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不同发酵时间处理对玫瑰花茶香气及感官品质的影响。方法 本实验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以玫瑰花瓣为材料,采取萎凋、揉捻、发酵、干燥四道制作工艺,分0 h发酵、2 h发酵、4 h发酵、6 h发酵4个处理,采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HS-SPME-GC-MS)鉴定玫瑰花挥发性成分,筛选其关键呈香物质。结果 共检测出4种处理938种16类挥发性代谢物。发酵2、4、6 h与发酵0 h的挥发性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物质554种,相对0 h发酵分别增加差异显著代谢物364种、388种、400种,同时对照4种处理呈玫瑰花香气的rOAV,结合感官评审结果,得出本实验发酵4小时为玫瑰花红茶的最好处理,且发现关键呈玫瑰花香气的物质为壬醇、异戊酸苯乙酯、苯乙醛、2-苯乙醇、香叶醇、大马士酮、苯甲醇、异丁酸香叶酯、(E)-6,10-二甲基-5,9-十一碳烯-2-酮、壬酸乙酯。结论 玫瑰花瓣能制作成质量优异的玫瑰红茶,常规发酵过程中4 h发酵的玫瑰红茶品质最佳。以上结果阐明了玫瑰发酵过程中香气成分变化,为实现玫瑰花产业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首次分析了玫瑰花水的香气组成成分,并对苦水和大马士革两种玫瑰花水香气成分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吹扫捕集最优实验参数为:样品量7.0 mL;吹扫温度40℃;吹扫时间13 min,此时苦水和大马士革玫瑰花水共鉴定出香气成分71种,其中苦水玫瑰花水69种,大马士革玫瑰花水61种;苦水、大马士革共有成分59种,苦水玫瑰花水特有成分10种(相对含量之和为4.15%),大马士革玫瑰花水特有成分2种,相对含量之和为0.54%。吹扫捕集法分析玫瑰花水香气成分操作简单,浓缩富集效率高,重现性好,绿色环保,真实全面地反映了玫瑰花水香气成分的构成,为玫瑰花水香气特征研究提供技术支撑,为其开发利用和产品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玫瑰花水中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对不同来源的玫瑰花水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玫瑰花水产品的质量现状。方法 样品经二氯甲烷提取、浓缩,采用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进行检测,运用保留指数、质谱标准谱库(NIST14)检索相结合的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对不同来源玫瑰花水的香气成分进行鉴定。结果 所建方法能对玫瑰花水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共鉴定出51种香气成分,本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为:保留时间RSD<0.2%,峰面积RSD<4.2%。玫瑰花水的主要香气成分为芳樟醇、苯乙醇、α-松油醇、香茅醇、香叶醇、丁香酚及长链烷烃,3批玫瑰花水的主要香气成分总含量低于1%,缺少玫瑰的特征香气成分,7批玫瑰花水的主要香气成分总含量高于37%。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精密度,可作为玫瑰花水挥发性成分的检测方法。玫瑰花水能以主要香气成分总含量为质量控制指标,且该类产品需加强质量控制及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4.
以霞多丽葡萄、苦水玫瑰花为原料,通过混合发酵制得霞多丽玫瑰酒。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比较分析霞多丽葡萄、苦水玫瑰花、霞多丽玫瑰酒的香气组分构成。霞多丽葡萄中初步分离定性36种化合物,醇类物质居多;苦水玫瑰花中初步分离定性59种化合物,萜烯类物质居多;霞多丽玫瑰酒中初步分离定性56种化合物,醇类和酯类物质种类较多。霞多丽葡萄、苦水玫瑰花和霞多丽玫瑰酒共有香气组分10种;霞多丽玫瑰酒与苦水玫瑰花共有7种香气组分,多为萜烯类及其相应酯类,以苦水玫瑰花特征香气物质为主;霞多丽玫瑰酒与葡萄共有香气组分12种。苦水玫瑰花的添加有助于提高酒的花香品质。  相似文献   

