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通过不同低温处理赤霞珠葡萄,研究果皮内主要功能性物质如香气成分及单体酚的溶出程度,旨在探究提高葡萄酒品质的低温处理方案。方法:对葡萄果粒分别进行4、-8、-20℃和-32℃低温处理,16℃为对照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和高效液相色谱对葡萄皮和葡萄汁处理前后的香气成分和单体酚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赤霞珠葡萄果皮和果肉中检测出共有香气成分34种,-8、-20℃和-32℃能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葡萄汁中香气总量及酯类、醇类、酸类含量,减小其在葡萄皮中的含量;4℃处理不能增加葡萄汁中的香气成分,反而能使葡萄皮中香气成分增加;共检测出18种单体酚,低温及冷冻处理能在不同程度上减少果皮中单体酚类物质含量,增加葡萄汁中的含量,但是温度与作用效果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结论:低温冷冻处理能够增加酯类、酸类和醇类等香气成分及多种酚类物质在葡萄汁中的含量,降低葡萄皮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6种香型白酒的挥发性风味物质差异。方法 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metry, GC-IMS)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SPME-GC-MS)对6种不同香型白酒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 结合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 OAV)确定其重要风味物质, 通过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差异香气成分。结果 GC-MS和GC-IMS分别在6种香型白酒中检测到56和77种化合物, 其中13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为2种技术共同检出; 挥发性成分主要是酯类、醇类和醛类; 不同白酒香气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 如清香型白酒的乙酸乙酯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白酒, 而己酸乙酯在浓香型白酒中含量最高; 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筛选出异戊醇、乙酸乙酯等18种挥发性风味物质作为区分不同白酒香气的差异化合物。结论 本研究采用两种技术协同分析, 获得6种香型白酒更全面的挥发性风味信息, 明确了6种香型白酒香气成分组成与差异, 为不同香型白酒风味调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脐橙果皮和果肉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相对含量及其风味的差异。方法 将脐橙洗净后切分为果皮及果肉部分, 经粉碎后,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 HS-SPME)技术分别富集果皮和果肉的挥发性成分, 再经气相色谱-质谱法(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S)分析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及相对含量, 同时计算各物质的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 ROAV)。结果 脐橙中鉴定出烯烃类、醛类、醇类、酮类、酯类和酸类等挥发性成分共82种, 果皮中有59种, 果肉中有51种, 两者共有成分28种, 其中果皮特有挥发性成分31种, 果肉23种; 对果皮风味起关键作用和修饰作用的挥发性成分分别有20种和7种, 果肉分别有9种和7种。脐橙果皮和果肉中相对含量最高的成分均为D-柠檬烯, 分别达到43.97%和41.25%, 果皮次主要成分为芳樟醇, 含量为5.38%, 果肉次主要成分为巴伦烯亚橘烯, 含量为18.50%; 对果皮风味贡献最高的物质为芳樟醇, 主要提供麻香、青香和花香, 对果肉贡献最高的物质为β-紫罗酮, 主要提供花香; 此外果皮和果肉的木调香和清香差异不大, 但果皮的果香、花香、甜香和脂香更加丰富。结论 脐橙果皮和果肉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差异较大, 且造成其关键香气的物质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香气成分和非挥发性滋味成分是食用菌品质的重要指标,为探究平菇、香菇、双孢蘑菇、金针菇和杏鲍菇等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方法对5种食用菌鲜品中的风味物质进行分析,通过相对气味活度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研究了不同组分对整体风味的贡献,并测定了5种食用菌的总游离氨基酸和5'-核苷酸的含量。结果显示:5种食用菌中共鉴定出35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醛类5种、酮类5种、醇类9种、烷烃类8种、杂环和硫化物6种、酯类1种和含氮化合物1种;其中共有成分8种,分别为苯甲醛、3-辛酮、1-辛烯-3-酮、3-辛醇、2-乙基己醇、5-甲基-2-乙酰基呋喃、2-戊基呋喃和甲氧基苯肟。平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ROAV≥1)为1-辛烯-3-酮、1-辛烯-3-醇和3-辛酮;香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1-辛烯-3-酮和甲硫醇;双孢蘑菇和金针菇鲜品中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为1-辛烯-3-酮、3-辛酮和3-辛醇;而杏鲍菇鲜品中的主体挥发性香气成分是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5种食用菌中总游离氨基酸含量为2.72~3.65 mg/g,总呈味核苷酸含量为154.40~1013.60 μg/g,不同品种间总游离氨基酸和呈味核苷酸含量差别较大。本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食用菌风味特征,对食用菌品种的改良、定向培育及食用菌的加工应用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不同酿酒葡萄品种C6 醛、醇风味化合物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文怀  徐岩  崔彦志 《食品科学》2010,31(8):252-256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酿酒葡萄浆果中C6 醛、醇类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比较昌黎葡萄酒产区赤霞珠、品丽珠以及梅鹿辄3 种酿酒葡萄在成熟期六碳醇、醛类风味化合物的变化。结果表明:3 种酿酒葡萄浆果中主要的C6 化合物为己醛、己醇、2- 己烯醛、反-2- 己烯醇、顺-3- 己烯-1- 醇等;建立了定量分析葡萄C6 风味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线性关系良好(R2 > 0.99),检测限小于5μg/L,回收率85%~110%,相对标准偏差(RSD)3%~9%,该方法简易、快速、准确,可用于葡萄样品的测定;不同葡萄品种各C6 醛、醇类化合物含量差异极显著:赤霞珠中含有较多的己醇、反-2- 己烯醇、顺-3- 己烯-1- 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品丽珠中己醇、顺-3- 己烯-1- 醇含量最低,而C6 醛类化合物含量则以梅鹿辄含量最高,其次为赤霞珠,品丽珠醛类含量最低;C6 醛类化合物对葡萄香气贡献大,而C6 醇类化合物对葡萄香气贡献小。  相似文献   

6.
