧化物酶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下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不大,且会引起丙二醛含量增加。由于两种处理对好果率、硬度、质量损失率、花青素等感官品质核心指标具有良好的积极作用,因此对丙二醛的不利变化并不足以影响到果实的商品品质评价。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大樱桃经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处理后,与对照组相比,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果皮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等细胞结构的损伤程度,显著延缓果皮细胞衰老。此外,在贮藏前期与末期,1.37 kJ/m2照射和0.75 kGy辐照所发挥的作用并不相同。针对于5 d以内的短期贮藏,可采用1.37 kJ/m2 UV-C照射,而长期贮藏则以0.75 kGy 60Co-γ辐照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