5.
陈红艳  廖蓉苏  杨今朝  宋可珂 《食品科技》2011,(11):186-190,196
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研究北京种植玫瑰鲜花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使用聚二甲基硅氧烷-二乙烯基苯纤维萃取头在25℃下萃取30 min,能有效地吸附玫瑰花中的挥发性成分,分析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茅醇(40.38%)、香叶醇(13.49%)、苯乙醇(12.29%)、月桂烯(7.12%)和α-蒎烯(5.65%)等醇类、醚类、酯类以及各种烷烃类化合物,醇类和酯类化合物是主要香气成分。采用水蒸汽蒸馏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分别提取玫瑰鲜花精油,经气相色谱质谱法鉴定挥发性化学成分。比较分析3种方法的测定结果,发现提取方法影响精油的品质,水蒸气法提取的精油香气成分更接近玫瑰花自然状态下的"香气"状况。  相似文献   

6.
玫瑰花(Rose rugosa Thunb),属蔷薇科、蔷薇属植物,一般都是直立生长,少许有弯曲生长,其长度最长可达到2米,枝杆上有针刺,小叶为5-9片。作为玫瑰花的原产地,我国绝大多数的省份都有栽培,例如广东省、云南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区。玫瑰在我国的用途大多是制作精油和用于观赏,此外还有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食用玫瑰花的品种有很多,包括重瓣玫瑰、墨红玫瑰、保加利亚大马士革玫瑰、苦水玫瑰、平阴一号、法国千叶玫瑰、紫枝玫瑰等品种。研究表明,玫瑰花中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物质,具有抗氧化、抑菌、抗肿瘤、降血脂、抗衰老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玫瑰花、玫瑰茄和橙子为原料,以拉曼德·酿酒酵母和库德毕赤酵母为发酵菌株,混菌发酵玫瑰橙子果酒.玫瑰茄赋予了果酒艳丽的红色,在拉曼德·酿酒酵母提供发酵力的基础上添加产香能力突出的库德毕赤酵母,探究混菌发酵对玫瑰橙子果酒香气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玫瑰、玫瑰茄添加比例为1:1,混菌接种量7%(拉曼德·酿酒酵母、库德毕赤酵母...  相似文献   

8.
张帅  陈德经  肖力强 《酿酒》2022,(4):79-83
对玫瑰花渣制备黄酒及品质进行了研究,以解决玫瑰花渣的有效利用。以鲜玫瑰花渣为原料、配以糯米和酵母进行自然发酵,测定了玫瑰花渣黄酒感官指标、酒度、总糖含量以及黄酮的含量和种类,黄酒的挥发性成分。结果表明:玫瑰花渣黄酒呈淡黄色,酒度12%vol,总糖含量2.80%,有5种黄酮,含量为0.322%,玫瑰花渣黄酒挥发性成分有60种,玫瑰花瓣挥发性香气成分有45种。玫瑰花渣发酵的黄酒具有浓郁的玫瑰香味和较高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以大麦芽、焦香麦芽和玫瑰花等为原料,研制玫瑰香型格瓦斯。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玫瑰香型格瓦斯的原料配比和发酵工艺进行优化,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工艺为:大麦芽与焦香麦芽质量比9∶1、料水比1∶8(g/mL)、菌种添加量2%、接种体积比(酵母菌∶乳酸菌)2∶1、发酵时间16 h、玫瑰浸提液添加量18%,同时添加糖化酶2%、酒花0.2%、白砂糖1%、柠檬酸0.1%。玫瑰香型格瓦斯香气物质共有92种,其主体香气物质主要是苯乙醇、异戊醇、辛酸乙酯、丁香酚等。  相似文献   

10.
正常言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玫瑰在植物分类学上属蔷薇科,有多种花型、颜色,香气十足。据记载,我国自汉朝就开始栽植玫瑰花了。苏州种植玫瑰也有上千年的历史。苏州四季分明、土壤肥沃,城郊山地、太湖之滨均是种植玫瑰花的好地方。玫瑰长久以来象征着浪漫和爱情,有诗云:"杨柳萦桥绿,玫瑰拂地红。""才子相见都相赏,天下风流是此花。"玫瑰花集药用、食用、欣赏、绿化价值于一体,  相似文献   