葡萄原汁中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影响葡萄制品的感官质量.采用SPME-GC-MS(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对山葡萄和欧亚种葡萄原汁中的挥发性风味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65种风味物质,可分为酯、烯、醛、醇、酮、烷、呋喃、苯环、杂环等9大类.与欧亚种葡萄相比,山葡萄原汁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较多.从葡萄汁的风味体系上分析,山葡萄原汁中醛、醇、烯的组成较高;欧亚种葡萄原汁中酯、醛的组成较高.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的3种不同加工工艺进行评价,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HS-SPME-GC-MS)比较3种加工工艺对葡萄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探究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浸提工艺加工的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总体得分最高,香气种类丰富,特征性风味突出,HS-SPME-GC-MS检测结果与模糊数学评价结果一致,因此确定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的最佳加工工艺为枸杞甘草浸提法;经检测3种配制葡萄蒸馏酒及基酒有72种挥发性物质,采用主成分分析对3种配制葡萄蒸馏酒的17种共有挥发性物质和5类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酯类、醇类、酸类和醛类4类化合物是影响枸杞甘草配制葡萄蒸馏酒香气的重要成分,对应的香气化合物为:辛酸乙酯、癸酸乙酯、己酸乙酯、月桂酸乙酯、异戊醇、苯乙醇、辛酸。  相似文献   

8.
番茄酱是一种重要的调味品,因其独特的口感和风味而广受消费者喜爱。本文以通过冷破(cold break,CB)、热破(hot break,HB)生产的8种番茄酱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技术对其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进行分析,计算香气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确定特征风味化合物,结合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以及相关性分析确定番茄酱中的香气成分与还原糖、有机酸、抗坏血酸以及果胶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破碎方法的番茄酱中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组成及相对含量存在明显差别,8个样品中共鉴定出61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以醛类、醇类和酮类为主,其中22种为OAV≥1的香气活性化合物;CB番茄酱中的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组成及相对含量要显著(P<0.05)高于HB番茄酱,并且CB处理有利于保持番茄酱中较高的...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分析蓝莓的香气价值,为高效利用蓝莓资源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HS-SPME-GC-MS)分离鉴定蓝莓果皮、果肉、果汁的挥发性香气成分,结合香气阈值确定气味活度值(OAV),评价香气成分的贡献,进而确定关键风味化合物。研究表明:密斯蒂果肉、布里吉塔果肉与布里吉塔果汁关键风味化合物为大马士酮、芳樟醇、2-壬烯醛;密斯蒂果汁关键风味化合物为大马士酮、芳樟醇;密斯蒂果皮关键风味化合物为癸醛、2-壬烯醛、壬醛、芳樟醇、右旋萜二烯;布里吉塔果皮关键风味化合物为2,4-壬二烯醛、癸醛、2-壬烯醛、壬醛、芳樟醇。布里吉塔果皮气味活度值较高,果肉与果汁则较低,适合鲜果食用,而密斯蒂与之相反,适合做加工产品。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不同成熟度椰子(椰青、嫩椰子、成熟椰子)的椰汁及椰子水饮料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组分和含量进行分析,采用蒸馏萃取装置提取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技术进行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共检测出67种香气成分,分为7大类化合物,包括酯类32种,有机酸11种,醇类7种,醛类3种,酮类3种,酚类4种,其他类7种。在检出的香气物质中,确定主体风味组分主要是醇类、酯类和酸类3类物质,相同的挥发性成分是2,3-丁二醇。不同样品中,这些微量香气成分的种类含量有较大差别,成熟椰子原汁中风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较多。因此,椰子水原汁的挥发性成分直接影响椰子水饮料的感官质量。本试验研究为椰子水及其饮料感官品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烟台产区三种酿酒葡萄白玉霓(Ugni Blanc)、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t)和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为原料酿造葡萄原白兰地,并对其中挥发性香气成分及其感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三个品种葡萄原白兰地共检测到64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其中白玉霓原白兰地的酯类物质种类最丰富,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蛇龙珠原白兰地的醇类、酸类、醛酮类及缩醛类物质总含量最高且差异显著(P<0.05);赤霞珠原白兰地的芳香类、萜烯类和降异戊二烯类物质总含量最高且差异显著(P<0.05);丁酸乙酯等26种化合物可很好实现对三个品种原白兰地的判别分类,蛇龙珠与白玉霓品种间聚类距离更近。