11.
研究户太8号桃红葡萄酒贮藏期的香气物质变化规律,并比较几种添加剂处理的护香效果,旨在优化设计葡萄酒的陈酿工艺。研究以户太8号桃红葡萄酒为试材,当葡萄酒发酵结束后分别添加适量葡聚糖、没食子酸、甘露糖蛋白和谷胱甘肽处理,而后定期采集酒样,对酒样香气通过仪器和感官进行分析。香气成分采用SPME-GC-MS定性定量分析,香气特征通过感官培训的品评小组量化品评。结果表明:户太8号桃红葡萄酒中共定量出33种香气物质,有9种成分的气味活性值(OAV)大于1,11种成分的OAV在0.1~1.0。贮藏期间,酒样中乙酸酯和中链脂肪酸乙酯含量在贮藏初期急剧下降而后趋于平稳,高级醇含量逐渐升高至平缓,脂肪酸、萜烯类和苯乙基类化合物的含量逐渐升高并在贮藏后期降低。贮藏1年后,葡聚糖处理的酒样中果香酯、苯乙基类以及己(烯)醇类化合物等香气物质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处理组,而其他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感官分析也表明,葡聚糖处理组比其他处理组具有更好的温带水果、甜香、花香和小浆果香的香气特征。研究发现,在发酵结束后添加300mg/L葡聚糖对贮藏期户太8号桃红葡萄酒表现出较好的护香作用。  相似文献   

12.
烘焙提香时间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工夫红茶的甜香度,本文以山东夏季鲜叶加工的工夫红茶初制品为原料,在70℃的烘温下进行不同时间的烘焙提香处理,并通过感官审评、生化成分和香气分析方法研究其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烘焙时间的长短不仅影响工夫红茶的香型和高低,而且也影响汤色和滋味,在本试验条件下,烘焙时间以1.0~1.5h的感官品质较好;此外,烘焙时间对工夫红茶各生化成分的影响不同,但对品质有利的生化成分以烘焙1.0h的茶样含量最高;随着烘焙时间的延长,工夫红茶香气的种类、含量以及组分比值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可以解释不同烘焙时间工夫红茶香型存在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桃红葡萄酒酿造工艺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利用浸渍巨峰葡萄果浆酿制桃红葡萄酒。分析果浆处理和工艺对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果浆色度在2.5~3.0作浸渍过程终点,浸渍结束后分离不超过30%果浆量,调整含糖量为26%并加入酵母进行主发酵。按常规经后发酵、澄清、过滤与检测合格后酿造出桃红色、清亮透明、怡悦和谐的果香与酒香并具有恰当收敛性与酒体完整的桃红葡萄酒。  相似文献   

14.
采集甘肃永登不同地域种植的“中国苦水玫瑰”花瓣和种植土壤样品,采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固相微萃取联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离子色谱仪检测花瓣中氨基酸含量、氨基酸代谢香气组分构成及土壤理化指标。结果显示,“中国苦水玫瑰”花瓣中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同种植区域氨基酸含量差异显著,谷氨酸、丙氨酸、赖氨酸、脯氨酸是影响不同地区玫瑰样品氨基酸构成的主要组分,除了丙氨酸,其余3种氨基酸均在大同地区含量最高。在样品中共检出氨基酸代谢类香气物质11种,其含量在3个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大同地区玫瑰样品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代谢类香气物质。不同地区“中国苦水玫瑰”种植的土壤理化指标无明显相似性,SO42-、有效磷、HCO3-是受地域影响最大的3个组分,且土壤性质与氨基酸含量及其代谢香气组分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催陈方法对白肉枇杷果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超声、微波和冷热交替催陈工艺处理对白肉枇杷果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催陈处理枇杷果酒总酸略降及色度增加,感官评价显示冷热交替催陈处理优于超声催陈和微波催陈;处理后果酒香气物质检出种类减少,未检出成分占比增加,相对含量最高的是醇类和酯类,冷热交替、超声和微波催陈处理分别占比79.8%,78.3%,88.97%,均低于原酒的91.24%;催陈处理使其他香气成分占比增加,有利于提升果酒总体香气。醇类、醛类、酸类和酯类是影响果酒品质的主要成分,进一步分析显示香气品质得分依次为微波催陈冷热交替催陈超声催陈。对酒品质的评价应综合考虑感官评价、主成分分析和未检出成分测定结果,并由此得到冷热交替催陈处理白肉枇杷果酒较好。  相似文献   