三个葡萄品种均符合原白兰地的原料质量要求,感官质量综合排序为白玉霓>蛇龙珠>赤霞珠。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and Aims: Research on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volatile compounds during grape physiological development has focused on the period from veraison to harvest. This study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the major volatile compounds released after the crushing of Riesling and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s sampled from fruitset to harvest during the 2007–2008 season. Methods and Results: Volatile compounds were extracted from the headspace of crushed Riesling and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s sampled throughout berry development using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and analys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A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pproach coupled with analysis of variance was applied to compare the developmental changes in volatile compounds for the two cultivars. In both cultivars, E-2-hexenal was the most abundant volatile compound, and it showed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concentration after veraison. Benzene derivatives discriminated ripe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s, whereas monoterpenes and sesquiterpenes discriminated both cultivars pre-veraison with a broader range of terpenes observed in the Cabernet Sauvignon samples compared with the Riesling samples. At veraison, terpene production in both varieties was low, but Riesling grapes produced some terpenes (geraniol and α-muurolene) post-veraison. Generally, esters and aldehydes were the major class of compounds from Riesling grapes, while Cabernet Sauvignon showed a greater tendency to form alcohols. Conclusions: Both Riesling and Cabernet Sauvignon grapes had a more complex volatile compound composition pre-veraison than post-verais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ome compounds that contribute to grape aroma may be produced pre-veraison, and not simply accumulate after veraison.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Understanding the timing of volatile compound production and cultivar differences will guide viticulture researchers and growers in the optimisation of vineyard strategies to enhance grape aroma attributes that may, in turn, contribute to wine aroma.  相似文献   

13.
不同品种葡萄皮渣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技术对3种葡萄(贵人香、雷司令、霞多丽)皮渣蒸馏酒的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从3种葡萄皮渣蒸馏酒中共检测出114种挥发性香气化合物,包括酯类40种、醇类23种、酸类8种、醛类4种、酮类2种、酚类2种、萜烃类24种、其他类11种,其中酯类、醇类和萜烃类挥发性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且贵人香皮渣蒸馏酒的香气成分种类更为丰富。为进一步研究香气化合物与葡萄皮渣品种的关系,对3种葡萄皮渣蒸馏酒样共有的22种香气成分和8类香气化合物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经综合评价得出贵人香葡萄皮渣蒸馏酒香气品质最佳,雷司令葡萄皮渣蒸馏酒次之,霞多丽葡萄皮渣蒸馏酒最差。  相似文献   

14.