16.
气候条件对福建烤烟生长和烟叶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烤烟不同播栽期,研究了烤烟大田期不同气候条件对烤烟生长与烟叶质量风格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期不同气候条件显著影响烤烟大田生育期。与正常移栽期相比,早20 d、10 d移栽,生育期分别延长了23 d、14 d,迟10 d、20 d移栽的生育期分别缩短了2 d和12 d。不同处理之间除淀粉外,其余化学成分未呈现规律性的变化。随着移栽期推迟,烟叶淀粉含量呈现上升的变化趋势。不同处理之间上中部烟叶感官评吸风格和质量特征差异明显,且烟叶风格与质量特征变化趋势一致,随播栽期推迟,上中部烟叶香型从"清香型"向"浓透清"、"浓香"转变。在本试验条件下,早10 d移栽的大田气候条件最有利于彰显烟叶清香风格特色,烟叶感官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改进玫瑰甜酒酿制作工艺并解决其杀菌后底部出现沉淀物、玫瑰香气不足且色泽呈淡棕红色,感官品质较差等问题。方法 采用模糊感官评价法对原工艺与改良工艺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以黑糯米浸泡液代替过滤水浸泡白糯米(7±1) h,并加入0.4%柠檬酸(以白糯米重量计)调整酸度,有助于维持并改善玫瑰甜酒酿的色泽;发酵完成后,按体积比2:1的比例将玫瑰浸提液与玫瑰细胞液复配后代替玫瑰浸提液补充到甜酒酿中,有助于提升玫瑰甜酒酿的香气与滋味。结果 改良后的玫瑰甜酒酿其色泽呈玫红色、汁液清亮,玫瑰香气突出,且总黄酮、总糖、总酸、蛋白质等指标含量较原工艺分别提高了4.1 mg/100 g、3.2 g/100 g、1.75 g/kg、0.53 g/100 g。结论 该工艺可为企业制作花卉类甜酒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结合嗅闻仪针对玫瑰花露中易挥发性成分进行萃取条件及气相色谱-质谱分离检测条件的系统研究,并采用气味活度值结合香气强度值评价主要成分对总体香味的贡献。选用Rtx-Wax色谱柱,顶空固相微萃取的最优参数为:50/30 μm二乙烯基苯/碳分子筛/聚二甲基硅氧烷固相微萃取头、样品用量8.0 mL/20.0 mL样品瓶、萃取温度75 ℃、萃取时间40 min、平衡时间20 min、解吸时间4 min。结果表明,经气相色谱-嗅闻-质谱联用分析,共检出92 种化合物,其中,73 种已被确定结构,占易挥发成分总量的98.77%。气味活度值及香气强度值分析表明,丁香酚、玫瑰醚、香茅醇、芳樟醇、丁香酚甲醚、苯乙醇为玫瑰花露的主体香气成分。其结果为玫瑰花露香气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Comparative sensory evaluation of wines produced by immobilized cells of Uvaferme 299 on dried raisin berries and free cells using the Saint Denis grape variety and of commercial Greek products (‘Biblia Chora’ rosé wine produced from the Syrah grape variety, ‘Palivos’ and ‘Strofilia’ rosé wines both produced from the Agiorgitiko grape variety) was carried out. Sensory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twice by 11 tasters previously trained and a method for panel validation was proposed. Subsequently, the wines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roma intension, aroma complexity, aroma elegance and overall quality. Duncan's multiple range test clearly showed that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wines produced using different grape varieties and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was performed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which sensory parameter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overall quality and it revealed that only aroma elegance affected significantly the overall quality. Wine produced by immobilized cells scored a statistically higher value for its overall quality than the wine produced by free cells. Finally, discriminant sensory evaluation revealed a gooseberry, cherry, mint aroma for ‘Biblia Chora’ wine and a citrus, rose aroma for ‘Strofilia’ and ‘Palivos’ wines. Wines produced using immobilized and free cell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fruity, banana‐like aroma, and a herbaceous note was predominant. Copyright © 2005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