避雨栽培对酿酒葡萄果实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欧亚种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研究避雨栽培对葡萄果实基本品质和香气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栽培模式相比,避雨栽培可以增加葡萄果实还原糖、总酚和单宁的含量,但降低了果实总花色素含量。常规栽培和避雨栽培的葡萄果实中分别检测出26 种和31 种香气物质,包括高级醇、酯类、脂肪酸、萜烯和降异戊二烯类等。与常规栽培相比,避雨栽培的葡萄果实香气物质总量提高了59.22%,提高的香气物质种类包括高级醇、酯类、醛类、酸类及挥发性酚类物质,其中,乙酸乙酯、2-己烯醛、己醇、(E)-2-己烯-1-醇含量显著升高,而己酸乙酯、乙酸己酯、壬醛、1-辛烯-3-醇、辛酸、癸酸是避雨栽培果实中检测到的独有特征香气成分。因此,避雨栽培种植模式有助于葡萄果实品质的提高和香气物质的合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感官分析排序法,研究橡木桶陈酿前添加葡萄籽单宁(200 mg/L)对陈酿12 个月后‘赤霞珠’和‘马瑟兰’干红葡萄酒香气组分和感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葡萄籽单宁对2 个品种葡萄酒香气的影响各异。葡萄籽单宁添加促进了橡木桶陈酿期间‘赤霞珠’葡萄酒中香草酸、香草醛、香草酸乙酯、糠醛、乙酰呋喃和糠醇等橡木来源香气物质的浸出,而抑制‘马瑟兰’干红葡萄酒中糠醛、乙酰呋喃、糠醇、5-甲基糠醛和5-羟甲基糠醛等橡木来源香气物质的浸出。添加葡萄籽单宁后,‘赤霞珠’葡萄酒的生青味和浆果香降低,烘烤味增强,‘马瑟兰’葡萄酒的生青味和花香略有增强,对陈酿型干红葡萄酒的生产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犁烨  黄彭  冯瑞章  武运  宋钰 《食品与机械》2018,34(4):20-24,30
为了解新疆不同品种酿酒葡萄制得的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之间的差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别对赤霞珠、霞多丽、贵人香、赤霞珠和霞多丽混酿以及贵人香和霞多丽混酿制得的葡萄蒸馏酒中挥发性香气成分进行检测,并对其差异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以不同葡萄品种制得的蒸馏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种类和含量都存在一定的差别;在5种蒸馏酒样品中共检测出78种挥发性香气成分,包括酯类44种、醇类10种、酸类4种、醛类3种、酮类2种、其他物质15种;在以两种葡萄品种为原料的葡萄蒸馏酒中,除保留了各自原有的香气成分之外还产生了新的挥发性香气成分。  相似文献   

17.
橡木提取液对霞多丽和赤霞珠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橡木提取液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欧亚种(Vitis vinifera L.)酿酒葡萄品种赤霞珠和霞多 丽为实验材料,外源喷施橡木提取液后测定果实单宁、多酚、花色苷、单糖和有机酸单体含量及香气成分的质量 浓度。结果表明:橡木提取液对葡萄果实基本理化性质影响不显著,橡木提取液可提高霞多丽果实总酚和单宁含 量,其中体积分数25%美国橡木提取液处理组单宁含量比对照组(喷蒸馏水,下同)增加了33.2%;橡木提取液可 提高赤霞珠果实单宁和总花色苷含量,与对照组相比,体积分数25%美国橡木提取液处理后赤霞珠单宁含量增加 了40.7%,纯美国橡木提取液处理后花色苷含量增加了10.7%;纯橡木提取液可以提高霞多丽和赤霞珠果实果糖含 量;橡木提取液可以提高霞多丽和赤霞珠果实葡萄糖含量。橡木提取液对霞多丽和赤霞珠果实香气成分有很大影 响,都增加了果实香气成分的种类,尤其是酯类、醛类和醇类(如橡木内酯、四氢薰衣草醇),同时可增加果实香 气质量浓度,如体积分数25%美国橡木提取液可使6-甲氧基丁子香酚的质量浓度增加近8 倍。外源喷施橡木提取液 可改善葡萄果实品质,结果可为葡萄产业废弃物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果胶酶对红葡萄酒主要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赤霞珠和蛇龙珠葡萄为原料,在葡萄破碎除梗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酒专用果胶酶,分析其对葡萄汁成分、葡萄酒发酵参数及原酒主要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果胶酶对葡萄汁的糖酸含量几乎无影响,但可降低汁液的粘度,利于色素的溶出,颜色较深;加入果胶酶的样品比未加果胶酶的样品发酵剧烈迅速,可降低挥发酸的生成量;可使原酒干浸出物含量和总酚含量增加,提高葡萄酒质量;残糖略有上升,但均在4g/L以下,不影响葡萄酒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酿酒葡萄品种及产区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贺兰山东麓产区四种不同品种葡萄酒、中国四个不同大产区以及贺兰山东麓四个小产区的赤霞珠葡萄酒品种香气差异并对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表明:四种不同品种葡萄酒中共检测出香气物质50种,其中酯类21种、醇类15种、酸类7种、醛类4种以及其他类3种,香气活性值(OAV)>1的香气物质有11种,其中霞多丽、赤霞珠葡萄酒中OAV最高的风味物质均为乙酸异戊酯和异戊酸,而马瑟兰和北玫葡萄酒中OAV最高的风味物质为大马士酮。PCA结果显示,宁夏贺兰山东麓不同小产区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之间无明显差异;中国不同酿酒葡萄产区的赤霞珠葡萄酒香气成分之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